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存亡之秋 » 第一章 姜伯约守卫剑阁

第一章 姜伯约守卫剑阁

    (开场文)

    后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战火纷飞。

    汉皇后裔刘备,河北举义,四方征伐,誓要匡扶社稷。

    荆州辗转,茅庐三顾,赤壁扬威,汉中称王,大业好似初成。

    怎奈白衣渡江,烽火夷陵,托孤白帝,事业中道而不幸崩殂。

    诸葛受命,五次北伐。姜维继志,经略陇西。

    今贼势众,五道南征。

    战于汉川,生死攸关。

    将军傅佥,格斗战死阳安口。

    将军赵广,断后殉国强川流。

    汉中告急!武都告急!阴平告急!

    山河破碎,残柳飘絮,王业危于旦夕!

    事到如今,对抗北贼,挽救汉国之命运者,全系汉大将军姜维。

    (正文)

    季汉景耀六年,炎兴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

    曹魏方面,权臣高都公大都督大将军司马昭为进一步掌控曹魏朝堂与实现更大的政治目的,在国内休养生息约六年后,决定发动伐蜀之战。

    同年八月,司马昭派镇西将军钟会、征西将军邓艾、雍州刺史诸葛绪,统率约二十万大军分五道伐蜀。

    季汉方面,在沓中屯田的大将军姜维早在这年春季,便已察觉司马昭企图,上表皇帝,请求派廖化、张翼二位将军进驻阴平桥头和增守阳安关口,防患于未然。然而因宦官黄皓轻信巫师之言,蛊惑圣心,使季汉朝廷未能及时发兵前线。

    九月,魏军发动全面进攻,相继攻取武都、阴平二郡,占据阴平桥头。阳安关口副都督蒋舒不战而降,都督傅佥格斗战死,魏国攻取阳安关口。季汉于汉中仅剩汉城、乐城与黄金三座孤城。

    在如此不利局势之下,汉将姜维立即撤离沓中,在甩掉邓艾、诸葛绪两路大军拦截后,准备救援汉中,得知阳安关口失陷后,即率廖化、张翼、董厥等约五万汉军退守剑阁,建立新的防线。

    剑阁,位于蜀北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金牛道上的一座军事城关。

    这座城关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在战国时期,蜀地与秦地道路不通,蜀王下令开蜀道,便有壮士在剑山之间打通了一条南北要道,便为金牛道。

    因为剑山地区皆为陡峭绝壁,异常险峻,所以这一带道路几百年来只有铺上木板供人行走的狭窄道路,称之为“栈道”或“阁道”。

    到了季汉建立,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在通过金牛道时,见剑山道口的位置非常重要,若在这里修建城关,若敌人来攻,可挡十万大军。

    于是诸葛亮在此垒石为关,称之剑阁,剑阁便成为蜀地当之无愧的北方军事门户,秦川之地的咽喉所在。剑阁立,保全蜀地,剑阁破,蜀地无存。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姜维等历代军事将领一直经营剑阁。

    事到如今,当汉中门户阳安关口被攻破后,蜀北门户剑阁更显重要,成为季汉抵挡魏国大军入蜀的最重要军事要隘。

    于是魏蜀决战之第二阶段,以剑阁为战场的新的战役,即将开始。

    此时,剑阁,点将台。

    姜维、廖化、张翼、董厥、李密等将,站于台上,商讨军事。

    廖化道:“大将军,我军集结五万人守卫剑阁,又占据附近各处险要,钟会纵使率十万贼来攻,亦无能为力。”

    姜维道:“守住剑阁,只能说止住颓势。阴平、武都,阳安关口等陷落,汉、乐二城情况不明,之后我军应如何应敌,这是要思虑之事。”

    张翼道:“大将军,目前并未收到汉、乐二城之军情,蒋斌、王含二位将军定能依靠城防,挡住魏贼进攻。”

    姜维道:“但愿如此。”

    这时,有军士送来军情,李密拿到一看,欣然道:“大将军,是汉城发来的文书。”

    姜维一阅,蒋斌文中告之姜维,汉军依然保有汉、乐二城,且黄金围督柳隐也依城坚守。三座城池虽被魏军包围,但魏军一时也拿不下,三城会坚守至大军发动反攻的时刻。

    姜维阅后将文书拿给廖化,并道:“汉城、乐城、黄金三城尚在我军手中,这样看来,魏贼并未夺取汉中全境而有后顾之忧,而我主力云集剑阁,时间一久,伺机反攻之计策便能实行。”

    众将传阅文书,皆认同姜维的看法。

    这时,又有军士前来汇报,告知魏先锋大将胡烈已占据白水关,或在明日进攻剑阁。

    姜维得知消息,于是商议明日之战。

    第二日,魏东路军统帅钟会麾下大将胡烈,率万余魏军,向剑阁奔来。

    路上,胡烈对旁边蒋舒道:“我听闻剑阁乃蜀相诸葛亮所筑,其险要能否比之阳安关口?”

    蒋舒道:“胡将军,剑阁乃天下雄关,其险要比之阳安关口,有过之而无不及。”

    胡烈惊讶,道:“是乎?我倒要看看,他能否抵挡我大魏精锐之师。”

    午时,胡烈到达剑阁外围。

    眼前之景象,令胡烈震惊。

    两侧剑山如同铁壁,中间一座城关如同大门,禁闭了南下入蜀之金牛道。

    胡烈之子胡渊道:“父亲,剑阁威武雄壮,姜维又率军坚守于此,我军若是强攻,必无胜算,还请父亲三思。”

    蒋舒道:“胡将军,姜维数万精兵防范剑阁,确实很难强攻。”

    见二人这么说,胡烈道:“那你的意思是?”

    蒋舒道:“将军可暂退白水,待钟将军前来,再图良策。”

    胡烈又望着剑阁城关上飘扬的汉军旗帜,汉将士兵整齐站于垛口,弓弩已备,若此时自己贸然进攻,必然遭受损败,于是他命令全军,立即返回白水关。

    此时,剑阁关楼上。

    见胡烈未进攻即撤离,这让姜维等人不太明白,难道是有人告之胡烈不宜进攻?李密告诉姜维,这一定是叛将蒋舒的主意。

    此时,阴平桥头。

    魏西路军统帅邓艾与魏中路军统帅诸葛绪,二人相约桥上交谈。

    诸葛绪望着汉中方向,道:“邓将军,中西二路大军收复武都、阴平二郡,又在阴平桥头胜利会师,亦算完成使命。”

    邓艾看着阴平以南,道:“诸葛将军,虽说大军桥头会师,但放走姜维,实属失策。”

    见邓艾表情不悦,诸葛绪缓了缓,道:“邓将军今后有何打算?”

    邓艾道:“昨日收到军情,钟会将军已夺取阳安关口,又遣先锋进兵剑阁,看来即将与姜维交战。”

    诸葛绪道:“这便是你我今日要谈论之事。”

    邓艾看着他,道:“诸葛将军的想法是?”

    诸葛绪道:“我打算率军向东,随钟将军一同攻打剑阁。”

    邓艾道:“钟将军有十万之众,足矣破敌。若是不能,你再去又有何用?”

    诸葛绪道:“看来邓将军另有良策,还望赐教。”

    邓艾指着南面,道:“不如先留在阴平桥头,等候军情。若钟将军无法攻克剑阁,你我便从阴平景谷道,翻越马阁山,出奇兵到达汉德阳亭,直扑江由,开辟新战场。再由左儋道到绵竹,事成之日,便可直取成都。”

    诸葛绪看着南面之崇山峻岭,思索良久,苦脸道:“阴平古道,常年失修,数百里之间荒无人烟,峭壁悬崖,险要非常,岂可行军?再说我之使命是拦截姜维,没有朝廷诏令,我又怎能与你同行。”

    邓艾道:“那诸葛将军的意思是不愿留下。”

    诸葛绪又镇定道:“你我之间,使命不同,我决定向东去会师钟将军,你可留阴平桥头等候军情。”

    见诸葛绪不愿留下,邓艾笑了笑,道:“既然如此,彼此各行其是,祝诸葛将军好运。”

    诸葛绪道:“祝邓将军好运。”

    于是魏国中、西二路大军会师没多久,因二位统帅意见不一,很快便又分开。

    新一日,魏东路军统帅钟会率魏军主力到达白水。

    当日,钟会召开军事会议。

    白水关将军府中。

    钟会从主将位起身,一脸踌躇,看遍两侧诸将,道:“将军胡烈!”

    胡烈出列,道:“末将在。”

    钟会盯着他,道:“胡将军,我以你为先锋进攻剑阁,你为何不攻,难道是畏惧蜀军,不敢向前!”

    见钟会愤怒,胡烈紧张的不知该说什么,他担心自己会成为第二个许仪,于是盯着旁边杜预。

    杜预见况,出列解围道:“钟将军请息怒。在下认为,蜀将姜维坚守剑阁,已占据险要,严阵以待。胡将军自知兵少将寡,强攻困难,故暂回白水,与大军汇合之后再图计策。还望钟将军看在胡将军拿下阳安关口之功劳上给与原谅,并让他再度率军出战。”

    参军羊琇道:“钟将军,大敌在前,还请宽恕胡将军。”

    于是众将皆情愿。

    见众将表态,钟会便不再追究此事。

    钟会坐下后,道:“诸位将军,如今我十万大军来到白水,目的只有一个,击败姜维,拿下剑阁。明日,我将亲率大军,靠前作战,还请全军将士奋勇杀敌,报答国恩。众将听令,明日黎明,进军剑阁!”

    众将出列道:“诺!”

    同日,剑阁关楼之上。

    有军士登楼向姜维汇报军情。

    李密拿到文书一看,道:“大将军,钟会来了。”道后将文书递给姜维。

    姜维看后,道:“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道后将文书递给廖化,张翼、董厥等人相继传阅。

    廖化道:“钟会率十万之众,已到达白水,直指剑阁。”

    张翼道:“钟会年轻气盛,定不把我军放在眼里。”

    董厥道:“看来明日,将有一场大战。”

    姜维道:“明日之战,我定要叫钟会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新一日,黎明。

    钟会十万大军,尽出白水,气势汹汹,金甲蔽日,扑向剑阁。

    午时,魏军列阵于剑阁前,钟会本人靠前指挥,只见他抽出佩剑,向前挥动,并道:“命令,全军将士,向剑阁进攻!”

    于是魏军朝剑阁城关杀去。

    因剑阁道路狭窄,军队难以展开,冲到关楼下的魏兵不过数十人。而汉军居高临下,用箭矢给与射杀。

    只见冲到最前面的魏兵全部倒下,后面之人又接替冲锋,然后又被射杀,又被后军接替。

    轮番冲锋半日,魏军前仆后继,不断送死。

    见战斗打成这样,杜预稳不住了,走到钟会身前,道:“钟将军,不能再打了,请钟将军鸣金收兵。”

    钟会盯着他,道:“为何收兵?”

    杜预道:“钟将军请看战场形势,两侧全是险峻高山犹如铁壁,中间关楼犹如铁门,因道路窄小,军队施展不开,每次攻上去不过数十人,便被全部射杀于关下。若再这样下去,只会白白使更多将士丧命。”

    羊琇走来道:“钟将军,你看冲上去的将士,几乎全员阵亡,蜀军凭借坚城,几乎少有伤亡,这样下去,我军是耗不起的。”

    杜预道:“因我军进展迅速,投石机与攻城车还未到达战场,不如暂且收兵,等明日机械开来,再攻不迟。”

    羊琇道:“请钟将军收兵,明日再战。”

    见二人轮番劝说,又见前线一片死伤,钟会虽脸色挂不住,还是勉强同意。

    于是魏军与汉军交战第一日,魏军丢下满地死尸,失败而退。

    新一日。

    魏军调来一批投石车与攻城车,再次向剑阁进攻。

    投石车在不断投石作业,攻城车则冲锋在前,步兵在后。

    然因道路宽度不足,上坡路段又长,攻城车不起作用,无法开到剑阁关下。

    亦因剑阁关楼非常坚固,投石车之伤害也有限。

    攻打一日,魏军依然无法攻入关中。

    交战第三日。

    钟会调集大量云梯,投石车在后,向剑阁城关发起强攻。

    钟会又选派登山勇士,想夺下两侧剑山。

    然而投石车与云梯配合,依然无法在狭窄山道上发挥作用。姜维命令放火,将云梯尽数烧毁,魏军没有云梯,只能败退。

    登山勇士刚登一半,埋伏在山顶的汉军突然出现,直接射杀,登山者纷纷摔下,死伤惨重。

    攻打一日后,魏军又失败了。

    见此战打成这样,钟会气急败坏,欲要再攻,而身边将军皆百般劝道钟会,请暂停进攻,再谋良策,于是钟会不得不停下考虑。

    钟会拿下阳安关口,稍作休整,便向剑阁开进。而姜维守卫剑阁,据险而战,使钟会猛攻三日而毫无进展。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钟会又会想出怎样的计策,姜维又将如何对付钟会,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司马昭加封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