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429章

第429章

    围堡建成,阿瓦通古斯村民全身心投入治理荒漠,利用围城外的水库在村外建设两道防风林,防风林带各宽300米和500米,植树成活率80%~90%之间。

    在治沙中种植的一种沙棘,给阿瓦通古斯村带来了一种新的商机,沙棘是一种落叶灌木,能够抗风沙,耐干旱,就算在盐碱地也能很好生长,结果密度高,一亩地能够产果800-1000公斤,作为一种野果,沙棘营养丰富,含有一定的脂肪酸、亚麻素、超氧化物、维生素等,现被作为养生茶品,在一些地方沙棘的售价卖到了40-60元。

    沙棘的种植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栽种后5年时间才会开花,8-10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栽种300余株,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各种飞鸟野兽把沙棘园当成了活动的乐园,麻雀、野兔不能人工捕杀,为了解决这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徐世军在沙棘树上安装了一种冲击波驱鸟器,每天鸟类活动频繁的清晨和傍晚,驱鸟器就会发出鸟儿害怕的鹰隼声,超声波和冲击炮等。

    爱心驿站在阿瓦通古斯两千亩沙棘的基础上,新种植万亩新品种沙棘,这些沙棘三年以后就能够挂果,预计挂果以后可以年获利1.2亿元以上。

    阿瓦通古斯村民们一面植树造林,一面扩大XJ山羊和和田羊养殖。

    XJ山羊繁殖能力强,耐食性强,适应性强,它的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肉质细嫩,特别适合制作烤肉、烤全羊等美食。同时山羊的奶制品和毛皮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田羊长期生活在荒漠化和半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中,以肉质细嫩、膻味小而著称。

    和田的生态环境,着遍带有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干旱、温差较大、日照辐射强度人、持续时间长的气候特点和植被稀疏、种类单一的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原特点,反应在和田羊的适应性上,表现有独特的耐干旱、耐炎热和耐低营养水平的品种特点。

    养殖场的扩建引来一系列问题,艾买提对贺从爱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受气候恶化、人为破坏、超载过牧等影响,我们的草原出现大面积退化。到本世纪初,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促进草原使用方式从自然无序的粗放利用向有序可控的可持续利用转变,国家在参考国际成功经验和通行做法的基础上,陆续采取了包括建设草原围栏、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促进草原生态自然恢复。”

    贺从爱说:“实践证明,这一系列举措确实推动了草原保护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了草原生态恢复进程。以围栏建设为主要内容之一的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原植被盖度较非工程区高出8~10%,草原植被高度和鲜草产量分别增加36%、33.6%,草原生物多样性、群落均匀性、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等均有提高。许多曾经消失多年的野生动物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草原围栏建设对恢复草原生态平衡、增强草原生态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它们维系家园生态所必需的‘安全带’。

    诚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围栏建设的优势,国家在规划建设草原围栏就考虑了对野生动物可能带来的影响。在实施草原围栏建设之初,有关部门都严格要求各地在工程围栏设计、勘察、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布局、合理施工,对自然保护区、重要野生动物密集区和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区等采取预留通道、半封闭围栏、减少围栏密度等多种措施,尽量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对野生动物生存条件的干预,合理保护草场资源和野生动物。

    近年来,有关部门再次对退牧还草工程政策措施做了优化调整和丰富完善,对草原围栏建设思路逐步进行调整,在一些地方恢复适应自然规律的轮牧规则,通过围栏饲草基地建设,科学将草原划分为若干个放牧区域,以用养轮换的方式,促进草场植被的生长和繁育。

    同时不断加强草原围栏棚圈建设,促使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转向舍饲、半舍饲养殖为主。并通过科学利用围栏建设成效,切实落实与围栏建设相配套的各项管理措施,稳步提升围栏建设水平。从日前发布的《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三五规划》看,建立草畜平衡制度,控制禁牧面积,扩大划区轮牧,发展人工饲草地建设,推行划区轮牧、季节性舍饲圈养和规模化饲养相结合是我国草原利用的方向。

    草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牧区牧民群众最基础的生产生活资料。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也是精准扶贫、改善民生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只有客观科学地认识草原围栏建设在草原生态恢复和保护中发挥的有效作用,才能有效开创草原地区生态改善、生产发展、农牧民富裕的良好局面。”

    寒来暑往,贺从爱来到阿瓦通古斯村已经三年,在这三年里阿瓦通古斯爱心驿站为村里先后修建了公路、水库、围堡和防风林,并建设了百万亩草场围栏。

    望着一天天茂密的防风林,贺从爱有一点成就感,爱心驿站让阿瓦通古斯村绿地向往延伸了数千米,绿洲面积增加了三十多平方千米,使植被植被覆盖率达到64%。

    驿站成立玉红阿瓦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后,贺从爱任命阿孜古丽·热西提为自己的特别助手,同时兼任办公室秘书。

    村花阿孜古丽毕业于民族学院,是村里第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毕业后的阿孜古丽回到村里,村党支部研究决定让她负责党务工作。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阿孜古丽上任第一天就开始进村入户,向老同志、老党员了解情况,与村民唠家常。

    为尽快融入到基层群众中,她主动请缨,要求住在村里,详细了解每户人家的基本情况,并为全村村民建立了家庭档案,还专门用小本子记录着每户村民遇到的问题和难事,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村民的思想状态、困难和心声。经过她的努力,如今村党支部党建工作资料齐全,党员活动开展正常,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同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阿孜古丽积极参与村里的政策宣传、科技信息服务、“为民全程代办”、农村经济普查和经济发展项目实施等村级重点工作。时至今日,村民一有什么困难总是会想到她,她也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

    2010年,村民托乎尼亚孜·伙加尼亚孜帮助邻居修建房屋时不慎将一条腿摔断,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阿孜古丽得知后,就成了他家的“常客”,不仅经常去看望他,而且帮助他申请低保和3000元的困难帮扶资金,托乎尼亚孜见人常说:“谢谢阿孜古丽!她是我们的‘亲丫头’!”

    村里的阿依古丽·阿布都拉在塔里木大学读书,但因家庭困难没钱交学费,阿孜古丽立刻帮助她办理贫困生就学帮扶金申请,为阿依古丽争取到就学帮扶金,使阿依古丽顺利的拿到了毕业证。

    阿瓦通古斯村民主要靠种植马铃薯、小麦、多穗玉米等作物生活,没有其他挣钱的路子,脱贫致富成了难题。

    阿孜古丽经过反复调查了解,发现村民普遍安于现状,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有吃有喝不饿肚子就行。为转变村民的旧观念,阿孜古丽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议,要想村民富,要从转变村民观念着手,从拓宽村民增收途径做起。于是阿孜古丽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发动村民展开了一场思想大讨论:托背梁村想不想富?怎么能富起来?在一次次讨论中,村民开始畅所欲言,也逐渐被村干部的积极态度所以感染,决心只要有致富的路子,就一定好好干。于是阿孜古丽和村干部先将村里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她先后带领村民代表到各乡(镇)参观学习,村民视野开阔了,观念转变了,干劲也足了。在她和村干部带动努力下,托背梁村有十多户农民建起了蔬菜大棚,走上了增收路;有二十多户村民走上了“种植+养殖”的道路,有六户村民成了养殖大户。

    阿孜古丽常说:“村民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2003年,阿孜古丽上大学时,年仅19岁她就失去了父母,靠着县发的低保金和学校奖学金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她来到家乡当上了一名村官,月收入也只两千多元钱,除了养活自己、供养妹妹上大学外,但她仍不忘帮助困难村民。

    阿孜古丽说:“家乡对我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如今回到这里,我要为建设和谐美丽的和田尽心尽力。”

    无论村民们的大事小事,她都不辞辛苦地跑到县城或乡(镇)去办理。比如为村民们办理家电下乡、农机补贴、粮食差价补贴等需要的各类证件材料,为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领取生活补贴款,许多要交纳的手续费、资料费、交通费都是她自己垫付的。阿孜古丽每季度都要去乡政府或县民政局为七十多岁的汉族村民冯东成老人代领低保金,只要领到就及时送到老人手中。据了解,全村有三十五户的低保金是有她代领的,她还经常去看望五保户热合曼·伙吉,并为她申请医疗救助。

    阿孜古丽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对各族群众的感情,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些年来,她先后被和田县委、政府评为全程代办“十佳办事能手”、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被乡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美丽的阿孜古丽像花儿一样在小村里绽放,她用自己的深沉的爱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党的事业、为基层工作、也为自己打造了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