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180章

第180章

    翌日,三女自己做早饭吃,她们吃的是牛奶、面包、煎蛋,还有火腿。

    八点整,宋玉娇三人来老村委会,王金花与两委成员以及村民代表已经恭候多时。

    王金花介绍众人认识,潘岭组的组长、村委委员潘世龙说:“宋总,我们组距离村委会最近,出了村委会大门向北一拐就到。”

    赵岭组的组长、村委委员赵建军说:“宋总,我们组在村委会东面,顺着东西大街向东走300多米就到。”

    高岭组的组长、党委委员高明义说:“宋总,我们组在东西中心大街西首,约有200米,欢迎您到我们组视察。”

    金墩岭组的组长、村委委员金学峰说:“宋总,我们组在下山路西,路比较好走,您可以去我们组体验一下。”

    李家村党小组长、村委副主任李雅兰说:“宋总,我们李家村在下山的路东,距离村委会路程最远,而且路也不好走,但是我们自然村278户960人,是几个自然村中最大的村落,村里有一棵百年古皂角树,现在校生96名,有3名民办教师任教,师生们会欢迎你们的到来。”

    “李组长,请你带路去李家村学校。”宋玉娇说。

    “请,宋总。”李雅兰说。

    李家村组距离村委会约700米,下了水泥路还有500米才能到学校,这段路未硬化,路况差、路面窄、弯急坡陡,晴通雨阻,群众出行和学生上学十分困难。

    宋玉娇刚刚走近学校,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就吸引了她,古皂角树也吸引了她,这棵百年古皂角树上果实累累却竟然不长皂角刺。

    李雅兰说:“这棵古皂角树是李氏先祖栽植的,大树已经有200多年的时间了,我88岁的爷爷说他爷爷在世的时候说就有百年了,他小时候看见这棵大树就是这样粗壮,几十年来变化似乎不大,你们看看树身里边已经开始空虚就知道它时间很长了,说来也有意思,这可老树还真是有奇怪的地方。

    它和别的皂角树不太一样,它的树身和枝条上几乎不长皂角刺,到处都是光光的,其次树叶稀少但是皂角很多,这两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解释不了,以前农村里的老人传说它成‘树神’了。皂角树在当地民间传说就是宝树,以前的女人们经常用它的皂角洗衣服,中医用它的皂角子和皂角刺入药,现代工业用它提炼油可做润滑剂。近几年经常有客商进山来收皂角,去年我爸收获皂角后卖了800多元钱。树上结的大豆角好看但是不能吃,以前全村的女人们用它洗衣服,现在有了洗衣粉和肥皂,就没有人再稀罕它了。

    去年从市里来了几个人出价50000元想买走这棵大树,我爸没有卖,因为老人们传下规矩,家中有老人老树不能动,它和老人的长寿有关系,现在我爷爷都快90岁的人了,所以更不能卖,我爸也给孩子们传下话,以后千万也不要动这棵老树。”

    学校的李修贤老师看见古皂角树下有人,于是从办公室走出来。

    李雅兰急忙向宋玉娇介绍:“宋总,这位是李修贤老师,已经在我们村笔耕三十多年了,我们村五个大学生都是他启蒙的,其中一人获得硕士学位,俩人获得学士学位。”

    “李老师好。”宋玉娇伸出手说。

    “你好,欢迎到我们学校来。”李修贤说。

    “李老师,宋总是为了给咱们建设希望小学来的,是不是让学生们出来欢迎宋总?”李雅兰笑着问李修贤。

    “应该出来欢迎。”李修贤激动地说。

    李修贤来到树下敲响悬挂的犁铧铁,学生们蜂拥而至,李老师激动地说:“同学们,宋阿姨是为给我们建设新教室而来,敬礼欢迎宋阿姨。”

    “宋阿姨好。”同学们敬礼欢呼。

    少先队的敬礼是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因为人民最伟大,人民创造财富,人民创造文明和人民创造历史,我们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

    行少先队队礼要立正站直,右手五指并拢,左手也要五指并拢自然下垂贴裤缝,手掌成平,手腕自然挺直,前肘弯曲,掌心向里,经前胸高举头上,距前额上一拳。掌心向左前,眼睛注视受礼者,表情庄重严肃。

    宋玉娇看着这群学生眼睛湿润了,她回礼道:“同学们好。”

    环顾四周低矮的瓦房和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宋玉娇心在泣血,她看了看随行的人,轻轻地对李雅兰说:“我们走。”

    会村委会的路上,宋玉娇看见一位放养的老人问:“大爷,你一共养了多少只羊?”

    老人说:“一共八只羊,这些是我与老伴的经济收入来源。”

    宋玉娇说:“你这个羊多喂几只,反正几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唉,没有钱买羊羔。”老人说。

    “你多喂一点羊,长大了你卖给我,这八只羊现在多少钱?”宋玉娇又问老人。

    “一共一万二。”老人说。

    “大爷,这些羊我全要了,不过你要帮我代喂一个月。”宋玉娇说。

    “行,我可以帮你代喂两个月。”老人说。

    “薇薇,给钱,一万三。”宋玉娇说。

    “是,宋总。”罗薇薇答道。

    老人高兴地接过钱问:“村长在场,让她给我担保,两个月内羊不会少了一根羊毛。”

    “大爷,我相信你。”宋玉娇说。

    谈完“羊生意”,宋玉娇去了几个组看了看,由王金花的人陪着回村委会。

    李雅兰说:“宋总,昨天你们在王主任家里吃饭,今天中午都去我家里吃。”

    “行,李副主任。”宋玉娇说。

    李雅兰的家房屋是砖木结构,砖木结构建造简单,材料相对容易准备,费用较低,通常用于农村的屋舍、庙宇等。

    砖木结构的房屋,在我国中小城市非常普遍。它的空间分隔比较方便,自重轻,并且施工工艺简单,材料也比较单一。不过它的耐用年限短,设施不完备,而且占地多,建筑面积小,不利于解决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

    经过管区和村里的努力,龙山村开始了村内巷道路的测量和迁占,本以为从原来的没有修建柏油路计划到列入计划,这么好的事情村民一定会一致同意的。在测量到两户村民的宅基地时,他们当场提出了不需要修路。考虑到不给后面的群众工作造成被动,宋玉娇让副主任李雅兰把这两户的情况先记下来,等测量结束再具体商量。

    一上午的时间,就完成了村内三条南北巷道的测量工作,除了两户不同意外,其他村民都表示了支持。于是,宋玉娇到李雅兰家里和她商量后续的工作该怎么办?

    李雅兰说:“这两户村民一户已经建房居住,但是把门前的巷道种成了小菜园,一旦修路小菜园就无法保留了;而另一户则是在老村里居住,在新村的宅基地种植庄稼地,并且他短期没有建房的打算。这两户平常对村里的工作基本都是反对的,对龙兴业书记意见也比较大。”

    宋玉娇说:“这次修路是个大事,这两户村民目前可能不理解,考虑眼前的得益多了些,但真正到了以后需要的时候可能就没有这机会了,我们还是先多做下他们的工作,争取他们能够同意吧!”

    村内巷道测量完成后的第二天,宋玉娇叫上王金花到这两户人家做工作。在已建房村民家里,宋玉娇说:“巷道最初是没有修路计划的,为了方便大家出行,我们支援村里建设,以后估计十几二十几年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这家的男户主却非常坚持己见,他说:“巷道修路是好事,但是我门前不用了,你们也不用来我家再说这事了。”

    就这样,宋玉娇和李雅兰吃了闭门羹。接着二人来到第二户村民家,他家有两个儿子,一个20多岁,一个还在上初中,新村的宅基地就是为儿子要的。

    宋玉娇问男户主:“老大哥,你大儿子马上就要面临结婚了,这两年你们肯定要盖新房,今年咱们先把路通上,你们将来盖房子不是也方便吗?而且修路也占用不了多少地方。”

    男户主说:“你看我老婆也不在家,等她回来,我和她说说,到时候再给你们回话吧!”

    翌日第二户村民回信同意修路了,这样不同意修路的村民就只剩下了一户,由于这条巷道只有他一户,宋玉娇和李雅兰商量一致,既然他坚决不同意,就边开始施工,边看这户的反应,也许他施工过程中他自己变了想法呢?

    龙兴业出院以后,让他组织修路涉及迁占的村干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把迁占任务做了安排,争取一周之内完成全部的迁占任务。

    很快,龙山村的群众都行动了起来,清除麦苗,砍树移树,这期间宋玉娇叫着李雅兰来回的步行查看进展。走到群众地头,她们不住地向群众表示着感谢!

    群众说:“修路对我们群众来说是好事,将来路修好了,我们也能跟着沾光!”

    迁占工作出奇的顺利,原计划一周时间仅用了五天就顺利完成了。看着初步成形的道路框架,宋玉娇心里松了一口气。

    李家村组小学暂时报到龙山村村委会会议室上课,宋玉娇与李雅兰命令施工队先把古皂角树保护起来,然后拆旧教室盖新教学楼。

    龙山小学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操场面积3600平方米,教学楼距离古皂角树150米,等于校址向后挪移了150米,占地面积增加了2000多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有6个教学班和6间办公室以及9间多功能室,可以容纳300多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