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奖励在三百年后 » 第五章金缕衣

第五章金缕衣

    刚刚过完年,王栗墘便带着王桐在内的六人离开,二月便要会试,他们要在二十天内赶到京城。

    七人九马,刀枪备好,干粮水囊无一落下,王栗墘和几名善射之人都已将弓箭备好,确保伸手便可拿到射出。

    越往北走近年来的天灾愈发的多,匪盗也是层出不穷,官兵至则贼散,官兵退匪盗又聚集在一起。

    但如王栗墘一般,不好惹又没多大财物的行人,他们也不会多做拦截。

    望京城外一伙十二人的彪悍骑士携弓跨枪,吸引了来往许多人的目光,只不过这队人马却是旁若无人。不远处守城的士卒,都不由得握紧了手里的长枪。虽然知道没人敢凭借十几骑就冲击这天下有的数的大城,但这不吃不喝,一副随时要跃马扬鞭的姿态还是给了这些士卒一些压力。

    王栗墘一行刚出了城门,骑士便拍马向他们缓缓走来。

    这时反而才让人放心下来,骑士最强的便是高速驰来的那一瞬间的冲击力,如今缓缓而来还不如他们引而不发让人害怕。

    “公子。”

    待到骑士与王栗墘一行会和,便齐齐下马行礼,领头之人还口称公子。

    王栗墘身后的下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

    王栗墘挥了挥手打断了来人的话。

    “先走。”

    “是。”

    不过王桐倒是发现了,领头的汉子竟是王虎,也是当初随公子出游的人,只是变化有些大,一时竟没认出。

    所谓的弓马娴熟也只不过是与府内之人相比较,毕竟他们只是下人又不是护院。当初公子挑选他们而不选护院,还让人议论了一阵。

    到了中午,下人们已经有些疲惫,还好赶到了郁旸镇,可以在此休整一番。

    进入镇内寻了家还算干净的馆子,下人们倒是全都进去了,十二个骑士只进了六人,剩下的去照顾马匹,吃的也是自己带的干粮,喝的也是水囊中的凉水。

    此地从未发生过什么毒害过往商旅的恶性事件发生,毕竟离望京太近。

    但从一开始,王虎他们就处处谨慎,甚至还有两名探马,还好他们是一人双马才能如此不惜马力。

    王虎将人指挥的如使臂指,让王桐不敢相信,这竟是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同伴。

    吃完饭,略做休息,众人便启程,不同于上午赶路,下午颇为悠闲,王栗墘还将骑士们向王府下人做了介绍。

    这些人都是少爷在外店铺的伙计,介绍过后众人之间也愈发亲密,毕竟都是在王栗墘手下做事。

    王虎瞅了个机会来到王桐身边。

    “桐哥儿,好久不见。”

    以前在王府时王虎可没对王桐如此客气过,咋一听还有些不习惯,不过伺候了这么多年人,王桐也不会拿大。

    “虎哥,客气了,你这都跟公子干大事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王桐绝对是羡慕的,孙掌柜今年好像给王虎家带来了一百两,绝对能让人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闲聊几句,王虎就问到了自己的家人。

    父母倒是托了孙掌柜来了封信,但三言两语之后,就是让他好好做事。家里都好让他不要担心,也别寄那么多银子回来,照顾好自己等等。

    “虎哥你是不知道,你们家在府里可是大出风头,给你弟弟提亲的都快把你家门槛踏破了。还有公子跟你爹妈提过你弟弟若是愿意,可以把契书给他,说是家生子也不能一辈子困在府里。”

    说到这里王桐不由冲笑了一下接着道。

    “虎哥你怕是不知道,你娘替你寻了个媳妇,是张花匠家的大姑娘。”

    “什么!我这两年回不去,我娘也没跟我说过呀!”

    “今年刚决定的,孙掌柜一年才来一次,今年还没走呢。再说了你不是喜欢张家大姑娘么,张花匠这次好不容易松口,你不愿意的话,等这次回去我跟你爹娘说说。”

    “可不敢可不敢。”

    王虎回想起印象中那个倩影,高兴得咧开了嘴。不过随即又苦下了脸,叹了口气,刚要说什么就看见王桐有些狭促地看着他。立马反应过来该不会是这小子戏弄他吧。

    “虎哥你也别担心,张家说了等你两年,不过现在就要二十两,两年后你要回不来可是不退的。”

    王虎听后大喜。

    “莫说二十两,就是二百两都行。”

    说着还将手伸进靴子掏出一张银票。

    “这是夏兴的银票,你给张叔就说是我孝敬他的,他不是爱喝两口么你买几罐秋山白给他送过去。”

    王虎兴奋的说话都有些颠倒,周家大姑娘啊。

    王桐看见着实有些羡慕,但还不至于嫉妒,毕竟自己正常一年也不过三十多两,若是办好事有赏,加上年末的赏钱也不过四十来两。就这还是多少下人求不来的,毕竟伺候大公子怎么可能少的了。

    “虎哥我看二狗子一年就能让孙掌柜捎回一百二十两,你们能挣多少啊。”

    “你说茂才啊,他比我少点,一年能有个一百五六十两吧。我虽然挣得多但花的也快,毕竟手下十来号兄弟。平日压力也大,花费也就不小。”

    王虎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因为没个小家,平日颇为放荡花钱没个规划。不过周家姑娘自小就是个仔细的性子,以后管家一定会有个章程。

    怪不得人家能让最漂亮的周家姑娘等他两年,是他他也愿意等。什么时候他也能被少爷派出去啊。

    接下来的日子,都是按照少爷的规划行进,下人们也并没有什么怨言。反而还表现的这都不算什么,少爷什么时候也能给咋们再加加担子,比如说向那几人一样,不是为王府做事而是为少爷做事。

    这几天他们也想清楚了,或者说也被人提点过了,少爷确实是王氏族人,但王氏不是少爷的啊。你给少爷做事是少爷养你,给王府做事是各房老爷们掏钱,少爷不能决定多少。佃户的事就是个例子,各房反应多大,后果多严重大家都能看到,这还是有老太爷撑腰。再来一次,老太爷怕是腰都要断了。

    可能因为还没从新年喜庆中恢复过来,又或者只是单纯的因为他们不好惹,这一路顺顺利利。

    二十日赶到京城,论繁华可能与望京不相伯仲,但要论及官员那可真是拍马都赶不及,也就养成京师百姓对外来人的不屑,因为他们见的官太多了,甚至杂七杂八攀一攀还能攀上亲戚。

    令王桐没想到的是,少爷在京城还有产业而且还不小。

    本来以为来到京城他们几个就没什么用了,结果这么快就被少爷用了起来。

    事情倒也不复杂,因为王栗墘名声太大本就让人不服,毕竟文人相轻也属正常。没想到因为劝学让他被几个纨绔子弟记恨上了,本来他们打算邀请王栗墘落落他的面子,结果王栗墘更本不理他们,王家虽说这二百年来没出过四品以上的官,但也从没退出过朝堂,再加上舍得使钱,也不是什么好欺负的。

    于是找了几个望京出来的举人,让他们邀请王栗墘参加一场文会,结果到了才发现,是文坛大佬石涛组织的,邀请各地举人聚会的盛会。

    他们还拿到了本该送到望京举人的请柬。

    以至于望京除了王栗墘,就只剩下被想讨好他们的举人了。

    望京本来来的人就少,剩下的举人还嘲讽别地举人,抬高王栗墘,想将他放在火上烤,成为众矢之的。

    本来按照他们的设想,王栗墘为了维护望京的文名只能和人敌对起来,没想到王栗墘直接开怼,只不过对象不是别人反而是望京的几位举人。

    望京的文名,还是留给大人物们去维护吧,自己会给他们一把刀。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一首金缕衣诵完,便起身离去。京师百姓本就爱讨论大人物们的私事,更何况文坛盛会发生的如此大事,再加上当事人还做了首好诗,背后又有人在用银子使力。没几日就风靡整个京师,事情越大下场的人物也就越大,望京出身的官员,文人纷纷下场。石涛一时有些焦头烂额。

    能做出这种事的几个举人,本就前途无望,想攀上一棵大树否则有几个有为之人,会做这种事。

    望京士林是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了,至于别出谁会收留一个被自身地域所弃的士子。

    至于几个纨绔子弟,多为禁足之类的惩处。

    望京一系在朝堂一向不强也是事实。

    不过王栗墘的名声在京师,已然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