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204章

第204章

    一车车苹果运出,终于将苹果卖完,戴家兴算了一下每斤少卖了3角就等于少卖了60万元,他心疼的好几天吃不下饭。

    刘福全问戴家兴:“老二,这是典型的丰产不丰收。”

    徐志凯说:“农产品增产,社会供给量增加,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是基本稳定的,所以农产品价格就会下跌,造成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即丰产不丰收。

    因为大部分农产品是生活必须品,其价格弹性很小,所以当农业丰收时,销量是比较固定的,农民为了尽快卖出产品,回收现金,采用了降价的措施,实际上并不能提高销量,反而收入减少得更厉害。所以经济危机厉害的时候,外国的农场主宁可将产品销毁,也不出售就是这个道理。农业生产最好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过高的增长率是有害的。”

    戴家兴问徐志凯:“老三,丰产不丰收,果农一场欢喜一场忧,如何做丰产又丰收?”

    徐志凯说:“二哥,因间歇性出现旱灾和冻害,给水果的产量造成直接影响,在这种影响下,气候好时易丰产,天灾时则减产,同时,还伴随着另一种‘怪象’,并且有逐步演变成一种‘规律’之势,那就是‘丰产不丰收’,给果农朋友的种果积极性带来沉重的打击,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呢?作为果农该用什么方法来跳出这种‘怪圈’?这里,我剖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四大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五个破解之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丰产不丰收’的原因

    1、果农一味重视产量提高,忽视品质提升

    从我接触消费者和采购商的情况看,‘个头大’、‘好看’成为了优质果品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标准的引导下,增加种植密度,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同时,不疏果使得果树透支健康,让果树在一种‘亚健康’状态下‘生育’,势必影响果树生长寿命,在这种情况下,果品质量如何能好?

    试想一下,果品质量不好,价格怎么可能提高?价格不好,收入就受限,果农越发舍不得投入,因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死结’。

    2、市场不变,供过于求时,降价竞争成为必然选择

    在一定的市场范围之内,因为水果并不是‘刚需’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好吃又价格适宜,那么,消费者就会多吃一些,反之,消费量就必然受限。

    而当市场上水果产能过剩时,果农只能通过降价来处理,如此‘价格战’打下来,受伤的自然而然还是果农。

    3、其它优质水果的市场冲击

    这些年,市场上不断地推出好吃的新品种,比如沃柑、金秋砂糖桔、春见、丑橘等,随着交通及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优质果品的市场渗透性越来越强,所以,水果市场的竞争,己不再是单一品种的竞争,而是某一季节内多品种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面临‘好吃’、‘好看’、‘价格’等多纬度的竞争,其它优质品种挤压,这也是导致丰产不丰收的重要因素。

    4、果农市场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及销售模式单一

    大部分果农的销售都是依赖收购商,而收购商是逐利的,一旦市场水果量大,那么,销售商手中的谈判权就处于优势,对果农压价就成为首选,其实,这也不能太怪果商,在一个果品大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了产品价格,当果农将鸡蛋全部放在收购商这个‘篮子’里时,你只有被动接受的份了。

    二、破解‘丰产不丰收’的对策

    1、提升品质是最好的对策

    在商品经济时代,虽然说‘好酒不怕巷子深’己成悖论,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日益‘亲民’,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扁平’,随着5G、6G技术普及,从果农到消费者的距离会越来越短,环节越来越少,因此,‘好吃的水果不愁销’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这个时候,我觉得,坚守品质底线,一直坚持品质优先,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不过,我这里所说的品质,是以市场为参照标准,比市场品质高一点即可,要小步迭代,在成本允许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品质,切不可好高骛远,过分追求有机理念,因为,脱离成本谈品质,将会让你误入歧途。

    2、拓宽销售渠道

    水果行业分工细化是一种趋势,也就是说,种果的安心种好果,销售就交给专业的营销人员,但是,当下的实际情况是这种营销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怎么办?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以村、乡、县为单位,建立不同品类的果品销售协会,交纳一定的会费,推选有销售潜质的人来履行销售职能,采用‘底薪十提成’的机制,在销售季出去开拓市场;

    二是引进不同区域市场的果品经纪人,比如有BJ市场、SH市场、广州市场经纪人,对接各地水果批发市场和大型商超,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测试中找到最适宜的销售市场;

    三是培养或与网红合作,开辟网络销售或直播代货,进行线上销售。

    3、强化品牌意识,背靠龙头企业闯市场

    水果行业要跳出‘丰产不丰收’怪圈,品牌建设必不可少,而对于一般果农而言,自建品牌不切实际,建议你可以寻找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品牌企业,成为其下属基地,采用该公司的种植标准和产品标准,进行种植和生产,这样你的基地既有了技术支撑,在农资等方面还可享受团购价格,果品收购价也相对稳定,销售就有了更大的保障。

    4、敢于淘汰落后品种和老化品种

    随着遗传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品种交流日益频繁,优秀的水果品种不断被发现,果农要经常关注新的水果品种信息,如果有合适的品种,就可以引进试种,观察品种习性,一旦试种成功,则可逐步淘汰老品种,长痛不如短痛,走在别人前面,其实我们注意观察就知道,依靠新品种打时间差赚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5、对水果分级销售,对接果品加工厂

    我们在餐馆点菜时,经常会碰到聪明的老板,推出‘一鱼多吃’或‘一鸡多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产品的最大价值,让产品价值最大化。

    同理,水果也可以如此,可以对产品分级销售,精品果可以采用精品包装,走中高端渠道销售;普通果可以对接批发市场或超市;次果可以销给加工厂进行深加工或给餐馆做榨汁用。

    当下,我国的水果行业总体上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但优质果品却呈现供给不足的状况,我国水果过剩是普通和低质水果过剩,这一点请大家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丰产不丰收’状态还会延续下去,因此,‘选优品种’和‘做优品质’一定是未来果农的不二选择,同时,另一现状也值得大家引起重视,最近两天,我在一果业群看到一则消息,本来应该在十月下旬采摘的苹果,中秋节前却已销售一空,果农为了赶中秋,销售未成熟的水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节前价格好,待大量苹果上市时,价格就没法保证了。”

    “老三,俺们这个地方每一年有十几万吨各种水果,能不能建一个果品深加工厂?”戴家兴问徐志凯。

    徐志凯说:“可以。”

    “不知道建设一个水果深加工厂需要多少钱?。”戴家兴又问徐志凯。

    徐志凯说:“办一个水果加工厂需要投入的资金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厂房建设、设备费用、劳动力成本、原材料费用、运营资金等。

    加工厂的设备相对较多,包括清洗、切割、烘干、包装等设备。设备的价格也是比较高的,一台设备的费用大概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因此设备费用是水果加工厂投入的主要成本之一。需要雇佣大量的工人,工人的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根据地区的不同,工人的工资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工厂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果,水果的价格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

    同时,为了保证质量,加工厂需要选择优质的水果作为原材料,因此原材料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工厂的运营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各种费用,包括设备维修费、水电费、广告费、运输费等。

    总的来说,办一个水果加工厂需要投入的资金是比较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如果想要降低成本,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建立加工厂,但是需要注意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等因素。同时,为了保证质量,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和设备,并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你能不能投资一个深加工厂?”戴家兴再问徐志凯。

    “投资可以,分红怎么算?”徐志凯反问戴家兴。

    戴家兴说:“三七开,我们村占三成,你占七成。”

    “二哥,你们还是开‘两委’会议决定吧。”徐志凯说。

    “行,俺们村委会拿出方案来。”戴家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