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文武双全朱厚照 » 第九十章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先发后改)

第九十章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先发后改)

    焦芳说完话就安安静静的等着朱厚照。

    他其实大概能猜出来监察院是干什么的,就看和都察院类似的名字,和给自己的右都御史,就能猜出一二。

    不过他还是想知道陛下设置这个部门,是用来做什么的,万一擅自揣摩圣意,弄错了怎么办?

    所以这个时候,皇帝问这个问题,就不是让你来解答的。

    “这个监察院啊,明面上是协理京察一事,实际上还是为了京察设立的。”

    焦芳错愕的睁大了眼睛,陛下,你这话说的真有水平啊,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朱厚照知道他听不明白,就简单的说道:“为什么设立监察院,是因为现在朝廷对于官宦过于宽松了,自从朕登基这一年以来,朝廷发生的大事小情,你也看到了,就说贪腐问题出现几件了?各部内部的管理问题,那海图就轻易的被不是官员的人随意拿走,这问题够大了吧?”

    焦芳不敢接话,他知道说的是刘大夏的事情,而且他还是主要的弹劾者。

    朱厚照从题本中拿一个出来,给了焦芳。

    “你看看,这是前阵子都察院调查完的兵部各职方司郎中,每一个都不知道这海图,每一任郎中交接,都只是做做样子查看,根本都不知道里面到底还有什么!”

    焦芳看着上面的处罚结果,削籍为民,永不叙用。

    他对这个结果很是震惊,这个处罚结果很重了,他没想到陛下如此严厉,这跟弘治皇帝的作风真是不一样。

    弘治皇帝对待官员很是宽仁,当然了,不止是对官员宽仁,对待皇室宗亲也很宽仁。

    弘治元年、十年和十七年三次京察,其中罢黜的官员,很是稀少,很多都是降职,就是降职的官员,可能都不到四百人。

    所以这在焦芳看来,完全就是超规格处理了。

    朱厚照继续说道:“窥一斑而知全豹!就单凭这兵部的管理问题,可以推断出朝廷现在的吏治到底腐烂到什么程度了!”

    焦芳起身说道:“陛下息怒!臣一定管好监察院,协理好此次京察。”

    朱厚照不同意地说道:“不是协理,是主办!”

    焦芳目瞪口呆的抬起了头,但是马上又低下了头。

    “吏部和都察院对五品以下官员考核,监察院负责四品及以上,不拘文臣武将,都需在京察名单之内。”

    焦芳此时知道陛下的心意了,但是还不如不知道。

    现在压力来到了焦芳这边,要不是他没有高血压心脏病之类的疾病,他早就躺下了。

    不过要不然说这能考上进士的人,都不一般呢,焦芳的心中喜忧参半,喜得是这权力太大了,优的是自己能不能顶住,就算干好了,自己会不会身死呢?

    焦芳又问了一句:“陛下,那内阁和各部尚书呢?”

    朱厚照斜着眼看着他说道:“朕说的不够明白吗?四品以上全部在名单之内。”

    焦芳深吸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猛地又睁开,大声说道:“臣右都御史焦芳,必不负陛下重任。”

    “不过陛下,现在监察院只有臣一人……”

    朱厚照说到:“自己去挑选,把名单上报给朕。”

    “臣谨遵陛下旨意。”

    朱厚照挥了挥手硕大:“行了,该交代的朕已经交代你了,自行去吧。”

    “臣告退。”

    朱厚照在焦芳走后,休息了一会,突然想到了锦衣卫还带回了海量的珍宝,径直去了内承运库。

    锦衣卫运送回来的许多东西,把空间本来就不足的内承运库塞满了,又占用了其余的库才堪堪存放好。

    牟斌气喘吁吁的站在库房前面等着朱厚照前来。

    他近几日都在锦衣卫对他们进行审讯,之前在湖广的时候只是审问了几个主犯,现在他还在负责审问其余的人,倒是极为忙碌。

    “臣牟斌参见陛下。”

    “平身吧,这些财物都是你扣押回来的,带朕看看。”

    “是,陛下,臣在湖广时对这些财物造了册子,所有的财物臣都写在上面了。”

    牟斌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简略的翻了翻,看到上面还有珍奇植物一项,好奇的问道:“这珍奇植物都有什么?当时你说要用一间温室,就是用来保存这些的?”

    “回陛下,正是,这是臣在刘氏族中查收到的,据他们所说,这里的植物都是海外运送回来的,他们每日都对这些精心呵护,甚至还邀请当地有名望的人来参观,臣就都给扣押了回来。”

    “带朕去看一看。”

    牟斌犹豫地说道:“陛下,臣还扣押了许多珊瑚、象牙、龙涎香等奇珍,要不陛下先看看这些?”

    “这些都是又不是没有进贡过,再说了都是死物,先看那些去。”

    朱厚照让牟斌领着,到了一处房间。

    进得房间中,朱厚照好奇的观察着,其中有一个高高的植物吸引了他的注意,上面虽然没有结出果实,但是他知道这是什么,这株植物竟然是玉米!

    朱厚照赶忙走上前,仔细的辨认着玉米。

    没错,这就是玉米。

    他看别的植物可能会出现误判,但是玉米不会。

    北方多种植玉米,而他出差的时候,经常在高速的道路两旁看到高高的玉米杆。

    最重要的是,他居住的小区,有老年人把玉米种在了小区内的花园内,每天上班他都会路过这几根玉米,尤其是秋天,结了穗子的玉米沉甸甸的挂在玉米杆上,每次路过的时候,他都有种想把它摘下来的冲动。

    他摸了摸这个玉米杆,势头倒是很好,没有缺营养的现象。

    朱厚照又看向旁边,他有点不太确定,这个好像是地瓜的叶子。

    伸手扒拉开盆中的土,轻轻的露出根系,果然是地瓜,只不过现在还没有长成,土中的果实格外的小巧。

    牟斌这时上来问道:“陛下,这两株植物有什么特殊的吗?”

    朱厚照认真地说道:“这两株都是可以当做粮食的植物,如果大范围种植,可以让更多的百姓不缺粮食。”

    “这……陛下,这是祥瑞啊!”

    朱厚照有些无语,白了牟斌一眼,这跟祥瑞有什么关系,你牟斌什么时候跟文官学的这套?

    “只是这玉米怎么会出现在湖广呢?这不对啊!”

    牟斌刚才还有些不好意思,祥瑞也是他脱口而出的,听着朱厚照说不对,他疑惑地问道:“陛下,有何不对?”

    朱厚照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根据他的记忆,前世的玉米原产地在美洲,这玉米怎么就出现在了这个时间的明朝呢?

    难道他们刘氏都出海到了美洲?

    倒也不是不可能,郑和的海图估计到过美洲,没准他们沿着海图也去过了。

    朱厚照跟牟斌说道:“你一会再去审问的时候,记得问一问这些植物都是从哪来的。”

    “臣记下了。”

    朱厚照又在这里继续辨认了许多植物,但是他不是那个万能的藏狐小亮老师,不可能单凭叶子就能全部认出来,能认出玉米和地瓜就已经不错了。

    不过不要紧,他想把这些植物全部养殖好,只要过几个月,等它们结了果实就知道了。

    朱厚照马上命人将这些分门别类,分别将它们养殖在几个温室中,防止它们互相抢夺营养而导致无法结果。

    “你去吧,记得好好审问。”

    “是,陛下,臣一定好好审问。”

    回到豹房后,朱厚照命人在京城收集书籍,无论是什么书籍都可以。

    现在虽然有永乐大典在手,但是编写永乐大典之后的书籍却没收录在其中,还有很多流传在外,他想在这些书籍中找一找,这玉米是不是早就传入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