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尘烟 » 第九节 猛士当令守四方

第九节 猛士当令守四方

    以赵维青的眼光来看,山匪们的作战素养相当不错。

    这十人队并没有直接盲目地上山,而是绕了更大的圈子,一直用高大林木遮掩身体,三三两两分成四组,彼此差开一些距离。

    恍惚间,就像是侦察小队分组作战。

    可惜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形式更容易被人袭杀。山匪敢这样做,不过是仗着村民之中只有李进和赵维青两个高手,其余人根本没有太大威胁。

    山匪头目已经看到李进的身影,他早已知道另有一名高手在,所以派出小队试探一下。

    同时留出时间,让他去查看山口是否有其他陷阱。

    不久之后,第二支小队从山林中走出来,前面六个刀盾手把正面遮得严严实实,四根长矛从盾隙之间透出来。他们走得不急不缓,从容地向山口前移动过来。

    李进和赵维青都没有着急出手。

    正面的山匪只是试探,山口外围也并没有什么陷阱机关,不虞被发现破坏。

    赵维青则发挥传统作战习惯——放近了再打。

    山上的十人队火光已经越来越近,已经能够看到火光中的人影,前面一组三人也是带刀持盾,进了赵维青的射程范围之中。

    感觉身后有人晃了一下,然后迅速被人摁住,赵维青也不回头去看,蹲伏在灌丛中紧紧盯着越来越近的贼人,如同等待狩猎的大猫。

    到第二组也进了射程,突然听到山下一阵梆梆的敲击声。就见山上这伙人将火把放下来,一阵火光晃动后,十支火把竟然陆续都灭了。

    双方都陷入黑暗当中。

    赵维青仍旧不急不忙。

    在火把熄灭之前,他已经看好了对方的路线,何况他夜间视力仍然出色,星光铺洒,把几十步外那队贼人的轮廓勾勒得异常清晰。

    山下的枪盾兵走到离山口栅门一箭之地,停下来不再继续向前,看来他们对李进的箭法仍然十分忌惮,在附近搜寻摸索一阵,又慢慢向后退回去。

    赵维青看着最后面一组山匪走入他预设的范围,这才回身跟身后五人比划了一阵。赵维青事先交待过他们如何去做,此时只是划分了一下目标。

    等众人都表示明白,他迅速起身拉满弓,对着中间一个身影射出一箭。也不管射中没有,从身前箭壶中抽出第二支箭,射旁边的第二人。

    这几日经过复习和指点,他的箭术比前几日更进一步。等第一个中箭的山匪惨叫声出口,第二支箭已经射到,先后三四秒间,洞穿了两名山匪的身材。

    在他第一箭射出后,他身后五个人也各自张开猎弓,射出箭支。随后五人同时抛掉弓箭,从地上拾起长镖,奋力往赵维青指引的方向投过去。

    五人力道不一,投过去的距离有远有近,扑簌簌地穿入丛林。也不管是否投中,立刻俯身捡镖,投射,再取……

    一连投出三支,中间明显夹杂着数声惨嚎,显然对面不止一人被长镖扎中。

    看着对面山林一阵乱动,有三四条身影连翻带滚,往山下逃窜了下去。

    “我中了。”有人低声欢呼,这是贾同的声音。

    对面哀嚎不止,显然没有刺中要害,但是被长镖扎中,多半是扎个穿透,其中痛苦难以言喻。

    看逃下去的人数,有六人人留在了山上。或许是当场被射死,或许就是有挣扎嘶喊的那几个人。

    连面都没有照上,就折损了六人,这伤亡不可谓不大。

    山下的指挥官也没想到山顶甫一交锋就是这样的结果,再也没有另外派人摸上山,很是干脆地从山口外面发起了真正的攻势。

    依然是刀盾兵先出,这次似乎预备的更加充分,除了木盾外,居然也准备了粗竹扎成的竹排,由十多人举着,就像是一块放大了十几倍的巨盾,其他人跟在竹排后,缓缓向山口前移来。

    这东西的确是防弓箭的良器。李进试探性地射了两支木箭过去,都被竹排完全挡住。

    李进也不着急,教后面的人们都等着,让下面守着栅门的,给他递上一支裹着松油布在火中点着的箭支过来,一箭钉到竹排上。

    竹排虽然没有一时引燃,但那支火箭燃得热烈,烤得竹排上的小竹枝噼啪作响。

    竹排就此停了下来,有人去取了水来灭火。李进又接连点了两支火箭上去,火势立刻伤得更旺。

    竹排后有些混乱,随后有人出声喝止,紧接着看到盾着向空中露出几支箭尖,倏地从竹排后抛射出来。

    李进站在栅墙上的身形岿然不动,任由数支箭羽在他身旁不远处洒落,反而又钉了两支火箭过去。

    竹排终于燃起了大火,即使山匪们用水囊去浇,也无济于事。

    林中传来一声呼哨,竹排后的山匪们立刻便丢下着火的竹排撤了回去。

    第一番的试探,山匪显然失败了。

    山下一番折腾,山上的赵维青也没有闲着。

    他到最年长的贾礼面前,低声叮嘱了几句。贾礼诧异地抬眼去看,却被赵维青用手扯住。又说了几句,贾礼一直不断点头,赵维青才放过他,一手拿着弓箭,一手拽着单刀,没入了山林当中。

    丛林之中,星光被浓密的树荫遮没,里面漆黑得简直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偶尔漏进的光线,勉强能在眼中,留下丈许距离内的影子。

    赵维青进了山林中,向里摸索了约有二三十丈的距离,就静静地蹲侯在林子里,默默地等待着。外面的光线在林地边缘透进来,描出了树影的轮廓。

    摸过二十多年枪,他不是射击最精准的那个,却是对抗能力最强的。

    稍有射击天赋的,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百发百中的射击能手。但像西蒙·海耶、扎采伊夫、张桃芳这样的顶级射手,靠得并不是枪械和射术,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反应能力。

    山匪向山上攀爬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蹊跷。火把有整十只,但在火把之外,仍然有几个身影在晃动。

    并不是人人都点了火把上山。

    何况他第一箭尚有把握射到要害,第二箭对方已经有了警觉,未必能射住要害。后面的几轮长镖,他看得分明,前后相差得远,在山林中靠着长镖乱扔就能射中四人,山下那些山匪恐怕连栅门都摸不到。

    赵维青从来不相信在战场上有神迹,即使有,也要验证以后才能确定。

    山下的贼人明显没有发力进攻,竹排上的火燃起来之前,足够他们快速推进到栅门前。但他们只是前进了一半,就停下不动,显然是给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

    右边山岭较为险峻,两条脊线之间,有一道很深的沟谷。贾二所有的位置正卡在半山的一处高台上,无论翻山从上面越过高崖,还是从谷地爬上去,都无法直接攻击到他们。

    左边则平缓许多,也没有深谷相隔,只是林中荆刺勾绊,大批人马无法快速通过,容易受到坡上的山民俯攻。

    如果只是小股人,倒是可以绕到旁边的另一处山坡,然后从那边摸过来。白天的时候容易被发觉,这没有月亮的夜晚,很难远远地发现他们。

    山匪头目这几天也没闲着,肯定是派了人在左近的山上勘查过,这才趁夜过来。

    山里的蚊虫最是烦人,赵维于已经尽量将自己围裹得严严实实,但手背和脚踝上,仍然被连续咬了十几个包。只能强自忍着,一边心里诅咒对方被蚊子咬得更狠。

    隐隐约约听到一阵呐喊,山口处的山匪们终于展开了进攻。

    这次实实在在投入了大量兵力,竹排前后三道,加上掩藏在后面的山匪,足足有七八十人。甫一出了山林,便立刻小跑起来,迅速冲向栅门。

    在他们刚出山林的同时,李进在火光中一挥手,跟着做了两个手势,身后的山民们立刻从地下的长镖中,捡出了裹着松油布的,有人举着火把来,逐个将松油布点着。随着李进令下,第一轮三十余支长镖便带着飞腾的火焰,从李进两旁飞向空中,准确地落到山林前的开阔地上。

    村民们演练了许多次,尽管准头仍然算不上精确,但大部分长镖还是落到了山匪头上,猛地插进竹排当中。

    多数长镖没能穿透竹排,强大的力量作用下,嗡地钉到竹排下,让山匪们的行进速度稍滞。个别长了眼的长镖还从竹排地空隙间插进去,正好戳中后面一个山匪,直入胸膛。好在长镖到底还是被挡了一下,余势没有穿透那名山匪,瞬间被向前的竹排带了出来。巨大的创口血如泉喷。

    那人只喊了一声,就倒在地上生死不知。

    竹排上同时又燃起了大火。

    但山匪们并没有退去,继续向山口奔跑过来,想一鼓作气接近栅门,然后利用竹排上的火势引燃栅门,趁机冲进来与山民近战。

    这都是预料内的事,李进跟着再次挥手,面向山外。

    两边山上的猎户们终于动了。

    弓箭暂时无用,每人都捡起长镖,向山口空地投射下来。

    竹排只能抵御前方,头顶和两侧都是空的。两侧上方的长镖连番扎落,不过三番,就连着伤了十几人。

    山匪们前进的步子立刻被拖住,有弓手往两边山上盲射了几箭,但力有不逮,连一半距离都达不到,就坠入山林。

    有聪明的打算把竹排举起来遮挡头顶,这边李进连着射出三箭,箭无虚发,立时射毙三人。

    山口里的青壮们再次往外投了一轮火长镖,山匪们的竹排起了大火,快要举持不住。

    这时,山林中响起了一阵紧锣,山匪们赶紧举着着火的竹排派了回去,受伤的人被他们连拽带拖地弄走,地上留了七八具死尸。

    这一轮攻击下来,山匪死伤惨重。

    村民们居然无一受伤。

    不光山匪关卡没有想到,李进自己也觉得守得太过容易。当年凭着山隘险要,也曾经面对宋军取胜,但一来身边都是精锐士兵,二来伤亡也不算小。

    如今身后却只是六七十个山民而已。

    他在栅墙上感叹,殊不知山上的赵维青,正在经历着一场生死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