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回头看,轻舟已然过了万重山 » 第二卷第一章 我从未见过银杏叶纷飞时的样子

第二卷第一章 我从未见过银杏叶纷飞时的样子

    (一)

    那是一个已经入了秋的深夜,窗外寂静的都能清晰的听见几声微弱的蝉鸣。

    无聊的自己,慵懒的趴在桌上研究着两个月前买回来的乐高,窗户和窗帘虽说都关得严严实实的,却还是能感受到屋外的阵阵微风是如何从我窗前悄然经过的。

    没错,此刻已是夜里两点整。还丝毫无困意。

    我从未强迫过或是规定自己必须几点入睡,待到困意席卷全身而时,自然而然就会去入睡。

    何况,这么美好的景色若是辜负,岂不是太亏。

    毕竟,我从未见过银杏叶纷飞时的样子。

    (二)

    我自知这样的景色和突如其来的兴致都难得会有第二次,如果仅仅只是从窗户处“窥探”几分的话,那便真是辜负了这极致的景色。

    想到这儿,便迅速放下进行到三分之一的乐高,在说明书上做好标记,便起身走出了家门。

    街上还弥漫着雨水刚刚走过留下的泥土的芬芳,地势微有落差的地方有积水的小水洼,走路时注意小心避开就是,还有埋藏的“地雷”——就是雨水冲刷过后形成的翘砖。翘砖的高度并没很高,刚好够溅一裤管的水。

    街道两旁的路灯,用它们微黄隐约的灯光照亮着街道,尽管有时街上空无一人。

    其实,下雨的夜晚比我想象中的要更热闹一些。

    (三)

    老小区背后的一整条干道上都是坐落着的政府部门,那一条街道上都错落有致的种着银杏树。

    尤其是在今晚,那树叶随风飘动的声音格外明显动听,或许还有雨水轻轻落在叶上滑落的声音。平时路过倒也没怎么注意它们发出的声响。

    这次不是或许,是肯定。

    走过的那条街道,随机掉落的几片银杏叶,有的卡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有的贴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也有的落在房屋外的衍生窗台上,还有的堵在高压电线上没有继续飘落。顺着风吹来的方向,继续前进着,我知道,它会领我到另一个更值得去到的地方。否则,它也不会一直在身后推动着我。

    果不其然,一直向前走,再在下个路口左转,就能看到一座桥。

    这座桥并没有很长,是座拱桥,全长有三百米。桥下是一片河流,站在河边,风更冷,脚步也更快。很快,便来到了桥中央,手顺势搭在了旁边的石墩上,视力还不错的我,看到了一搜小渔船,不过是靠在岸边的。不过也是,谁会这么晚出海?哦,应该是“出”河。

    这河里会有鱼吗?

    这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应景的一个问题。

    待到风起时,我终于明白自己今晚为什么会驻足在这儿。因为循声向身后转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整片银杏树林。成长到此刻,我还只是在课本里见到过一整片密密麻麻的树林“团”在一起时的模样。此时此刻,也算是“身临其境”的去理解到了“郁郁葱葱”这一词。

    不知你是否体验过“成千上万”的树叶在那一瞬间在你耳边路过时的震撼,一起随风翻滚的像是海浪拍打着岸边,甚是壮观。我多想时间就此定格,就像电影画面,单独抽出这一帧,都可以当做宣传的剧照。待风停,雨渐小。轻踏在青石板路,往回家的方向走去,还是万般庆幸着自己今晚走出了家门,来到了桥边,见到了落叶纷飞时的样子。

    具体再描述一下当时的的意境,就像是听雨寒更近,开门落叶深。

    这一趟,绝对有所值。

    (四)

    这几晚都有些间隔不断的淅淅沥沥的小雨,说是正式入秋,要开始降温了。

    看来,明天早起,得备个外套。今晚上穿着短袖,顶着寒风回来,可着实感受到了一把什么是风往骨子里钻的冷。街道上也还是有来来往往的人,似乎比寻常还要多一些,或许是打了伞的缘故,使得这个本就不怎么宽敞的街道显得格外的拥挤。

    街道也被毛毛细雨渐渐浸湿,左右两边还是有不少小商贩在叫卖着,但叫卖声确实比晴天更要用力些,才好留住因为雨天而更加匆忙赶路的人们。这时,偏天公不作美,一阵大风把一个阿婆的菜篮子给打翻了,上面还附着一两片银杏叶。

    见状,我连忙加快了脚步走上前去。

    “阿婆,我来帮你吧。”

    “谢谢你了,小伙子。”

    东西不多,就是一些散落的小果子。

    “这下更不好卖咯。”

    我看了看,刚好剩下差不多一斤,“阿婆,卖给我吧,我喜欢吃这种小果子,别的地方还轻易见不着呢。”

    “真的吗?”

    “当然。”

    “可这上面有泥土。”

    “这有啥,回去洗洗就好了。”

    “好嘞。”

    阿婆连忙给我装好,递给我。

    “阿婆,还有你菜篮子上的那几片银杏叶,也一并装给我吧。”

    阿婆一头雾水,却还是帮我拾捡起周围的银杏叶。

    “谢谢。”

    付完钱,我跟阿婆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我把伞给了她,她回家路远,怕中途雨又来势汹汹。约定好第二天下午两点还在这儿碰面把伞还我。

    但都没有留联系方式,再次碰见,全凭缘分。

    (五)

    第二天下午,我便早早的来到了约定地点。这个地方也不难找,就在一棵硕大的银杏树下。

    “阿婆!”我向远处挥了挥手。

    阿婆见状,还紧走了两步,我赶忙迎了上去。

    “谢谢你的伞,还有这个。”顺势递给我的,还有一大袋银杏叶,“这是我屋后院种的那一棵树昨晚刮风吹掉了的银杏叶。”

    “谢谢阿婆。”

    “不客气。”

    道完谢,寒暄几句之后,我跟阿婆又像昨晚一样,转身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但,这次不同的是,我从袋子里拿出了几片银杏叶小心翼翼的放进了她戴的帽子边沿上,在她转身的一瞬,轻快的插上去,想必她回家或是在回家的路上就能注意到。

    这好像成了我跟阿婆第一次见面后就彼此心领神会的独特的交流方式。

    (六)

    提着一大袋的银杏叶,回到家。先放置在了一旁,想着怎样才能使这些银杏叶每一片都有不一样的意义,也不枉阿婆费心拾捡挑选一晚上。

    确切地说,我不知道,或是已然忘记当时的心境和怎样安排的这些银杏叶。

    只知道后来,等我再看到这些银杏叶时,有的夹在了书里,有的镶进了画框里,也有的装进了一小罐一小罐的瓶子里,最后,把小罐串起做成了风铃。

    还有的回归了土壤。我的意思是,之后,我又去到了那棵银杏树下,把余下的银杏叶送给了当时路过的蝴蝶,凑热闹的小溪,还有那晚助力的风。

    (七)

    就这样,每次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这些银杏叶,我都能想起那晚银杏叶纷飞时的样子。

    还有当时遇见的人和物。

    事呢,就很简单,由我,微风,桥墩,和阿婆组成,当然还有连接起整件事情的银杏叶。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自己随风追寻银杏叶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