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白衣 » 第三十八章 上元夜游街猜灯谜

第三十八章 上元夜游街猜灯谜

    见鲁搬神色殊异,刘掌柜也探过头去,看那鲁搬手中的图纸。只见那纸上面画了个方型的案几,案腿却是甚长;另有一个也差不多高矮,只是圆形的面;剩下的却是把椅子,椅腿也甚高,后边却有靠背,两边上似有扶手。刘掌柜心下诧异,只觉从未见过如此怪模样的家具。

    其实,凌綯画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八仙桌和圆桌,还有带靠背椅子,这些家具在后世已经司空见惯,没有人觉得有什么新奇之处。但实际上,人类社会的每一件包括衣食住行的进步与革新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夜之间就能形成的。比如现在每个人穿的鞋子,鞋子是分左右脚的,但实际上古代人们穿的鞋子一直是不分左右的,直到十九世纪初才有了能区分左右的鞋子。

    家具也是如此,从有了人类文明开始,家具一直是采用席地而坐的风格;直到唐中后期,才慢慢演变成垂足而坐,仅仅升高这一米的高度,人类就用了两千年的时间。不是人类不能发明创造,只是囿于思维定式,人类无法跳出自己给自己形成的桎梏,所以人类的每一步前进是何等的艰难。

    “如此就麻烦鲁师傅了,你放心,工钱一切从优。”凌綯笑道,“只是希望尽快能看到样品,不知几时能做出来?”

    “十日,十日就行,”鲁搬笃定说道,这一刹那,他脸上突然出现了一种神采,那是一种大匠的神采,一种自信的感觉,“十天后凌东家过来看样品,至于工钱,老汉不敢开口,但凭吩咐就是,只求这几件家具的活计着落在老汉身上就行。”

    “那就这么说定了,”凌綯拱手道,“一切有劳鲁师傅了,在下暂且告辞。”说完,与刘掌柜便欲出门。

    “稍等,凌东家。”鲁搬却出言叫住了凌綯,期期艾艾道,“敢问凌东家这件物事唤作什么名字。”

    “桌子,这叫桌子。”凌綯答道。

    *****************

    正月十五,上元节。

    会昌三年的大唐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颇有一些太平盛世的样子,在号称铁血宰相李德裕的治理下,去年在西疆,大唐军队战胜了回鹘,取得了一场非常重要的胜利;在国内,除了河北三镇偶有小小的叛乱外,国内几无战事。没有战乱就是对百姓最好的休养生息,因此今年的长安难得出现了歌舞升平的气象。

    大唐对于上元节的重视显然要超过春节,提前好几天,官府就贴出了告示,准许百姓在正月十五及前后这三日尽情观灯欢乐,三日间金吾不禁。

    夜幕刚刚降临,长安城就成为了灯的世界。如果从高空望下去,整个长安宛如处在一片灯的汪洋大海之中,从明德门到朱雀门整个朱雀大街变成了一条闪亮的长龙。家家户户都挂上精心准备的灯笼,每个人都穿上新衣,准备享受这即将到来的狂欢。

    凌府也换上了新的灯笼,这是一对大红牡丹灯笼,常福专门找人扎的。整个灯笼看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尤其是一层层的花瓣,用了颜料的晕染,看起来惟妙惟肖。虽然看起来很俗气,但是凌綯喜欢这种感觉。作一个快乐的平常人,这是他的梦想。

    熬不过一众人等的催促,凌綯匆匆吃了两口饭,就跟大家一起出了家门。

    此时朱雀大街上已是人头攒动,人们扶老携幼走上街头,感受这盛世的气象。凌綯目所及处,发现游人中不仅仅有唐人,还有服饰各异的西域诸国人,深目曲发的波斯人,居然也有人高马大的黑人,这便是俗称的“昆仑奴”。

    大街两边的商户也都大开了门户,准备迎接四方的来客,同时让自己的腰包更鼓一些。大街两侧的灯更是千姿百态,有的做成各种水果的样子,有的做成各种动物的样子,其想象之大胆、颜色之丰富,丝毫不输于现代人。

    朝着朱雀门的方向走了不到半里路,迎面却赶上耍百戏的队伍。最前面是舞狮队,锣鼓点敲得震天响,狮子也耍得有模有样,只是那狮子的样子虽然威猛,但却远远及不上后世画得精细;耍狮子的队伍后面便是舞龙队,凌綯细看那龙,虽然看起来依旧凶猛,只是那尾巴却光秃秃的,委实与蛇差不多了。

    再后边便是各种把戏,有踩高跷的、划旱船的,很多玩意儿凌綯却叫不上名字来。百戏的最后是傩戏队伍,一大堆人穿着千奇百怪的衣服,戴着各色面具,个个都是青面獠牙、凶猛异常,手中拿着皮鼓和摇铃,一边走一边大跳傩舞。

    傩戏本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不过到了后世却基本上消失无踪,似乎只保留在深山老林中的一些少数民族那里。难道那些少数民族才是现在汉族人的祖先吗?似乎鲁迅先生也在一篇杂文中讲过,“苗瑶是我们的前辈”。而后世的所谓汉人唐人只不过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与本质上的汉唐似乎还不是一回事。凌綯不无悲哀地想到,自己到底是大汉民族吗?

    对于这些闹腾的东西,凌綯不是太感兴趣,不过常福、秋香和张义潮却看得津津有味。凌綯也不管他们,自顾和温庭筠李商隐向前走去。凌綯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便走近前,却原来是猜灯谜的游戏。那店主在门口挂了十几个灯笼,每个灯笼上挂着几条灯谜,小二在一旁吆喝,“凡有猜对灯谜者,即可领礼物一件。”

    见众人玩得有趣,三人便挤进人群,凌綯抬头观看,只见一盏宫灯上垂下来几个纸条,凌綯伸手捉住一个信口念道,“谜面是‘二小姐’,打一字”。话刚说完,温庭筠接口道,“这是一个‘姿’字。”这个却比较简单,二人相视大笑,小二见有人猜出来,便递过用纸包好的一杆笔来。

    李商隐见温庭筠首战告捷,也捉住一个纸条念道:“这谜面是‘一边红,一边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谜底也是打一字。”话刚说完,凌綯就抢道:“这是个‘秋’字啊。”小二一旁听着,笑道,“公子敏捷,猜对了。”说完依旧送过一杆笔来。

    李商隐摇头道:“这里的谜语太简单了,甚是无趣,不如看看别家吧。”

    三人又踱到下一家,温庭筠念道:“这个有点意思,谜面是‘古迹’,谜底是打一秦朝人物。”自己念罢低头沉思,一时间不得要领。

    “古迹,古迹,”凌綯也在口中嘟囔,突然眼前一亮,“所谓名胜古迹,古迹不就是陈旧的名胜吗,也就是陈胜,秦时造反的义军领袖。”遂对店主人道,“这个灯谜的谜底莫不是‘陈胜’?”那店主翻开账本看了,笑道:“公子大才,正是陈胜。”遂递出一卷纸来,凌綯笑着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