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黑刀 » 第十四章 进入燕郡

第十四章 进入燕郡

    下游浮桥搭建的地方,岸边有几名斥候静静地隐匿观察着对岸的扶余人情况。就在离岸边不远的几座起伏的丘陵之后,大将军宇文士及带着一万七千多渡河士卒在静静等待着。忽然有一名士兵跑过来禀报,上游火船来了。

    “好,上游已经得手,全军行动”宇文士及一声令下,兵士们缓缓向着河流出发,又叫过来一名率领着五千步兵的将领邹赞,邹赞率领的五千军队缓缓向上游出发。

    “第一队上”搭建浮桥的士兵纷纷抬着一块一块的桥板拼凑出浮桥的模样,对岸的扶余人也发现了对岸周军的动静,当即前去禀报,不多时一支千人左右的扶余巡逻队就过来了,弯弓搭箭,双方又展开了弓箭对射,扶余人惨叫着,大周也有不幸被流矢命中的士兵。

    双方在忍耐,浮桥搭建到河流中间时,又一支扶余军队赶来,看样子大概有一万人,浮桥在继续搭建,对方的箭雨逐渐对准了浮桥上的人。

    “弓箭手靠近岸边,能靠多近靠多近”命令在小校中传递,传递到一个个千人将耳中,岸边的一块块弓箭手方块在盾牌保护下前移。

    “浮桥快要搭好了”扶余人中有人喊道,“长枪手,长枪手!”一队队手握长枪的扶余士兵冷冷看着离岸边还剩一丈多的浮桥。“去上游的人回来没”扶余领兵将军喊道,夜晚进攻,让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盾牌上前,继续搭桥,步兵第一队准备”听着空气中传来的惨叫声,小校已经禀告过浮桥即将完成,宇文士及下达了准备进攻的命令。桥上至少还有五十盾牌兵,撑住一会等到步兵支援就好。

    “喔”“杀”,浮桥过去了,火光已经冲到了对岸,步兵第一队开始强渡冲锋过桥,对岸五十盾牌兵结阵在对岸无数长枪的捅刺下强撑着,终于步兵第一队到了,他们也有了长枪手,双方开始了真正的战斗,长枪手在盾牌上加好,扩大着岸边的占点范围,扶余人的弓箭手对准了岸边占点,这让步兵们伤亡一下子就上来了,有同袍倒下,又有人接替位置补上。

    战争考验了这支军队的忍耐性,显然他们面对对方几千弓箭手的袭击撑了下来。

    又有一支万人军队抵达了对岸,是扶余人又派来了援兵,无数扶余士兵向着占点冲来,步兵第三支千人队也冲到了对岸,对岸已经有了三千人的步兵占点。他们要承受着两万扶余人的冲击。

    从火船信号出现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时辰了,宇文士及并不着急,对岸已经有了三千处在结阵防御的占点,他要钓鱼,把能出现的扶余人全部调出来,然后张开两万人的钢刀将他们全部斩碎。

    过了两刻中,又有两支千人队过桥,占点更加稳固,见扶余人似乎有退走的意思,宇文士及命人在岸边点了三堆火光,似乎是呼应岸边的大火,扶余人身后的天空中飞来许多火光,密密麻麻,等到火光落下,原来都是火箭,这阵火箭给岸边的两万扶余人伤亡不多,但阵型紧密的扶余人却因此产生了混乱,大半的人朝身后看去。

    隆隆的声音响了起来,吕方率领的三千骑兵开始了小跑,他们要率先发起进攻,步兵还在后面。扶余人的两名将领经验很丰富,组织士兵从进攻转入了防御阵型,想要慢慢撤退。

    眼尖的宇文士及哪里会让他这么容易退回去,弓箭手加速过桥,已经有七八千步兵和弓箭手渡河,而吕方看到结阵防御的扶余军队,也不在让部下提速,而是保持速度取弓箭向防御阵型内抛射,小跑冲刺改为车悬战法消耗对方。

    上游邹赞的五千步兵在上游通过小船渡河,已经抵达战场边缘,而柳公明绕向了扶余背后射了两波火箭,也不露面,房凯率领的五千军队也在抵达了战场,只等待宇文士及最后的总攻令。

    岸边,火光冲天,三堆火光变成了六堆,

    “总攻!”

    “总攻!”

    “总攻!”

    “总攻!”

    四个方向的步兵军队开始了进攻,弓箭抛射,结阵的扶余人死伤惨重,他们要防御三个方向的进攻。踏踏的步兵前进的声音盖不住他们喊出“杀”,终于短兵相接,最先展开厮杀的是从桥上冲刺过去的一万步兵和弓手,接下来扶余人后方的柳公明五千军也展开了进攻,就在扶余人注意力都投入到前后两支周军身上时,吕方三千骑兵发起冲阵,房凯五千军压阵。

    砰地,几名骑兵重重砸进防线,几名扶余士兵被骑兵冲击力撞地飞起,刚想填补空缺,但很快后续的骑兵也冲了进来,吕方将马槊端平策马直冲,一骑,两骑,防线的缺口在扩大,骑兵的马槊划开前方扶余士兵打咽喉,有的穿过他们的胸膛,马上的骑兵向后一甩,马槊抽出继续端平,冲杀着,也有骑兵被几个人打断马腿,众人围上杀死。

    骑兵在冲锋,但他们是斜斜的冲出去,好似小刀切黄油一般,将扶余军阵的一角切开,房凯的步兵冲进缺口,将切下来的一块扶余军阵包围慢慢吃掉。骑兵脱战,又瞅准了一角再次冲锋,切开,后面的步兵千人将看到了骑兵打开的缺口,也带人冲了进去。

    两万人的扶余大军被一道三千骑兵组成的火流一角一角的切来,再由周军步兵包围,消灭。扶余的将领们很慌,他们没有想到战局会演变成这样。

    元帅乙兴文支的打算是用这里的大营两万五千兵,加上上游那里的七千人拖住左卫五万大军,他麾下六万多军队好在大凌河下游的泸河镇一带重创只剩四万军队的右卫张瑾部。

    但是情况显然更糟糕,上游三万兵完全被宇文士及包围。两名扶余万夫长也看清了局势,他们要保存实力就必须要突围,现在只是三面包围,如果在过一会骑兵绕过来堵上最后的口子,他们就真的连最后突围的机会都没了。

    两人当机立断率领亲兵裹挟中军向着大凌河下游移动,宇文士及很快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他的兵力都用来分割包围了,根本没有多余兵力去堵截那一伙人。只能叫来几个传令兵前去泸河镇一带传讯张瑾。

    一个多时辰之后,战场上最后抵抗的扶余士兵也被肃清,“各军清点伤亡,安排士兵休息,然后再打扫战场。”宇文士及下令。

    “将军,我骑兵两次突袭阵亡四百七十六人,伤六百八十七人。”骑兵将领吕方清点完伤亡之后来找宇文士及汇报。

    “吕将军辛苦了,这一战骑兵当是首功”宇文士及说道,三千骑兵首先突击上游营寨,打的七千扶余士兵晕头转向,又对两万扶余防御阵型进行切割,大大加快了歼灭的速度。

    “谢将军”

    “将军”这是柳公明,房凯等几位将领也走了进来。

    “伤亡怎么样?”宇文士及开口问道。

    “伤亡在六千五百多,其中两千多轻伤,斩获还没有统计,但我们审问了几个俘虏,他们这边总共防守兵力大概在三万左右,上游一个七千营寨,还有这个河段有三支千人巡逻队,后面有一个大营两万兵,现在都被咱们一锅端了,就是可惜跑掉大概三五千人。”

    “多亏将军神机妙算”柳公明夸赞道。

    “行了别夸我了,功劳是大家的,没你们这么拼命,咱们也打不了胜仗。走去火头军吃点饭去,一晚上没吃了。”宇文士及说道“吃完了咱们还得想想下一步怎么打。”

    “好”

    大军就在战场旁边简单地埋锅造饭,大凌河南岸大营里剩余的士兵们运来了粮食,干菜。在一旁搬运鹿角建造简易军营,宇文士及和几位将军看望着伤员。

    “将军伤员怎么办?”一名将领问道。

    “伤员先送到大营吧,让大营拉粮食多带点大车,伤员顺路就拉回去了,阵亡将士先收敛遗体,等休息好了,火化军葬,收敛骨灰带回去。”

    “是!”

    大营搬运粮食的士兵开始一趟一趟地转运伤员,刚开始拉的是粮食,拉回去伤员,然后拉来陶罐,火化之后拉回去将士骨灰。

    “将军,我现在骑兵就剩两千了,你得再给我补充一点人”吕方哀求道。

    “先别急,你现在马匹也不够三千啊,对不对,而且接下来在燕郡打的就是攻城战了,你的骑兵先不急着补充,等有了马,你有多少马我给你补多少人。”宇文士及说道。

    “好,将军这是你说的。”

    泸河镇,这是宇文泰选定的粮道中转重镇,如果从临渝关——泸河镇运送粮食要比从柳城转运快节省不少时间。

    南线,泸河镇,就在北线宇文士及发起首次渡河的时候,张瑾也率领大军从柳城沿大凌河南下抵达了泸河镇附近的五顶山台山两山之间,随后在台山和二道河附近扎下营寨,派出斥候,侦查泸河镇情况。

    而此时的泸河镇,扶余军元帅乙兴文支坐镇,这里汇集了五万扶余步军,甚至还有他强行从各军抽调出来组成的一万骑兵,乙兴文支将军队分成了三部分,三万扶余步军守泸河镇,一万骑兵并两万步兵藏在了泸河镇以东的西山架子山之后,想要引诱张瑾进攻然后再由骑兵绕后包围。

    而张瑾看着地图上的泸河镇地形,西面是群山,群山中间夹杂着峡谷小路,东边是两条河流交汇将泸河镇护在其中,二道河与小凌河交汇形成的河流冲开架子山和西山,可以说这样的地形易守难攻,但前提是要占据两侧的山脉形成犄角之势。但偏偏斥候汇报扶余人三万兵全部龟缩在镇内,两侧山上一个兵都没有。

    这很不正常!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他有信心守住,或者说有伏兵!张瑾这样想着,看不到对方的深浅,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那就投石问路”张瑾这样想着,既然对方不过河,自己也不过河,但他的粮草肯定得从大凌河东岸运过来,那就将四千骑兵全部撒出去截断运粮的队伍。再把大军调到白云山和台山之间,将这片平原封锁,看看这家伙还有什么花样。

    命令传下去,兵马在调动,大把的骑兵撒了出去,一千人分成十队巡查大凌河沿岸,三千人的骑兵分成了三把利刃负责绞杀。大军扎营,跟对方比耐性。

    第二天下午,上游宇文士及的战报传来,更加验证了他的看法,这乙兴文支是真的把他当成了突破口,但上游成功突破大凌河让张瑾的后勤可以和宇文士及部的运输走一条道路,然后通过大凌河水运,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让张瑾更有底气和乙兴文支对峙。

    一连对峙了三天,眼见镇外的张瑾就是没有进攻的打算,而自己今天本来该运来的粮草却迟迟未到,这让乙兴文支感觉有点不妙了,晚上,高立兵败上游失守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乙兴文支耳中。

    乙兴文支召集了几名将领商议着,“元帅,上游被攻破,张瑾现在的样子就是明摆着要等到我们粮食消耗完他才会进攻,到那时我们就真的完了。”一名将领担心地说道。

    “元帅,我们主动进攻能行吗”又一名将领问道。

    “进攻?”乙兴文支看着地图喃喃道,张瑾四万右卫大军分布在台山、白云山以及两山中间的一小片丘陵上,台山山脚附近一座一万人的营寨,白云山一座万人营寨,平原丘陵驻扎两万。

    “张瑾的营寨在这”饶是乙兴文支也犯了难,这三处营寨相距不过十里,相互呼应,想要给与重创很有可能把自己带进去,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六万兵马,要比张瑾多两万,但是上游的宇文士及会不会前来支援。

    六万大军是扶余抽调的机动兵力了,如果损失那么面对大周的进攻怕是更难守卫。

    乙兴文支思考许久还是做出了决定:撤退!骑兵掩护,大军趁夜色从西山架子山以东撤退。

    扶余人的动作很快,以三千骑兵为先锋,两千千骑兵守护中军,五千断后,西山以东的步兵掩护,泸河镇三万步兵沿二道河小凌河往东撤到架子山以东,然后在骑兵掩护下北上到大凌河南岸渡河。

    五万大军,一万骑兵的动静很大,张瑾的三千骑兵很快就发现了扶余人撤兵的举动,但由于扶余一万骑兵在一旁,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远远吊着,然后将情况禀告右卫大将军张瑾。

    “真可惜,堵不住了”一名右卫将惋惜道。

    “堵不住?”张瑾笑道随即抽了一封信出来。那是宇文士及写给他的,宇文士及早已率左卫三万人马赶赴大凌河北岸,就等着乙兴文支渡河呢。

    “传我命令,右卫大军四万全部出动,从白云山百草山两山峪口穿过,截击扶余人殿后的军队,对了他们还有一万骑兵,千万小心。”

    “是”众将起身说道。

    看着地图上的距离,行军路程有四十里,好在扶余人绕得更远,刚刚好能截击他殿后的军队。

    来人,速速渡河将扶余人撤退的消息报与宇文将军。不久一名传令兵骑马离开了,大凌河边的左卫传令兵接到了右卫传讯后,报与宇文士及,宇文士及随即传令大军在大凌河一带埋伏,又让一些士兵去砍树做成流木,现在轮到他来半渡而击了。

    大凌河北岸,

    “快,快快”扶余将领在催促着从泸河镇撤出来的三万士兵,前面是三千骑兵,后面有两千骑兵,所有人都在路上飞奔着。而乙兴文支看着三万兵走的差不多了,旋即命令殿后的两万兵和五千骑兵立刻向下游出发。

    他早已经想到了左卫大军有可能已经守在了河对岸,生机就在于他们肯定只有守住一个登陆点的能力,所以这两万准备突击右卫的精锐就成为了必须要保留的部队,那三万人就必须成为掩护,至于骑兵,跑得快还是能跑出来的,到时候两万精锐在北岸站稳脚跟,周军就没有办法了。

    事情的发展确实如乙兴文支所料,就在泸河镇三万兵渡过一万的时候,一艘火船顺流而下,还有数不清的流木,浮桥被撞的稀烂,一万已经过河的扶余士兵遭到了三万左卫大军的攻击,还有两千骑兵左冲右突,扶余士兵的阵型,很快就被冲的七零八落,只有四五个大一点的防御圆阵还在固守,但是随着箭雨落下,骑兵冲刺着扔出长枪,盾牌兵被冲开,露出了里面的人,周军一拥而上,整个防御圆阵被彻底冲开,只剩一些十人百人小队在人海中相互配合,就像大海中的一个个露出头的礁石,慢慢地,一个一个地被淹没。

    而南岸,右卫大军结阵,一排排盾兵在前,长枪搭上,如一排长城横推而来,剩下的两万扶余步兵和七千骑兵想要冲锋,却被箭雨无情射杀。骑兵将领眼看不妙遂决定强行冲阵,步兵在后压阵,五千骑兵面对右卫足足一万弓箭手的箭雨,趁着合围还没有形成,选择了从盾墙的边缘冲出去。

    效果很明显,五千骑兵在付出千余人的伤亡后冲出了箭雨的范围,但他们还将面临周军三千骑兵的堵截,双方对冲过一轮后各自付出了千余人伤亡,周军骑兵也不再为难扶余骑兵,三千扶余骑兵成功跑了出去渡过了大凌河,与乙兴文支汇合。

    但后面的三万步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右卫大军成功将一万多扶余士兵合围,跑出去的一万多扶余士兵遭到了两千骑兵的追杀。

    从半夜一直追杀到凌晨,骑兵们任务很简单,凭借着马速冲着落单的步兵上去对准后背狠狠地抽一刀就走,这样抽出来的刀口深,不容易愈合,慢慢地那些受伤的士兵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对方的骑兵又冲了回来,想要纠缠周军骑兵,但很快周军步兵也追上来了,一追一逃。

    大半夜的厮杀让每一个士兵们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周军杀得痛快,扶余人也被杀破了胆,乙兴文支带着残余的三万步兵和八千骑兵,跑回了辽河西岸的怀远镇。

    周军也忙着整理军队,修养士兵,运输物资。两位将军也在安排后勤路线,准备迎接皇帝宇文泰。

    在柳城的皇帝宇文泰也收到了前线战报:兴业四年五月上旬左卫大将军宇文士及所部佯攻大凌河,暗遣士兵一万五千骑兵三千于当夜攻破大凌河上游扶余人营寨,歼灭俘虏敌将高立及一下七千人,并于当夜凌晨强渡大凌河,包围并歼灭一万四千有余。

    兴业四年五月上旬右卫大将军张瑾率兵驻扎台山白云山一线,并以骑兵三千断泸河镇粮道。

    三日后,泸河镇三万扶余军队撤退,左卫大军在大凌河北岸埋伏待扶余军队撤退时半渡而击歼灭先锋一万人,右卫大军截击扶余后军歼灭两万余人。乙兴文支率三残军和八千骑兵退往怀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