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开国全传 » 东汉开国全传(7)

东汉开国全传(7)

    (六)舂陵起兵

    消息既然已经泄露,就不能再等了。在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刘秀、刘縯、朱祐、李轶被迫在舂陵提前起义。同时,二姐夫邓晨也在新野提前起义。

    经历童年的丧父之痛、青年的田间劳作,京城的大学生活、社会阅历。毕业后,又在乱世中辗转生存。熟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通晓社会黑暗、吏治得失。最后,在各种因素裹挟之下,刘秀终于走上自己宿命中的道路。

    时年,他二十八岁,兄弟俩带领的起义军史称“舂陵军”。

    虽然已经起义,但刘縯兄弟俩却非常清楚:就凭这七八千人,还拖家带口,别说恢复刘氏的江山,连生存下去都难。

    现在最迫切的,就是壮大自己的实力。兄弟俩很快想到,附近就有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绿林军。

    这时,绿林军正在随县一带活动,就是今天湖北省随州市随县。而舂陵军在湖北枣阳市,两个地方离得挺近。

    舂陵军首领是大哥刘縯,他派出一位叫刘嘉的族人,去找绿林军商量合作事项。这位刘嘉,后来成为东汉王朝的顺阳侯,以后会详细介绍。

    (七)绿林军

    1.绿林好汉的由来

    舂陵军和绿林军是第一次接触,先让刘嘉和他们谈着。既然前面多次提到绿林军,咱们就介绍一下这支队伍的来历。

    好,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农民起义军——绿林军,现在闪亮登场。

    先说“绿林”这个词,它来源于一座山。这座山就是今天湖北省中北部的大洪山。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大洪山就叫绿林山。

    现在小说、影视剧中常说的“绿林好汉、绿林豪杰”,就来源于绿林军。

    咱们回到王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此时距离新朝覆灭还有六年,败亡的迹象已开始显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闹饥荒。

    荆州江夏郡的云杜县也不例外,这个地方在今天湖北省荆门市下辖的京山市一带。

    这里的饥荒非常严重,老百姓都饿得不行。有一天,人们发现野外有一片地方长着荸荠。

    得到消息后,饿急眼的老百姓,都纷纷跑到那儿挖荸荠。荸荠是一种植物也叫马蹄,很多人应该都吃过,现在一般当零食吃。这种食物不敢说多有营养,但在没粮食的时候,吃荸荠至少不会很快饿死。

    渐渐的,挖荸荠的人越来越多,荸荠却越挖越少。不久后,人们就为抢夺荸荠打了起来。

    这时,有兄弟两人出来帮忙调解。他俩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都是新市人(今湖北京山市三阳镇一带)。

    这哥俩在当地属于比较猛、比较厉害的人物,大家平时都怕他们,所以他俩说话有人听。

    调节一阵后,哥俩发现:这么点儿荸荠,很快就会吃完。那会儿倒是用不着调解了,可大家还不是照样饿死?

    哥俩也是苦出身,平时也吃不饱饭,早就对这个世道心存不满。俩人一合计:造反虽然危险,但兴许能有条活路,不造反肯定是饿死。既然横竖都是死,那不如造反吧。

    于是,王匡、王凤兄弟凑起几百人造了反——这就是绿林军的雏形。

    在那个起义军多如牛毛的年代,谁也不会想到:这支毫不起眼的队伍,最后竟能建立起一个短暂的政权。

    由于哥俩最厉害,自然被推举为起义军头领。他俩也很清楚:就这么几百人,力量实在太弱。如果到处乱跑,没有一个容身的地方,早晚会被官军灭掉,当务之急是找到一块可靠的根据地。

    想来想去,他俩决定上绿林山。

    现在的绿林山(大洪山),已经是国家的4A级景区。但当时的王匡、王凤可没心思观光游览。绿林山离他们最近,就在京山市北边。而且山高林密、地形复杂,躲在里面不容易被抓住。

    后来证明,这个决策非常正确。自从有了根据地,周围想造反的人,都纷纷上山投奔。几个月内,起义军人数就达到了七八千,这支队伍也开始叫做绿林军——怎么样?听着有点儿梁山好汉的味道吧?

    在前来投奔的人中,有两位后来成为东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他们一个叫马武,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十五;另一个叫王常,后来进入云台三十二将,排名第二十九。

    马武字子张,荆州南阳郡湖阳人(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胡阳镇)。他的早年记载很少,只知道年轻时为躲避仇人,从南阳郡跑到南边的江夏郡(今湖北省东部、长江以北的地区),在这里躲躲藏藏待了一些年。

    王莽末年,江夏郡也爆发起义,马武便参加了起义军。

    马武能成为云台二十八将,肯定不是白给的。他对行军打仗的理解,就比一般人强得多。他也觉得:如果乱打乱跑着起义,肯定不长久,应该有个稳固的根据地。

    所以,当他听说王匡、王凤占据绿林山后,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就来投奔兄弟俩。

    王常这个人,以后会有出色表现,为不打断文章进程,到时候再介绍。

    2.大麻烦来了

    就这样,绿林军在山中过了大约四年。

    这些年是绿林军的初级阶段,他们没去过远处,活动范围就在绿林山这一片儿。而且只是抢点东西,填饱肚子,饿不死就行,没记载他们干过太坏的事情。至于远大的政治理想,真是连做梦都没想过。

    地皇二年(公元21年),一个大麻烦终于找上了门。

    由于绿林军势力越来越大,引起当地政府的注意,就派军队过来围剿。

    到现在为止,绿林军还从来没和正规军打过仗,心里实在是没底儿。

    但人家过来打你,你不打也不行。没办法,王匡只能带绿林军出去迎战。

    绿林山属于荆州管辖,所以这次是荆州牧(没记载他叫什么)亲自带两万官军过来。绿林军这时大约三万人,双方人数差不太多。

    这时候,离新朝灭亡只差两年,政府已腐败到了极点。来的官军都不傻,才不愿为腐败的领导,还有这个烂到骨髓的政府卖命呢。这样的政府,自然不会有强大的军队。他们来就是走个形式,糊弄一下算了。

    不过,绿林军不这么想,他们这次打仗可是为保住性命。一旦打败,别说自己的性命,老婆孩子都要搭进去。他们不但要保自己的命,还要保家人的命。

    所以说:仗还没开打,胜负基本就已明朗化。

    果然,双方开战不久,官军大败,纷纷掉头逃窜。荆州牧一看:诶呀!绿林军太厉害了,怎么打起仗来不要命?也吓得转身就跑。

    荆州牧这样的官员,自然不会靠“11路”逃命,他有自己的马车。

    一看这情况,有个猛人就不干了——小样儿!想跑可没那么容易!

    只见他疾步如飞,手里的兵器一下钩住挡泥板,马车竟被钩的跑不动了。这人就是马武,可见他力气有多大。

    随后,马武上去就把驾车的人杀了。司机一死,荆州牧更跑不了了,只好束手就擒。

    虽然马武勇猛,但他是苦出身,像州牧这类高级干部,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一下抓住这么大的官儿,他还真有点儿畏惧,不但不敢杀,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于是,他只好把州牧交给大家,看他们怎么处理。

    大家凑一块儿才发现:这些人的见识,都和马武差不多,谁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儿。

    一帮大老粗商量半天,也没一个敢拍板杀州牧。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把荆州牧放了。

    看得出来:绿林军一开始还算厚道,做事有底线,没有到滥杀无辜、无恶不作的地步。

    但是,从这一仗以后,绿林军就变了。他们惊奇地发现:传说中的正规军这么不禁打,自己竟然这么厉害!

    绿林军的胆儿一下就壮了,开始攻打远处的目标。

    他们首先攻下竟陵(今湖北京山市南边的天门市),随后又相继攻打北边的云杜县、东边的安陆县(今湖北省孝感市下辖的安陆市)。

    随着实力的增强,绿林军也不再约束自己,逐渐干起伤天害理的勾当。

    这次外出作战,他们掳掠了大量妇女,带到绿林山中供自己享乐。从此以后,绿林军从原来吃不饱饭、受人欺压的普通百姓,变成了恃强凌弱、欺压百姓的土匪强盗。

    没有正确的信念,没有长远的目标,更没有严格的纪律,这就是那时农民起义军的模式。

    随着名声越来越大,绿林军人数很快达到五万多,云杜县周边的官府,再没能力控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