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绯衣当朝 » 紫垣·第一章 乱世女人一斗米

紫垣·第一章 乱世女人一斗米

    大曜宣武12年。

    一间雅致的书房内,青铜烛台撒发出微弱的光芒。桌案前的男子置于昏暗的室内,脸色明暗交错,缓缓展开一张泛黄的羊皮纸,上面是中洲大陆的地图。

    15年前原是东曜,北漠,西夏,南疆,和无数小国大争天下的局面,被彼时还是储君,现今大曜天子的东方承乾打破。马踏中洲,甚至收复南疆作为大曜国土的一部分。

    如今的大曜是中洲当之无愧的霸主。

    珠帘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响,一个身着官服的男子走上前,于案前俯身行礼。

    “大人,按您所说,已将清河流民拒于城外。”

    男子点头,“陛下最重国都的脸面,不要让清河的杂事扰了陛下的心。”

    “是。”

    紫垣城外。

    临近秋末,城墙外原本郁郁葱葱的树林,叶子已经落了大半。余下的残叶挂在枝头摇晃,一阵寒风起,簌簌归落于大地。

    一片干枯的树叶飘进树下男人的破瓷碗里,他用手挑出来,喂到身边几近昏迷的女人嘴边。女人虽然潦倒,衣衫褴褛,饿得面形瘦削,但仍看得出是个姿色上佳的美妇人。

    “喝点水,喝饱了就不饿了。”

    女人嘴唇干裂,接过碗却不喝,喂给怀中虚弱的女孩。

    “若是能进城,还有口米汤喝……”

    男人叫裴源,本是清河一清贫书生,于一巨贾府上教书。他携全家随主子向大曜国都逃难,路遇山匪,巨贾一家横死。只剩他一家五口,妻子王氏,女儿裴凌,和一对龙凤胎,儿子裴延,女儿裴柔。

    一路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到了国都,却是被拒之城外。

    远处的流民围着一行身着锦衣的男人们,争论不休,似乎是在讨价还价。

    裴源洞观一切,向远处一扬下巴,“人牙子能带你进城,你去不?”

    王氏细眉一蹙,“卖去为奴为娼?我不如饿死在这。我饿死不要紧,柔儿再不吃东西就活不成了!”

    说着眼眶一红,眼看就要落泪。

    “好了,说句反话惹得你这些埋怨。我再去求,再去借!怎么也不能让柔儿饿死。”

    裴源自诩清流,虽十年寒窗不中举,也是个读书人,饿死也做不出卖妻卖女的勾当。

    “凌儿和阿延呢?”

    他们环顾四周,不见自己的长女和次子。

    远处,一个白净男人正在同清河的流民做着买卖,男人长了一双细长的丹凤眼,隐隐透着精光,看这些卖女儿的人家如同看猫看老鼠一般。

    张戚是紫垣城出了名的人牙子。喜奢侈,日常着锦衣,没有不做的恶事。

    他手下有十几号无所事事的大汉,以收债,买卖人口为生。看到难民聚集城外不能进入,便出城买卖奴隶,以少量粮食换取入城为奴的资格。果真让他换到好几个少女,女童

    一个衣着破烂,蓬头垢面的少女悄无声息走到正挑选少女的男人身边,问道,“一个女娃,卖多少钱?”

    “两袋干粮。”张戚漫不经心的说道。

    少女声音倏然提高,“才两袋,你当买猫猫狗狗啊!”

    张戚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有女人卖再来跟我讨价还价。老子定的价格,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你不卖,有的是人卖!”

    他转过身,不曾想和他说话的是个少女,不知道卖什么关子。

    少女约莫十二三岁,身子瘦长高挑,小脸脏兮兮的,唯独一双杏眼睛明亮得让人无法忽视。

    “你们买女子是要做什么?”

    “进城为奴,问这么多干嘛?”

    少女笑着一指自己,“我卖我自己。”

    张戚一愣。

    “我叫裴凌,十三岁。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字,给清河巨贾做过侍读。可以做侍女,也可以做伴读。现在只卖五袋口粮,是不是很划算?”

    流民聚集城外,民怨积压,消息传遍中洲,朝廷势必要有所行动。五袋口粮,裴凌精准的算过,足够自己一家四口吃上一段日子,直到朝廷出手。

    张戚打量着她就一个人,年龄合适,样貌也精致。他抚着下巴,嘴角一勾,伸手招来他几个手下。

    还敢问他要五袋口粮,孤身一人,直接绑了就是。

    裴凌见他眼神不对,笑着往后退了几步,一闪躲到城门前一个身着盔甲的守卫身后,哭了起来。

    “军爷你瞧瞧,咱们进不去城也就罢了,怎得城里的人还出来难为我一个弱女子呢!”

    士兵在城门前守着这些从清河来的流民好几天了,虽心生怜悯,奈何紫垣是国都,一国之脸面,碍于上头的命令还是只能将他们拒之门外。

    士兵板着脸,锋利长矛一挥,对准了张戚,“不得欺压平民,只能带走买卖的奴隶。”

    张戚假装恭顺,眼角皱出鱼尾般的褶子,“是是。”

    这丫头知道借外力,不能明抢。

    他转而对裴凌道,“真的会读书?”

    裴凌点头。

    “背两句听听。”

    “背什么?”

    张戚也认不得几本书,“背《礼记》。”

    裴凌嗤一声笑了,“你这么不知礼义还读过这本书?”

    “你他娘背不背?”

    他确实没读过,书买回来不过做做样子。

    一旁的手下惊诧,老大这么喜怒不形于色,惜字如金的人,居然被这小丫头一句话气得吐脏字。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行了。”

    张戚叫停她,还真的会读,但怎么感觉自己被骂了。不过神情已是缓和不少,有才学的女奴卖价更高。

    他指示身边人给她送上五袋口粮。

    裴凌接过口粮,跑回父母身边。

    裴源看着这凭空出现的几袋干粮,又惊又喜,“你哪里搞来的?”

    “我把自己卖了,等下跟他们进城了。”

    裴源和王氏一听,心下一凉。

    “你为何自轻自贱卖身!朝廷不会对百姓置之不理的,我们总能进城的啊。”

    王氏更是泣不成声,泪水混着脸上的灰尘泥土,更显狼狈。

    她用脏手抹去脸上的眼泪,“把这些退回去!卖了身还不知要被送去何处,你若过得不好,要娘每日都提心吊胆的么!”

    清河传闻紫垣打开城门,安置灾民,到了才知不然。紫垣官员想逼流民离去,他们可以不走,但不能饿死在这。

    裴凌用手抚摸在妹妹额头上,十几日未曾吃过什么正经粮食,她已饿昏了两天,气息微弱。

    卖身为奴,是保全全家性命的唯一办法。

    “先给柔儿喂点米粥吧,我不会有事的。我会读书,他们说进城能做侍读,权当我找了个差事做。”

    前路未知,裴凌想着先保住家人的命要紧,只得安抚他们。

    “真的?”裴源将信将疑。

    张戚走过来,一双丹凤眼带着阵阵寒意,身后跟着三四个人,让裴源和王氏缩了缩身子,格外警惕。

    “我不会跑的。”裴凌从包里掏出自己照身帖递给张戚,“走吧。”

    裴源拦住他们,“不知大爷叫什么?紫垣城内所住何处?”

    张戚一脸不悦,“你管我呢。”

    裴源窘迫,“这…以后若是富贵了,女儿还是要赎回来的。”

    张戚不再理会他,这样的人不饿死就算好了,还想着富贵。经他手的奴隶无数,能被赎回的根本没有。

    “凌儿,回来啊!”王氏不住的哭喊。

    裴凌头也不回,“进城焉知非福,别哭了,照顾好弟弟妹妹。”

    张戚惊讶于眼前少女的淡定自如,干这行他听惯了女人的哭声,这么坦然的还是头一回。

    众人走到城门前,只听见一声声凄厉的哭喊传来。

    “爹!娘!”

    遁声寻去,一个大致十六、七岁模样的少女被一身着布衣的健壮男人拖拽着。

    一个约莫十岁的男孩拉扯着男人的袖口,另一只小手捶打着男人健壮的小臂,“你放开她!”

    “你谁啊你!”男人感到莫名其妙。

    “你管我是谁!我就看不惯你们这种发国难财的人,欺负难民,快放开双姐姐!”

    男孩一口咬在布衣男人的手上,男人吃痛,对着身边围观的几十号衣衫褴褛的难民,叫道,“谁家的小子!会不会管教。”

    众人皆面面相觑,却无人应答。

    秦双也趁这个间隙甩开了男人,和男孩抱在了一起。

    男人刚想上前再把秦双抓回来,那男孩又起身挡在了他面前,“你敢!”

    “你看我敢不敢!”

    “住手。”

    裴凌走上前,那男孩露出笑颜上前抱住她,“长姐!”

    “阿延乖。”

    两个少女对视一眼,顿时对彼此的处境了然于心。

    秦双一家和裴家从清河一路同行,和裴凌很是亲近。果不其然,秦双也被她父母卖掉了。

    裴凌摸了摸裴延的小脑袋,“阿延,要不要去看看爹找到了什么好吃的?”

    “可是姐姐,这些都是坏人…”

    “你相不相信长姐?他们给姐姐在城里找了份差事,去做侍读。”

    “真的?”

    “真的。”裴凌柔声,转头对张戚道,“对不对?”

    张戚一怔,随即点头三连,“对对对。”

    在裴延眼中,长姐聪慧稳重,而且脾气狠辣,发起火来骂得他怀疑人生,在他心里占有极大的权威,想来也没人敢欺负她。他心下狐疑,但又不敢反抗裴凌。

    男孩三步两回头的往爹娘那处走。

    看他走远,裴凌对秦双伸出手,“走吧,一起走。”

    秦双原是心中畏惧,看到裴凌心中安定了几分,点了点头。

    两个少女携手向紫垣城中走去。

    远处的裴源两行清泪落下,泪水划过脸上的尘土,留下几道清晰的水痕。他清楚裴凌的谎话,却也只能看着女儿牺牲,他放不下手中保命的干粮。自己作为读书人的风骨,被这一路的艰辛磨得干净…

    朱红的城门缓缓关闭,发出一阵沉闷的响声,隔断了繁华与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