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平原上的荆棘花 » 第三章 各谋生计

第三章 各谋生计

    徐大有兄弟二人坐船到了镇江渡口,找到了正在古玩店的王传宝。王传宝一听兄弟二人是为闽老板而来,立刻放下手中的玩意,眉开眼笑地拉着二人往闽老板铺子去。

    见他如此兴高采烈,老二心中疑虑,思忖片刻问道:“传宝兄弟,这闽老板究竟招工做什么呀?”王传宝见他神色便知其虑,笑道:“少强兄弟,你担心什么?就算我能骗你,难道还能骗你大哥吗?那我娘非得将我赶出家门不可。”徐大有见少强面上挂不住,追问道:“传宝兄弟,别怪我兄弟疑心,这闽老板给的工钱每月20块实在不少,我也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活计,我们兄弟究竟能不能干下来?”

    王传宝正色道:“大有兄弟,你们兄弟二人能吃苦,这活儿定能干!其实告诉你们也无妨,闽老板正在筹备一家建造厂,这木材的砍伐、运输都得要人力。前些天叶家那个烟鬼去应聘,被人家用扫把干出来了。你们兄弟二人年轻老实,又没那些个坏毛病,闽老板肯定喜欢!”

    徐老二闻言,灵光一闪:“传宝兄弟,你帮闽老板招工,他给你多少回扣?”徐大有觉得此问唐突,赶紧给老二使了眼色。王传宝却并不恼,笑道:“不多,就两块钱,都是自家兄弟,三好的买卖为啥不做?”徐家兄弟对视一眼,神色安定了不少,靠力气吃饭对得起天地良心,回家也能和媳妇儿有个交待。

    王传宝虽是个游手好闲的街溜子,但识人辨事的能力着实不赖。闽老板身着黑色长袍,带着一位书生模样的账房出来,细细打量了徐家兄弟一番,问了此前营生,得知徐大有此前在渡口撑船,水性一流,立时双眸一亮,瞧了眼账房。账房仿若未觉,突然问起了兄弟二人的身世。

    二人怔了怔,闽老板解释说院中只可招家世清白之人。王传宝拉着账房到一边低声说了番话,账房抱掌道了声:“得罪”便进屋去了。闽老板当着王传宝的面喜笑颜开地表示对二人非常认可,当下便称了兄弟,要他们此刻便开工做事,算半天工钱。

    徐大有截住了闽老板的话头:“闽老板,我们兄弟二人来时已与媳妇商量过,每日晚间必要回家,不过您放心,我们每天辰时初必赶到厂里,您看可以的话,我们就去后院儿干活儿。”闽老板不解道:“在我这里包吃住,弟妹们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徐老二忙解释:“闽老板有所不知,我大嫂刚生了孩子,眼下还在月子中,大哥希望每天能回家陪陪大嫂。”闻言,闽老板并未就此应允,犹疑地踱了几步,商量道:“大有兄弟真是至纯至性之人,情理之事,我本应相从,可生意上的事瞬息万变,若有突发状况,我恐怕无从周旋。”老二望了望大哥的神色,等待他的决定。

    见二人面露退色,闽老板神色有些慌张,不料帘子一掀,账房先生走了出来,建议道:“掌柜的,徐家兄弟确是难得的性情中人,我看可以各退一步,三天回去一次,这次进货期不长,干完这阵,你们可以回家休息一段时间,等下一次进货期到了再复工。”说完便和闽老板一同看着兄弟二人。

    二人对视一眼,虽然不明白这个闽老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活计,决计先干一段时间再说,于是大有抱拳道:“多谢闽老板体量!”

    如此,徐家兄弟二人便在建造厂干起了营生。

    申时二刻,大珉拎着一个油纸包的小方盒子往田埂上走,远远地看见三弟启宏与村里的孩子们在大路上追逐打闹,便大声问:“老三,你去哪儿?”启宏回头朝大哥挥了挥自己的武器,一把自制的小抄网,喊道:“大哥,我们去捞鱼,你也去吗?”大珉挥了挥手:“我不去,你们小心些。”说完便继续往竹林边走去。

    翠儿母女正在屋里纳鞋底,刘氏本欲纳鞋底卖几毛钱补贴家用,翠儿得知后非要帮忙,她拗不过女儿,又怕她月子中伤了眼,便起身将窗户往外推了推,屋子更亮堂些,正好瞧见大珉进了院子。刘氏不疾不徐地走出去:“这不是韩家大娃吗,快进来坐,找你大有叔吗?”

    大珉进屋默默环望了一圈,见大有不在,便将小纸包递给刘氏:“大有叔前两天帮了我,这是我用零花钱买的糖饼,也,也可以给小妹妹吃!”刘氏虽不知大有究竟帮了什么,打开瞧了瞧纸包里的东西,笑道:“你小妹妹还吃不得这糖饼,你拿回去给弟弟妹妹吃,难为你念着!”大珉默默地思考着。

    刘氏见他立在原地不动,便说:“不如这样,我拿一块给你婶婶,她生小妹妹辛苦了,剩下的你拿回去给弟弟妹妹可好?”大珉意识到思忖半天默默地点了点头,刘氏笑道:“你这孩子真是懂事,是个做大哥的好样子!”大珉闻言红了红脸,局促地转身往外走,刘氏送他至门外方回。

    翠儿笑道:“娘,你老说老韩不是正经人,怎得教出来的儿子如此懂事?”刘氏重新拾起针线:“人都有几分天性,我看这孩子天性纯良,不像他爹!”正说着,襁褓中的婴孩哭闹起来,刘氏起身查看,利索地为孩子换了尿布。

    戌时二刻,刘氏在门口张望了许久,终于瞧见了徐大有的身影出现在朦胧的暮色中,赶忙回灶屋添了把柴,将锅里的玉米粥热一热。

    徐大有踏进屋里,率先去看了妻女,见翠儿气色尚好,孩子正香甜地睡觉。翠儿见他神色疲累,赶紧让他先去灶屋将饭吃了。

    大有呼啦呼啦地灌了两碗浓浓的玉米粥,心满意足地抹了嘴回到屋里。翠儿这才问起钱老板招工的事儿。徐大有坐在床边一五一十地将情况与她细说了,翠儿担忧地说:“这活儿太耗力气,我怕你身体吃不消。”大有不在意地笑道:“如今世道艰难,做什么活儿都得下力气,闽老板为人爽快,不像会亏待伙计的人。我只担心三天回来一次会让你担心,照顾不好你。”翠儿见他神思忧虑的模样,安慰道:“有娘在,你担心什么。既然替别人做事,自然要尽心尽力。”徐大有搂着妻女望着窗外浓浓夜色。

    就这样,徐家兄弟每天日出而作入夜方归,为家里撑起一片不起眼却踏实可靠的天空。

    相较之下,老韩近来却很惆怅,一是小女儿回来后,张氏失而复得无论如何也不让他再抱走。二是大儿子非要去和镇上的钱老板学徒补贴家用。钱老板是做衣料生意的,伙计们虽然身体上不辛苦,却常常因钱老板古怪的脾气而受到责罚。原来这钱老板找不到合适的账房先生,不但要求伙计们将本分工作做好,还经常考察他们的算账能力。伙计们只跟着家里学过简单的算盘,对复杂的账目无能为力,因此常常被脾气暴躁的掌柜骂成废物。

    此刻老韩真是后悔当初将儿子带去镇上,无意间让他发现了大珉的算术能力。那次以后,钱老板竟还托人找来,想让大珉去做学徒。老韩断然拒绝了其建议,虽然自己学识不高,但学堂先生曾说大珉很有数学天赋,应当好生培养发展。他虽不知数学是什么,但从先生话中可知这是要紧的本事,若做了学徒,儿子的一生可能会断送在自己手上,老韩如论如何不愿让大珉退了学业,于是他找来帮里的兄弟商量。

    夜里,石山依约来到一处偏僻的竹林,环视了片刻,注意到一处竹陇下星星点点的火光,赶忙走了过去。

    “韩大哥,”石山走近后看清了那人,“帮里有事吗?”

    老韩熄了烟杆儿,语气沉郁地说:“兄弟,天地不仁,世道艰难,哥哥恐怕要走险路了。”石山心头一跳,语气坚毅道:“大哥,你救过我的命,你说怎么做,石山便怎么做。”老韩从腰间摸出了一把驳壳枪,沉声道:“叶家灯那条玉米地常有西去的商人经过,你觉得此处如何?”石山想了想,说:“那条道现在走的人多了,若有不测,不便撤退。银子沟碎石路那处弯道更僻静些,偶尔也有商人打那边过。”老韩思忖片刻,同意了石山的建议,叹道:“战事未平,这些吸人血馒头的奸商也该得到报应了。”石山心中亦感悲凉:“若当年我哥没有粘上大烟,也不至于死的那样惨。”

    当夜无月,浓浓的云层半丝光亮也透不出来,竹林上方不时传来沙沙的风声,二人约定好时间地点,直至黑咕隆咚时方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