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当网抑云青年开始修仙 » 第一章:道子下山

第一章:道子下山

    三清殿,执当世道门牛耳者。

    本就在修行界鼎鼎有名的洞天福地,近来年岁,更是被修士们时常提起。

    些许缘由,都得归咎于那位三清殿道子。

    降世时便掀起了种种瑞兆,惹得举世瞩目。

    其天赋可堪古今只手可数的圣祖。

    可叹天妒英才,三年前,道子月下修行,观星参悟术法,突然间嚎啕大哭,自此时常独自忧郁。

    三清殿诸位老祖多次查探后,认定其并非走火入魔,仅是性情大变。

    不过,这也让三清殿的道长们十分头疼。

    .....

    天上月明星稀,暗暗幽光;地上茅屋散落,徐徐清风。

    青年道人盘腿打坐在山头处,遥望夜空数星,眼中呆呆无神,良久才挤出一句: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去,人生只剩来路。”

    李俞来到神州已经三年了,夜间时常在此望星辰,与三年前如出一辙。

    不同于那些平常的穿越者,魂处异界尚能保持心安神清。

    他本就是心中颇为敏感的人。

    曾在华夏的时候,就常常因听取某首歌,刷到某个视频或看见某条文案,而沉默良久。

    夜晚尤甚!

    来到神州后,李俞凭借脑中记忆,第一时间便知晓了仙佛神魔的存在,自己又是修行根骨的天花板。

    可窥长生!

    这一切,李俞自己并未感到欣喜,第一时间反而想起在另一处空间的父母。

    魂穿那日,当场潸然泪下。

    转眼,时间过去三年,他也渐渐习惯神州的修行方式,但容易网抑云的性格仍旧未变。

    不过,道完那句话,他就只能将父母恩惠寄托在那已经被证实的量子纠缠上。

    一道人出现在李俞身旁,五官看上去平平常常,就是两条眉毛有点连着的意思,平添了几分凶悍之气,有点不怒自威的样子。

    孙松,三清殿五长老,道号“夺天居士”,在妖魔中是凶名赫赫之辈。

    只是居士这两年,常常出没在道子左右,照看着他的日常,免得他又出什么岔子。

    让一般弟子来,怕是行不成此事。

    几年下来,他早已摸清道子变化后的习性,现身后不会等着道子向自己问好。

    有什么事赶紧讲,不整那些凡俗中的虚礼。

    主要这厮能一夜跟你大眼瞪小眼,且情况极不稳定,时常带着你也跟他一般情绪低落。

    “掌门和各位老祖商量过了,希望道子能和欢喜老人下山游历凡俗,斩斩妖,除除魔,品品红尘,或许能恢复原本心境。”

    “欢喜老人?”

    李俞敏锐的注意到那位一同要下山的修士。

    “那位可是个妙人,你基本上看不到他能有欢喜以外的情绪,与你恰恰相反。”

    孙松说完停顿了一下,挑眉见李俞没有什么异议,又补充道:

    “他是掌门至交好友,诸位老祖也对那位颇有称赞。

    道子可以考虑考虑,并非是一定要的。”

    李俞缓缓起身,目光移至到孙松。

    这让后者心里一个咯噔,又怕道子这厮整什么幺蛾子。

    但李俞只是轻轻点头,应了此事。

    “可。”

    见状,孙松舒了口气,那近千年的心境也是难得品到了放松的感觉。

    这三年,再没有人和他一样有过那般感觉了。

    听着道子那般奇奇怪怪,但很能触动心境的话,有好些次,也有点把持不住,乱了修行。

    尤其是曾几次与老祖谈论,硬是给老祖整的道行不稳,闭关去了。

    不当人子。

    行于世间的心魔。

    “道子今夜可好好准备,明日便可上路了。”

    说完,孙松的身影就消失不见,不想多与道子对话一句。

    “哎。”

    幽幽的叹息声传来。

    对于李俞来说,大抵是没有什么好准备的,仅是几本道经,几筒术法,几件护身至宝。

    那些往往都放在身上,袖里乾坤大,自不觉麻烦。

    四下张望,已然无事,便下定打算。

    “且去休眠。”

    天道常常会把饭喂到自己嘴里,打坐修行什么的,该省还是省了吧。

    ......

    华阳峰,三清殿掌门所在地。

    孙松恭敬的看着数位端坐在蒲团上身影,有几位已经老态龙钟,但仍不失仙风道骨之姿。

    “各位老祖,下山一事,道子同意了,我等是否需要在途中照看一二。”

    半响,才有身影出声道:

    “何须如此。当年你下山时可有人相护?”

    “弟子自知天资不比道子......”

    “小孙啊,你这修行还欠些火候,是福是祸躲不过,天行有常,无为而治。”

    开口教导的是孙松的师祖。

    “弟子受教了。”

    孙松释然,或许,自己是被道子影响了,很多事,下意识的忧虑。

    如今道子下山,自己也该闭关清修去了。

    想至此,躬身而退。

    ......

    翌日清晨。

    深山的朦胧雾气,使山谷似有了气息,众山峰间,吞云吐雾般有着座座茅屋隐约浮现,茅屋前都有着道人盘腿打坐修行。

    道子将要下山一事,也没在这清净之地掀起波澜。

    李俞早已习惯这种无为的氛围,没有用飞行的术法或灵宝,而是徒步上山下山。

    道之心境通达者,悠哉悠哉。

    顺其自然的过日子是非常安宁的,不应该背上慵懒的骂名。

    还是华阳峰上,远远便能看见,有个胖道人在人群中嘻嘻哈哈,与周围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不同于昨日端坐在蒲团上的老祖们,今日都是静站着闭目养神的数名长老。

    长老们更喜清净,但客人总不能落下不管的,不可坠了三清殿的声名。

    胖道人讲话甚是风趣,很少有人搭话,但依然能应个轻松自如,自个儿也不显尴尬。

    即便是长老们,也能被他所讲之事带动的挂上笑容。

    那与众不同的自然是欢喜老人。

    李俞的到来,在场不是没有人知道,都是大修为在身者,只是等着其临近。

    今日众人聚集于此的中心主角终是停下脚,欢喜老人也恰好终结了他的话题,转身瞧着让众人等待了多时的李俞。

    二者碰面,心境自不同,或喜或忧。

    后者心里有诸多杂念,但最后脑海中还是闪过那句:

    见到你那刻我心里有场海啸,可我静静的站着,没有让任何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