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史志 » 第五八章:石灰吟

第五八章:石灰吟

    朱祁镇在经得朱瞻基同意后,拿过私印咔咔的两下分别盖在了《入京》和《荒村》上,随后道:“兵部右侍郎于谦,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反映问题,现在这两首诗你自己拿回去,给你五年……不……三年时间来思考提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蓝本,可有信心?”

    于谦愣了半晌,随后道:“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以赴!”

    “这首《平阳道中》还请先生盖章,我就当做墨宝收藏了!”朱祁镇指着石灰吟的这张纸说道,同时也加盖上了自己的私印,以示对于谦的尊重。

    “陛下,儿臣以为这首《石灰吟》当加盖玉玺,传扬天下!”朱祁镇拿着《石灰吟》的这张纸来到朱瞻基跟前说道。

    “准了!”朱瞻基听后神色一动,自己这个儿子还真是与众不同!

    朱瞻基做为一代开明之君,自然能看出《石灰吟》的广而告之和《平阳道中》被朱祁镇当做墨宝收藏的几分深意!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肯定是将《平阳道中》广而告之,将《石灰吟》收为墨宝!

    首先,《平阳道中》描写的是朱瞻基治下的盛世,这么提议肯定能讨朱瞻基高兴,相当于无形中帮朱瞻基赚了一波名声!

    其次,《石灰吟》所表达的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国人都有养梅兰竹菊来警醒自己做一个高洁之人,这首石灰吟恰好有与之相同的妙处,作为墨宝收藏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朱祁镇的反其道而行之,却更有几分深意蕴藏其中,这个朱瞻基明白,于谦也明白!

    按照普通人的安排来,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是作诗的是封疆大吏,看诗的是皇帝,这身份都很特殊,若真是这么安排,很可能导致一股虚假文学盛行!毕竟历朝历代都不缺投机倒把、善于经营之人!有可能很多人会将其看成升迁的另一种捷径,可能有人会画重金求墨宝来献给皇上!

    反之,不存在这个问题,反而大肆宣扬了这种不避千难万险,敢于自我牺牲,忠诚清白品格的精神,不仅为普通市井小民树立了精神典范,更为大明官员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如何做好官的榜样!

    而且朱祁镇收藏《平阳道中》还隐隐有种深藏功与名是感觉,就好像告诉于谦:“我们老朱家的人和普通人一样,喜欢听好话,但也不一样,我们只会孤芳自赏,绝对不是那种做了点事情就倒出宣扬吹捧来求得更多关注的人!”

    “微臣惶恐!”于谦听得自己四首诗被朱祁镇如此安排,心中对太子多了几分钦佩,这不是身份所能加持的,随后对着朱瞻基道:“臣一生未过半,实不敢为天下先!”

    “爱卿不必自谦!”朱瞻基却是摇了摇头,说道:“爱卿年幼能立志如此,可见卿非凡!”

    “于先生,你今日的四首诗让我认为你是一个爱国诗人,若来日卿不负百姓,我定不负卿!”朱祁镇收好《平原道中》,对着于谦沉声道!

    “老臣惶恐!”于谦对着朱祁镇行了一个大礼,道:“老臣定当谨记殿下今日所言!”

    实际上,于谦的这几首诗朱瞻基早有耳闻,但是身为一国之君,那会操这么多心来关注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朱祁镇觉得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便不再多言,静静地听着于谦与朱瞻基的对话,这可比看奏折有意思的多了,朱祁镇心里想道,随后想了一圈大明这个时期的大臣,自己好像就知道于谦的事情多一点,其它的大臣都不怎么了解,也不怎么感兴趣!

    当日傍晚,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词已经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传播如此之快,一是这首《石灰吟》加盖了玉玺,这可是历朝历代独一份了!以往的御赐墨宝也仅仅是加盖皇帝的私印,并且不会以皇榜昭告天下!!

    而这首《石灰吟》非皇帝所做,却能加盖玉玺,以皇榜公而告之,可见一般!

    二是这首诗语句简单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无形中降低了传播难度;三但凡是读书之人都被这首诗所要表达的精神震撼!

    相比普通人而言,京城的大小官员却想到的更多!

    石灰吟作者是谁?大家都已经清楚了!于谦人品官品如何?也都大概有个了解!这首石灰吟,被加盖玉玺昭告天下,无疑说明皇上在力挺于谦!什么叫做力挺?自然是于谦所做所为的方方面面都深得皇帝心!这么一来,倒是给一众大小官员找到了一个模仿学习的标准!

    这是普通官员的想法,那些曾经刁难过于谦的官员则是另一番感受,因为本身的思想不正直,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概抵不过如此了!纷纷打探于谦住处何在?除了上门赔礼道歉外,还存在着送礼的歪心思!以防日后被于谦刁难!却是没有深思石灰吟所表达的深层思想,也就为他们的行动失败提前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部分官员,以三杨为首的看重于谦的高级官员们,内心除了替于谦感到高兴以外,也更加重视于谦了!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石灰吟》仅仅是月余时间便传遍了大江南北,被黄毛小儿熟唱于大街小巷!

    一时间石灰热为商人带来了商机,但这些都是后话了,而且也不在朱祁镇和朱瞻基关心的范围之内了!

    且不说这首《石灰吟》日后给于谦带来了何等的政治红利和对大明这一代读书人的影响如何!

    朱祁镇在乾清宫等到于谦走后,也就离开了,来到坤宁宫,一是陪孙佳颖聊天,二就是固执的教自己这个弟弟发“哥”这个音,倒是让孙佳颖觉得朱祁镇的几分孩子心性了!

    在坤宁宫用了晚膳后,朱祁镇才精神奕奕的回到东宫,没想到四女已经将石灰吟熟记于心了,朱祁镇有些讶然!

    “你们记忆力不错,可你们知道这首于谦所做的诗要表达什么意思嘛?”朱祁镇笑问道。

    “不知道!”常德公主答道:“父皇既然加盖玉玺昭告天下,想来这首诗做的很厉害,先记下再说!”

    四女现在还不清楚朱祁镇在这件事情中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说得对!”朱祁镇顿了顿,继续道:“另外再给你们说一句于谦的诗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四女跟着念了一遍,大概明白什么意思,但具体代表了什么却不是太清楚!

    朱祁镇见状,随即摇了摇头:“这句诗说与你们也无用,应该告诉文武百官才对!你们还是慢慢领会《石灰吟》的思想内涵吧!”

    “一天天的!年纪不大,怎么说话如此老气横秋?”永清公主开口说道。

    此话一出,倒是引得三女纷纷笑着点头表示同意!

    “格局不一样!”朱祁镇不理会四女,丢下一句话便自行的看起了书!

    苏晴儿等三女散去后,才道:“告诉你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嗯?”朱祁镇疑惑:“有什么事情是我不知道的?”

    “宫里掀起一阵旗袍风!”苏晴儿笑着道!

    “怎么会呢?”朱祁镇有些疑惑道。

    “当日,顺德公主三女非让我试穿旗袍,当日下午尚衣局的人便来给三女量了尺寸,年前,旗袍就送了过来,只是没在你面前提,更没有在你面前穿罢了!”

    “那也不至于掀起旗袍热!”朱祁镇倒也理解,毕竟自己三个姐姐年纪不小了,或许常德公主还没有意识到,但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肯定讲了一些女人间的事情,这才让常德公主按耐住性子没在自己面前展示!

    “可是胡贵妃看了呀!”苏晴儿继续道:“似乎喜欢的紧,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据说现在有好多妃子都在找尚衣局的人做旗袍!估计用不了多久这件事就捅到皇上和皇后那了!”

    “那可真是便宜我父亲了!”朱祁镇此话一出,惹得苏晴儿噗嗤笑了起来!

    “众人如此喜欢,为何你已经几日不曾穿过旗袍了!”朱祁镇拦过苏晴儿问道。

    “没个正经!”苏晴儿反驳道:“说正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