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上古开公司 » 第三十九章 大开眼界的新式捕鱼

第三十九章 大开眼界的新式捕鱼

    熊茂的表现充分说明,大熊氏的捕鱼方式还处于极为原始的阶段。

    这正印证了王多馀在某一本古书上看到的一段话:上古人捕鱼的方法简单粗暴的很,无非是一击、二突、三搔、四挟。

    击,就是击打,多用树枝、石块等将鱼类击伤,从而获取;突,就是刺杀,多用石矛。至于搔和挟,则是捕捉栖息于水底贝类的动作。

    说白了,就是人站在浅水里,用矛看准鱼就刺。

    办法虽然非常有田园牧歌的味道,但效率必然极其低下,通常情况下,十刺九空是常态。

    这也是为什么大熊氏基本上不靠捕鱼来生活的原因。

    王多馀站在岸边,看到这一情景,再看向远处不断飞出水面的大鱼,发出两声叹息:

    第一声叹息是:守着这么好的渔业资源还饿肚子,真是白瞎了这条大河了。

    第二声叹息是:发展生产力、改进生产方式真的是历史所趋、人民的需要啊。

    看完他们的“表演”后,王多馀和他们聊。

    “你们就一直用这种方式捕鱼吗?”

    “是啊,祖祖辈辈都这么干的。”

    “你们不会钓鱼吗?”

    “啥叫钓鱼?”

    “你们有渔网吗?”

    “啥叫渔网?”

    王多馀的每一次灵魂拷问,都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不应该啊,上古时代应该已经有渔网了啊。”

    他依稀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其中介绍说:上古时代的陶器中,渔网纹饰屡见不鲜,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网纹彩陶船形壶上,壶两壁以赭黑彩绘网纹,一般被认为是船形和渔网。

    而据《吕氏春秋》载:“舜之未遇时也,掘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由此可见,这些三角形的纹饰,或许是天然藤蔓制成的渔网。

    舜的时代有渔网,这说明,至少在国家形态出现之前,渔网就已经被发明了。

    然而,大熊氏却从未听说过、也从未见过渔网,就很奇怪了。

    王多馀分析,无非是两个原因:

    第一,自己穿越来到的这个时代可能是稍微早于仰韶文化时代,也就是说,这个时代渔网也许还真没有被发明出来。

    第二,渔网有可能已经被发明制造出来了,但是因为地理隔绝的原因,这项技术还没有传播到大熊氏这个“偏远之地。”

    言归正传吧,时代的问题他现在没工夫去想了,当务之急是赶紧捕鱼、养活人。

    “现在,我们要做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养活你们的族人。”王多馀对四个草皮裙庄重地讲话,“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捕鱼,但是具体的办法和你们的不一样。”

    熊十三翻译不了这么抽象复杂的话,磕磕绊绊地按照他的理解转述给其他人。

    几个人面面相觑,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不过,他们至少听懂了大概意思:眼前这位大神要养活他的族人。

    这就够了。

    四个人浮现了感激的神色,激动地纳头便拜。

    王多馀没拦着,在看着他们磕了几个响头后说:“跟我来吧。”

    在他的指挥下,几个人一齐把一个竹排推到河中。

    王多馀和熊茂、苜春、涂寰、涂鹘跳上去,涂鹘负责撑杆,王多馀负责甩网。

    竹排缓缓驶向河中央,此时河流平缓,微风拂面,夕阳照射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着竹排上的人影,一时间让王多馀有些错觉,以为自己来到了后世的鱼米江南。

    “老师,可以了吗?”

    王多馀收起联想,摄住心神,仔细观察,确认地点合适后,让竹排完全停下。

    然后,他潇洒地洒下大网。

    岸上的人期待地看着,都是头一次看到这样捕鱼的方式。

    静静地,似乎过了很长时间,就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他突然大喊:“收网了!”

    竹排上的人一齐用力,王多馀忙道:“小心,别掉到水里!”

    渔网非常沉重,几个人费了很大的力气,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终于将渔网拉上来。

    所有人眼睛都瞪直了:满满一兜子跳动的大鱼!

    这史无前例的鱼获震撼了每一个人。

    熊茂激动地喃喃自语:“族人有救了,族人有救了……”

    竹排载着沉重的鱼获靠岸,岸上的人飞奔上前迎接,夕阳下,扑腾的大鱼溅起的水花打在他们的身上、脸上,仿佛金子一般。

    每个人都激动着。

    熊青抚摸着这21世纪出产的纤细而结实的网线,眼中满是震惊和欣喜。

    “天色已晚,明天一早,你们来!”王多馀指着渔网对他们说,“先说好,渔网别脱落了啊!”

    熊茂大喜,再次千恩万谢。

    众人喜滋滋地把鱼运到营地前,王多馀留下了三条大鱼,剩下的几十条让熊茂等人拿走。

    “分给你能看到的族人,记住,不准自己贪污!”

    熊茂恭敬地点头称是。

    营地中,少年们早就恭候多时。

    拿到鱼后,菽离等人娴熟地给鱼开膛破肚,挖出内脏,去掉鱼鳞,用清水洗净。

    加入料酒去腥,从地里择几根葱,切姜丝,加酱油,放盐,放入蒸锅。

    米饭每人一大碗。

    熊十三和一直在营地附近维持秩序的熊雉被王多馀挽留了下来,他们和少年们一起,共同享受这顿盛宴。

    “鱼好吃吗?”王多馀看着几个少年。

    “好吃!”

    “以后经常会有鱼的,只要你们不腻就好。”

    第二天一早,熊茂等人果然来了,只不过,他们又多带着了一些人。

    “感谢您,昨日我按您的吩咐,给族人分了,他们很高兴。”

    熊茂的话经菽草的翻译,传到了王多馀耳朵里,他笑了笑:“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十几个人再次来到河边,王多馀让涂寰拿过渔网,站在高处,向他们解说要领。

    考虑到上古人对于现代物品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他将动作和流程尽量简化,说的也尽量简单一些。

    然后,又用最简单的语言教给他们如何判断哪里的鱼多、密。

    饶是如此,也耗费了不少功夫。

    接着,王多馀再次亲身演示一番,在照例捕获了几十条大鱼后,众人兴奋得跃跃欲试。

    “看你的了。”

    熊茂哎了一声,拿着这珍贵的渔网,带领他的兄弟们,踏上竹排。

    平静的大河上,大网笨拙地撒了出去,在等待了很长时间后,他们收网了。

    用力拉上来后,看着他们自己亲手捕获的丰盛的鱼获,每个人泪流满面:

    “有救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