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上古开公司 » 第四十九章 鱼塘塘主

第四十九章 鱼塘塘主

    有了纺纱机和织布机,就有了高质量的麻线,制作合格的渔网就不是问题了。

    王多馀采用的渔网制作方法是最传统的打结法,因为这种办法制作起来比较简单。

    他花了两天时间,教会了十多个心灵手巧的大熊氏族人结渔网。在浪费了一些麻线后,他们的技术终于熟练了。

    王多馀估算了一下人手和麻线的产量后决定:“先织七个,再织七个。”

    在织网的同时,他也在琢磨解决另外一件和鱼有关的大问题。

    鱼多了既是好事,也是个不大不小十分罕见的麻烦,因为大熊氏从来没有这么“富裕”的时候。

    正如之前担心的那样,自己治下的大熊氏人口总计已经达到了三百五十八人,如果捕的鱼多到完全铆足了劲儿也吃不完,那就得考虑保存的问题了。

    上古人当然知道肉食长时间就会变质的道理,对于这个问题,按大熊氏以前的情况,他们都是现捕现杀。

    如果走运,捕获的猎物多,就风干或者腌制起来放到简陋的陶罐里保存,吃的时候再处理。

    可现在大伙儿手里没有那么多盐,更没那么多合适的容器,按照七张大网每天捕获的量计算,多出来的鱼是不可能再按照老办法保存了。

    如此一来,有必要弄两个鱼塘了。

    王多馀在河边某处找了个地势平整的地方,命令熊仓组织所有人挖两个大坑。

    熊仓不知道挖坑干什么,但既然是王总的命令,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挖坑的工程量很大,上古人得忍。

    大渔网织起来也很麻烦,上古人也得忍。

    男女老少一齐上阵、挥汗如雨,使用原始的生产工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在五天后,按照王多馀的要求挖出了两个二十米长、十米宽的长方形大坑。

    熊仓等人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以为这就完事了。结果王多馀又让他们将坑壁、坑底夯实、平整,再铺上碎石。

    这还没完,接着,又挖了一条水渠,安装上王多馀用木材、竹子制作的简易闸门。

    等这一切准备就绪,众人挖开水渠和大河的最终接口,将河水引入。

    水塘、水渠的水平面要比大河低,等河水灌满池塘,王多馀命他们关闭闸门,这才算大功告成。

    就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工养鱼池诞生了。

    池塘中的水刚引入的时候是浑浊的,在沉淀了两天后,变得清澈了许多。

    熊仓的儿子熊犷脑袋有点不太好使,摸着后脑勺,不明白这这莫名其妙的水塘的用处:

    “弄了半天,就是挖了俩水坑?”

    熊仓赶紧捂住他的破嘴:“别TM废话,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哪来那么多叽叽咕咕。”

    池塘挖好了,七张大渔网也织好了,在王多馀的指导下,大伙儿顺便还建造了五艘大型的改进型竹排。

    这种新式竹排加装了羊皮制成的浮馕,更加不怕风浪。

    另外,还在竹排上安装了保存鱼获的固定竹篓。

    熊茂看着这些“捕鱼神器”,激动得不能自已——这可是部族的命根子啊。

    万事俱备,为了向所有人说明这些重要工程的伟大意义,王多馀准备组织一个“开渔节”。

    这一天,大河边,归顺王多馀的男女老少们倾巢出动,站在河边翘首以盼。

    经过用渔网捕鱼培训的二十多个汉子已经踏上了竹排,跃跃欲试。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王多馀吹响了哨子。

    几艘竹排飞快地驶离岸边,在熊茂的指挥下,向水面洒下大网。

    “现在,他们真应该担心吃鱼吃腻的问题了。”王多馀暗笑。

    一个多小时后,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竹排载着丰厚的成果先后靠岸了。

    当活蹦乱跳的大鱼如小山一般堆积在岸边时,大熊氏所有人都惊呆了。

    熊狰狠狠地拧了一下弟弟熊狞的胳膊:“我不是在做梦吧。”

    熊狞大叫一声疼:“你拧我做什么?”

    每个人都心情激动,眼含热泪,这可是几十年不曾遇到过的大好光景啊。

    但对于所有人来说,如今这种光景的产生和他们一生中对于好日子的经验完全不同——既不是因为风调雨顺,也不是由于人丁兴旺,更不是源于没有兵灾战火。而只是源自于小小的纺纱机和织布机。

    这才是让他们感到最困惑、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任他们想破脑袋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最有智慧的祭司——能将这件事中蕴含的深刻的规律如抽丝剥茧般归纳出来。

    没有任何一个上古人能明白技术进步的可怕,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看透技术革命可以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没有任何人能知道,温饱、文明、富足,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词汇,在技术爆炸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后,已经渐渐地浮现在人类社会的地平线上。

    这些复杂的事情和背后的深刻规律他们想不明白,唯一能让他们想到的是,是王多馀赐给了他们这样的生活。

    不知是谁带的头,男女老少们怀着敬畏,激动得一齐匍匐在地,对着这位免除他们饥饿的人磕头。

    王多馀没有管这些匍匐的众人,而是背着手,站在岸边眺望宽阔的大河。

    今天,他穿着风衣,戴着墨镜,还装逼地点了一根烟。

    此时,河风咋起,吹散了他的秀发和胡子,烟雾中,他的样子飘逸如同天神下凡。

    这个造型对于从未见过这番打扮的上古人来说是那样的拉风、伟岸。

    众人呆住了,心里感叹:“大神就是大神……”

    看着这落日长河,王多馀诗兴大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众人不明觉厉,在人群中匍匐的熊青赶紧默记在心:“这一定是王总的嘱托,我们一定要记下来!”

    ……

    接下来,王多馀命所有男女老幼齐动员,端盆端罐的,把几百条大鱼弄进了鱼塘里。

    熊犷直到这时候才明白了这水坑的作用,讪笑着羞红了脸。

    大家哄堂大笑。

    王多馀笑道:“我封你个称号吧,今后你就做鱼塘塘主。”

    在众人的哄笑中,大熊氏生火做饭,实现了吃鱼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