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白衣 » 第十六章 施小计卤肉爆火

第十六章 施小计卤肉爆火

    周老汉的小饭店也整饬一新,新换的招牌上三个鎏金大字——“凌小卤”,旁边有几个小字“秘制工艺,传承千年——孔府家宴招牌菜”,凌綯很喜欢这个没有《广告法》的时代,这意味着他可以随便胡说八道而不用担心被工商罚款。

    新打制的木条盘一个个整齐地被放在柜台上,里面是各种卤肉:猪蹄、猪头肉、猪耳朵、猪大肠等等后世常见的卤肉制品,上面的架子上还罩了一层薄纱,这样看起来让人感觉很干净卫生。

    第一天开张情况似乎不是太好,只有很少的几个人上前打问,买的则更少,人们对这种“猪”身上的东西并不是太感兴趣,并且它的卖价还奇高。

    第二天、第三天情况也是如此,销售额十分惨淡,周老汉也已经阴沉了脸,常福脸上也没了笑容,心里已经开始对少爷的胡来有所腹诽。

    傍晚回到家里,凌綯叫过常福,对他耳语了几句,常福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四天,正逢大慈恩寺的庙会。从上午开始,来上香的和逛庙会的人们突然发现路边的一个铺子排起了长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也探头探脑地挤过去看是什么买卖如此热闹,在品尝了周老汉递过来的几块“试吃品”后,便毫不犹豫地从袖子里拿出钱来。

    刚过中午,凌綯正跟张义潮在院子里闲聊,常福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来,进门就喊道:“少爷,少爷,货全卖光了。”

    凌綯一脸的云淡风轻,对常福吩咐道:“明天再换一拨人过去排队去,不能让人看出脸熟来,多几个无妨,不要怕花钱,照这情形看,排个十来天队就行了。”接着大大打了个哈欠,对俩人说,“有点乏了,我回屋里躺会儿,你们接着把今天的肉洗干净炖上。”说完回屋,只留下满脸敬佩之色的常福和一脸懵懂的张义潮。

    “托儿”这种战术对于凌綯说来实在是小意思,作为一个曾经的现代人,凌綯在前世里经常遇到各种的购物陷阱和营销骗局,一次次的上当的经历也使他“久病成医”,因此拿来对付一下大唐的消费者几乎是无往而不利。

    凌綯还制定了几条营销政策,第一,每天申时前必须关门,不管卖完没卖完都得说卖光了,这叫“饥饿营销”,是凌綯从后世那个以粮食为名字的手机厂家那里学来的——虽然库存里产品多的是,但是必须给消费者以一种买不着的感觉。

    第二,每天都得推出一个特价品,定的价非常低,几乎没有利润,这是利用了老百姓贪便宜的心理,但大多数人并不只买最便宜的,稍带还会买些别的。

    第三,有奖销售。凌綯让张义潮做个一个大箱子,里面放进去一些小纸团,上面写上奖品的名称,根据价值不等由少到多,当然最多的是“多承惠顾”,普通奖或是“猪头肉二两”、或是“水桶一只”,而大奖则是丝绸一匹。虽然奖品价值菲薄,但大唐人民对这种游戏却是乐此不疲,因此“凌小卤”的门口经常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凌小卤”的名字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人们惊奇地发现,猪身上的肉居然能做出如此的美味来,而之前他们对猪肉一直是嗤之以鼻的。

    切上个卤肉拼盘,再弄上几壶酒,已经成为长安城中三五好友一起饮酒聊天的标配。而原来以羊肉为主的正式宴会上也开始出现了卤肉的身影。事实表明,大唐人民的饮食习惯已经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精明的商人已经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从店铺每天的人流和卤肉的售价中迅速算出了利润,那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这几天,不断有人鬼头鬼脑的跑到“凌小卤”门口假装跟周老汉闲聊,希望套取凌小卤的制作工艺。当然,也有亲力亲为者,在实验了一番后,发现自己做出的东西与凌小卤味道相差甚远,失望地将这一坨失败的试验品扔到了狗窝门口。

    “我的好公子爷咧,你得想个法子啊。”周老汉满脸愁容地站在凌綯的小院里,“这两天,跑来央求一起开买卖的比买肉的还多,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咱这买卖确实是挣钱,可就怕有些人看了眼红,得不着反动了歪心思。”

    听了周老汉的诉说,凌綯丝毫没有感到奇怪,他淡淡地对周老汉说道:“我知道了,我正想过去找你呢,你倒先来了,稍等一下。”然后转身进屋,一会儿从屋里抱出一大摞不知是什么物事来放在了院里的石头桌子上。

    周老汉从上面拿起一个仔细观瞧,见这东西却是一个对折的一个卡片,有些像名刺又有些像请柬,外面写着几个鎏金大字“邀请函”,打开时内面有几行小字“谨订于腊月初六在一品阁大酒楼召开凌小卤特许经营加盟招商大会,略备菲酌,诚邀贵掌柜莅临参加,共商发财大计。”下面落款处写着“凌小卤东家凌綯诚邀”。

    看完之后,周老汉一脸懵蔽,他倒还算识得几个字的,知道是请人过来喝酒谈事的,只是这“特许经营加盟招商”却不解是何意思,他满脸疑惑地望向凌綯。

    见周老汉满脸写满了问号,凌綯知道他没看太懂,笑笑问道:“咱们现在生意火不火?”

    “那当然了,”周老汉一脸骄傲,“现在不敢说全长安人都知道咱们这凌小卤,半个长安人都知道肯定是没问题的。”

    “既然这么火,那再开两家分店是不是还能赚钱?”凌綯接着问道。

    “好啊,”周老汉一拍大腿,“我咋就没想到呢,这一个月咱们也挣了怕不得有五六十贯钱了,够再租上两个门脸了,再雇上几个人,钱应该是够用的。”周老汉心里一边盘算成本一边说道。

    “那要是开五十家?开一百家分店呢?”凌綯又问道。

    “啊?”周老汉又开始蒙蔽,讷讷道:“公子爷开玩笑吧,这开五十家哪得花多少钱啊,漫说钱够不够,就是这五十家商铺却一时也找不到啊。”

    “那要是让别人把店开好卖咱们的东西呢?”凌綯再问道。

    “那敢情好,只是怕别人......”周老汉用看智障的眼光望向凌綯,委婉地说道,“就是怕别人不同意啊。”

    “他们会同意的,因为我会让他们赚钱的。”凌綯笃定的说道,一边似乎在自问自答,“咱们的字号现在是不是很响亮?是的。咱们的卤肉好吃不好吃?好吃。等着买咱们的吃食的人多不多?多啊。目下咱们只须把中间的利润拿出一部分来给这些开店的人,让他们也有利可图,他们自然会趋之若鹜的。”

    特许经营在后世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经营方式,当然其中大部分属于先忽悠再“割韭菜”的,当然也不乏有像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真正的品牌商,凌綯自忖自己的卤肉产品短期内在长安还是无人能超越的,因此借鉴一下后世的这种经营方式自是会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