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白衣 » 第二章 自古民以食为天

第二章 自古民以食为天

    二人闲聊间,忽然一阵“咕噜”声从凌绹的身上传来,原来是凌绹几日未曾正经进食,腹中早已饥饿难耐。凌綯有些不好意思,把目光投向秋香,示意她弄些吃的来。

    见此情景,秋香赶紧冲门外吩咐道:“常福,少爷饿了,赶紧让后头备饭。”

    只听门“吱拗”一声被推开,探头探脑进来一个小厮,年龄比凌绹小两三岁,一身青衣小帽。那常福躬身对凌绹笑道:“不知道少爷想吃点什么?”

    “那就摊个鸡蛋、来个鱼香肉丝,有红烧肉、红烧排骨什么的可以来一个,再来几碗米饭”,凌绹随口说出几道家常菜,心中思忖,自己已经是官二代了,没必要那么节俭,再说肚子已经快饿扁了,就是来个大肘子,自己也能吃得下。

    那常福却不动身,面上露出为难之色,嗫嚅道:“少爷说的这些,咱们这里没有啊。”

    “那就随便炒俩菜来碗饭就行,”凌绹有点不耐烦,他以为厨房一时来不及置办,只好凑合一下。

    “炒俩菜?什么是炒菜?”常福一脸懵懂,这个“炒”字已经超越了他的认知范围。

    “你大爷的,敢糊弄本少爷么?”凌绹有点生气,“蹭”地坐了起来,准备拿出纨绔的派头,忽然想到了什么,声音低了下来,问道:“那咱们府里平时都吃什么?”

    “无非是煮羊肉、蒸羊肉、烤鹿肉什么的,主要是胡饼,逢年过节还有牛肉吃。”常福战战兢兢地答道,“老爷一向吩咐不许太奢靡,不过其他家大人的府里差不多也都是这些了。”

    凌绹恍然大悟,才想起来,这是唐朝啊,“炒菜”这种烹饪方式还得过一百来年的宋朝才会出现,而且貌似也仅限于官宦人家,一般江湖好汉也只限于“切两斤熟牛肉,筛两斤酒来”。现在不光没有炒菜,连炒菜的铁锅还没发明出来。在吃食上,唐朝人民还是以羊肉为主,牛肉是不允许宰杀的,猪肉也很少吃,这主要跟烹饪技术有关系。因此比起后世的那些琳琅满目的美食来说,唐朝人民简直就是处在茹毛饮血的阶段。

    “那你就让厨房看着上吧,要快点,”凌绹无力地挥挥手,一想到自己的味蕾会在大唐遭受如此非人的折磨,凌绹便有些灰心,穿越到大唐的喜悦便大打折扣。

    “是、是、是,”常福如蒙大赦,满口称是,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少爷,少爷,”秋香在一旁小声道,“常福这奴才虽然办事不怎么上心,对少爷还是忠心的。”她看凌绹发怒,以为纨绔脾气又犯了,于是赶紧出言解劝。

    “我知道了,”凌绹回过神来,却又盯着她笑道,“秋香,你这个名字可好听得紧啊,是谁给你起的啊?是不是经常有人对你笑啊?”

    “左右不过是一个丫头的名字罢了,爹娘给的。”秋香扭捏答道,“少爷都叫了这么多年了,又有什么好听难听的。”

    她哪里知道,在这位少爷的心里,早已经想起了后世那个“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只不过刚才一直未曾得闲细问。凌绹心底里一直是以才子自诩的,而才子则是需要佳人来相配的,虽然刚到大唐,还没来及认识更多的佳人,只好拿眼前的小丫头意淫一下。男人嘛就是这个样子,只要有闲,就有色心。

    *****************

    接下来的几日,凌绹的身子已经大好,基本上和常人无异。见此情形,凌楚也放下心来,自己也该上朝上朝,该到工部值守便去值守,只是给凌绹和府中下人下了禁足令,不许放少爷出门,免得再次生事。

    四品官虽不比王侯,凌府宅邸却也不小,在长安城的兴化坊中,也是个占地不小的大院子,还有个不大不小的后花园。因此日间里,凌绹除了一早去跟老爷和夫人请安外,便由常福或秋香陪着在府中散步。

    凌楚的夫人于氏却并非凌绹的生母,而是之前的偏房后来扶正的。凌绹的生母在生下凌绹后便体弱多病,卧床没几年便撒手西去。于氏自跟了凌楚后却也无所出,因此对凌绹倒也亲近,二人因此相处得还好。

    对于目前的大唐生活,凌绹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了,作为后世来的人,衣食住行,样样感觉非常别扭。当然,改造这些需要一个过程,凌綯决定先从饮食开始,毕竟“民以食为天”嘛,先把肚子喂好,再慢慢考虑其他的东西。

    中国的饮食文化一向是号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但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后世如此多种多样的美食和各种精巧的制作工艺并非自古就有,而是经过了两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美食的基本来源当然是食材,不过后世琳琅满目的各种食物却是经过了汉朝、唐朝和明朝三次大规模的外来物种输入后才在明朝后期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而食物的制作工艺更是在历史的无数次偶然和必然后才逐渐丰富起来的,比如豆腐据说就是汉朝的淮南王刘向发明的;而醋却是杜康的儿子在酿酒时失败的产物。

    与后世相比,大唐人民的食物还是相对贫乏的,青菜的种类最多只有后世的十分之一;水果就更不用提了;长安百姓的主食还是以面食为主,馒头、烧饼和面条都已经出现了,不过那时的馒头是指的包子,而炊饼却是如今的馒头,面条呢基本以片汤为主。至于肉食,则主要以羊肉为主,且工艺基本限于煮和烤;猪肉虽然早已出现,但还处于被上流社会所鄙夷的状态,估计主要原因还是烹饪水平。

    经过几日大唐主流饮食文化的洗礼,凌绹觉得自己的味蕾遭受了很大的摧残,这让他很郁闷——连吃都吃不香,还算什么纨绔。

    在前世里,即使作为一个平民,凌绹也没有亏待过自己的胃。他虽然不是美食家,但还是比较喜欢烹饪的。即使没有经过系统的厨师训练,但有赖于网络的发达,使每个人都很容易的学习到某种菜的制作程序。在闲时,一边听着歌曲,一边在厨房拾掇出几个大菜,这于凌绹是一种享受,并且往往烹调出的食物口味能到八十分以上。

    为了解救自己的胃,凌绹决定自力更生,大唐的厨子是指望不上了,只好自己披挂上阵。

    目前首先要解决的是炊具,至少需要一口铁锅,一口圆口尖底带把的铁锅。虽然这在后世是每个家庭里最普通不过的东西,但是在唐朝却显然是个奢侈品。

    大唐人民当然得做饭,做饭当然得需要炊具,不过当时的炊具形制明显没有进化到后世的方便实用程度,仅从鼎、鬲(li)、甑(zeng)、釜(fu)、甗(yan)、鬶(gui)、斝(jia)这些拗口难认的名字上就能想象大唐人民烹调过程的艰辛。远不如后世只需要一个“锅”就可以解决:炒锅、蒸锅、煮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