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综穿年代剧之意难平 » 第十八章 下乡

第十八章 下乡

    “侯艾琪!侯艾琪!”韩春明站在集合点边上的台阶上,远远看到侯艾琪过来,赶紧伸长了手打招呼,跳下台阶迎过去,拎过侯艾琪手里的两个大布兜子。

    “我刚才去看过名单了,我和你分到一个大队!一个大队!”

    他今天之所以没去找侯艾琪一起来报道,反而来集合点这么早,就是为了一睹为快分配名单,他都想好了,侯艾琪分到哪,他就去哪,打赖也要跟过去。

    看韩春明高兴地不行,侯艾琪也做惊喜状道:“真的假的,你可看清楚了!不行,我去看看去。”

    说实话,有系统在,分配的问题,她一点都不担心,和韩春明分在一个地方是毋庸置疑的。

    杨华健也挤过来,帮着拎行李:“侯艾琪你不用看了,我去看过了,咱们班,咱们仨分在一个大队了!”

    压低声音没好气地道:“你们两个在学校天天出双入对就算了,下乡也能分在一起……”引用一句侯艾琪说过的话,“简直不科学!”

    韩春明一脸得意道:“这是缘分!”

    侯艾琪看着韩春明得意的笑脸和杨华健装出来的苦瓜脸,心道:要说缘分,你俩才是真有缘分。

    没一会儿,同班的邵明梅、王军,还有几个别的班和韩春明玩的好的也都陆陆续续地赶到了集合点。

    在杨华建的招呼下,找负责报名的干事签完到后,就都凑到了一起。

    待听到杨华建抱怨(实则炫耀)韩春明、侯艾琪和他分在一个大队后,所有人都大呼没天理了。

    要知道整个东区十多所中学,光这个集合点就有好几百人。

    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纪的校友能分在一起的机率都不高,他们三个感情不错的同班同学竟然能分在一个大队。

    这概率放到现代,已经可以去买张彩票了。

    集合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十多辆绿色大卡车准时开进集合点,做登记的责任干事们一看军卡来了,纷纷拿起各自的登记本站起来:“点名了,点名了!”

    “刚才在我这儿签字的同学,都过来!点名集合了!”

    “都过来集合!”

    指着开进来的大军卡热烈讨论的学生们,随着责任干事的喊话,立刻动了起来,纷纷背起行李卷,拎起各自的兜子,汇入涌动的人群中,朝着刚才各自登记的地方聚过去。

    “集合了,集合了,同志们,咱们他日再相见!”韩春明背上行李卷,转身又帮侯艾琪背好行李卷,杨华建也背上行李卷后弯腰一划拉,就抓走了三人一大半的拎包。

    剩下的三个拎包韩春明就也都包了圆,躲过侯艾琪要拎包的手,就往刚才登记的地方跑。

    侯艾琪赶紧和邵明梅、杨静华几人匆匆道了别,就只背着一个行李卷追了过去。

    负责登记的责任干事对聚过来的学生们喊道:“我点到名的,都按顺序到我跟前来排队!”

    随着负责干事的点名,侯艾琪三人也很快排进了队伍。

    责任干事最后数了一遍人,确定人数和名单对上了,对队伍喊道:“排队跟我走。”带着这队学生,直奔贴着‘房山小清河大队’条幅的军卡跟前。

    责任干事对车边站得笔直的司机道:“同志您好,这些同学就是去房山小清河大队的,这是名单,一个都不少。”

    那司机接过名单,将人数和名单又核对了一遍。

    这次东区分到小清河大队的知青有二十九个,都是十五岁左右的半大孩子。

    确定了人数后,司机利落地转身面向学生队伍:“听我口令,向前看齐!”视线扫过队伍,“全体女同学出列,女同学先上车,尽量往车里面坐。”

    侯艾琪个子颇高,排队的时候就站得比较靠后,等她推着行李卷爬上了车,军卡两边的座位上已经都坐满了人。

    侯艾琪看了一圈,这军卡车里略暗,但不影响视物,虽然已经没了座位,但车厢里还是很宽敞的。她干脆就把行李卷拎到卡车最里面,贴着驾驶室的墙放下。

    放完行李卷,侯艾琪又转身回到车口边上,冲韩春明和杨华建招手喊道:“把我的行李给我!”

    三人同学多年,自然有些默契,韩春明和杨华建把除了行李卷外所有的拎包都堆上了车,侯艾琪连拎带用脚推,一次就都给弄进了车里,用这些包占好了他们三人的位置。

    不一会儿,韩春明和杨华建也上了车,侯艾琪招呼两人,拍了拍她坐下的行李卷:“这呢!你俩快过来,这儿坐。”

    杨华建卸下背上的行李卷,刚要坐下,就被韩春明拽住,转头对侯艾琪道:“不坐你的行李,坐我的,你别把被褥弄脏了。”

    他进过侯艾琪的房间,干净整洁得不行,这被褥要是脏了,她还怎么铺盖。

    “行了,你就坐吧!”侯艾琪一拉韩春明,“我这行李外面卷了报纸和塑料布,你看,这最外面可是麻袋裁的,好几层呢,不怕脏,你俩的行李卷可不行。”再次示意杨华建,“快坐吧。”

    杨华建一脸受不了,翻白眼问韩春明:“这回我能坐下了吧?”

    侯艾琪笑道:“快坐下吧。”

    韩春明胳膊又一伸,把杨华建推到他装衣服的兜子边上:“你还是坐我这兜子上吧啊,这儿舒服。”

    杨华建一脸生无可恋,干脆身子一歪,整个人砸进他们三人的行李堆中,半躺靠在七、八个拎兜上面:“韩春明,你可真行!我这回可真认识你了!”

    坐上大军卡,大家都很兴奋,因为都是分在一个大队的,就有几个积极份子起头做了自我介绍,可惜这军卡开起来轰轰轰地响,大家只能喊着报了一遍各自的名字。

    这一路的道说不上平坦,估计是为了安全,车开的也不快,直到过了中午,才到小清河大队。

    车一停,押车的交接人就跳下车,冲车斗里喊道:“小清河大队到了!同学们都下车了!下车了!”

    不同于小知青们的兴奋期待,正和押车人交接的小清河大队长刘爱国的脸色十分难看。

    站在车斗后帮忙的杨书记看着这些孩子,也是一脸无奈。

    从去年开始,分到小清河大队的知青就都成了这样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

    这些孩子的家几乎都是首都的,正是因为年纪小,才将他们就近分配给了小清河大队这样距离首都近的生产大队。

    这些半大的孩子,不仅不能充当壮劳动力,农活儿干的也是‘学农’时学来的半桶水,安排他们干活,还得再派个人给他们查缺补漏。

    如果光是活儿干不好也就算了,这帮孩子刚来的时候还好,有股热情劲儿,除了总要搞演讲,搞活动外,别管活儿干的好不好,倒也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

    可一个冬种后,估计是长这么大第一次这么累,这帮孩子就开始吵着要回家了,是说也不听,劝也不行。

    大队长发了狠,管教了两天后,干脆就有顺着土路偷跑的,还有装病的和愣作病的,那是哭着喊着要回城看医生。

    最夸张的一个,竟然用蜂蜜混着红药水喝了以后装吐血,当时可把他们这些大队干部吓坏了。

    结果今年,这又来了一批。

    刘大队长完成了交接后,就冷着脸指挥道:“这离大队部就三里地,队里饭已经都给你们准备好了,早到早吃,走吧!”

    “快走,快走。”韩春明一听说到地方就开饭,拎起包小跑起来,颠了一上午,他早就饿了。

    *

    一进大队部的院子,果然就闻见空气里的粮食香和炖菜香。

    有人干脆就扔下身上的行李,直奔院子里的长桌,就要往长桌上蒙着屉布的凸起抓,看那形状,那屉布下盖着的肯定是馒头。

    “啪!”

    刘大队长把那伸过去的手拍开,寒着脸喝道:“都不许动!都给我排队!还有没有点规矩了!”

    刘大队长想起去年来的小知青,一窝蜂地上来抢了干粮就算了,竟吃不完往兜里装,最后有一个馒头都没拿到的,差点没打起来。

    到底都是半大的孩子,被这冷着脸的大队长一喝,就都有些不安起来,有几个胆子小的女生都快哭出来了。

    杨书记忙安抚道:“各位同学,同学们,‘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有纪律,有秩序,同学们准备好各自的碗筷,排一下队,排一下啊。”

    待韩春明这帮小知青们吃完了饭,各自的碗筷也都收拾好了,杨书记就把他们带到了村口的一排房子跟前。

    “你们就住这儿,那几间门上栓绳子的,是你们前面来的知青们住着的,现在他们都在地里呢,等下工了,你们多向他们请教请教。”

    看了一遍手里的名单:“咱们这回也是男生多,女生少,男生住那两间屋,女生住那间,十个人一个屋。”

    拍了拍手道:“行了,都搬行李进去吧,把屋里收拾、收拾,擦擦。晚上你们还到大队部去吃饭,顺便把分给你们的粮食领回来,从明天开始,你们就得自己做饭吃了,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