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奖励在三百年后 » 十五章坦白

十五章坦白

    “爷爷。”

    王栗墘打开书房的门,看见坐在书桌旁的老者叫道。

    虽然岁月已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仍然看得出年轻时也颇为英俊。

    “你先坐,你九叔在蜀中采购的一批刺绣被人给扣住了,我给何同知写封信问问他是什么情况。”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王文钰就已将信写好,塞进了信封。

    “墘儿,爷爷此生只有两个愿望一是我王家可以蒸蒸日上,成为真正的名门望族。第二个就是你了,如今你的成长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如今我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王氏的兴盛,在我手中是看不到希望了。”

    王文钰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孙儿,志不在此。”

    听到王栗墘的话王文钰,并没有露出特别失望的表情,这个结果他早早便预料到了。

    “王家再大,也满足不了你的理想。”

    “孙儿想改变这个世道。”

    看着王栗墘,王文钰,良久后才说到。

    “我年少时也有过这样的理想,但我最终还是将自己的能力,放在了可以实现的事上。不过你比我当年强的多,或许你可以改变一些事吧。”

    王文钰挥了挥手示意王栗墘可以出去了,起身深深躬身后才离开书房,出去后关门时,王文钰还一直看着他,希望他能走进来,关上门告诉他,爷爷我会让王氏更加辉煌。

    可惜,随着王栗墘将门缓缓关上,那句话始终没有说出口。

    坐在太师椅上,王文钰不由得笑了一下。

    自己这个孙儿从小就他被寄予厚望,如今看来他没有让自己失望,但他做的太好了,超出预料的好,王家这个池塘太小了,不够他折腾。

    他原本是想为王家培养的人才,如今看来,是要为这天下人做出了贡献。

    王栗墘的意思很清楚,天下这个世道该变一变了,他想改革,但自古改革有几个能善终的,有几个不是家破人亡的。

    望京王家虽然不是这大炎朝最顶级的豪门,但也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

    要改革变法,变的就是他们这批人。

    想到这里,王文钰的眼神仿佛幽静的潭水,波澜不惊,却不知底下暗藏着什么。

    变法是危险的,但变法也是最有利的。

    这是除了改朝换代外,最快上位的方法。

    这将会是一场血腥的屠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整个偌大的王朝都将掀起风波。

    失败者二百多年的财富与地位,都将被胜利者瓜分。

    王栗墘本可以悄无声息地将王家绑上他的战车,毕竟他是王氏的长子长孙,日后王家的掌舵人,没有人会觉得他所做出的决定,王家会毫不知情。

    但今天王栗墘将他内心最深处的想法,都告诉了王家实际上的掌舵人。

    他给了王家充足的反应时间,王家现在就可以将自己从日后的风暴中摘得一干二净。

    出了书房,王栗墘吩咐王桐。人不换装,马不卸鞍。

    王桐虽有些不解,却也坚决执行了命令。

    在大厅里,王栗墘搭着周围人的话,心思却全然不在此。

    直到看见大房的大管家,王文钰的心腹刘言。

    看见刘言到来,众人给他让出了一条小道,就连王栗墘的几个叔叔,都恭恭敬敬的称呼,言叔。

    只有王栗墘站在原地,是走,是留。

    刘言要行礼,王栗墘将他扶住,两人做的很有默契,仿佛做了很多次排练一样。

    “老爷说少爷舟车劳顿,如果不累。不妨让各房将自己的生意都和少爷说道说道,出门在外,不能连自己家里有多厚都不知道。少爷如果累了,可以回房休息。”

    刘言的话如石破天惊一般,将在座的众人震的有些一愣。

    其实比较圆滑的王耀,也不禁有些脑子转不过弯。老爷子这是要将刚拿到的权交给王栗墘。

    随着刘言的话,原本有些喧闹的客厅,此刻静悄悄的,所有人呼吸都下意识的放轻。

    “还请言伯转告爷爷,孙儿赶了一月的路,有些疲了。”

    听了王栗墘的话,许多人才纷纷松了口气。

    王文钰的威名,是他自己一点一点挣出来的,是让王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纵使王栗墘如今风头正盛,所有人都说他们家出了麒麟儿,即使是他们自己也是这样认为,但王栗墘,终究是太年少了,没有让各房多赚多少银两,反而是让他们损失不少。

    还好王栗墘没有同意,否则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对。万一因为这事惹了这爷孙俩,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王栗墘想过,爷爷不会将他赶走,而是潜移默化的与他划开分界线,或者是暗地里给他支持即使有明面上的也是极其稀少。

    很显然他低估了王文钰的魄力,这个让王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人,如今做出了判断。

    他相信王栗墘,或者说他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自己这十几年来对王栗墘的了解。

    如果愿意王栗墘可以亲自指挥王家所有的资源,如果不愿意,王家也将是他的后盾。

    出了大厅,等在一旁的王桐迎了上来。

    “告诉所有人马卸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