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紫禁城十五阿哥 » No.16 上山剿匪

No.16 上山剿匪

    十五阿哥奉旨去湖北支援福安康剿匪,永琰带着上百号清朝士兵来到湖北,福康安现在已经身职为御前大臣,别人尊称他为福大将军。

    永琰来到福康安府衙,然后福康安出来迎接,永琰见到福康安双手抱拳行礼说福将军好。

    福康安也同样双手抱拳行礼说十五阿哥有礼了,请。行礼完了之后,示意让永琰进屋聊,永琰跟着福康安一起进屋。

    永琰进到屋里然后脱下沉重的帽子,把帽子放在桌上,福康安让永琰喝口茶,紧接着拿出一些纸张和书,并说这些都是加入白莲教的名单,名单里面查到有几百人,这里是他们的聚集地,他们以刘之协和宋之清为首,但这里并不是他们的老巢,刘之协他们只是传教的人,并不是白莲教头目,幕后肯定还会有更大组织。

    每次把一个聚众窝点打掉,不过多久他们又会卷土重来,很难把他们一锅端掉,他们都是分散聚众闹事,去抢劫一些商铺,劫持一些官员进行勒索,还有一部分以拉人头方式加入,加入者还会以此为由去骗取钱财。

    永琰了解了一下情况,是一个棘手问题,就问福康安有什么看法,能把他们都打掉,并且不会再生事端?

    福康安听十五阿哥这么说,自己也就放下了忌惮,就说依微臣之见,把这些涉案名单上的人都抓回来绳之以法,不知十五阿哥意下如何?

    永琰说这样做,得出大量兵力才能把他们都抓住,不然肯定还会有漏网之鱼,有漏网之鱼不敢保证他们还会卷土再来。

    福康安说我们可以先提前安排眼线,等那些涉案人一回家,就悄悄进行抓捕,给他们来一个声东击西,神不知鬼不觉,这样减少反抗,也能减少我们的士兵伤亡。

    永琰想了一下,说这个计划好,那将军就去安排一下,凡是带头涉案的人一律都抓回来,不能让他们再生事端。

    第二天晚上在承乾宫,陈贵妃看着手臂包扎好的伤口,问贴身宫女前天刺伤自己的那两个黑衣服是什么身份,幕后有没有人指使?

    贴身宫女说那两个黑衣服是京城外面的难民,混入送菜车队偷跑进来的,他们只是来盗取财物并不是对人。

    晚上十七阿哥去库房领生活费,皇上每个月会给永璘一笔生活费,生活费用完了,他就得自己想办法去找钱。

    永璘一个人来到库房,见到管钱的官员,便熟悉的打一声招呼,库房官员看见永璘来,早早的给他备好一小袋碎银子。

    永璘拿着一袋碎银子,掂量了一下,感觉轻轻的,银子不多,然后轻声的说就这么点银子还不够自己吃两顿饭,就问财库大人,你这里还缺人吗?

    库房官员早就听腻永璘的鬼话,他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自己心里还没底吗,就打趣的说你帮我干活,你不给我添乱,我就谢谢你了。

    永璘手拿着一把扇子,一副公子哥样子,说我真的可以帮你把活干好,不信你让我试试,你每天给我一锭银子就够了。

    库房官员打量永璘一眼,说那好,记账你又不会,你只能干体力活了,你就帮我搬箱子吧,我每天给你一锭银子。并用手指示意,这一定碎银子只有鸟蛋那么小,不可以像永璘描述的像鸡蛋那么大一定银子。

    永璘看一眼那些箱子,要两个人才可以搬得动,自己是一个从来没有做过体力活的人,让自己去搬箱子,那还不如要了自己的命,就打趣的说库房大人,像我这样的人才应该放在重要位子,让我去数银子才对!

    库房官员呵呵一笑说你还觉得屈才啊!

    并说自己当年也是从搬箱子一点点开始做起,一直干到现在有五六十年,从搬箱子到记账用了二十年时间。现在记账不用那么辛苦,但是有时也要搬那么厚厚一推账单,记账比起搬运还要难,要一直写,还要分类…

    永璘一听这些老人说大道理就像是在念经,一点都忍受不了,就连忙打断说行行行了,不就是一份工作,用着这么啰嗦吗?

    话还没说完就说我先走了,你好好工作,告辞。

    库房官员回过身来,看见永璘已经不耐烦走了,在心中暗暗窃喜,还假装话没有说完,便在后面叫道十七阿哥?

    作为一名多年记账老臣,虽然人老但是心不老,心里比谁都明白,分得清事情,连这一点小事都拎不清,还怎么做记账官员。

    过了两天之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永琰和福康安带领上百号清兵来到一个山头,并把山头盖的一个泥砖瓦房长方形院子团团围住,清兵拿着火把,在福康安一声令下,八旗军先冲进去,随后清兵跟上。

    院子里面的人看到一群清兵涌入,赶忙拿起刀具进行反抗,而清兵早已做好安排,安排了一批弓箭手,把里面的人打个措手不及。

    刘之协闻讯拿起一壶酒和一个火把出来,看见清兵就连忙喷火,把清兵吓得连退三步不敢接近。

    过了几分钟里面动静变小,福康安和永琰走进来,看到里面的人都已经被擒住,只有刘之协还在顽强反抗。

    福康安对着刘之协说刘之协,别再做多余的反抗,快放武器投降,可以饶你一命。

    刘之协仰天大笑三声,说让我投降,下辈子吧,我们白莲教神功盖世,有佛祖保佑,又怎么怕你们这几个虾兵小将。

    刘之协说完话又对着清兵喷火,吓得那些清兵不敢靠近,福康安早已把他拿捏得死死的,自信满满的说敬酒不吃吃罚酒。

    然后福康安使出一招猛虎掏心,风骚走位走上去,和刘之协对招,刘之协也不甘示弱,一边喷火一边用刀进攻。

    福康安被火烧得很难近身,然后挥手示意,让清兵把一坛水扔过来,直接使出一招猛虎掏心把罐子打碎。

    刘之协被浇了一头凉水,火再也喷不出来,福康安看准机会,使出一招猛虎掏心,风骚走位上去夺下刘之协的火把。

    刘之协被清兵带走,但他死不认罪,永琰则在一旁看着,根本不用自己出手,福康安就把刘之协窝点全部打掉。

    清兵从刘之协的院子里搜出白莲教衣服和装具,衣服比较奇特,像半妖半魔,还有一张面目狰狞神兽面具。

    第二天永琰剿匪成功的事飞鸽传书,传到紫荆城,李玉拿着一张纸条进来,向皇上报喜,说十五阿哥他们首战剿匪成功。

    乾隆看着纸条上面的字,说这次剿匪成功,不伤一兵一卒,已经把白莲教刘之协抓获,皇上看着纸条一脸高兴,说这个福康安是个人才,朕要亲自过去给他们赏赐,并让李玉马上去备马,明天就出发去湖北。

    李玉也是一脸高兴,总算可以跟着皇上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并说嗻,奴才马上就去安排。

    皇上和李玉穿一身便装,备了一辆马车,带上三名武功高强的御前侍卫,一行人打扮跟老百姓一模一样。

    皇上这次出行是微服私访,避免引起不必要麻烦,行迹不能透露给无关人知道,只有接头的福康安和永琰知道。

    第二天上午永琰跟福康安在一起研究,两人在一起看一张地图,地图上有标记的地方是白莲教活动的据点。

    永琰看了一下地图,大大小小有无数个地点,白莲教人数估计有几十上百万人,一下子是很难铲除白莲教的,既然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它,那就制定一个长远计划,把问题分阶段去处理,那么这个问题也就不再是难题。

    永琰他们正在讨论怎么治理白莲教,一个士兵跑进来禀报,并递上一封信函,福康安接过信件并打开信封,然后拿出一张纸,里面写到皇上马上到访,请做好准备迎接,信的最后还写到祝贺福康安他们在此次行动中剿匪成功。

    福康安看完信件后一脸高兴对永琰说是皇上,皇上要亲自过来督查,自己得去安排一下迎接,让十五阿哥在这稍作休息,有什么事就吩咐士兵去做。

    永琰也礼貌的说好,那将军请先忙。

    福康安让永琰在府衙请自便,不用拘于礼数。

    过了两天乾隆和李玉他们来到了湖北,就直接去福康安府衙,福康安和永琰出来迎接皇上,并双手抱拳给皇上请安,乾隆让他们不必多礼,此次出行是微服私访,尽量做到低调一些,然后乾隆一行人就跟着福康安进屋。

    到了晚上时间,福康安设宴请皇上他们吃晚饭,他们一边在吃饭,一边讨论整治白莲教的事,皇上要对在座的人进行嘉奖,问谁功劳最大?

    福康安夸赞永琰办事能力好,多亏永琰在此次剿匪中出谋划策才能把白莲教一举歼灭。

    永琰则谦虚的说抓住刘之协是福康安将军的功劳,要是没有福将军出手,恐怕是很难抓住白莲教头目刘之协,福将军武功了得,能力远在自己之上,他办事每一件都能准时完成,这次嘉奖应该让给福将军。

    乾隆得知永琰在这次剿匪中表现不俗,自然是一脸的高兴,但往后的路还很长,需要这些前辈多给永琰传授经验,所以这次功劳应该让给福康安,便说永琰这是初次出来办事,没想到他和福将军配合得如此有默契,福将军是头号功臣,朕已经下旨立你御前大臣,你带十五阿哥有功,在晋升你太子太保不要嫌官职多啊。

    福康安一脸高兴,一下子升职那么多,御前大臣在京城,那就是一等一的大官,太子太保能教导皇子,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赶忙起身走出来向皇上行拜,说奴才谢皇上恩赐,奴才一定誓死效忠大清追随皇上。

    乾隆一脸高兴说好,让福康安回坐,自己这次来湖北,督查白莲教的事,顺便也查看一些当地民众生活水平,住两天就回京。

    福康安府衙外面来了两个人骑马的人,分别是一男一女,他们打扮怪异,男的穿着一身普通民众着装,男的叫姚之富,女的穿着一身街头卖艺着装,这个女的则是白莲教女首领王聪儿,王聪儿不仅年轻漂亮,武功高强,还聪明能干,姚之富比王聪儿年长几十岁,却只能是王聪儿的徒弟,他们走到福康安门口不远外,驻足看着福康安大院灯火通明,姚之富向王聪儿说教主,刘之协就是被福康安他们抓的…

    王聪儿盯着府衙谈定的说总有一天我们会击败清兵,让大清皇帝知道,我们白莲教才是真真正正为民众着想的主。

    姚之富也自信满满的说是,教主英明,我们决不会让刘之协他们白白牺牲的。

    王聪儿他们知道没有摸清刘之协关在哪里,不能贸然行动去救人,毕竟自己兵队实力与大清兵力对比悬殊,只能智取不能正面硬钢。

    第二天一个早上,乾隆、永琰、福康安和李玉在府衙吃过早饭后,一行人就结伴去街上逛逛,看一看当地民众的生活,一路逛下来,没发生什么不寻常地方,民众都过得幸福安康,街上行人都是出来做买卖的和买东西的民众。

    乾隆像一个富家人一样,看见一件新奇好玩的东西,就会拿起来问李玉这个东西怎么样?

    李玉则是一脸笑呵呵回答,说主,这个瓶子好看,您要是喜欢,那我们就买回去。

    摊主见这位客官对自己的东西感兴趣,便自卖自夸起来,说是什么景德镇盛产的瓷器,色泽明亮花纹均匀,价格还便宜。

    乾隆一听摊主这样一夸,就决定把它买下了,让李玉把这件东西买下来,逛了一路,买了一些当地的特产,乾隆说集市人多手杂,多派一些兵力出来巡逻,让民众能安心出来做买卖,这样才能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福康安听得有理便说自己会按照皇上意思去办,让民众都过上好日子,他们一行人逛了半天,又到面条茶水摊铺去吃面条。

    第二天皇上就该回京去处理国事了,和福康安商量一下,乾隆和李玉永琰他们几个回京,这次出来是微服私访不便带兵队,带兵队人多会引起别人注意,也怕遭到一些山贼打劫勒索钱财,为了不引起不必要麻烦,减少行程的时间,所以带过来的清兵就暂时留在这里继续协助福康安办事,后面再由福康安带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