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复数硬盘 » 第一章 风雨来

第一章 风雨来

    今年五月的浦城一点都不热,都中旬了,李大伟还穿着长袖套衫。老婆指派了任务送女儿李璐去健身中心上空手道课,李大伟还是挺乐意的,这也算是难得的休息,让他暂时脱离了各种杂事,且和女儿待一起,虽然只是开车的几分钟也是好的。

    李大伟夫妻几乎没给女儿报各种课外辅导班,只报了一个游泳班、一个空手道班。夫妻两人一致认为,要培养一个孩子,成绩多好不是第一序列的。

    为此他进行过长时间的思考,在脑海里形成这样一个模型,假设一个人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定型,并成为一个合格线以上而不是最优秀的人,首先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则一切都是虚妄;其次要有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性格和心态扭曲,其他方面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再强,取得所谓再大成功也很难获得人生的成功;再次要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包括必要的学习技能与相对宽泛的知识结构,将来能获得一定的学历加成。

    偏偏女儿身体没毛病但属偏弱一类,性格则属那种见事明白但较内向的。李大伟认为要让女儿更健康开朗一点,所以每次送女儿来空手道班都较积极。

    李大伟五年前还在大学教书,后来发现教书所得工资加上老婆在事业单位收入,想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生存环境有点难,且教育体系为弱化版的官场,李大伟所处二流本科类大学的校长就没有一个是从教学岗位上提拔上来的,都是相应级别的政府官员调任的,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果,得先想办法提升行政职务,得到更多科研教学资源,才能成为一名学术官僚。

    李大伟自觉无此能力,前途无亮,想着夫妻两的工资就目前生活足以开销,但要承担女儿将来的日益高涨的教学费用,供养日渐年老体衰的两边父母,却捉襟见肘。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彷徨,终于压着心头无着的不安全感,辞去教职出来挣钱。

    辞职之前他也是想好了自己的挣钱计划的,这计划还来源于浦城一名为里斯生物研究所做研究员的同学李强,一次同学聚会时,李强提到了一件工作上的趣事,有市民在美容院注射美容药剂,最终导致脸部变形溃烂,与商家多次协商未果,走司法途径得到有利于已的判决,没想到美容院老板是老赖,法院执行未果,多次到浦城信访办上访解决。

    信访办则向里斯研究所进行专业咨询,李强代表研究所提供有关美容药剂的专业意见。聚会上这一事例讨论的焦点在于美容院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成本及高额的利润,这些信息让李大伟上了心,认为这是个有前途的行业。

    离职后,李大伟就开了家名为伊斯丽的美容店,他的经营思路是这样的:提供全方位的美容服务,包括眼鼻五官整形、注射整形、除皱逆龄、美体塑身、牙齿矫正等,每种服务都要搭配相应实体产品,或药、或营养液、或包装绚丽名称繁复抽象的各类美容化工品,这样才能叫上价。

    再提供最为优雅舒适的经营环境,周到细致的服务项目,不挣钱都不行,至于客户关注的美容效果,短期肯定明显,长期是否对客户皮肤、身体机能造成影响就不是李大伟要考虑的了。

    但李大伟的好心情,在女儿上课后不入就被打来的电话掐灭了。

    在女儿进入训练室后,李大伟进入健身馆的休息区刚点上一支烟,就接到了自己店里当班经理王磊的电话,告知他市场监管局的人来店里调查,李大伟只得通知妻子王艺茗接女儿下课,自己赶往店里。

    事情还得从三个月前说起,李大伟店里接待了一位形象气质俱佳的客户,这类客户在美容店最受欢迎,因为他们对精致生活有极致的追求,支付能力强,其需求与美容院提供的产品天然契合。

    客户做的是面部填充和注射隆鼻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出了些问题,客户来店做了几次补充服务后就再也没出现,直到一周前才向店里通报整容出了岔子,脸部毁损严重,奇怪的是也没找李大伟闹,也没提任何赔偿要求。

    李大伟暗自思索应该后果不严重,客户可能想讹一笔钱,但没有有力证据,最终放弃了,这样的事以前也发生过。所以李大伟往店里赶的时候还没把这事与今天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调查联系起来。

    来店里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员由副局长张元直接带队,这让李大伟感到一丝不寻常。张元他见过一面,但没怎么打过交道,按道理对一般市场行为的调查不会由这个层级的领导出面的。

    李大伟进店后看到站在一群员工对面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一队人马,连忙一脸堆笑迎上去,嘴里说着欢迎光临指导工作一类的话。

    张元是一脸认真的向李大伟点头,没有一般检查中故作严肃的神色,只是以完全平静的语调按程序要求检查美容院的各类证照、营业中使用的各类产品,这种不显压力的话语却让李大伟心里咯噔一下。

    眼睛就瞥向了张元身后市场监管局下属执法稽查处郑浩,郑浩目无表情,头却轻微的摇动了一下,李大伟的心跳立马慢了半拍。

    李大伟美容院刚开起来的时候,郑浩带队来检查,没有刻意针对,公事公办也是查出了一堆不大不小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出于经营成本考虑,店里做得不合规范的,有一些确是店里没有意识到的违规行为,在被要求停业整改。

    损失了不小利润之后,李大伟意识到要和郑浩打好关系,不求对方放水,只是在关键之处提点一下,对经营不规范之处进行事前自行整改就能避免很多麻烦和损失,何况有个人在市场监管局总会有很多好处的,于是也就有意经营与对方的关系,时不时和郑浩打个电话发个消息,抽空就请他一起参加徒步、打球等谁也挑不出毛病的活动。

    郑浩也愿意接受这样的邀请,李大伟组织的这些活动大部分可以带家庭参加,有趣又有意义,活动费用除少数情况外,郑浩也都是按份子掏了钱的,不存在利益输送,李大伟这个人又当过大学老师,看问题的角度和一般人有点不一样,谈吐不俗,所以郑浩和李大伟之间的交往成了一种有共同兴趣的朋友组成的小圈子式的交往,经常一起活动,郑浩偶尔向李大伟透露点市场监管信息,对李大伟的经营行为进行一点提点,倒成了附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