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岭南九状元传奇 » 十一 海上丝路

十一 海上丝路

    不久后,吏部释褐试后,选拔授官的关试便已飞快地新鲜出炉,不出所料,莫宣卿通过了关试,授了从九品上的秘书省校书郎,张赋授了从九品下的集贤殿正字。

    进士科出身,被圣人看中的人自然不必在吏部铨选上蹉跎岁月,若是家世不好,囊中羞涩,朝中无人的进士、明经,哪怕你才如韩愈,能超高适也不免蹲上几年冷板凳,然后去做个“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县尉、兵曹、参军这样的小吏或者上其他各个节度使的幕府中去当个书记、主薄这样的幕僚。

    秘书省校书郎虽然品级不高,但是身在秘书省便是皇帝近侍,又被选入翰林院做翰林供奉,此时的翰林供奉是天子身边词臣,属于皇帝私人的秘书,远胜于外廷的九品小官。莫宣卿这一路顺利得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

    但是,三月时候,白敏中却被天子李忱罢相,而任命为司空、同平章事、兼邠宁节度使,并充任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南北两路供军使去平定党项人的叛乱。白敏中离京时,天子李忱亲自到安福楼饯行,赏赐通天带,授他开府辟士之权,并让神策军随行护卫。

    四月,白敏中行至宁州,得到诸将破贼的捷报,便劝谕党项部众,让他们择业安居。党项平定后,白敏中被免去都统,去专任邠宁节度使。

    晚唐的节度使和玄宗时候的节度使可大不相同,玄宗时候节度使虽然权势煊赫,但终究不过是边将重臣,而此时的节度使几乎就是一个裂土分茅的土皇帝,割据一方,比朝廷的宰相更胜一筹。听不听皇帝的话就看下面士兵心意和自己的心意了。

    再说正春风得意的新科状元莫宣卿,刚刚金榜题名不过一个多月的莫宣卿就有人上门说亲了。俗话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大登科之后小登科自然在所难免。

    却原来,那日莫宣卿留诗探花的园子是白敏中的园子,白敏中的族妹却看上了莫宣卿的人品诗才,便央父母说与族兄白敏中知道,白敏中了解一番莫宣卿家世情况后,终是拗不过族妹喜欢,便让官媒上门说合。

    白敏中一向强势,曾为天子李忱之女万寿公主挑选驸马,选中了状元郑颢。当时郑颢已与卢氏联姻,正前往迎亲,都能够被白敏中派人追回,被迫娶了公主。郑颢为此深恨白敏中,多次在天子面前诋毁于他,好在天子李忱早有定见,这次派白敏中出任节度使,便将郑颢诋毁白敏中的奏章都给了白敏中,以示自己对白敏中的信任。白敏中却是哭笑不得。

    莫宣卿虽是与康娘子恩爱情浓,但白敏中权势熏天,又是恩主,如何敢推却,没奈何自去寻张赋来商议,却不料张赋也有人家前来提亲,也是白家另一个小娘子,是白敏中的庶出妹子。

    二人只得相对苦笑。

    却是有人来报,杨筠松前来拜会。二人忙延请进来,那杨筠松听得二人之事,却是从袖中摸出三枚铜钱,暗暗捻动法诀,朝天掷去,却见滴溜溜三枚铜钱落在地上,杨筠松反复六次,却是起了个六爻卦。

    见了卦象,杨筠松笑说:“二位何须烦恼,那白氏历代仕宦,其先祖白邕为北魏太原太守,白邕五世孙白建,为北齐五兵尚书,南昌郡公,建之子白士通,为我朝利州都督;其家族代代官宦,书香门第,又有白文公居易这等名满天下的名士,与之姻亲,当助二位更上层楼。在下方卜得卦象,二位兄长若娶了白家娘子是为上上大吉之兆也!”

    莫宣卿心下思忖,康娘子身世胡人,难为正室,而白氏却是当朝炙手可热的权贵,若是推却,反受祸患。而张赋听得杨筠松如此说话,却是不觉欣喜,道:“某这便寻了族中家长来商议此事,六礼须是少不得。”

    莫宣卿知道自家京城没有亲长,又需告禀父母,心下不觉有几分怅然。于是回去将此事说与康娘子听。

    康娘子不觉面色一黯,低了头下去。

    正当莫宣卿心下忐忑不安,不知如何劝慰,却见康娘子竟是笑吟吟地抬起头来道:“郎君得娶白氏小娘子竟是好事,奴虽不才,不敢阻郎君前程。只是郎君娶了白家小娘子,奴当如何自处?”

    莫宣卿忙变色道:“若如此,某便推却了罢!”

    康娘子摇头道:“非也,非也。”她美目流转,碧眼中却是情意绵绵,柔声道:“郎君,奴的心意却不是独占郎君,郎君为我切不可误了前程。奴在想,白家娘子背后家世煊赫,奴虽不才,愿为郎君打理生发之事,也有一份财货傍身,却不屈与白小娘子。”

    莫宣卿忙问道:“你一介女流,如何有甚生发?”

    康娘子格格娇笑,道:“郎君却是小觑了奴。奴这些时日与我那同乡康利川言谈,他却告诉奴,如今西域丝路之上日日战火,吐蕃党项贼横行掳掠,商贾多不能行,他与黑衣大食商人相应,使大食牵星图航于四海,绕开陆地,以广州通海夷道将丝绸、瓷器、茶叶、铜铁器输于外,往回输入是香料、花草、奇珍异宝,海贸之行,一来一回不过年余,则获利巨万。郎君将此事交待与奴,奴与那康利川共谋,一岁之间,奴为郎君可生发十万钱有余,如此一来,奴便不屈于白小娘子了。”

    莫宣卿听了,呆了半晌,方自道:“好厉害!某当进言天子,当一力大展海贸,此乃不输盐铁之利也,岁得亿万之资以实国库,何愁中兴焉!”

    于是,与康娘子定下海贸大计后,便上书天子李忱,极言海贸之力。一面又写了家书,寻那邮驿行人(现在的邮递员)寄了去封州禀告父母家族。

    正所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只是这封信从长安去到封州,要行三四千里的路途,最少也需要两个月才能送到。

    而康娘子则日日努力与康利川一起交游大食海商,开拓商路,一时间比莫宣卿还要忙上几分。

    天子李忱是个锐意进取的皇帝,见了莫宣卿的奏章,不禁大喜,愈发觉得自己得了宰相种子,不久便将莫宣卿放在翰林院中参赞财政军事。

    当年八月,长安城迎来了一行西域而来的要人,这些人虽是穿着普通,灰头土脸,却是一个个英武非常。

    却原来是除凉州以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在其领袖张议潮的抗争之下收复了。大中二年,吐蕃内乱,大量驻防河西走廊上的吐蕃军被卷入高原上的内讧,吐蕃在河西地区的统治陷入极度空虚的状态。当年,沙州汉人在汉人名将张议潮的带领下发动起义,旋即光复沙州。之后,张议潮率军相继收复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凉等十一州,河西走廊全境光复。张议潮以其兄张议潭和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献上瓜、沙等十一州图籍归唐。

    而莫宣卿正是李忱派去接待张议潮使节的人之一。

    至此,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张议潮也被封为归义军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使,加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南阳郡开国公。

    夜。甘露殿。

    甘露殿里面空荡荡的,李忱的影子被牛油大蜡烛映照的长长,笼罩着身后宽阔的屏风。

    莫宣卿躬身站在下面。

    “……沙州恢复,于我大唐而言,不仅驱逐吐蕃,解我西北之困,且沙州归义军与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相贸,与于阗(今塔里木盆地地区)行玉丝贸易,并将玉石过沙州自敦煌勾连长安,贡于中原,且更可贡珠玉、珊瑚、象牙、乳香、琥珀、龙盐、水银和战马等中原缺少之物。但西域之地,万族千国,丝路遥远,战火纷飞,极是难行。若我大唐于昔年太宗、高宗、玄宗皇帝之时,威压诸国,自然畅通无碍,如今我大唐国力未复,内有藩镇,外临吐蕃、党项等叛,行于丝路,得获巨利,颇是不易。以臣以为,如今臣乡岭南广州府,福建泉州郡皆有大食、印度巨商迢遥而至,虽然地僻城陋,却独有安全,奉行正朔,自海而得何虑万利,臣以为,力行海贸,可收大利,……”

    李忱眼中波光一闪,道:“朕听说,你与康国巨商往来,很是得了他们供奉,是将力主打通西域收复丝路,却不料你竟是力主海贸,只是富国强兵,除了钱还需得要粮和兵啊!”

    “粮?兵?”莫宣卿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朝廷征伐不臣,粮为第一,关中号称天府之国,但千年来关中已是产出贫瘠,无力支撑大军,先帝高宗时候就需往东都洛阳就食,长安地力已然尽矣!蜀中富庶,却是蜀道艰难,转运之难甚于登天也!江淮粮多,唯有运河可济事,然中多阻隔,至于东都已是十不存一。岭南却更是遥远,从灵渠到运河,行进艰难,只发广州海运,途中风浪,覆船伤人,遥远难行。故此为一难也!朝廷破敌,需要青壮丁口,关中地狭,人口多为豪族奴仆,徭役税赋兵役皆是不行,何有人丁为国效力?为二难也!如今地方藩镇勾结豪族,使国之用度艰难,以目前大唐国府之力,究竟不能平定,唯有徐徐图之而已。当然,海贸之策是富国之路,聚亿万钱财,库藏足终是比用度难要好得多。”李忱又笑道:“莫卿虽有见识才华,毕竟未习政务国事,你且在翰林院仔细观政,明了得失。不过莫卿大胆敢言,朕心实慰。去休去休!”

    莫宣卿喏喏而退。

    退出甘露殿,莫宣卿不禁心中惶惑,李忱果然是一代英主,自己那点儿心思却是瞒不过圣人法眼。但是圣人所想却是极有眼光,得海贸之利不下于西域丝路,远可达波斯大食大秦等国,近可去倭国新罗天竺,哪一处都能有亿万金银,而强藩叛臣,虽有兵革之利,却终是不如。如此一来,海贸若成国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以越王之志富国强兵,中兴大唐有望。而自己作为这个国策的设想者,不愁不在大唐青史之上大书一笔,有一席之地。

    唐时,广州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航路由广州或泉州启航,经过海南岛、环王国(今越南境内)、门毒国、古笪国、龙牙门、罗越国、室利佛逝、诃陵国、固罗国、哥谷罗国、胜邓国、婆露国、狮子国、南天竺、婆罗门国、新度河、提罗卢和国、乌拉国、大食国、末罗国、三兰国。这航路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路,叫作“广州通海夷道”。当时通过这条通道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回输入的主要是香料、花草等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后来就渐渐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