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奖励在三百年后 » 第二十六章换人

第二十六章换人

    张太后对于王栗墘的滤镜太严重了,只要他说的不是太过离谱,都会让张太后认真考虑。

    有时候哪怕有些话,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只有你反复揣摩,那你就会发现它就是真理,因为你会赋予它超越它本身的意义。更何况王栗墘也不算胡说而是有理有据认真建议。

    “不是太后是否还愿听臣,再举一个例子。”

    张宝偷看王栗墘的眼神都变了,当着太后的面,有一匹死马比喻陛下。太后没有生气已经是幸运了,现在还要再问太后要不要继续听我教育你儿子。

    “爱卿要知道为臣之道。”

    半响,太后才憋出了这么一句,言外之意是同意了。

    “臣有一友。”

    王栗墘刚说了个开头,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小皇帝怎么说也是炎朝名义上最尊贵的人,总是被人用牛牛马马来比喻,确实有些不太合适。

    “他自幼丧父,亲族对他们孤儿寡母也颇为冷淡,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母亲对他寄予厚望,而他也没有辜负,从他读书起便是闻名乡里的神童,臣与他是同时考上秀的,在学习时臣时常压他一头,他为人坚韧,不肯轻易服输。除了在文章上臣在诗词歌赋也颇有天赋,于是他也开始研究诗词歌赋,很快,他的诗词也成为仅次于我的第二人,但没过几天他就放弃了,没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太后觉得呢。”

    “可是因为我朝科举,不考诗词。”

    王栗墘听后一笑道。

    “臣刚开始也是如此认为的,当后来因为他品行高洁而与他成为朋友后,向他问过这个问题。他告诉臣他看到了我们之间天赋的差距,如果再执着于全方位的与我相比,最终他输给的不仅仅是我,还有许多原本不如他的人。那为何不在我挥霍天赋时他只专注于一点超越我。”

    “不知此人是谁,是否在朝中为官。”

    太后的关注点显然有些偏了,不过这也怪不得她,宋时言的家庭情况简直与陛下一样,只不过宋时言已经靠着自己光耀门楣。而李盛任重而道远。

    “此人姓宋,名时言。只比臣大一岁,天赐四年时上京赶考,不幸染病错过了考试。否则必定榜上有名,名传天下。”

    听完他的话,太后也叹息了一声。

    “朝堂上少了个英才啊。”

    “太后也不必惋惜,下次殿试必然可以看见此人。”

    对于宋时言能否参加殿试,王栗墘丝毫不作怀疑,只是不知到时候他的名次高低,有时候名次的高低,并不仅仅看你的文采,还要看你写的文章是否合乎考官的心意。

    “那爱卿是觉得,让陛下少学一些。”

    张太后有些难以取舍的问道,毕竟无论哪些她都觉得很重要。

    “太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了这个自然就学不好另一个。”

    看着王栗墘侃侃而谈,太后突然觉得他好像没有资格这么说。

    “而且每个人的教学方式都不一样,如此一来又消耗了陛下的精力。”

    “那爱卿认为该留下哪几位。”

    太后有些纠结的问。

    “难道有臣还不够吗,若是那几位也有开宗立派的本事,臣自然也不会反对。”

    王栗墘的话很直白了,放着一代宗师你不学,去跟那些人学什么。

    “这每个人都有所侧重。”

    “太后,臣无所不通。如果太后觉得不放心,可让他们与臣一辩。”

    王栗墘打断了张太后的话,有些自负的表示。

    有时候自负在不同场景下产生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就比如现在,王栗墘的话让太后觉得将儿子交给他一定会成才。毕竟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时候,你的同伴如果能自信的表示,这只是一桩小事,绝对能给你莫大的信心。

    “太后,若可以给臣一年的时间绝对会与现在大不相同。”

    “爱卿既然有信心,予留给你一次机会。明日予就降下懿旨,由爱卿一人教导陛下,一切都由爱卿做主。”

    张太后将一切权力下放给了王栗墘,她已经想好了,如果一年后不尽如人意,就算王栗墘有再大的声望,她也不会善罢甘休。

    走出仁寿殿,张宝恭敬地陪在一旁。

    “王大人,小的还是觉得书越早读越好。”

    “公公看得通透,越早读,日后的成就确实也会更大。”

    对于张宝的选择王栗墘没有任何意外,相反若是张宝经过今天的事情还不早做决断,那他反而还要多考虑考虑要不要与他合作,王栗墘从来没有想过在宫中收一条狗,他要的是一个合作伙伴。

    “文华殿内的筛子太大了。”

    相应的,合作,就要拿出本事。王栗墘已经提出条件,就看张宝能不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