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玄鸮记 » 第十一章:仗义执言

第十一章:仗义执言

    临近晌午,已行至风陵渡。但见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这风陵渡距芮城六十里,处在雍豫冀三州交汇处,黄河在此南泄转而东流,乃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当年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战死,埋葬在这里并建风后陵。此渡口也被后人称作风陵渡。欲过风陵渡,当先前往风后陵,上一柱香火保求平安也成了当地一种习俗。

    一行人马祭拜过风后转行至风陵渡口,见那滔滔大河之上几十艘船舸排筏往返穿梭,两边渡口来往的商贾行人络绎不绝。

    虞甸伯遂命卫士到渡口安排过河事宜。回过头来把唐渊兄妹叫到一旁说道:。

    “此去朝歌不比在家,献过白马参加完大典,无论王是否应允你爹爹的奏请,都不必在王都久留,当立刻返回。”随后又道:。

    “你爹爹所请之事曾与我商量过。现如今朝局不明我本是不赞同的。但你爹爹坚持,我也只好同意。你们到了王都,可先去拜访太师般,这个你们爹爹可曾跟你们提起过。”

    “临行前君父是说过让我们先去拜访太师般。”唐渊答道。

    “嗯嗯,这就是了,他曾是太子的老师,又是三朝老臣,你爹爹的事或许能通过他办成。但是曾听说太师般近半年多来也不问政,而是一心在大学中坐而论道,无论如何且听听他的意思在做定论。”

    “嗯,晚辈知道了。”唐渊行礼应道。

    “老头子比爹爹还唠叨。”唐好在一旁极不耐烦的说道,那心里其实是想快点坐船,这可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大船。

    “就你这丫头心急”说着虞甸伯从自己的车架上取出两袋腌牛肉和一些稷米饼交给唐好。

    “这些你拿着在路上吃,这一路风餐露宿的可别饿坏了身子。”说着眼眶有些湿润。

    这时卫士回来汇报,而玄甲和一干人正在将白马牵上了船,听的天空一声闷雷,天色黯淡下来。

    “这个时候还有天雷,怕是要有暴雨,你们抓紧时间过河吧,丫头你路上可要多听你大哥的话,千万别在莽撞。从朝歌回来的时候顺道来虞城,我有宝物送你哦。”

    “什么宝物?”唐好一边吃着东西,听到宝物,两眼放光的看着虞甸伯。

    “那可是我跟你画姐姐的杰作哦,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哈哈哈”虞甸伯故作神秘的说着。

    众人相互告别后唐好他们便坐船渡河,虞甸伯也自引军北返。

    大河上浪涛澎湃,船舸上下颠簸,唐渊玄甲等人早就呕吐不止,唯独那鸮丫头前后跑闹兴奋不已。她是第一次坐船,却丝毫不会晕船,唐渊看着自己的这个妹妹,心里都有点怀疑自己和他是不是一个爹娘。

    弃船登岸,大雨突降,唐渊担心大雨冲刷露出白马的本色,这里又人多嘈杂,于是不敢逗留领着众人冒雨一路朝着虢城进发。此去向东一条大路直通虢城,入夜时分众人已到了虢城。找客店住下后,却发现唐好不知去向。这里不比唐邑,唐渊担心妹妹闯祸,自己只好和玄甲等人一起出去寻找。

    唐渊穿着蓑衣寻至闹市的一家酒肆外,忽然听到里面的喧闹声掺杂着妹妹的声音:

    “好!好!好!已经第七碗”一个汉子的声音。

    “还来吗?”一个少女问道。

    “不来了,不来了,姑娘真是海量。小的服气。”一个醉醺醺的男人说道。

    “哈哈哈,你们这里的酒真好喝。”“咕咚、咕咚”“知道吗?我们唐邑的酒有点酸,你们的入口甘甜。”那少女边喝边说道。

    “还有你们这牛肉比我们唐邑的也肥嫩的多。中原就是好。”

    “来了~~~~~~~清蒸锦鲤。姑娘您慢用。”一店中伙计双手将一陶盘放置案上。只见那盘中一条一尺来长红尾鲤鱼正冒着热气,一股股香气从鱼身上的花刀缝中飘散出来,一时间让人垂涎欲滴。

    “小姑娘酒量胜过我们这些男人百倍,我敬重你。”那醉醺醺的汉子用筷子夹起一只鱼眼放到少女面前的碟中。

    小姑娘看着那鱼眼,不知如何下嘴诧异的问道:“这也能吃??”

    “哈哈哈,姑娘是外方人,不知道我们豫州的风俗,这叫高看一眼,是我们对朋友敬重的方式。”

    就在小姑娘将信将疑的夹起筷子把鱼眼放进嘴里时,唐渊从门外进来。“阿好,你在干什么?这么大的雨,一进城就没了人影,快跟我回去。”说着便来拉唐好的手。唐好连忙起身后退,撒泼的说着:。

    “不嘛不嘛,这里的酒可比唐邑的强多了,好吃的也多。这鱼我都没吃过,刚端上来的。”

    这边唐好正在跟唐渊撒泼,只听得酒肆外人声喧嚣夹杂在雨中传入大堂内。

    “好像是之前去修路的。”“怕是又没修好”“走!快出去看看。”大堂内的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说着一齐冲到了门口。

    此时雨已经停了,只见自城东乌嚷嚷的走来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个巫师,见他面带铜兽面具,身披坦露左肩的粗麻长袍,披头散发,头顶一对牛角随着舞姿步伐不停地晃动,身后则是六个和他一样正在边走边跳的巫士,除了没有头上的那一对牛角,其他装扮看不出什么区别。在这些巫者身后则是两队登人,中间押解着一大群脚带镣铐手拿各种工具的囚徒。人群的最后,是一名官吏和一名军官,身后跟着十几个全副武装的武卒。

    “看来是又失败了,这大雨冲毁通往王都的道路,几天来这雨时下时停,已经修了三次了。”“看来这回司正要杀人了。”周围的人群中有人说道。

    唐好说道:“听到没,他们说前面的路被大雨冲毁了,反正路修不好,咱们也走不了,不如跟着他们去看看热闹又有什么关系”。

    说完挤进人群跟着押解的队伍来到虢城衙署前的广场上,见那七名巫者这时已经站到了广场上额木台上面继续的跳着,嘴里还念念有词。突然,领头的那个巫师,撕声喊道:。

    “崤山的山神,是崤山的山神兜卢氏,他说你们违背了大禹王的承诺。”

    “封上令这路要按时修好,敢问这山神要如何安抚啊。”那名官吏连忙上前问话。

    “大禹王当年将兜卢氏囚禁在这崤山,答应他三年小祭,五年大祭,但是你们已经好多年没有祭祀了。山神发怒了,啊!!!!今天要祭祀,只有人牲。”巫师撕扯着嗓子阴阳怪气的说道。

    “人牲?”官吏惊愕道。接着又问:。

    “如果用人牲,敢问几人啊?”

    只见那巫师并不回答,而是将三枚贝壳放入一对相扣的龟壳中,又举过头顶嘴里跟着念叨着,过了片刻,手突然松开,龟壳落到地上,贝壳散落出来,那巫师连忙趴到地上,有模有样的数着。

    突然又是猛地站起身来,对着台下的囚徒大声说道:

    “你们中有个女人怀了孩子,那孩子是山神的孩子,只要把那女人的肚子剖开,把那孩子还给山神就行。”

    此言一出,台下众人无不惊愕,官吏和武卒们目光齐向囚徒中一女子望去,只见一个脚带镣铐腹部略微隆起的女子站在另一旁瑟瑟发抖。“把他带上来。”军官发令道。不待那女子躲闪,两名武卒已经把那女子拖拽到台上。巫师拿过一柄铜匕在自己手上一划,随后将手中的血水抛洒上天,一步步逼近那女子。就在巫师手中的匕首抵近女人的肚子时,突然听到台下人群中一声大喝:。

    “慢着,你卜的不对!”众人一齐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名囚徒从人群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