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蚯蚓和披风 » 第三章熟悉的陌生人

第三章熟悉的陌生人

    刚拐上通往家的巷口,两个小鸟儿般的孩子便叽叽喳喳叫着“姐姐!”“姐姐!”扑向了顾秋宁。

    还有什么比有人热切地盼望着、等待着你更幸福的事情呢?

    秋宁左臂环住妹妹嘉琪右臂环住弟弟嘉豪,在他们的小苹果脸上“叭叭”地亲个没够。

    嘉琪的小嘴儿特别巧,她拍着小肚皮说:“姐姐,我每天都想你,想得肚子疼。”

    秋宁揉揉她的小肚皮:“是想吃点心了吧,放心,你要的巧克力蛋糕姐姐买了!”

    比嘉琪晚十分钟出生的嘉豪立刻猴在秋宁身上:“我肚子也疼!”

    孙秀秀从地上拿起女儿的包:“姐姐累了,快让她回家歇一会儿!”

    两个孩子便一人拉着秋宁的一只手往家里拽。

    从家到所在的县城到安澜市要坐三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所以秋宁基本一个月回家一次。

    每次最开心的时候是奔向家门的那一刻,最不舍的是被弟弟妹妹哭着不让离开的那一刻。

    “我爸呢?”秋宁问。

    妈妈笑着嗔怪地说:“说你爱吃甜杆儿,非去砍几棵回来,我说现在还不甜呢,不听!”

    妈妈话音未落,爸爸的电动车就开进了院门。

    车还没停稳,爸爸就笑着呼唤女儿:“妮子!”

    春节一过,顾小龙就出去打工了,但是关停的小工厂太多,他在打工的地方每天累死累活,也只基本够自己吃喝的,所以他就回来了。

    这是半年来父女俩第一次见面,见爸爸比春节时更瘦了,秋宁嗓子一哑:“别出去干活了,爸,我能养家!”

    去年年底,顾小龙去帮女儿收拾她新租的房子。

    那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车库,住在楼上的房东把车库里面做了简装修,还隔出了一个几平米的小卫生间兼淋浴间。

    见秋宁一脸的学生气,出于安全考虑,善良的夫妇把原本的玻璃车库门换成了双开的大铁门。

    车库没窗户,铁门一关屋里不开灯就伸手不见五指。

    车库里阴凉,夏天估计还好,冬天肯定彻骨的寒,虽然房东在车库里装了空调,但是秋宁未必舍得开。

    “妮子,这些年,委屈你了。”顾小龙不想在女儿面前掉泪,颤抖着摸出一根烟,转身出去了。

    大一那年,已经42岁的孙秀秀居然生了一对龙凤胎,爷爷奶奶高兴得走路带风,奶奶便开始了对秋宁的洗脑:

    “秋宁啊,你以后要懂事啊,一毕业就去上班挣钱帮你爸妈养小弟弟妹妹!”

    “秋宁,把这罐豆酱带去,少吃点食堂的菜,太贵!”

    嘉豪一岁时检查出有心脏病,要做手术。

    也多亏了在大城市工作的小姑倾力相助,嘉豪的手术很顺利。

    近一年各城市间跑着求医问药和十几万的手术费,彻底把顾小龙夫妇拉入了生活的谷底。

    秋宁放弃了考研,还算顺利,毕业第一年便有了工作。

    顾小龙没有答应女儿要求自己不再出去打工的请求,把一袋子砍得一般齐的甜杆递给她:“还行,能吃,等过了中秋就更甜了。”

    秋宁知道,明年弟弟妹妹就要上小学了,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就更多了。

    国庆假期转眼即过,秋宁跟在爸爸身后走向长途汽车站时,嘉琪和嘉豪依然哭着在后面追赶姐姐,走出老远,还能听见他们嘶哑了的哭声。

    秋宁用力抹去眼泪:“爸,我一定拼命努力在安澜买房,把你们都接过去住!”

    顾小龙苦笑着在女儿后背上轻拍了一下:“妮子啊,以后啊,你也别都把钱寄回家,你也是大姑娘了,自己多少存点儿钱。”

    “我未来的丈夫要是指望我的嫁妆钱活着,那我嫁人图什么!”秋宁决然地说。

    顾小龙忧心忡忡地看着女儿:“妮子啊,你可别让家里的事儿拖累了,人家不图你的钱,你也不能图人家的钱,要是为了钱嫁人,你要受一辈子的气啊!”

    汽车开出了很远,还能看见已经变成小黑点的爸爸仍然没有离开。

    顾秋宁呆看着窗外飞逝的树木,无声地流泪了。

    在车库门前,秋宁碰见了房东夫妇。

    胖乎乎的李姨笑着说:“回来了?明天该上班了,你别做饭了,我们今儿包饺子,煮好后我给你端来一盘。”

    秋宁道着谢,从包里一小桶花生油,这是妈妈用平时积攒的花生去磨坊榨的油,特意让女儿带给房东夫妇的。

    李叔则指着两楼之间的灌木丛问秋宁:“小顾,那个人你认识吗?上午十点多就在这儿坐,这都七八个小时了还不走。”

    秋宁随着李叔手指方向看去,一棵冬青树下坐着一个男人,双臂换在膝盖上,脸埋在臂弯里。

    “不会是找我的人,再说,要是找我,会打我手机的。”那人所坐的位置距离车库门不到两米,秋宁有点儿紧张。

    夫妻俩对视了一眼,李姨说:“不行报警吧,这天马上黑了,他要是一直不走,小顾不安全啊。”

    顾秋宁连连点头。

    李叔为难地挠头:“人家什么也没干,咱报警怎么说?我刚才问他找谁,坐在这干什么他说有点头昏,坐一会就好了。”

    “乔老师!”一个高大的老人经过时,李姨亲热地招呼他。

    乔老师六十多岁年纪,身板挺直,眼睛明亮:“哦,有事儿吗?”

    李姨指指冬青树:“这个人在这儿坐半天了,这部天马上黑了,我们小顾害怕,咱一起问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助?”

    乔老师看看顾秋宁,细高个,细眉细眼,像是古画里走出来的姑娘。

    “好!”老人豪爽地答应。

    “小伙子!你这是和谁喝酒喝高了吧,家在哪儿啊,叔帮你叫辆车送你回去吧?”乔老师轻轻拍了一下年轻人的肩膀。

    年轻人终于抬起头,他看样子也就二十七八岁,浓眉,眼睛有些迷离,鼻直口方,一看就是个规矩人。

    他的目光从乔老师脸上移到顾秋宁脸上,惊讶地说:“顾秋宁!”

    这下子把站着的几个人都吓了一跳。

    秋宁见他叫出自己的名字,忙问:“你认识我?你是,培训班的学员吗?”

    秋宁也觉得此人面熟,但是实在想不起他是谁,培训班有五十多名学员,她基本都只是面熟叫不出名字。

    “我摔了一跤,头晕,让我歇一会儿就好了。”那人说。

    “摔着头了?这可不能掉以轻心,得去医院看看!”李姨关心地说。

    “是你同学啊,这样,我开车,咱们现在送他去医院做个检查,要是头没事儿大家都放心,这样也是替他家人负责!”乔老师退休前是机关干部,觉悟很高。

    于是,糊里糊涂的,顾秋宁就在李叔的帮助下把那人扶上了乔老师的汽车。

    医生检查后说:“无脑挫裂伤,无蛛网膜下出血,但是患者一直说头晕,做个脑部CT吧。患者,你叫什么名字?”

    一听说要做脑CT,秋宁立刻偷看一眼微信余额,里面只有八百多块钱。

    “顾秋宁。”那人说。

    顾秋宁苦笑不得,低声说:“大夫,顾秋宁是我,他是我培训班的同学,叫什么名字,我,也记不清了。”

    医生见怪不怪地说:“行,先去做检查吧,一会儿CT室就下班了。”

    “多少钱啊?”秋宁红着脸问。

    “三百多吧。”医生说。

    秋宁轻轻松了口气。

    CT片子当天出不来,报告检查结果已经从CT室直接发给了医生。

    顾秋宁他们再次去找医生,他说:“是脑震荡,问题不大,休息两天就好了。”

    乔老师的车上,那人掏出自己的手机:“里面有钱。”

    顾秋宁一看那手机,可以买自己手机的十部了。

    “还是,等你恢复后转给我吧,你家在哪儿,我们送你回去!”秋宁没接手机。

    那人有气无力地闭着眼睛:“我住在文昭市。”

    乔老师也傻脸了:“到文昭得三个多小时呢,不然,先帮他开间宾馆吧。”

    秋宁傻傻地盯着全神贯注开车的乔老师:“他自己在宾馆,咱们也不放心啊。”

    她更作难的是开宾馆的钱还得自己垫付,看他这衣着,应该是个很讲究品级的人,自己再垫钱帮他开宾馆?做CT的钱还不知道能不能还呢!

    “乔老师,要不,让他先住在我那儿吧,我也可以照顾一下他。”完全是没钱的苦衷作祟,顾秋宁说。

    乔老师一打把,车子开回了嘉园小区。

    “哟,这......”一听让那人晚上住在车库,李叔看着顾秋宁:“合适吗?我是说,你行吗?”

    女人最了解女人。

    顾秋宁搬家时李姨见过她的行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知道她家境不好,一定是不想多花冤枉钱了:“这样,让他住在车库,你晚上住楼上,我女儿的房间空着呢,家里就我们老两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