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181章

第181章

    龙兴希望小学终于在新学年招生前竣工,村民们欢欣鼓舞,敲锣打鼓庆祝,清瘦的李修贤高兴地双眼泛着泪花,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比花儿还要美丽。

    希望小学建成,帮扶龙山村致富也是新飞集团等几个公司的愿望,他们知道只有沃土才能培养出美丽的花朵,为了孩子们无忧无虑读书,让他们的家庭致富也不可忽略,这是环环相扣的,捐建希望小学是目标,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目的。

    流动党员宋玉娇由龙山村党支部及时接纳她参加组织生活,为其办理接转组织关系或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手续。

    宋玉娇对龙兴业说:“龙书记,咱们村下一步要硬化通村通组通户道路,实现全村17个组硬化路全覆盖,群众出行会更加便捷。”

    “行,我们全力以赴。”龙兴业说。

    “村里的变压器老化,而且容量由太小,需要新增变压器和更换高低压线路。”宋玉娇说。

    “这些事情我全明白,就是咱们村没有钱。”龙兴业说。

    “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你只要带人干活就行。”宋玉娇说。

    “这个工作我能够胜任。”龙兴业说。

    对龙山村帮扶后,全村共新建并硬化通村通组通户道路近28千米,架通便民桥4座,实现龙山村17个组硬化路全覆盖,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新建水窖22处,铺设供水管网3.6万米,家家吃上了自来水。实施全村农网改造,新增变压器5台,更换高低压线路20千米,户户用上了放心电。易地搬迁安置贫困户43户,非贫困户7户,危旧房改造贫困户6户,非贫困户8户,人人住进了安全屋。

    打造了生态新村示范带,整治河道四处,新建河堤500余米,组织群众硬化院坝、入户路,改厨改厕改圈,不断改善生活环境。结合村内原有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与气候优势,因地制宜提出大力发展核桃、食用菌、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

    建成核桃产业园区1个,核桃产业示范带1条,发展核桃2600亩,品种改良千亩;建食用菌产业园2个,有食用菌38万椴(袋);建中药材示范点1处,发展天麻3000平方米,有白芨、重楼种植大户9户,种植重楼20万株,形成了村有主导产业,组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良性局势。使龙山村80%的贫困户都有了一个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组建了龙山村集体资产管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入股龙岗林丰农场收入60万元,代销水泥返利24万元,出租食用菌园区大棚获得租金6.4万元,累计收益共计90.4万元,人均41.9元。

    组织贫困党员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直接带动贫困党员4人、群众1户,间接带动贫困户6户,新扩建大棚9座,发展袋料香菇2.7万袋,椴木3万椴,预计实现收入27万余元,并成功申报为市级重点项目。

    完成公共服务改扩建工程,新建村委会办公楼一幢,配套建设达标文化室及卫生室共计四百平方米,有执业医师2名,完善药品储备,群众基本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更加有力。硬化文化广场1800平方米,配套健身设备,建宣传栏一处,公共厕所一间,文化走廊及景观亭一处,文化室配有图书、电脑及文体设备若干,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组织群众参加“幸福社区”文化活动1次,组织开展感恩教育、转变“等靠要”思想群众教育培训1次,组织“感恩奋进·携手奔康”文化惠民活动1次,表彰脱贫示范户、致富能手等先进19人,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助推乡风文明,激励群众感恩自强,为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凝聚正能量。

    龙兴业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和“十佳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等荣誉称号,他知道这一切离不开宋玉娇等人对他和村里的帮扶。

    宋玉娇等人离开龙山村,没有带走那里的一草一木,怀着对乡亲们的无限眷恋踏上下一个征程,为先进村帮扶落后村而不懈努力,把建设百所希望小学的目标继续下去。

    罗薇薇问宋玉娇:“宋总,咱们下一站去哪里?”

    宋玉娇说:“去母亲河源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留下的著名诗句。它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雄伟的风姿、磅礴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横贯中华大地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

    黄河源地究竟在哪里?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曾对黄河的发源地进行了多次探索。然而,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一般都只达星宿海带。历史文献中记载有星宿海“小泉亿万,不可胜数,如天上的星”。星宿海,藏语叫“错岔”,意为花海子,即大片沼泽及许多小湖组成的低洼滩地。这里密密的短草成堆形块状,散布在水中,枯叶烂根年年积累,形如表面松软的沼泽地带,行经其上,极易下陷。“星宿海”并不是真正的的黄河源。解放后,政府曾多次派出河源查劫队,历经千辛万苦,寻找河源。

    青海南部高原有“江河源”之称,水系错综,河流纵横。长江和黄河仅巴颜喀拉山脉之隔,直线距离离200余米。究竟黄河河源在哪里?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20世纪50年代初期,认为黄河源出约古宗列曲。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黄河多源,其源头分别是扎曲、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另一种意见认为,卡日曲全长201.9千米,是上述三条河流中最长的,应定为正源。

    黄河的河源地区气候酷寒。8月里就似数九隆冬,年平均温度不足14℃,一年只有七天绝对无霜期。即使在一天之内,晴阴风雪変化之快也令人难以置信。

    黄河的河源地区没有龙门激浪洪波喷流的气势,没有壶口飞瀑巨灵咆哮的声威,只有潺潺细流蜿蜒逶迤,穿越坡地、草滩和沼泽,绕行于巴颜喀拉山的群峰之间,河水散乱,难以辨认主河道。黄河的藏语名称叫“玛曲”,即孔雀河之意。当地人民根据黄河河源周围有众多小湖的地理景观,命以孔雀河的美名,的确恰如其分。每当登高远眺,数不清的大小湖泊宛如繁星落地,恰似孔雀开屏,尾翎眼彩斑点点。

    黄河在NMG自治区托克托县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400多千米,大致自刘家峡以上属青藏高原范围。由于高原整体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强烈,黄河上游峡谷众多。万里黄河上的第一个峡谷是位于星宿海盆地和约古宗列盆地之间的茫尕峡谷,该峡谷东西延续18千米,谷宽500~1000米,谷底和山顶高差100~200米,黄河通过峡谷的流量为每秒1.6立方米。刘家峡是黄河在青藏高原的最后一个峡谷,风刀雨剑砍石壁,挤成12千米长的通道,活像人工开凿的水渠。

    如今一座巍峨挺拔的大坝,矗天而立。坝高147米,形成的大水库全长65千米,总库容57亿立方米。远看水面浩瀚,雾水茫茫,仿佛碧波仙女披着一层薄纱。

    当然,黄河上游最著名的还要算龙羊峡。在这里,黄河劈开近百里长的峡谷,两岸壁立千仞,悬崖耸立高达700米。河谷深窄,水面宽仅四五十米,峡谷内天然水面落差225米。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水力发电梯级电站的龙头。高原峡谷人烟稀少,在这里建电站,工程量小。而且黄河愈往上游水土流失愈轻微,河水泥沙含量小,不会出现由于泥沙严重淤积不能蓄水的问题。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数千年间,无数战争对黄河流域的森林资源造成极大地破坏,森林植被一旦被过度破坏,造成大片的土地裸露在外,土壤在风和雨水的侵蚀带动下流入河水。

    农业社会,耕地面积和农业技术的发展跟不上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人们无节制的毁林开荒,把林地变为耕地。没有树木,大量的黄土流入黄河。黄河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蚀易散,每逢暴雨冲刷,则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黄河。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三女驱车一天,来到青藏高原的某一个山区,这个山区地广人稀,只有一条省道过境,周围黄土高坡说植被稀疏,坡上最多的是酸枣树。

    宋玉娇按照导航提示,来到一个叫做“疙瘩”的小村子,村支书杨镢头在村委会接待三女,妇女众人魏枣花给宋玉娇等人泡了酸枣叶茶。

    酸枣果实本身因具有宁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其在安神、失眠领域有其独到的地方,且疗效显著,被西方医生及患者美称“东方睡果”,酸枣叶就是“东方睡果”的叶子,因同样具有安神、促眠等功效,同时还具有镇痛抗惊厥,降温作用,可谓:“东方睡叶”。

    酸枣叶提取出的“酸叶酮”、芦丁是治疗冠心病的良药。而酸枣叶中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同时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以及三萜烯酸、氯原酸、黄酮类化合物等丰富的药用成分。

    酸枣嫩叶中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三萜烯酸、氯原酸、黄酮类化合物等丰富的药用成分。它不仅保留了野酸枣之独特功效,而且其汤色黄绿明亮、麦香醇厚、叶底碧绿匀齐,更具备了安神利眠的功效,而且具有利尿、促进胆酸合成、消炎等多种保健功能,堪称茶中新贵。

    杨镢头说:“欢迎远来的客人,你们辛苦了。”

    宋玉娇说:“杨书记,您太客气了。”

    黄土高坡的汉子粗狂豪迈,杨镢头请三女吃羊肉泡馍,看腰鼓秧歌。黄土高原上的汉子把唢呐吹得让人心颤,黄土高原上的女子把愁怅唱得无比婉转,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摇篮,贫穷落后的黄土高原一直纠结在徐家强的心间。

    黄土高原上的黄河不改混浊容颜,黄土高原上的庄稼年年是瘦弱枯干。黄土高原上的群山何日变成金山银山?黄土高原上的河水何日才变得清澈见天?黄土高原上的田野何时会变成美丽画卷?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何时会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