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来就没有什么自由的人生 » 第二十四章 各方面都顺利,就是差钱。

第二十四章 各方面都顺利,就是差钱。

    五月底,家里的基建全部结束,连树木花草都栽种上了,整个环境也初步清理了一遍,二叔给弄得很尽心。

    两个院子在内部是连通的,但是各有一个大门对外,相对又是独立的。

    永辉把服装加工挪到了南边院子里的平房里,一家人暂时住在南边的一栋楼里。

    东边的房子已经放了大半年了,可以装修了。

    永辉把装修的事交给了李三彪,他是想在各方面让李三彪动手试一下,尽快熟悉起来。

    李三彪现在手上有一栋农用车厂的厂房、一条马路和永辉家的装修。

    李三彪是真用心,而且在这方面就是个天才,管理能力也很不错。

    前期的钱当然是永辉给的。

    家里的装修,李三彪请了专门的人来现场勘查,先做了设计的,这在这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三易其稿,永辉才满意,让李三彪开工。

    对永辉来说,有一点他有执念,就是暖气,他和李三彪以及设计人员讨论再三,还是决定上一个锅炉,烧煤也能烧树木边角料的那种。

    锅炉房建在菜园子的东南角,兼顾两个院子的房子。

    南边的院子里也有两口井,也有一个水塔,这样的话,冬天就可以用锅炉里的热水和水塔里的冷水来洗澡了,四个浴室,两男两女。

    为了四个浴室原本母亲还唠叨了十几天,认为没有必要。

    “娘,你以后会子孙满堂的,到时候不够再来弄就麻烦了。”

    永辉的这一句话立即让母亲不再唠叨,而且还大力支持。

    水塔里的水仅仅用来冲马桶和洗澡的,现在还没有自来水,都是挑水到水缸里用明矾打过、滤过才喝或者用来烧饭菜的。

    洗东西,洗衣服都在外面的井口边。

    既然有了锅炉,家里就有地暖和暖气片之分,永辉想想还是用了暖气片,地暖太麻烦。

    所有的楼房和平房里都安上暖气片。

    母亲特别怕冷,以后就好了。

    父亲的老毛病估计也会好一点。

    家里的地都种上了茶叶,不需要太多的管理,这一项就解放了父亲很多的精力和体力。

    4亩8分水稻田也已经插上了水稻秧苗。

    后院的池塘里水满,已经放养了各种鱼,父母和哥哥、姐姐主要就是经营菜园子,菜园子里种满了各种蔬菜瓜果和豆类、花生、芝麻等东西。

    母亲在圈舍里居然养了50只鸡、30只鸭、20只鹅,还有六只本地山羊。

    在永辉强力要求下,没有养猪。

    家里基本妥当,永辉不再操心。

    到了六月底,县里总于出台了一系列的国营企业的改革方案。

    除了县政府招待所,其他所有的宾馆、招待所、旅馆全部改革,或承包,或租赁,或公私合营,或者干脆一次性转让给个人。

    所有国营饭店全部改革,形式跟招待所类同。

    所有国营商店全部改革,形式跟招待所类同。

    相关工厂进行升级改造或者承包给个人经营,涉及到农机厂,麻纺厂、橡胶厂、食品厂、服装厂、饲料厂等12家工厂企业。

    永辉对其他的没有去过多的关心。

    百货商场由章叔去谈判,第二服装厂由章叔和方敏的师傅去谈。

    不管成不成功,永辉都能接受。

    他不去操心具体的事务。

    前一段时间跟章叔去找第二服装厂厂长,也就是方敏的师傅江影,永辉还是第一次见她,原来是一个26岁的大美人,绝对的祸国殃民级别的,跟方敏、陈国琦、章洁有的一拼。

    江影也是个果断的人。

    听说这个服装厂最初几年纯粹就是为章叔和永辉加工各种服装,可以满负荷生产,按市场价算加工费,她立即就同意了加盟。

    当然,要从政府手里拿的下来才行。

    10万块,30%的股份,她来做厂长,做管理。

    一拍即合!

    七月底,经过漫长的拉锯,最终方案落地,章叔在三个竞争者中胜出,获得了经营权。

    其实就是章叔出的钱多,当然,章叔之前的工作性质也是有加分的。

    政府不可能糊里糊涂给个人,然后一两年就不行了,那不仅仅是麻烦,政治上也丢分的。

    具体是这样:章根生承包15年,每年承包费35万,年头交15万,年底交20万,场地和仓库以及场地上的设施全部给章根生使用。

    所有原来的员工由政府安排。

    新的员工由章根生招收,由章根生负责工资和福利。

    8月1号之前产生的经济和法律问题跟章根生无关,由政府负责。

    8月1号以后产生的一切问题由章根生负责。

    这就是百货商场的合同的主要点,一些细节问题,永辉并不在意。

    关于第二服装厂,由章根生和江影共同承包。

    承包期15年。

    年承包费12万,每年年底一次性付清。

    所有厂房,设备都给两个人使用,厂里的正式职工全部进入第一服装厂,其他非正式职工由章根生和江影负责安置。

    ……

    总之,两个地方都拿下来了,除了承包费以外,比永辉想象的要好。

    章根生对这两个地方是势在必得,就是承包费多一点,只要不过分,他也认了。

    他之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了。

    人员其实已经找好,而且根据永辉的要求进行了培训。

    一共30名服务员,6名收银员,改衣服、锁边,烫衣服等等辅助人员8个,仓库管库员和搬运工8个。

    章婶本来就是会计,从麻纺厂出来过来做主办会计,还有2名出纳。

    跑外勤这一块是章根生知根知底的老人6个。

    共计60个人,比原来少了30个,没有七大姑八大姨和干部的关系户了。

    整个布局都是听的永辉的,永辉用后世服装商城的模式布局的。

    服装厂那边其实没什么操心的,江影搞得定。

    到八月底,永辉这里的服装加工就停掉了,设备搬到了服装厂,折价算作了投资。

    方敏和那些工人都去了厂里。

    八个月,永辉这里库存了八个品种的服装2万6千件。

    积压了他18万的资金,包括工资在内。

    永辉算了算。

    家里高基建到八月底花了8万;服装加工积压了18万,这里面有章叔的6万,永辉其实只拿了12万。

    李三彪那边已经拿走了8万。

    一共花出去了28万。

    到八月底,他方方面面的收入共计40万。

    在服装厂需要拿9万才能拿到30%的股份,以前跟章叔说好了的,在百货商场拿20万占30%的股份。

    算下来,他还有17万的缺口。

    要是能把库存的服装卖出去,那就没问题了,但是永辉不想拖。

    他只能去借,三家,一家6万,骆蓓家、陈国琦家和周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