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尊龙 » 第十六章:但去莫复问

第十六章:但去莫复问

    李龙溪下了落魄山,山下的人,并没有等来一位逍遥仙人。

    相反,在众人一片恭维与道喜声中,李龙溪拉着姑布子卿到院外说了许久的话,而后又对林寒璧说此去白帝洞天有子卿兄相送,勿忧。

    随后手书两封私信,一封信是写给一位叫仙儿的姑娘,林寒璧问是不是你相好的?李龙溪微笑不语,只说见过便知。

    另一封举荐信是写给泸川的。

    泸川的大名,林寒璧多少听过,泸川青霜,剑道无双。

    作为武帝白起唯一的入室弟子,闻名天下的泸川剑仙,腰间佩剑名青霜,江湖赞誉怕是比白起还要多些;

    譬如“青霜残雪泸川剑,密云衔雨暗江南”;

    再如“白光凌日月,青霜暗九霄”、“泸川一剑,霜寒八埏,气凌九垓”等等,都是江湖人士极尽阿谀的奉承之词。

    林寒璧的弟弟林墨自从听过泸川剑仙的大名之后,便也立志做那“一剑光寒十九州”的剑仙,为此还绝食三日,只为街口打铁铺里那一把多年卖不出去的生锈铁剑。

    对此,气急的林寒璧只能将弟弟毒打一顿了事,最后还是于心不忍只得求了邻居木匠打了一把木剑,想起弟弟耍剑那一番“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气势,林寒璧就为林家这位未来的剑仙担忧。

    白帝洞天其实很怪异,武帝白起早年入伍时善用长枪,后改用横刀,再后来听说弃刀不用,林寒璧并没听过白起擅长剑道,然而他唯一的徒弟却是个剑仙。

    心事重重的李龙溪似乎很着急,将信交给林寒璧后便破空而去。

    传说仙人一日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光景?林寒璧心道。

    ……

    那厢间,老魔催促着师兄弟收拾行囊,谢步东磨磨蹭蹭是个慢性子的。

    此番二人并不同路,林寒璧去的是广陵白帝洞天,谢步东去的则是长安玄都观。

    谁能料到,在这落魄山,李龙溪悟道成仙也就罢了,山沟沟里还藏着谢步东这个仙门璞玉,这话可是姑布子卿说的,铁口神算,绝无虚言。

    为此,谢步东没少翻白眼。

    早先不是还说你谢大爷三日必死嘛!果真让师弟说对了,什么大相宗师,满口胡诌。

    和老乞丐们告别,带上老妓们蒸的炊饼,林寒璧、姑布子卿和谢步东便踏上了行程。

    启程时,野山生云,红日大出。

    抹泪的黑娃子爬上了落魄山,走远的谢步东一步三回首,说着人离乡贱的丧气话,揪着林寒璧的衣领问那山上是不是站着一老一小。

    是啊!落魄山上,那一老一小,许久许久不曾下山……

    ……

    第二日到了镇上,早有一队来自宫内的人马等在驿站处,领头的是个太监,名叫胡应真。

    皇族好道,就连太监的名字也透着股仙骨道风的意味。

    这胡应真身材魁梧,面净无须,见了姑布子卿言谈之间颇为恭敬,并没有传闻中的尖声细语,反倒给人一种豪迈的错觉。

    听姑布子卿介绍林寒璧,胡应真惊讶的问道:

    “莫非这位就是一语点醒李龙溪,助其悟道登仙的少年英才?”

    说罢亲切的迎上前去握住林寒璧的双手,笑着说道:

    “公子多才,如林寒璧。果非虚言!好!好!好!”

    林寒璧自然想不到助李龙溪登仙竟也让自己闻名于天下。

    胡应真的热络自有一番令人难以拒绝的热情,连带着对林寒璧的师兄也倍加亲切。

    那一声声“谢公子”听的谢步东咧着嘴露出掉了半颗的门牙傻笑不停。

    谢步东心道:“狗日的,啥时候被人叫过公子哟!属实给师父争脸了噻!”

    一想起师父,谢步东就想起了落魄山上那一老一小的身影。

    不知何时林寒璧、姑布子卿和胡应真入了驿站商讨去广陵的行程,唯有谢步东左右无事,有些怅然,又有些发虚,不自觉间便走到了驿站外,无聊的蹲在墙脚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林寒璧出门寻谢步东,见师兄愣愣的蹲着,便叫了一声:

    “师兄?”

    谢步东回头,就见林寒璧笑着问道:

    “这就想师父了?”

    谢步东有些羞臊,重重点了点头,挠了挠头有些担心的说道:

    “我不在,怕师父一个人为难哟!”

    “五个师兄都不在了,我就是大师兄,老话不是说长子不远游嘛!我……我……嗨哟……我说不好!”

    师兄吞吞吐吐,林寒璧懂他的意思,于是蹲在谢步东身旁安慰道:

    “师兄,我知道你担心师父,不过师父可是老江湖,什么场面没见过,不用担心,再说山里又不是只有师父一人嘛!”

    “你不懂噻,师父身上的伤一直没好利索嘛!这个事儿师父一直瞒着不让告诉你!”

    这事儿林寒璧其实是知道的,师父不顾伤势背着他翻山越岭,回来后虽然一直将养但身形却是日渐消瘦,这是林寒璧拖了半月不肯下山的原因。

    师兄弟二人一时有些沉默,林寒璧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让师兄出去修道以后给师父长脸的话。

    驿站有禁卫把守,街上的行人都绕道而行,谢步东看着路那头行色匆匆的人群有些出神,街的那头仿佛有一个瘦小的乞丐正在醉亭楼前乞讨残羹剩饭。

    “寒璧,你知道不!”这是谢步东第一次叫林寒璧的名字。

    谢步东怔怔的说道:

    “八岁那年,我就是在这条路上乞讨的,那一年南荒不太平,收成不好,自家尚吃不饱,别人哪里肯施舍乞丐哟!”

    “还记得那时,我去醉亭楼讨要残羹剩饭,就是那个死胖子,一脚将我踹出门外,我实在饿得慌,有气无力的倒在醉亭楼门外心想死了就死了吧!做个饿死鬼也比在人间遭罪好啊!”

    “是师父救了你吧!”

    林寒璧轻声问道,这段故事谢步东从未提起。

    此时师兄弟挤在墙脚,正午的阳光明亮的有些哀伤。

    “那时一个落魄汉子正好路过嘛!见我有气无力的躺在地上,便进了醉亭楼买了一碗阳春面,端到我面前。”

    “寒璧,你不知道噻!阳春面是真香啊!我谢乞丐三口就吃完了噻!”

    “狗日的,碗口那么大,咋个就三口就吞完了嘛!你说醉亭楼的老板是不是奸商嘛!”

    师兄弟互相看了一眼,见彼此都是涕泪横流有些滑稽,继而又都哈哈大笑。

    “那时,我就想啊!不死了!只要能吃饱,为奴为婢也挺好的!”

    “就这么的,跟着那个落魄汉子到了一座山上,那山也是真落魄啊!几间破房,十几个老乞丐……”

    谢步东说个不停,林寒璧静静听,直到林寒璧忍不住说了声:

    “去吧,回去吧!”

    谢步东一怔,嘿嘿一笑,起身拍了拍衣服,又拍了拍林寒璧的肩膀道:

    “落魄山有我,没得事!倒是你噻,出门可不敢给师父丢脸哟!咱落魄山以后就指望你了!”

    说不出话的林寒璧止不住的点头,而后谢步东说一声走了,便转身大步而行,只在长街上留下欢快的背影。

    不知站了多久,直到谢步东的身影消失在长街的那头,隐入南荒的群山与白云间。

    林寒璧蓦然想起两句诗: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