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开国全传 » 东汉开国全传(15)

东汉开国全传(15)

    刘秀在去阳关的路上,经过一个叫颖阳的地方,在今天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一带。在这里,有个叫王霸的年轻人投奔了他。后来,这个当时不起眼的年轻人,也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封富波侯。他的事以后再说,大家先知道这个人就行。

    双方在阳关遭遇,虽然汉军遇到的只是王邑的先头部队。但这支队伍也有十万人,而汉军只有几千人。

    汉军当即就吓坏了:诶呀妈呀!这么多人呀!这仗还怎么打呀?赶紧跑吧!

    刘秀也清楚:几千人硬刚十万,这种事是绝对不能干的。他没劝大家,而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跟着人们往回跑。

    估计这次是真吓坏了,他们路上丝毫没停,一口气跑回了昆阳。

    昆阳是豫州颍川郡下辖的一个县,昆阳城是当时的县政府所在地。

    将领们进城之后,赶紧凑到一起商量对策。其实也没用怎么商量,他们就达成一致意见——分行李散伙。

    他们认为:敌人实在太多,根本没法打。趁着被围起来之前,大家赶紧分了行李,然后带着老婆孩子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刘秀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听说又要分行李,就急了——合着你们商量半天,就商量出这么个办法吗?这不和棘阳一样吗?见弱的就欺负,见厉害的就分行李。这是什么军队呀?

    但刘秀职务低,生气也不能发作,只能强忍怒气给大家讲道理。

    他说:“各位将军,昆阳城至关重要。如果咱们散了,敌人占领昆阳后,肯定会继续攻击各友军部队。不出一天时间,宛城、定陵、郾城的友军都会被消灭。到那时,你们带着行李、老婆孩子,能跑得过追兵吗?最后只能被抓住杀掉!咱们现在已是无路可退,昆阳决不能放弃。”

    可能也是着急了,刘秀最后加了一句:“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意思是说:现在不想着联合起来打败敌人、建功立业。怎么光想着老婆孩子,还有那点行李呢?

    刘秀虽然说得对,但那些将领满脑子都是跑路,谁听得进刘秀说的话?

    最重要的是,有哥哥刘縯在,刘秀平时也没什么表现机会。加上他为人低调、不争不抢。而且个子也不高(才一米六八),长得又斯文。所以在这些将领眼里,刘秀就是个跟大哥混的小弟,没什么本事,他们根本就看不起刘秀。

    现在听刘秀责备自己,这些人就不高兴了,纷纷对刘秀说:“刘将军何敢如是!”意思是刘将军,你怎么敢这么说话!

    意思是:你大哥和我们这么说话还行,你一个年轻人,还是个副将军,哪儿轮得到你训我们?

    要是换一般年轻人,这时早和他们吵起来了,还要据理力争。再看刘秀,他只是微微一笑,什么话没说,转身就走了。

    这就是刘秀二十九岁时的气度和深度,刘秀明白:如果对方瞧不起你,就算你说得再对,他们也不会相信,争辩没任何用处。

    刘秀就没和他们争。

    没想到刘秀刚出去,侦察兵就气喘吁吁跑进来,报告说:大事不好了!官军马上就到城北,来的人太多,有好几百里长,根本看不到头。原文是:“大军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尾”。

    众将领刚要去收拾行李,一听这消息,心说:这下完喽!没时间跑了。

    昆阳城里只有七、八千守军,敌人的先头部队就十万人,而且正在围城。打不知道怎么打,跑又跑不了。一时间,将领们都慌了手脚,急得团团转。

    情急之下,突然有人想起来:诶!刚才那个太常偏将军不是说有办法吗?不行把他叫来问问?

    现在已经火烧了眉毛,大家谁也没了办法,这时再也没人嫌弃刘秀,赶紧让人把他叫来。

    刘秀来后,也没计较刚才的事,就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现在昆阳城的兵力和粮食都不够,外面敌人又多,长时间肯定守不住。但昆阳城墙坚固,如果大家齐心协力,还能够抵挡一阵。我计划把大部分人留下守城,我带几个人出去找援军。”

    这些将领听完也没明白,就问:“太常偏将军,你准备到哪儿找援军呢?”

    刘秀说:“宛城那边肯定指望不上,他们也在攻城,不会有多余人手帮忙。咱们只能指望定陵那边。我去定陵、郾城,把那里的友军搬来支援咱们。我带援军从外围攻击敌人,你们在城里见机行事。时机成熟,咱们里应外合,肯定能打败敌人。”

    为鼓励大家,估计刘秀还说了类似:尽量拖延时间,等宛城攻下来,大部队肯定会来支援我们。到时候咱们也有十几万人,肯定能打败官军等等等等。

    这些绿林军将领们一听,觉得刘秀说得有理。最主要的是:他们虽然不想打,但实在没别的办法,跑又跑不了,只能硬着头皮干。

    此时的刘秀,俨然成了昆阳城总司令。他让王凤、王常率领部队守城,自己则亲自带一些人出城搬救兵。

    当天夜里,刘秀带着十二个人冲出城去,这些人里面包括李轶和二姐夫邓晨。

    敌人白天刚从北边过来,城南兵力薄弱一些。刘秀他们就从南门冲出去,然后向东拐,直奔定陵、郾城而去。

    5.愚蠢的总司令

    刘秀去搬救兵了,先让他跑着。话分两头,再说王邑这边。

    现在的王邑,可要比昆阳城里的汉军轻松得多。因为在他的军事思想中,打仗基本不需要什么战术,拼人数就够了。所以,作为兵团的总司令,自大军出发以来,他的感觉一直是相当良好。

    包围昆阳城后,别人没看出问题,但纳言将军严尤是个有经验的将领,他看出不对的地方,赶紧跑来找王邑。

    他说:“昆阳的城墙非常坚固,短时间不容易打下来。而且,昆阳的战略意义远不如宛城。咱们这次出兵,是为了剿灭更始政权,现在刘玄在宛城,不在昆阳。咱们不如绕过昆阳,直接攻击宛城外围的敌人。这样既能消灭更始政权,也能解宛城之围。宛城的威胁一解除,昆阳的敌人没了首领,自己也就散了。这样,咱们的战略目标不就达到了吗?何必跟小小的昆阳过不去呢?”

    严尤将军是个明白人,这话说得非常对。战争就是尽快消灭敌人,中间不能纠缠,不然会迟则生变。

    此时,如果王邑听了他的话,历史基本就要改写。

    没想到的是,王邑听完严尤的话,竟然给出一个非常无厘头的回答。为了让大家知道王邑是个什么人,我把这段话原封不动翻译过来。

    王邑说:“上次我围攻瞿义(一个反叛王莽政府的官员)时,就因为没活捉他,圣上还把我责怪一顿。这次我率领的是百万大军,如果遇到敌人的城市不攻下来,也太有损军威。我就要把昆阳城打下来,杀光里面所有的人。然后踩着他们的血继续前进,前面的人唱歌,后面的人跳着舞,这才叫痛快!”

    这是王邑在昆阳大战中犯得第一个错误。

    哇塞!先不说王邑多么残忍,多么喜好杀戮。就说事关几十万将士的生命,事关兄弟部队的生死,甚至是整个国家存亡——这么重要的战役,他竟然还在搞面子工程!

    他现在竟然想:怎么让领导高兴、怎么往自己脸上贴金、怎么耍了威风再说!

    孙武老先生在《孙子兵法》中的第一句话,不是写的怎么打仗,而是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唉,按王邑这个思路打仗,失败不是早晚的事吗?

    当然,发生这种事并不奇怪。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有王莽这样的皇帝,才会出“效仿古人”的甄阜、梁丘赐。现在又出了王邑这样的总司令,因为只有这样的下属,才能在领导那儿吃香——新朝的灭亡,看来是有道理的。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咱们看王邑接下来怎么作死吧。

    王邑对不远处的宛城不闻不问,任其被敌军围困、攻打。他一声令下,四十多万大军把小小的昆阳团团围住。

    一时间,昆阳被围了几十圈,四周建起一百多个大营,简直是密不透风。别说人了,就连一只老鼠也跑不出来——唉!这都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