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紫禁城十五阿哥 » No.2 皇上赐婚

No.2 皇上赐婚

    永璘和李公公跟一群小太监来到毓庆宫,他把希望全寄托在永璘身上,要是永璘能帮他完成去说服永琰赴宴,李公公就不会受到皇上惩罚,说服不了永琰去赴宴,皇上怪罪下来,李公公不是被打屁股,就是被停职。

    在毓庆宫门口,李公公撑着笑脸向永璘拜托去说服永琰,永璘摆手示意不用谢,这件事就放心交给他去办,让李公公在门口等候。

    永璘说完就自信的扇着扇子走进去。

    永璘在宫里人缘还是挺好的,更何况是自己的亲哥哥,说服他应该是很容易的事,人缘好全都是靠脸刷出来的。

    永璘这刚一跨进门口,就看到自己哥哥永琰在看书,就问他阿哥你又在看书啊?

    永琰抬头看见是自己亲弟弟过来,就说十七弟你来了。

    永璘一身黑色服饰,富家公子哥装扮,戴着一个像碗一样圆的帽子,身上外穿一件黑色印花小马甲,都留着清朝长辫子,永璘虽然没有永琰那么清眉秀目,但他也长得够痞帅接地气,且高贵有气质。

    永璘走到书桌前,知道想请永琰去赴宴,得想一个好理由才行,他心中生出一计,让永琰陪自己去乾清宫那边玩耍。

    永琰听永璘的邀请过去大殿吃饭,永琰继续在书房专心看书,推辞说还是让他去吧,自己还要看书,马上要考试没空去玩。

    永璘见说服不了永琰,只能强行把他拉走,拉着他一边说那边全是以书会友,我还收藏一批好书,你就过去帮我看看吧。

    李公公看到永琰他们出来,自然是很高兴,吩咐身边的小太监赶紧去把轿子抬过来。

    永璘和永琰出到毓庆宫门,太监就把轿子布帘掀开,永琰走进娇子里,永璘在后面,也上了另外一台轿子,李公公吩咐抬轿的人说起娇,抬轿的人就把两位皇子抬去乾清宫,后面的一个太监负责把毓庆宫大门关上。

    永璘和永琰刚一跨进乾清宫大殿门,乾隆看到永璘就一脸高兴不起来,他知道永璘每次来都不会有什么好事,只会给自己添堵。

    永琰和永琰走进来看到皇上和皇后在大殿上,两边坐着各位文武百官,桌上摆满酒菜,好像在吃饭谈事,不知所以然的两个人,先是走到大殿前,并向皇上皇后鞠躬行礼,说儿臣拜见皇上皇后。

    皇后就吩咐旁边太监把椅子拿过来,说快赐坐。

    太监从旁边拿来两张椅子,放在桌子边,永璘和永琰上前方位置去坐下,喜睿就在他们对面一排座位上。

    皇上看到该来的人都到齐,满心欢喜的宣布说好,该来的人都已经到齐了,喜睿和永琰从小一起长大,两人青梅竹马,郎有情女有意,天生地设一对,我和皇后经过一番商讨,喜睿也没有什么意见,特意挑选今天这个日子,把你们的婚事给定一定,永琰你要是中意喜睿,朕就把她册封为你的嫡福晋。

    皇上也早就给永琰谈个这个事,永琰也是没有反对,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坐下来谈一谈。

    乾隆看到永琰不说话,就代表他默许,认可这门婚事,接着就给喜睿她爹册封为和郡王。

    喜睿和她爹起身鞠躬向皇上和皇后谢过。

    永璘一听自己的亲哥哥要取嫡福晋,这是好事,兴高的马上拍手叫好,一看在座的人看自己有失礼仪,就放低声音说好。

    永琰对于这件事表现得很平静,他知道自己也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皇家贵族安排婚姻是固定的事,皇上钦点的人,谁都不能轻易拒绝,这个规矩也是从小被这样教导,永琰只好起身向皇上谢过。

    喜睿看了永琰一眼,永琰也看了喜睿一眼,在那一瞬间表现得很平静,感情上没有特别过多深入的交流。

    夜已深,永琰身穿一件石青色蓝色蟒袍,外边刺绣金丝,以及尊贵腰戴佩玉,独自一个人点灯在毓庆宫外面。

    满天的星星,还有弯弯月亮,还能听见蟋蟀的叫声,永琰放下书,拿起石台上的笛子,独自安静的吹起来。

    喜睿在永琰的寝宫里,靠在窗前静静欣赏永琰在外面吹箫,头上戴着金首饰,身穿一件印花红色衣服,手戴护甲套,手里拿着一条纯白色绣花手帕。

    第二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永琰就起床了,喜睿问他起那么早呀?

    永琰穿好外衣说嗯,自己还有一些书还没有看完,得把它们赶快念完,不到两个月就要进行科举考试,可不能耽误。

    永琰穿好衣服就出门去了,留喜睿一个人在床上躺着,她想着自己总算是如愿以偿嫁给自己喜欢已久的男人。

    上午永琰去尚书房读书,门上写着尚书房三个大字,里面有几张桌子,旁边桌子存放着各种经书,四书五经,书桌上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永琰来到尚书房,这里只有朱珪一个人在,朱珪是永琰御用老师,负责永琰所以功课。

    朱珪桌上有厚厚一叠书,以及笔,墨,纸,砚,还有茶杯和茶壶。

    永琰来到朱珪面前鞠躬行礼说学生给先生请安。

    然后永琰就把自己写的几本书递到朱珪,朱珪接过书,从桌上拿起一张纸交给永琰,永琰拿纸回到自己学习桌上,把纸摊开,磨砚写字。

    朱珪用毛笔简单的画好一张竹子,拿到一边贴在一块木板上,对永琰说今天我们就不聊带兵打仗的事,你就以这张画,写几首诗。

    下午李公公带着两名小太监和一名宫女到景仁宫,一路从走道到门,景仁宫这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人,李公公进到屋里,见到喜瑞后说皇上初次安排在景仁宫,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还请喜睿郡主多担待。

    喜瑞说不会,这里很好,地方也很宽阔。

    李公公说那就好,这不,皇上怕你在这里有什么不方便,特意给你找来两名太监,和一名贴身宫女。

    喜睿行礼说谢过皇上,谢谢李公公。

    李公公说那好,你有什么事就吩咐他们去做。

    说完李公公就告辞了。

    这名宫女说奴婢叫小琉璃,这位是小安子,这位是小全子。

    小安子和小全子低着头在小琉璃后面,小琉璃介绍完自己,就说郡主您饿了吧,那奴婢去给您做饭。

    乾隆和永琰和永璇在养心殿商量国事,旁边还有几个文官,皇上在书桌上看奏折,李公公给皇上端来一杯茶。

    乾隆身穿黄纱绣彩云金龙龙袍,桌子上有青花瓷茶杯,扇子,香炉,还有一叠奏折,奏折全是参奏匪徒叛乱的事。

    皇上看完气不打一处来,把奏折狠狠的扔在桌上。

    这时一个御前侍卫总兵十万火急跑进来,跪在乾隆面前说启禀皇上,山东那边发现多起白莲教叛乱,直隶总督刘墉恳请皇上派兵治理。

    李公公拿过总兵的奏折,轻放在皇上的桌子上,皇上说年年都有这些匪徒叛乱,年年都有灾民吃不饱饭,年年都有贪官腐败。

    然后永璇和永琰抱拳鞠躬说儿臣愿意带兵出征。

    乾隆看永璇和永琰都愿意带兵出征,一时拿不定主意让谁去比较好,就让他们先退下,容朕考虑一下。

    晚间休息时间,李公公拿来一个木盘,上面放着各种牌子,牌子下面刻着皇贵妃,贵妃,宾妃,贵人的名字,翻中谁的牌子就去谁的宫。

    正当乾隆伸手去翻,却犹豫了,他觉得今晚心事太重,不想去其他宾妃那里过夜,就说还是去储秀宫,见见皇后。

    李公公说嗻,奴才这就去备轿。

    一群太监抬起乾隆,两边太监拿着灯笼,还有带刀侍卫跟随,把乾隆抬到储秀宫,到了储秀宫李公公提前进去喊皇上驾到。

    孝仪纯皇后正在念佛,旁边还点着香炉,闭目养神手转着佛珠念佛,一名宫女进来禀报皇后说皇上来了,并过去扶起皇后。

    皇上进到皇后的屋里,独自跟皇后在房间里谈事,其他宫女和太监则在门外面把守。

    皇后给皇上倒茶,看得出皇上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就问他皇上您这是有什么心事吗?

    皇上喝了一口茶就跟皇后说心事。

    皇上觉得永琰这刚成亲不久,不想那么快就把永琰派到其他地方去,把永璇派出去,可是永璇对于宫里的事又打理的井井有条?

    皇后听后似乎明白皇上的意思,就安慰皇上说有些事不在乎谁去,是在于谁适合,合适他才能把事情做好。

    乾隆皇上觉得所有后宫的皇妃以及宾妃,只有孝仪纯皇后一人最体贴,最懂皇上心情,也最会安慰皇上。

    第二天一大早,一些太监把糕点带来,永琰把糕点装进菜箱里,带着一些糕点去景仁宫给喜睿郡主吃。

    永琰来到景仁宫进到屋里,小琉璃看到永琰说给十五阿哥请安。

    永琰把糕点放在桌上说这些都是御膳房御厨做的糕点。

    永琰知道自己平时忙,没时间常来看喜睿,就拿一些糕点来以表示一下心意。

    喜睿看见永琰自然是很高兴,她觉得能常看到永琰就已经是心满意足,过什么日子都已经是无所谓。

    永琰虽然贵为一个皇子,是乾隆最得意的一个儿子,但是他现在什么名分也没有,还要为皇上忙前忙后。

    每一个皇子升职之前都必须为皇上鞍前马后做事,哪怕他是皇上亲生的,皇上也不会随意就把名分和爵位传给他,都是要各位皇子用实力和能力去赢来。

    喜睿从小是一个活泼开朗懂礼貌的孩子,所以小时候她就深得乾隆的喜欢,乾隆也让喜睿经常进宫来和各位皇子玩耍。

    喜睿和永琰从小一起长大,算是青梅竹马,喜睿对永琰最亲,因为不管遇到什么事,永琰都会义无反顾去帮她。

    但是永琰心理只有读书,和练习骑马射箭,以及与笛子为乐,至于什么儿女情长,倒是没有多想。

    喜睿从小就喜欢永琰,打算这辈子非永琰不嫁,还好深得皇上和皇后他们的喜欢,也帮自己达成了一个心愿。

    喜睿尝了尝永琰带来的糕点,说这糕点很好吃,永琰问喜睿喜欢什么就跟他说,下次来就给她带来。

    喜睿说不用了,自己需要什么,就吩咐宫女去做,说着并让永琰等她一下,然后跑进房间里去拿来一个铁盒,在永琰面前打开,拿出一块怀表,说这是她爹送她的一块洋表,洋表里面有十二个数字,十二个数字走完就是半天。

    永琰听完疑惑不解的问那还有半天去哪了?

    喜睿说去睡觉呀,晚上难道不用睡觉吗?

    永琰说那有人睡那么长时间,睡十二个小时。

    喜睿说睡得长,才能活得长久一些,这叫养生。说完并把洋表送给永琰,说以后再忙也要记得按时睡觉,可不能熬夜。

    永琰接过喜睿送的怀表,怀表很精致,并向喜睿表示谢过。

    乾隆在认真批阅奏折,叫李公公说小李子。

    李公公上前一步说奴才在。

    皇上说替朕传旨。

    李公公说嗻。

    永瑆是一个一米七个子的人,外表轻瘦些,嘴巴还留着一点胡渣,发型也是很随意,不经常整理,一双清澈的眼神,和一双小山眉毛,长得特别有诗人和画家的气质。

    永瑆身穿一身素衣,拿着几个画轴出门,一名管家跑过来说王爷,这画轴,纸张,笔墨都装满车了,还要带吗?

    永瑆说带,去备第二辆马车。

    管家明白于是急急忙忙跑去准备马车,他们把该带的东西全都带上,管家问王爷这次我们去哪里?

    永瑆说福州。

    管家说好也。

    永瑆带着三四名家眷,他们几个人一起驾驶两辆马车往福州出发。

    永璇回到自己的府里,一名管家上前来偷偷跟他说王爷,十一阿哥又跑到福州去了。

    永璇点头说嗯,知道了。

    永璇生母是淑嘉皇贵妃,已经离开他们有二十来年,现在就剩他和弟弟永瑆两个人,作为哥哥的他还要帮弟弟管理府里的事。

    永璇一米八个子,是一个武功高强且高冷内向的人,但他却是最聪明能干的一个皇子,他能帮皇上分担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回到家还要处理家里的事。

    永璇一生总是马不停蹄的工作,永瑆这个弟弟也是让人不省心,他喜欢游山玩水,经常一个人跑到外地游玩,吟诗作画,成为他一生最喜爱的一件事,他不喜欢管理府里的事,也不要皇上指派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