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开国全传 » 东汉开国全传(29)

东汉开国全传(29)

    (九)洛阳城门口的骚乱

    不到一个月,洛阳城准备工作完毕。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朝廷从宛城迁往洛阳。

    就在大队人马进城时,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当年,新朝的中央机关在长安。现在旧朝代灭亡,长安的政府官员换了新老板——更始帝刘玄。他们听说更始帝要去洛阳,都想看看这位新老板什么样子。

    他们中的许多人特意走了很远的路,从长安来到洛阳迎接新老板。

    那一天,洛阳城门口是人山人海,都兴致勃勃地等着刘玄。当他们看到更始朝廷的队伍时,人们开始兴奋了、激动了。

    但是很快,人群就骚动起来。

    大家骚动可不是因为兴奋,而是被惊着了。大白天的,怎么能被惊着了?莫非见鬼了不成?

    其实真和见鬼差不太多——原因就是这些人的穿着。

    只见更始政权的所谓公卿大臣们,基本都是衣冠不整,穿的是随随便便、邋里邋遢。

    最可气的就是绿林军将领,现在好歹也是政府要员了,怎么也该注意点形象吧?没想到,就属他们穿得不讲究。

    本来都是胡子拉碴、五大三粗的男人,很多却穿着女人的衣服。正史记载他们穿的是“诸于”和“绣接”。

    诸于是当时一种女人的衣服,具体什么样?我没见过照片,据说是一种宽宽大大的女人衣服。如果说穿诸于,图个宽松、舒服,这勉强还解释得过去。

    但胡子拉碴的大男人,穿绣接就过分了。因为这是汉代一种短袖、绣着花的女人上衣。

    排除某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后,可能的解释就是:过去太穷了,根本没见过花衣服。现在不知从哪儿抢来一件,觉得花里胡哨挺好看,就不管男的女的就穿上了,还骑着马招摇过市。

    每次看到这儿,我都会想起某香港明星演的搞笑片。在他的影片里,总有一个叫“如花”的配角,这是个高大强壮、满脸胡子茬的男人。

    如花每次出镜的时候,都穿着女人的裙子、涂口红、梳着大辫子,还描眉画眼,看了是又恶心又可笑。

    但如花这么穿,是为了演电影搞笑,也无可厚非。但作为国家军队的高级将领,这么穿就实在过分了。

    无论在汉朝,还是王莽的新朝,国家对官员的着装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到国家干部,下到普通公务员,工作时穿什么,下班在家穿什么,都是有要求的,不能随便乱穿。

    而且,当时国家公务员出门时,绝不能光着脑袋,必须要戴帽子(当时称为冠)。冠也很讲究,不同职务和级别,戴的冠也不相同。

    只有什么官职也没有的老百姓,才用布条把头发随便一扎就完了。

    但更始朝廷这帮所谓官员,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规定,或者是知道也不当回事儿。最主要的是,作为皇帝刘玄也不管,可能连他也不知道规矩。

    这些人不但不顾及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就连自己的脸面也不顾,想怎么穿就怎么穿,觉得什么好看就穿什么

    他们不但穿衣不当回事,而且基本都不带帽子,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头上只系着一个头巾,就这么一身穿戴招摇过市——还好,倒没有记载他们梳辫子、涂口红、脸上抹着粉儿。

    可以脑补一下:一群类似如花的人,骑着高头大马,一颠一颠的从人们面前经过——这种场景就算放在今天,也着实让人受不了。

    于是,见多识广的洛阳百姓和前政府官员们都震惊了。人们的反应也是各不相同:胆子大点儿的,都开始笑话他们;胆子小的人,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吓的赶紧躲了。

    有人会问了:穿奇装异服有什么胆儿小的?笑话一下就算了,为什么害怕、觉得不吉利呢?

    今天可能拿奇装异服不当回事了,甚至还穿着到处炫耀,觉得这是个人自由,谁也管不着。

    可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这种现象有一个特定称呼——服妖。当时普遍认为:民众的穿衣打扮也会影响社会风气,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喜欢奇装异服,是一种非常不吉利的现象,甚至是灾难的前兆。他们觉得:奇装异服可以糜烂世风,进而败坏社会风气,严重的还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事出反常即是妖。

    这时,刘秀也带着自己的团队,来迎接更始帝。他们严格遵守西汉的典章制度,都穿着标准的汉代官服,戴着标准官帽。团队往城门口一站,既整齐又庄重威严。和刘玄的人一比较,又把人们震惊了。

    人都是有感情的,有些西汉的老臣,一看到刘秀的队伍,竟感慨地留下了眼泪,纷纷对没见过世面的年轻人说:“看看,赶紧看看!这才是大汉的官员啊!这么多年了,真没想到,今天又看到大汉王朝的威仪了!”

    这次在洛阳城门口的表现,结果可想而知,是“由是识者皆属心焉。”意思是说:从这时开始,那些有识之士都归心于刘秀了。

    (九)繁忙的十月

    1.可怜的严尤、陈茂

    虽然刘秀这次打动了很多人,但事情过后,他还要接着受刘玄压制,暂时没什么事可做。

    现在的主角,仍然是更始帝刘玄,他迁到洛阳后也没闲着,现在的形势也不允许他闲着。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份,他就办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他派兵把一个叫刘望的人杀了,在《汉书》中,刘望也被称为刘圣,他和刘秀、刘玄一样,都是汉景帝的后代,都是一个大家族的人。只不过刘望这一支,和刘秀这支离得远点。

    刘玄之所以杀他,是因为刘望八月份在豫州汝南郡称帝了。

    汝南郡在今天河南、安徽两省交界的地方,大概范围是:淮河北边、河南周口市南边;安徽蒙城县西边、河南舞阳县、确山县东边。

    皇帝这个职业既危险,又让人六亲不认。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只能有一个皇帝,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不是同族的人,只要你敢称帝,我就要灭你。

    既然刘望刚上场就死了,为什么还提他呢?因为他身边有咱们两位熟人——严尤、陈茂。

    他俩在昆阳城战败,最后骑马踏着滍水河上的尸体逃跑了。

    跑出来后,哥俩觉得新朝大势已去,还是自己单干保险点儿。于是他俩没回长安,一直跑到沛郡的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

    在这儿,他们自称是汉军将领。反正那时候也没照片,谁也不认识他们,你说是谁就是谁吧。

    后来,他俩听说刘望在汝南郡当了皇帝,知道他是刘氏皇族成员,就过去投奔他。

    刘望也很够意思,让严尤当了大司马、陈茂当丞相,分别是军事、行政的最高长官,都属于“三公”之列。

    这下,哥俩算是志得意满了吧?想不到的是,他们只高兴了十几天,刘玄的部队就打过来了,带队的是刘赐的侄子刘信。

    这个刘信确实有两下子,三下五除二打败了刘望。可怜的刘望,只做了两个月皇帝就被杀了,一起被杀的还有严尤和陈茂。

    这两位难兄难弟,在淯阳躲过了刘縯,在昆阳躲过了刘秀。这次终于没躲过去,只当了十多天“三公”,就被杀掉了。

    从古至今,无论什么时候,跟错领导站错队,后果都是严重的。乱世中尤其如此,最后落个什么结果,就看各位眼光了。如果觉得自己玩不起,还是一开始就别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