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空眸良雨 » 思忖

思忖

    送慕儿姐到学校后,我慢慢往回走,望着路过的空旷小路和迎面后摇的空枝,我竟感到意外得舒服。热闹与安静好像天生就互不相容,但我又感觉到这是一对儿近义词,如果没有安静,也就衬托不出热闹,于是我就此从心里渴望着从安静中寻找过往以及将要发生的热闹。

    正胡思乱想时,身边经过一个大爷,“嘿,新年快乐。”

    我吓了一跳,“新……新年快乐。”大爷摆了个手,随后骑着自行车一摇一摆过去了。

    走过一二十米,我心脏依然砰砰直跳,这不会是简单的打招呼吧,没见过在城里还这样打招呼的,会不会是套话呢,看那自行车挺贵,怎么会还勾上我。我突然有些内疚,大概就是因为像我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变得越来越不相信身边的人。

    车子随着闸的捏动力度缓缓停下,我拿出手机,拨通家里人的电话。

    “喂,送到你姐了没?”

    我不断捏着闸,“送到学校了,我明天回去吧,不想太赶。”

    那边儿一段清晰的对话声后再次有声音传来,“哦,那你明儿回来吧,小心点儿啊,自己做点儿吃的。”

    我拿下手机,“哦,知道了,先挂了啊。”

    我渴望就那么一起默不作声地看着烟花,渴望电视剧里的幸福,这是我的空想。我不曾感觉不幸福,但过年的时候,我总想离开家里。虽说在外面是孤独的,但我感到不可言述的自由,那种超乎任何可能的飘荡。我曾在过年离开家独自登上城里的高台,看着别人家的烟火,羡慕着别人家的喜气团圆。这种宁可孤独地欣赏别人家的美满幸福,也不肯回到家接受“洗礼”的矛盾心理,让我有种深深的负罪感。

    回到家后,我直接奔向了里屋,望着慕儿姐的空床铺,掏出手机给慕儿姐宿舍打了个电话。

    “嘟,嘟,嘟……”几声后还没人接。

    正思储时,那边儿响起了“咔嚓”的接电话声音,“找谁?”

    我躺到床上,“陈雨筠。”

    那边儿传来声音,“我就是。”

    我挠着头,“宿舍还没有人来吗?”

    慕儿姐像是在关柜子,“还没呢,倒是你,刚分开就给我打电话。”

    我握紧手机,“问一下你的情况嘛,又不是兴师问罪。”

    她深吸一口气,“来得早了点儿,要不你半小时后再接我出去,床铺整理好了。”

    我走出门,“十一点?能出的来吗?”

    她回道,“现在都是来送东西的,一定让出去。”

    我回了个“现在就去”便匆匆挂上电话。

    往学校走的路上,我骑得飞快,擦肩的寥寥路人怪异地望着我。

    距校门口还有两百来米时,我隐约看见了慕儿姐的身影,宽大的黑色校服裤子配上厚厚的黑色上衣,整个人如同刺客模样。

    到门口时,我急刹车转了个弯,她看到后由走变跑,“以后别这么玩,安全最重要。”

    我转过车头,“知道了。”

    她坐稳后跟我说道,“现在也都不开门,回去随便吃点儿再杀杀时间好了。”

    我拧动把手起步,“听你的。”

    到家后,她没等我停稳就跳了下来,我皱着眉头,“以后停稳了下,万一我一个急刹车……”

    她回过头来,头发由于惯性飘散开,“刚教训了一下你还没过几分钟,现在反过来来教训我?”

    我给她做鬼脸,“就教训你了。”

    她走过来一把搂住我的脖子,“走,以后得多教训教训你了。”我被威胁着走到屋里。

    因为市店还都没有开门,我们只能随便煮些面再配上几个前些天刚蒸的包子应付了应付。

    刚吃完饭躺到沙发上,慕儿姐走过来,“再送我回去呗。”

    看着才一点半的时间,我问她,“这么早的吗?不再休息会儿?”她摇摇头。

    支开车后,她抢过车把,“我骑吧,你也没睡会儿,精神不好。”

    我茫然地被她牵引着坐到了后座。

    送她到学校后,我一路奔到家,没有停下片刻。

    元宵的时候,慕儿姐跟家里打电话,“我十五放两天假,要不我就在县城住两天算了。”

    家里人强烈反对,“能回来为什么不回来,一家人在一块不好吗?”

    慕儿姐的声音变小,“好,那你们来接我一下吧,不想坐车。”

    我给他们暗示自己可以去,“那行,让你弟接你吧。”

    那边“嗯”了一声挂了电话。

    他们拿着手机开始抱怨慕儿姐,“这孩子,怎么光想着往外跑啊,在一块多好。”

    我给慕儿姐说情,“大概她学校有什么事儿吧要不然她也会回来。”

    老妈把我拉到一边轻声问道,“你姐没什么反常表现吧。”

    我假装挠头,“没有啊。有什么事儿吗?”

    她连忙摆手道,“没有没有。”接着她又挺起身板,“以后向你姐多学习学习。”

    我把手插在兜里,“知道了。”随后转身往屋里走。

    刚上了两层台阶,老妈跟我说道,“去那个屋儿。”她指着东屋走过来。

    进屋后,老妈神秘得往外看了看然后轻声跟我说道,“跟你说个事儿,别说出去,光你知道就行了。”

    我学着叛逆的语气回道,“能有什么事儿这么严重。”

    她像是怕我说出去一样自言自语道,“也没什么,真不该。”

    我接过她的话茬,“什么不该。”

    她打开门,“没什么,就是想跟你说你姐要高考了,少去打扰她。”

    我没再说话。

    接慕儿姐的时候,她的眼神死寂,眉宇正中间起了一个小红点,“姐,怎么了?”

    她皱皱眉,“没什么。”

    待她坐好后,我问她,“想这几天呆在城里?”

    她戳戳我的腰,“别问了,跟着大人的意思走。”

    起步后,我猛地捏了一下闸,她直接撞到我背上,“你怎么又开始皮了,都快成年了还玩这种幼稚的把戏。”

    知道自己被看穿,我调侃道,“我这不想看看你眉心上那个红点是不是真的象征幸运嘛。”

    她狠狠捶了我后背一下,“就会在我心烦的时候打我岔,你是生怕雪中送不了霜。”

    我跳下车,“要不你骑吧,正好缓解下心里的闷气。”

    她爬到前座后把书包扔给我,“那你背着这个。”她明显气消不少。

    我背上书包一把跳到后座,车子摇晃了两下,“慢点儿走啊,别把自己的时间压缩成那样。”

    她没有回我,感觉我坐稳后直接飞出去。

    到大桥边儿时,车子的速度压到了最低,她望着冻结的河面说道,“还以为这是活水呢,没想到就是个水库。”

    我伸着脖子往栏杆外望,“这个又不是南水北调。”

    车子缓缓经过桥中央,“你说我们生活在水底挺好,为什么就非得进化呢?”她又问道。

    我脑中数着栏杆的个数,“也许我们天生就是旱鸭子,早期的水底生活只是某种生物给我们的机会,但我们不知道,阴差阳错又进化到陆地上了。”

    她“噗哧”笑了,“你这想象力够丰富的,但我信你。”

    是啊,或许我们天生就是愚笨的,没抓住别人给的机会,所以自己去“碰壁”,去探索该走哪条路,要不然进化为什么持续那么长时间。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也许已经走上了不归路,但至少现在“错”得非常“离谱”。

    看着她的后背,我竟想起了她夏天骑车时候飘动的白衣,那么纯洁,那么一尘不染。

    经大桥后,她开始加速,马路上的冬青快速后退,她鬓边的发丝肆意挥荡。

    到县城的家后,她直接跳下车,“你在这儿等会儿,我进去换个衣服,拿点儿东西就回来。”

    我趴到车座上,“一起浪费会儿时间吧,我不想早回去。”

    她蹭蹭鼻尖,“那行,反正回去也只是包个饺子。”说完便走过来拿掉我身上的书包。

    推开门后,我打着抖挪到里屋,她擦擦鼻子后立马打开电暖扇。

    十几平米的小屋却容纳了两个人的狼狈,中等热度的电暖扇却融化了两个人心中的冰凌。

    大概五点多点的时候,她起身道,“该走了,家里的烟花该放了。”

    我退出游戏界面,“走。”

    回到家,他们正包饺子,慕儿姐放下书包去洗手,“包了多少了,还有多少?”

    老妈往饺子皮里放着馅,“快完了,你们俩去煮吧。”

    看慕儿姐擦完手,我也赶紧跑去洗脸盆边儿,“那行。”

    大概六点的时候,奶奶叫我去点炮仗,“吃饭了,点个炮提醒一下。”

    我擦着手,“你们随便找个人不就行了,非得我去。”

    她倒又开始说教,“就你是个小孩儿,还是个男的,你不去,让大人去点啊。”

    小时候被炮炸到脸的我心有余悸,“行,那我去。”我挺直胸膛。

    把鞭炮挂到梯子上完毕,我拿上打火机小心翼翼地靠近,看到引线火花的一霎那,我猛地回过头,听到响声儿后我故作镇定把打火机放进兜里,接着蹦跳着离开。“砰啪”一阵嘈杂声过后,院子满是鞭炮的残渣,厨房的窗户似乎也被嘣了好几个点儿。

    还没回过神儿的我被慕儿姐叫道,“老陈,端碗来。”

    我摸摸兜里的打火机,“来了。”

    慕儿姐还在拿着笊篱捞饺子,“点得不错。”

    我端起碗,“谢谢夸奖。”

    奶奶见我直接往屋里端,跑着抢过来,“先上供。”

    于是我跟着她在堂屋按直线摆了六个碗,每个碗里的饺子都是五六个,相片在烛火的照耀下有些许不同的气息。

    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被叫做尊重逝去的人,被叫做孝。迷信和尊崇祖先在我心里一直是两个概念,但我总感觉她们过分把精力放在迷信上了,而且,他们好像为了封建,宁可扼杀未来。看着眼前的黑白照片,再看看桌上的碗,我承认自己错了,每个人又每个人的尊崇方式,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景仰表达,没有谁非得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更变自己。但转念一想,生活的全部不是只有回忆和念想,更多的是往前走,谭嗣同为了让被迷惑的人清醒,甘愿用自己的身躯去抵押;迅哥儿弃医从文,誓挽救中华于水深火热中,难道他们破除壁垒是错的吗?现在的民主不都是他们用命去和封建斗争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