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开国全传 » 东汉开国全传(6)

东汉开国全传(6)

    (四)老实人都造反了

    先说刘秀这儿,他回舂陵后才发现:刘縯的准备工作并不顺利。

    他自己铁了心造反,要恢复刘氏江山,但他没有考虑其他人的想法——毕竟不是谁都有他的胆量。

    大家都不傻,造反什么后果,谁心里都一清二楚。平时喝点酒咋呼一下、吹吹牛还行,一到动真格的时候,大部分人就掉了链子。

    所以,当刘縯亲自找上门,动员他们造反时,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伯升害我!”

    以后再去,索性连人都找不到了。

    喝完酒说的话,真是不能信,两千年前也是如此。

    刘縯本事再大,起义这种事他一个人也干不了。总不能把大家捆起来去起义吧?弄的刘縯一时也没了办法。

    刘秀看到这种情况,先是不动声色,什么话都没说。但到了第二天,只见他一身绛衣大冠,出现在家乡的大街上,他还是什么话都没说,就是来回溜达。

    刘秀穿的是红衣服,戴着高大的帽子,他这么穿是要结婚吗?

    当然不是,“绛衣”是汉朝一种深红色的衣服,“大冠”也叫“武冠”,这身穿戴都是汉朝时将军的服饰。

    刘秀这是在告诉人们:大家都看好了,我要起义了,要当将军,你们看着办吧。

    刘秀这一举动,震惊了家乡人民,原来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人们都纷纷议论:“刘縯这个人野心大,他造反很正常。刘秀可是个老实人呀,平时多小心谨慎呀。现在这么老实的人都要造反,看来局势真是坏透啦!要不然,咱们也造反吧。”

    就这样,一个人报名造反,他一家子都要跟着去。因为留下不是被官军灭,就是被绿林军灭,反正没好下场。

    到最后,刘氏宗族的人,加上他们的宾客,还有十里八乡想造反的,一共凑了七八千人。至此,舂陵的起义准备完毕,只等时间到来。

    同时,新野二姐夫邓晨那边,进展也非常顺利,没出什么意外。但谁也想不到,宛城那边出了大事。

    (五)李家之祸

    宛城那边,不知道什么原因,起义的消息泄露了出去,李家因此招来灭顶之灾。

    最先遭殃的,就是家里的掌门人李守。

    李通确实没忘自己老爹。刘秀离开后,他在第一时间,安排了个叫李季的本家侄子去长安,通知李守尽早离开。然后,李通才安心开始准备起义的事。

    按说李通想得挺周到——找的是本家侄子,人绝对可靠。而且特意选的年轻人,身体好,能走远路,不应该出什么问题。

    但李通却想错了一点,那就是:年轻人不一定身体都好。

    这个李季虽然年轻,身体却不怎么好。他走着走着就生了病,而且越来越重,最后连路都走不了了,只能停下来养病。最可怕的是:李季养着养着,竟然死了!

    具体什么病这么厉害,没有医生的诊断证明,现在也没办法考证。

    李季这一死,可坑苦了李大叔。他没得到消息,错过了逃出长安的最佳时机。等李叔知道消息时,官府已提前知道一些风声,正在路上抓紧盘查。

    好在皇帝王莽那儿还不知道消息,暂时没人来抓李大叔。于是,他决定趁机逃出长安,找家人汇合。

    就在他准备逃跑的时候,好朋友兼老乡黄显找到他,对他说:“老李,我看你还是想别的法儿吧。别人谁都能跑,就你跑不了!”

    李叔一听有点糊涂:“诶?你什么意思呀?凭什么就我跑不了呀?”

    见李守真不明白,黄显非常诚恳地告诉他:“老李,你也不想想,就你这两米多高的个子,加上这么容貌绝异的脸,离好远就能把你认出来。现在查得这么紧,你怎么跑?到哪儿也能把你抓回来!”

    李大叔听完,恍然大悟:“哎呀,你说得对!以我这个人条件,还真是……唉!长得高,长得帅,有错吗?这是个什么世道呀?”

    每次看到这儿,我都会心生感慨:现在的年轻人,都希望自己长得又高又帅。本来一米八就挺好,非要长到一米九,还总埋怨爹妈没给自己一张明星脸。

    在和平年代,这么想当然没错。如果穿越到李守那个年代,这还真是个要人命的想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不要再抱怨了——无论高矮胖瘦,爹妈给你的,就是最好的,以气质取胜吧。

    就在李叔不知如何是好时,黄显给他出了个主意:反正你也跑不了,你儿子不是还没反吗?趁王莽还不知道这件事,你干脆主动写一份辞职报告。如果朝廷能批准,你再拿着报告出长安;即使没有批,王莽看到你有辞职报告,知道你心里有愧,没准就不追究,这场灾不就免了吗?

    事后证明:黄显虽然是个非常够意思的朋友,但他这个主意,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

    做什么事,先要了解对方是个什么人。他们面对的王莽,为了上位,亲儿子都能杀;对造反者的处罚那是相当严酷——不但灭族,还会用各种残忍方法把他们杀掉。

    用一份辞职报告,就想把造反这种灭族的灾祸免掉,黄显的想法确实太过天真。真不如找个地方把李叔藏起来,或者干脆就让他赶紧跑呢!

    这时,估计李叔也是急昏了头,没多想,就同意了这个办法,老老实实写了一份辞职报告,上交给朝廷。

    报告递上去后,可能是办公效率太低,一直没批下来。李大叔也真老实,就这么在长安等着。因此,他失去了最后的逃跑机会。

    很快,王莽便得知李通要造反的消息。不出所料,王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下令抓捕李氏家族的人,就这样,还在等批示的李叔被抓了起来。

    关键时刻,黄显也确实够朋友,一听李叔被抓,他不顾个人安危,赶紧去找王莽求情。

    他对王莽说:“您知道李守为什么不跑吗?因为他是个忠臣呀。他知道自己孩子有罪,觉得很羞愧,已经为这件事写了辞职报告,等着您批示呢,您可以让人去查查。臣愿意跟李守一起去找他儿子,劝说他别造反。如果他儿子不听话,真造了反,臣愿意监督李守,让他自杀谢罪。”

    王莽一听,果然让人去查,发现确实有那份辞职报告。于是,他稍微消了点气,同意了黄显的要求。

    这么看来,事情似乎有了一丝转机,李大叔有救了。奈何天不遂人愿,正当老哥俩准备出发时,王莽收到南阳郡官员的报告,他们证实:李通确定是要起兵造反。

    这下,事情实锤了,王莽也不让李守去劝儿子了,直接杀了算完。

    闹到这个地步,如果黄显不再插手,也许还能逃脱干系。但这位好朋友,仍不顾个人安危,再次找到王莽求情。

    可惜,这次结果完全不一样了:王莽不但没有赦免李叔,连说情的黄显也一起抓起来。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李守和他长安的家人,加上好朋友黄显一起被杀。与此同时,宛城的李氏家族,总共六十多人也被当地政府杀害。

    李氏家族中,只有李通一个人提前得到消息逃了出来。

    就这样,宛城起义失败,李氏家族几乎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