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三国网游再开新篇章 » 第四二章 公孙瓒刘虞反目

第四二章 公孙瓒刘虞反目

    公孙瓒在冀州吃了败仗,在青州吃了败仗,兖州甚至根本没有打进去,直接被曹操打了出来。曾经公孙瓒在幽州,任命冀、青、兖三州刺史,相当于坐拥四州之地,最是风光,却不上两年便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再捋捋啊,公孙瓒不会大刘备太多年龄,假如说176年刘备15岁去卢植那里求学,公孙瓒应该已经在卢植那里学习了一段时间了,还没有毕业。两个人既然是同学,年龄不可能差距超过10岁。按曹操20岁参加工作作为那个年代参加工作的年龄标准来看,公孙瓒也要20岁参加工作,这个时期在求学,那么年龄就还不到20岁。按20岁算,公孙瓒比刘备只大了五岁,这是最大的年龄差了,否则就会有代沟了。因为两个人还要交好,相处一段时间,公孙瓒才能离开卢植参加工作,两个人有个认识、了解的过程,所以可能是公孙瓒比刘备只大个三四岁而矣。

    现在公孙瓒祸祸完了冀州、青州、兖州,全部失败之后又回到北平,他的敌人有冀州的袁绍、青州的袁绍、兖州的曹操,还要再加上幽州的刘虞。

    因为刘虞和公孙瓒政见不合,在公孙瓒和袁绍战斗的时候,刘虞就以上级领导的身份压制公孙瓒,不允许他攻打袁绍。因为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无解的原因,都有自己最亲近的人牵扯在其中。

    前面也说过,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当侍中,与皇帝刘协能够说得上话。作为皇帝的刘协在长安待不下去了,董卓那个时候还没死,刘协想返回洛阳。异想天开觉得刘和他爹也姓刘啊,能办这件事,就安排刘和悄悄地回幽州北平找刘虞,让他爹带兵来接刘协去洛阳。刘和从长安想办法逃了出来,走到半路上拐弯去了南阳,找袁术帮忙。袁术却觉得这是个好人质,可以拿捏刘虞一把,于是就扣留了刘和,还给刘虞写信,要求刘虞安排军队来和自己的军队一起去长安迎接皇帝。

    公孙瓒掌管兵权,极不赞成刘虞这么做,刘虞为了救儿子非要安排军队去长安,这个时候公孙瓒又害怕袁术知道自己反对迎接皇帝东归,就也安排自己的弟弟公孙越带队前去袁术处,却又让公孙越偷偷告诉袁术不能放了刘和,以此控制刘虞,并夺取刘虞安排的这支军队的军权。

    不料刘和又找机会从袁术那里逃了出来,跑到袁绍那里,又被袁绍软禁起来了。公孙瓒做的大好事也就泄漏出来了,刘虞当即与公孙瓒翻脸,从此两个人开始大唱对台戏,凡是你觉得对的,我都反对。而公孙越这个时候也在袁术与袁绍的争斗中被袁术利用,在战斗中牺牲了,公孙瓒就把责任全部推给袁绍,发誓要为弟弟报仇,要带兵去攻打袁绍,师出有名。

    这个时候刘虞就站出来说,我不同意。

    公孙瓒非打袁绍,刘虞非不让公孙瓒打袁绍,公孙瓒说不打不行,刘虞就不供给粮草。公孙瓒就到处烧杀抢掠,结果弄得四州之地荒无人烟,民不聊生。这也间接地伤害到了刘备的利益,怎么说公孙瓒来信说我又缺粮了,刘备不得准备几百车给送去?

    这个阶段的光辉属于公孙瓒,刘虞也没办法。

    但是两年后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刘虞开始有想法了。眼见公孙瓒龟缩在北平不出头,没有金钱给部队发工资,就让人在幽州抢夺民间财产、粮食。刘虞就上表奏公孙瓒的种种大不是,要求朝廷撤了他的官,收了他的军权。这是一个刺史对一个太守的正常做法,是上表奏请撤职查办,而不是象刘岱杀桥瑁一样,能动手就别吵吵,很符合汉朝廷制度的程序。

    朝廷董卓刚刚被打死,李傕、郭汜不愿意理会幽州这些龌龊事,就和稀泥,降旨批评教育公孙瓒。公孙瓒也是有文化的人,当初攻打袁绍之前也写出了袁绍的十大罪状(见本章附文),文笔斐然,于是也上表奏对刘虞的问题,这个老小子自己穿的确实是旧衣服,但是他的老婆孩子的吃穿用度都极其奢靡,不能光任凭刺史查报郡守的问题,朝廷也得来人查查刺史的问题。

    两个人就这样在体制规矩之内打嘴炮,“虞不能制,乃遣驿使奉章陈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禀粮不周。二奏交驰,互相非毁,朝廷依违而已。”

    公孙瓒又在北平城内东南角为自己建造了一栋大别墅用来自己享乐。刘虞命令他来上班,公孙瓒直接翘班旷工。这次刘虞终于抓住一个理由,公孙瓒不遵守劳动纪律,依律当拿下。

    刘虞手下的东曹掾右北平魏攸对刘虞说道:“您也是一州之主,手底下总得有几个能打的武将吧。公孙瓒武才正合您用,您也又何必除之而后快呢?”刘虞看在魏攸这个当地世家官员的面子上这才放弃了整公孙瓒的计划。

    没过多长时间魏攸死了,刘虞内心有气,又没有人劝他,就还要处理公孙瓒的问题,准备用十万人的军队,进攻公孙瓒的大别墅。

    将行,从事代郡程绪免胄而前曰:“公孙瓒虽有过恶,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而兵起萧墙,非国之利。加胜败难保,不如驻兵,以武临之,瓒必悔祸谢罪,所谓不战而服人者也。”虞以绪临事沮议,遂斩之以徇。

    这个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还有人来劝和,这不是找死吗?程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以这样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刘虞还很愚蠢地告戒军士曰:“无伤余人,杀一伯圭(公孙瓒,字伯圭)而已。”

    时州从事公孙纪者,瓒以同姓厚待遇之。纪知虞谋而夜告瓒。瓒时部曲放散在外,仓卒自惧不免,乃掘东城欲走。

    虞兵不习战,又爱人庐舍,来不听焚烧,急攻围不下。瓒乃简募锐士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虞遂大败,与官属北奔居庸县。十万人的大败,你说说刘虞得有多无能。

    刘虞最后竟然逃跑了,居庸县属上谷郡,有关。瓒追攻之,三日城陷,遂执虞并妻子还蓟,犹使领州文书。

    这个时候公孙瓒并没有想要杀掉刘虞,甚至还让他继续当幽州牧,处理幽州的一切政务。自己不擅长政务,处理民事,没得办法。

    却不料恰在这个时候,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封邑,督六州事;拜瓒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这本来是两个人都升官的好事,但是公孙瓒却犯了倔脾气,凭什么刘虞能够监督六州?自己岂不是还是没有逃脱了刘虞的手心?

    于是公孙瓒乃诬虞前与袁绍等欲称尊号,胁训斩虞于蓟市。先坐而咒曰:“若虞应为天子者,天当风雨以相救。”时旱埶炎盛,遂斩焉。传首京师,故吏尾敦于路劫虞首归葬之。尾敦,姓名。

    公孙瓒趁机自己上表为幽州刺史。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

    本来公孙瓒战败之后,回到北平,是向刘虞服了软了,刘虞却主动挑衅,偷鸡不成反蚀米,白白丢了性命。

    这件事对刘备的影响也很大。毕竟刘虞也姓刘,和自己是一个老祖的。公孙瓒再是好朋友,也不应该如此过分啊。

    这个时候刘备对公孙瓒的忠诚度一直在不断地下降,公孙瓒提拔自己到平原相的恩情也在不断失去意义。象严纲、单经、田楷等人水平一般,能力有限,你都提拔成一州之牧守,反而瞧不起我刘备,这是我的能力不行,还是我的为人不行?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写得非常到位,当孔融来信求救于刘备时,是这样描述的:“玄德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这一句话其实很能反映出来刘备当时的委屈、无奈和欣慰。我的上司们都不重视我,竟然还有别的单位的高层领导能够知道我的名字。哪怕后面陶谦不把徐州让给刘备,估计刘备也不会再回头追随公孙瓒了。

    青州在黄巾军、公孙军、袁绍军的蹂躏下,已经烂得不能再烂了。刘备已经可以毫不可惜地放弃了青州,奔赴江南。哪怕在平原郡娶了好几个小老婆,也统统放弃,曲终人散,一刀两断,人生看淡,不服就干。

    本章附文:

    (公孙瓒为了攻打袁绍)乃上疏曰:“臣闻皇羲已来,君臣道著,张礼以导人,设刑以禁暴。

    今车骑将军袁绍,托承先轨,爵任崇厚,而性本淫乱,情行浮薄。昔为司隶,值国多难,太后承摄,何氏辅朝。绍不能举直措枉,而专为邪媚,招来不轨,疑误社稷,至令丁原焚烧孟津,董卓造为乱始。绍罪一也。

    卓既无礼,帝主见质。绍不能开设权谋,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迸窜逃亡。忝辱爵命,背违人主,绍罪二也。

    绍为勃海,当攻董卓,而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门,累然同毙。不仁不孝,绍罪三也。

    绍既兴兵,涉历二载,不恤国难,广自封植。乃多引资粮,专为不急,割刻无方,考责百姓,其为痛怨,莫不咨嗟。绍罪四也。

    逼迫韩馥,窃夺其州,矫刻金玉,以为印玺,每有所下,辄皂囊施检,文称诏书。绍罪五也。

    绍令星工伺望祥妖,赂遗财货,与共饮食,克会期日,攻钞郡县。此岂大臣所当施为?绍罪六也。

    绍与故虎牙都尉刘勋,首共造兵,勋降服张杨,累有功效,而以小忿枉加酷害。信用谗慝,济其无道,绍罪七也。

    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绍以贪惏,横责其钱,钱不备毕,二人并命。绍罪八也。

    绍母亲为傅婢,地实微贱,据职高重,享福丰隆。有苟进之志,无虚退之心,绍罪九也。

    又长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遂能驱走董卓,埽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绍遣小将盗居其位,断绝坚粮,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服诛。绍罪十也。

    昔姬周政弱,王道陵迟,天子迁徙,诸侯背畔,故齐桓立柯亭之盟。臣虽阘茸,名非先贤,蒙被朝恩,负荷重任,职在鈇钺,奉辞伐罪,辄与诸将州郡共讨绍等。若大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续桓文忠诚之效。”

    遂举兵攻绍,于是冀州诸城悉畔从瓒。

    还是古文好啊,六七百字竟然涵盖这么多内容,文言文博大精深,值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