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媒婆胡大嘴 » 二十四、家庭矛盾(3)

二十四、家庭矛盾(3)

    胡大嘴三个孩子的日子都过得不错。二丫头居然被提拔也当上了水东市里妇女主任,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胡大嘴也因为年龄退休在家。

    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做声。枝头新蝉声音虽不成腔,却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的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交递鸣叫。

    胡大嘴躺在院里的到树下面乘凉,老伴摇着一把蒲扇给她赶蚊子。胡大嘴突然问道:“老头子,你说将来我死了,会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呢?”

    胡大嘴的男人听她莫名其妙的这样问自己,就知道她这还是心病,就笑着说道:“你肯定会上天堂的,你说成了那么多亲事,做了那么的多好事。你不上天堂谁上天堂?我还指望占你的光,陪你一起上天堂呢。”

    胡大嘴想了想,说:“老头子,你是个好人。将来一定会上天堂,我就很难说了。虽然我成就的很多对新人,但也做过不少坏事,克扣过彩礼,害死过人。估计老天是不会收我,我只能是去见阎王爷了。我们死后恐怕要天地两界了。”

    胡大嘴的老伴听完这话,悲由心生。他安慰老伴说:“你放心,那些事情都不是你的本意,别人不理解你,我理解。那里都是因为穷造成的。我知道你是一个心底善良的人,老天爷会明白你的难处的。再说我们一辈子没分开过,就是你下地狱,我也陪着你。”

    胡大嘴握住老伴的手,久久不愿放开。她唯恐一放手,老伴真的就不见了。她对这个照顾自己一辈子的男人充满依赖。

    又到了丰收的季节,地里好吃的东西应接不暇。西瓜刚熟透,毛豆也颗粒饱满。没吃厌花生,玉米棒子又能掰了。在过几天就是中秋节。孩子都会回来过节了。胡大嘴老伴忙着给孩子们准备好吃的,除了过节当天吃,回去的时候还都要带上一份。

    中秋节一大早,儿子和秀儿就第一到家,秀已经是身怀六甲。她挺着肚子,行动很缓慢。不管什么好吃东西,闻到就想吐。就是看到那火红的辣椒,才能有点胃口。“酸儿辣女,”胡大嘴笑着说:“看来我们家要来一个公主了。”

    秀儿接过话说:“娘,您老还是想要个孙子吧?怎么着也得给老王家传宗接代啊!”

    胡大嘴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总归是为党工作多年,也是有觉悟的。男女我都喜欢。”嘴上说完,她心里却祈祷上天,让秀儿生个男娃。

    正当娘俩个聊的热乎,二丫头和吴有财进了院子。二丫头听到她们娘俩的对话,表扬母亲说:“老太太进步很大!看来还是环境改变人,像咱娘这封建思想的忠实维护者都能有这么高的觉悟。我们的社会离实现完全的平等自由就不远了。”

    胡大嘴接过女儿女婿手里的礼物,佯装生气的说:“不许那里你娘寻开心,你娘这一辈子照顾这个家不容易。想当年她在洛阳守城战役和支前工作队都是立过战功的。”

    二女婿很知趣的插话说:“爹这说的是事情,直到今天,田明书记回忆起战争年代,还会提到我娘立功授奖的事情呢。”

    胡大嘴听女婿这么说,心里顿时美滋滋的。她对自己的这段辉煌历史感到骄傲。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大女儿、女婿离家最近,也是回来的最晚。一家四口刚坐下,胡大嘴老伴的厨艺就展示出来。黄河鲤鱼焙面、黄焖小酥肉、红烧猪蹄、辣子炒鸡等,满桌子都是好吃的。大外孙嚷嚷着要吃馄饨,他最喜欢吃的还是老爷做的馄饨。

    一家吃过饭后,大女儿和女婿就急着要回家,现在是绵花收购的旺季。今年的棉花大丰收,棉花的品质也好。所以,他们希望能多收购一些储备起来,等农闲的时候再请人给纺成纱卖。这比单纯的卖棉花利润要高的多。

    丰收和父母商量,想接他们老两口到城里住一段时间,也好帮着照顾秀儿。秀儿从小没有娘在身边,没有人教她孕妇都需要注意什么。儿子一提到秀儿是孤儿的事情,胡大嘴心里就难受。她和老伴商量怎么能帮上儿子他们小两口。

    一场秋雨一场寒!雨季结束后,天空纯净而湛蓝。地里的庄稼黄了。苹果在枝头如羞涩的少女露出红艳艳的笑脸。有些性急的雁群,此时已经从北方茫茫的草地里飞来,嗷嗷地掠过清净如水的天空,到南方寻找温暖去了……这样的大好时光常常使人不由生出许多莫名的激动来。

    银锁的婚礼在中秋过后,收获的季节进行。作为豫东军分区的司令,他的婚礼自然会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不会大操大办。原计划请双方父母和部队上的几位领导,在司令部食堂吃顿饭。大家做个见证,就算是把婚礼办了。但他娘不同意,要求他们一定要回刘寨村办。

    老人家这样坚持,不是不明事理。她只是想让这沉闷的家里,也多少冲冲喜气。他们家老大陪蒋光头去了台湾,这辈子恐怕见不到了;老二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战争中也成了烈士;这些年家里只有小儿坠子陪在他们老两口身边。她感到有些孤独。

    银锁理解老人家的心思,就没有违背老人家的心愿。决定回刘寨村办个热闹的婚礼,借这个请全村的人们吃顿饭,让老人家高兴高兴。

    一辆军用敞篷车拉着一扇猪肉,十几只公鸡和各种蔬菜在高家门前停下来。几个解放军战士跳下汽车,往高家院子里卸东西,坠子过来帮着一起忙活。一个领导模样的人问坠子:“您是高司令的弟弟吧?我们司令员有交待,到这里一切听您的指挥。”坠子憨憨的笑道:“嗯,您和同志们都辛苦了,先歇会喝口水,我来安排场地。”扣儿的娘让老伴摆上折叠小方桌,拿出几个马扎放在旁边,她自己一边给战士们倒水,一边招呼大家过来坐。

    稍作休息,战士们将两口行军大锅给支在金坠指定的地方,一会功夫,锅下面火红的碳经手摇鼓风机一吹,蓝色的火苗从灶堂里窜了出来,锅里的开水一会功夫就翻腾起来。旁边的绿色帐篷里,两个战士在忙着切菜,他们为明日的宴席做准备。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又个战士点燃了汽灯,然后用绳子挂在树上,汽灯发出嗞嗞的声音,如同战场上的探照灯,把半个村子都照亮了。

    孩子都围过来看热闹,他们围着汽车和帐篷转悠,然后抬起头盯着汽灯看,好像要弄明白这亮光是怎么发出来的。何娟的大儿子今年十二岁了,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他逢人就自豪的说:“我三叔要娶媳妇了。”何娟的孩子中只有大儿子叫银锁三叔,其他孩子都叫三大爷。他是何娟和环子的儿子。

    第二天一早,就陆续有乡亲带着贺礼或红包前来贺喜,银锁也带着新娘回来了,新娘英子老家是永城矿区的,她和银锁在矿区从事地下工作的时候认识的。现在她是军分区文艺队的队长,新娘人长的喜庆,也爱笑,外表漂亮端庄,老高两口子乐的合不拢嘴。

    高银锁在忙着招待乡亲们,他一口一个大爷大妈的叫着。不厌其烦的和大家伙说明,全村的老老少少都要来吃席,但礼物不能收。几个年长老人可不管你是不是司令,他们叫着锁子,生气的说:“礼物不收下,中午就不参加酒席了。”银锁只好先收下,每份礼物上都写上名字,他想等等宴请结束后再挨家挨户的还回去。

    秀才爷和孙老师结伴来到高家,孙老师已经从教育局长的位子上退了下来。他一大早就跑到秀才爷家里,把他拉着一起来到高家。秀才爷有些不情不愿的,因为他想等银锁亲自上门来请他,银锁可是他看着找大的,不管当多大的官,也不能慢待他秀才爷。三个人见面后,银锁高兴告诉秀才爷说:“秀才爷,您老是老资格了,今天的宴会还是有您来主持。”秀儿爷连忙答应下来,嘴里连说几个:中,中……孙老师笑着对秀才爷说:“老学究,我说什么来着?银锁不会忘本的,我教的学生,我心里有数。您老要是还摆臭架子,那我就替您来主持,您一边后悔去吧。”秀才爷一听孙老师这样说,连忙制止嘴里又说一串:那不中,不中……

    扣儿带着孩子们也来了,她看起来十分的苍老。赖货借口诊所忙,没有跟着来,扣儿明白,他是怕三哥教训。现在的何家人虽然不敢再欺负扣儿,但那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痕迹再也擦抹不去。银锁看到这个比自己还显老的妹妹,差一点掉下泪来。他只到妹妹为了高家牺牲太多了。她本应该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战争和灾害,让她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扣儿和三哥聊着天,所有的话题都是她的几个孩子,看来她是把自己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