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奖励在三百年后 » 十六太和

十六太和

    自王栗墘回来后,前来拜访他最多的不是自家的亲戚,也不是那些想和他套好关系的人。而是南京本地的士林中人。

    王栗墘的许多主张,并没有编撰成册。故而他们只知道一些传出来的大概,对于详尽的内容,只是了解一些只言片语。

    有些人来到是向他请教,而有些人则是想通过与他辩论进而扬名。

    京师平日里是政治中心,而在科举时它便是临时的文化中心。

    随着会试的结束,落第举人们纷纷返乡。区区一个举人在会试是如此的不显眼,但当这几百人分散到全国,他们在各地的影响力是如此的不容忽视。在他们的推崇之下王栗墘的名声也随之传播到了各地。毕竟谁也不愿意赢过自己的人,是能被人随手打发的。再加上王栗墘成为探花,确实有些离奇。更让人们有了讨论的兴致。

    以至于后来传的越来越离谱。说什么王栗墘殿试时被公主看见,一见倾心,因而惹恼了太后。

    还有什么,他一入皇宫,便引来无数宫女围观,因而让太后大怒。天见可怜,殿试的王栗墘甚至所有进士哪见过什么宫女,一路上他们所见的都是小太监。

    至于最离谱的则是,内阁大佬们为其开路,主考官们为他研墨,他才在饮了一杯酒后挥毫泼墨,写出了千古名篇。这才恶了老太后。至于他所写的千古名篇是什么,问十个有九个不知道。

    不过这所有故事的版本中,他的结尾都是恶了太后。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相同的点了。

    开始时,王家还颇为高兴。毕竟读书人纷至沓来。让王家的名声短时间内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王家的许多生意也因此受益,但小辈们的噩梦也由此开始。

    能与王栗墘讨论的最低都是举人,秀才过来也只能说是请教。

    来的人多了,他们就只能在小院外等。而他们的地位让王家也不敢怠慢。家中的小辈们自然而然也要去这些文坛前辈们认识认识,遇见那些年龄较大的秀才,举人,进士倒还好些。但许多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秀才举人们,就让他们有些被打击到了。

    甚至一开始时,那些举人进士,还客气地和他们讨论。结果发现他们的真才实学后,又说他们不学无术,朽木不可雕也。天见可怜,他们这辈人中除去王栗墘,最多的也不过是取了个秀才。

    到了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小院外甚至搞起了文会。每每王府小辈们的回答都要被提点一番,看着别人都是花花轿子众人抬,只有自己在挨批,心中的委屈可想而知。

    更有甚者。从小院出来,面色灰白,精神恍惚。拿起他们所写的便是一顿喷。这些人可不怕王家,说起来不给他们留丝毫颜面,小辈们只能默默承受,不敢有丝毫反抗。说完之后他们都是神清气爽面色红润的离开王府。

    而对于这些人,王府都是用上好的席面招待他们。以至于让他们怀疑究竟谁才是王府的小少爷。

    与他们相同,王栗墘最近也是不堪其扰。来的人太多,有的时候这波还没走,另一波就已经进来了。

    王栗墘已经想到了办法,但需要时间实施。

    “少爷已经弄好了,因为时间太紧,第一批只印了三百册。”

    趁着一批人刚出去,王桐赶紧进来汇报。

    “好。”

    王栗墘兴奋的拍了一下桌子,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如今听见这个消息,也不由得喝了声彩。

    因为过来的人,他们的观点有时是太相像了。同一句话,一天之内自己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他还不能让自己表现的不耐烦,这就更是一种折磨了。

    “全部取来放在院外,但凡有人来给他一本,让他做好注释之后再来。”

    王桐听后赶紧走出小院,将门关好。原本准备进来的两名举人和五六个秀才,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王桐让人将书赶紧发了下去,看着手中的薄册,毕竟二十来页称之为书,确实有些勉强。

    拿着手中的簿册,几名秀才将目光看向了举人。

    “后进之辈,精力不济。偶有心得万望各位校正。”

    虽然说的极为婉转,的意思表达的很明确。你们人来的太多了,我最近太累了。现在把我的心得写在这个册子上,你们拿回家去看吧。

    两名举人心中虽有些不满,但也不敢明面上表达出来,最近王栗墘的声望实在太高。

    摸了摸手中的簿册,众人都没有往著书立说这面去想。一方面是他太年轻了,二则他有一些思想,对如今的学说进行了补充,但并未将自己这些思想充实完整。

    “正蒙。”

    陈举人将书名轻轻读出。

    翻开册子,第一页只有几个大字。

    养其蒙使正者、圣人之功。

    短短几字,风骨尽显。

    这句话也解释了,这本册子名字的由来。

    但这几人感叹了一番,王栗墘不愧是当时所传的书法大家,都对这句话有些不以为然。

    这话太大了,或许再过二三十年,他有资格说这句话,但如今没人认为他配得上。

    再翻一页。

    太和篇。

    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緼、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气与志,天与人,有交胜之理。圣人在上而下民咨,气一之动志也;凤凰仪,志一之动气也。

    短短几页读的众人汗流浃背,整整一个时辰,两名举人才将书合住。彼此对视一眼,对着小院深深行了一礼。

    “两位若是有什么心得可写在书后十余页空纸上。”

    两人再次对视一眼,这话已经不要太明显了。想跟我辩论,想和我讨论,先把我的东西读通了。我已经给你们留好写的地方了,等你们写好让我看了,觉得你们理解了我的意思,再过来跟我辩论吧。

    虽然这话非常傲,非常自负。但不得不承认。他有这个资格。

    只是大致的翻看了一番二人就已确定,王栗墘已然有了开宗立派的资格。更何况他书里明确的说了,这是太和篇。后面想必是还有。

    不同于二人将全部精力放在内容,他们身后的几个秀才。已经将心思放在了别处。比如这纸,白净,光洁,细腻。拿在手中的触感也远超平日里的书籍。

    将书翻过。可以看见一行小字,新夏书店。

    即使正蒙源源不断的印刷出来,也远远跟不上,前来讨要的速度。

    随着事件的逐渐发酵,一本正蒙的价格被炒到了十数两。买不来那就托关系抄一本。一时之间望京士林都以有一本从王府拿来的正蒙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