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黑刀 » 第十二章 风起云聚

第十二章 风起云聚

    兴业三年十一月的北凉王庭,沙钵可汗与都兰可汗以及王庭贵族正在商议辽西一战。

    “大汗,奚族首领苏咄传来消息,大周左卫大将军宇文士及在辽西和右北平附近的柳河一线组织了防御,苏咄部五千骑兵无法切断辽西大周军队退路。”一名北凉贵族站起来说道。

    “大汗,我们要不要对大周河套和雁门等地施压”又一名穿着羊皮袄的部落首领问道。

    “大汗,我建议我们还是和上次一样,只是派部落前去放牧,不增兵,王庭集结的骑兵也化妆成部落从克鲁伦河呼伦湖慢慢运动到奚族西拉木伦河一带,这里距离辽西只有六百里,我们可以与扶余联系,他们慢慢撤退诱敌深入之后,周军补给线拉长,那我们草原精骑就有发挥的天地了。”都兰可汗在羊皮地图上指着一条河流说道。

    “懦弱的周人怎么配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这一切都应该是长生天的子民的”一名部落首领站起来愤愤地说道。

    “对啊”其他贵族也纷纷说道。

    “我想想,我们还缺少大周内部的情报,没有大周内部的详细情报,我不会让长生天的子民冒险。”沙钵大汗明显要比在场的贵族都谨慎。

    “先商量到这里吧,各部族回去让勇士们养足气力,我们早晚都会对大周动手。”沙钵大汗补充道。

    “遵令”贵族们离开了大帐。

    “来人,去把可墩请来”沙钵说道。

    “大汗”不一会一位美妇人来到了沙钵可汗的大帐。

    “可墩,我打算对辽西用兵了,我需要你的帮助”

    “不知道大汗需要什么帮助呢”美妇人自顾自地坐在了一张矮凳上对着沙钵可汗道。

    “我需要知道大周辽西地区兵力调动情况。”

    “大汗,这个超出我的范围了”美妇人听了沙钵可汗的要求也有点无奈。

    “那你能提供多少帮助”沙钵大汗问道,现在轮到美妇人说底价了。

    “大汗,河北河东地区的县兵调动,这些情报花些钱不是大问题,”美妇人说道。

    “河北河东?辽西的弄不到吗”沙钵可汗有些不高兴。

    “江南没有在辽西布置过暗桩,只有其他地区关于辽西的情报。”

    “开个价吧,可墩”沙钵可汗说道。

    “大汗再给我五千战马如何?”美妇人笑道。

    “五千匹战马,可墩,你可真会做生意。”沙钵可汗嘲讽道。

    “大汗,我们江南消息的价值是可有目共睹的”美妇人再次声明消息的价值,却被沙钵可汗打断了。

    “三千匹战马,什么时候把消息传来什么时候说马的事”沙钵可汗霸道地说完便离开了大帐

    美妇人很气愤,恨不得杀了这个蛮族,但没办法,江南还需要北凉的战马。美妇人回到了自己的帐篷,对侍女说道:“去找阿奴”

    “是,公主”

    不一会,一名草原人服饰的中原人走进了帐篷,“参见公主”

    “阿奴,去联系李杰,调查一下大周辽西的兵力部署”

    “是,公主”

    男人离开了,只剩下美妇人一个在帐篷里,茫茫草原,独在异乡,却终日与仇恨活着,还要忍受屈辱,她回忆着,想起来她本是南宋最强硬的公主,玉珑公主,甚至比南宋的皇子们都要强,但那一天,收到大周八路大军南渡大江杀向江宁,南宋帝不得已派船将自己的公主送到北凉换取援助,以牵制大周的兵力,但奈何南宋太过腐朽,她刚刚抵达北凉,南宋就已经被灭,国仇家恨在身,她却不得不以色侍人。

    一句,对得起百姓俸禄,李杰,南宋的一代将相人物,甘愿隐姓埋名数年之久陪伴唯一的南宋血脉赵昭。而那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面对一句天下大势或者识时务者为俊杰,大概也就成为了俊杰吧。

    还好,她不是一个人在为复仇而活着,还有很多人,她也要为这些人活着。

    江南,公主的信来了,“先生,姑姑说的辽西的消息我们怎么弄啊”赵昭犯愁了。

    “少主,咱们河东河西的探子应该有这些地区的兵力调动情况,我们分析一下不难估计辽西的兵力。”军师李杰分析道,“在下这就询问一下河东河南河北诸郡的暗桩情况。”

    “先生快去”

    长沙郡的山庄里,小皇子赵昭,军师李杰,将军钱杰等人聚在一起,商量着。

    “负责河东的王涉回报马邑、娄烦、离石、雁门等地并无调动情况,太原、上党、河内、绛郡、河东等五郡在十一月份皆有调动情况,去向不明,总计有一万多郡兵调离。”

    “什么河东一地就调动了一万多”一名脸上有刀疤的人惊讶道。

    “别说话,让先生继续说”为首的钱杰将军瞪了一眼那人。

    “崔亮传讯说博陵、河间、渤海、汲郡、魏郡、清河、武安等河北七郡连同幽州残军将近三万人已经在六七月份陆陆续续调往北方。”

    饶是钱杰听到也有些吃惊,零零散散加起来,还有辽西渔阳涿郡等地原本的驻军怕是已经将近二十万

    “河南诸郡有消息吗”小皇子赵昭连忙问道。

    李先生又打开了一封信说道:“东海、齐郡、北海、琅琊、东平、东郡还有彭城最近在调动军队,具体数量不明”

    “我估计七个郡起码也会抽调一万五千左右”钱杰说道。

    “那也就是说大周这次会调动二十万兵马突袭扶余或者北凉。”赵昭说道。

    “应该目标是扶余,突袭北凉他得等凉州军成军才行”麦铁杖笑道。

    “麦将军说的对”李先生继续说道。“我们现在要重新考虑一下了”

    “考虑什么啊,先生。”麦铁杖一脸不明白。

    “当然是考虑怎么扯他的后腿”李先生笑着说道。

    “先生不要卖关子了”赵昭说道。

    “贪腐是灭亡的开端,那我们就先推动一下地方官员的贪婪”李杰说道。

    “先生的意思用钱开道,然后赚钱打造我们的复国精兵”钱杰说道。

    “对,我们通向草原的走私道路就是这么打开的,但是因为要注意影响,所以当初没敢太过肆意扩张。但是现在皇帝发动战争,国库空虚,等到他加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推动这个计划,到时候百姓只会认为皇帝无道。”李杰解释道。

    “那先生,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不急,先由确定敛财的法子,然后等皇帝加税。”

    “先生,要是这皇帝不加税怎么办”赵昭问道。

    “那就得想办法让世家动手了”李先生又换了一个思路说道。

    “世家?”

    “对,挑起二皇子和太子附庸世家的矛盾,多设迷雾,让朝廷疲于奔命,再看看能不能在皇帝北征大军的粮食上动手。”

    “先生大才,此事还得先生调度安排才行啊”赵昭感慨道。

    “殿下,这也只是在下一家之言罢了。”

    “先生,你可得担当起这份重担,我和各位将军都相信你的能力”赵昭夸赞道。

    “多谢殿下信任”

    兴业四年,辽西战场乌云密布,扶余人在大战几场之后退往了白狼河一带,右卫大将军张瑾带领四万右卫大军进驻柳城。而从兴业三年三月开始,朝廷就陆续抽调各郡县卒前往涿郡渔阳等地集中操练。

    兴业四年三月初,就在宇文博回到军营和越王宇文佐带领新军练了两个月阵型战术之后,经过朝廷商议,兵部发下了通知,新军更名为骁果军,新军主将越王宇文佐再次回府归养。

    “三叔,你又得回去养老了”宇文博打趣道。

    “看来马上就要出兵了,你还不赶紧回去”宇文佐说道。

    “好好好,我马上就走,这不是看你马上就回去孤家寡人了,多陪你一会,唉”宇文博调笑道。

    “你小子,现在还在编排你三叔。”宇文佐不甘心道:“行了,回去吧,有这份心就行了。”

    “好,三叔,那我回去了。”

    “滚吧滚吧”

    骑马很快就回到了京城皇宫,宇文博还是老规矩先回去拜见母妃,跟母妃说了一会话之后终于说出了自己想要去战场,王娡听完后不经意间落下了几滴泪,赶紧擦完后王娡便让宇文博去问问他父皇。

    “母妃永远支持你,你想去那便去,但是上战场不许落了皇家威风。”

    “母妃,我不会给你丢人的”

    获得了王娡同意的宇文博来到了垂拱殿。

    “看来你母妃已经同意了”宇文泰说道。

    “那父皇会不会同意呢?”宇文博反问道。

    “你是朕的儿子,朕不会阻止你,但你要是怯战,朕会斩了你。”宇文泰的话让宇文博毛骨悚然,这也是一位血与火中拼杀出来的皇帝。

    “好,儿臣答应父皇。”

    “那你到时候就帮着督运粮草吧”

    “可是……”刚想说去前线的宇文博看到宇文泰的眼光,后面的话被生生咽了回去。

    “行了,下去吧”

    宇文博只好悻悻离去。

    几天之后,宇文泰正式在朝会上提出了御驾亲征征讨扶余,一些朝臣刚想开口反对,却看到今天的朝会之上,左丞相杨处道右丞相高昭玄还有几位尚书大人都没有开口。

    “陛下,此时太过重大,当从长计议”一名御史台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我兵部已经做好了准备。”兵部尚书李耀师支持道。

    “户部呢,军饷问题怎么样了”宇文泰满意地看了一眼李耀师后又看向了户部尚书裴矩。

    “陛下,国库没有多少银子了。”裴矩硬着头皮说道。

    “陛下,向百姓和世家加税吧,今年只加一成的税就足够大军饷银了”户部左侍郎范黎说道。

    “还有什么办法吗”宇文泰看向了其他官员,见群臣沉默不语,便无奈回到了垂拱殿。

    “宋安,召两位相爷,户部裴矩,兵部李耀师”宇文泰强压怒火说道。

    “老奴领旨。”

    “几位爱卿,可有什么好办法”

    “陛下,现在除了加税短时间内根本筹集不到如此多的银子”户部裴矩说道,高杨二位丞相也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陛下,要不向那些地方大族借钱?”李耀师开口了。

    “你让朕低声下气去找那群蛀虫借钱?”宇文泰有些生气。

    “陛下,有些地方世家还拖欠了许多赋税”裴矩小心翼翼开口说道。

    “对啊,陛下把这部分前追缴回来,出兵的军饷不久解决了一大部分了吗”李耀师有些欣喜。

    “不行,这个时候这些人不能动,一动他们整个大周动荡,不利于出兵”右丞相高昭玄说道。

    “还是加征税收吧,加征八分”宇文泰斟酌了许久,还是开口说道。

    “陛下”裴矩还想再说话,却被宇文泰挥手打断了。

    “先下去吧”随即又看向宋安,“召太子宇文护,楚王宇文礼前来垂拱殿。”

    “老奴这就去”

    不一会两位皇子就来到了垂拱殿,“拜见父皇”

    “起来吧,朕打算御驾亲征的消息你们都知道了吧”

    两人点点了头,想说话却间宇文泰继续开口道:“太子监国安排军械粮草和日常国事,楚王宇文礼前往丹阳,坐镇江南,朕希望你们两个能给朕一个安稳的后方。”

    “儿臣遵旨”两人也不再劝阻,因为他们明白父皇心意已决。

    几日之后,朝廷加税八分诏令正式送到各地郡县长官手中,其中也有一部分贪官污吏开始了暗箱操作。

    “朝廷有令,以后赋税增加一成半,百姓们要好好耕种”一个县令如此说道。底下的百姓纷纷叫苦不迭。

    “又加税了,今年还想给小儿子找门亲事,看来又得等几年了”听着衙门小吏说朝廷通知的一个老汉说道。

    “谁说不是啊,去年的余粮都差点不够吃,今年又加税,又得挖野菜吃了,唉。”

    “你听说了吗,好像是朝廷又要开战了。”

    “又打仗,打来打去穷的还不是咱们这群种地的”

    “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种地的百姓们在议论纷纷,而那些高坐深宅大院的肉食者们却对外面的通告不屑一顾,地是自己的,种地的是穷棒子们,加税加的是穷棒子的税,跟肉食者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也有的家族体贴百姓,博陵唐家,唐家老爷唐任在城中喝茶看到了贴出来加税的告示,却不由的心里一叹,加税之后今年的百姓怕是不好过了。

    “唐安”

    “老爷”坐在唐任旁边的家仆说道。

    “咱们回去吧”

    “是老爷”

    回到唐府,唐任刚刚进府就见一粉雕玉琢的小丫头跑了过来,一把抱起来就听小丫头说道:“爹爹,你又跑到哪里去了”

    “爹就出去转了转,玉书现在不是应该在跟着你娘看书吗,你怎么跑出来了”

    “娘要打我,我就跑出来找爹爹了”小丫头奶声奶气说道。

    “那肯定是你不好好看书对不对”

    “才没有”

    唐任抱着小女孩走了进去,一家人说着笑着。到了晚上,唐任召集了家族中几名有分量的长者和一些唐家后辈在祠堂商量着。

    “朝廷应该是要开战了”一位老者说道。

    “我的意思是想朝廷捐一笔钱财,今年佃户们八分的赋税我们承担四分。”唐任缓缓开口

    “我不同意”一年轻人起身说道“朝廷就是不敢动我们才加赋税的,咱们凭什么主动掏钱。”

    “就凭朝廷打完仗说不定就敢动我们了,雪中送炭终究是不如锦上添花”唐任继续说道。

    “大伯你也太胆小了,咱们和朝廷这么多年井水不犯河水,朝廷还能对咱们动手?”年轻人一脸不屑。

    “闭嘴,唐峰你越来越不像话了,这里哪轮得到你说话”唐任弟弟唐玮开口呵斥道。

    “是,爹”年轻人不再说话了。

    “这件事按老大说的办,就这么定了”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说道。

    “爷爷”唐峰还想再说却被唐玮瞪住了。

    江南,朝廷加税的诏令也传到了这里。

    “先生先生”小皇子赵昭跑到了李先生的房间。

    “少主,出什么事了”

    “朝廷加税了”赵昭一脸欣喜。

    “好,这一步朝廷总算走到了,看来皇帝很快就要发兵了,我得赶快派人把辽西兵力情况传讯公主”

    “先生快去吧”

    “对了,少主还要麻烦你安排人去启动贿赂计划。大战一起,咱们需要大量钱财物资,还需要少主派人赚取财货啊”

    “先生放心,此事交给我。”

    两人相谈不久就各自离开,江南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辽西之地上方的乌云仍旧在聚拢,不知酝酿着多大的危机。

    兴业四年三月底,大周皇帝宇文泰颁布战争令,兵部下发军令:大周京师新军两万由京师沿运河经东都到涿郡,大周涿郡汇聚的已经操训八个月的三万县卒即日开赴辽西柳河一带,右北平汇聚的三万五千县卒驻扎玄水一带。

    朝堂之上,“左右丞相协助太子监国,兵部左侍郎李傕,户部左侍郎范黎以及一干官员随朕亲征,楚王坐镇江南丹阳郡,防止太平教兴风作浪”

    一声令下,天子龙舟和新军一道出发了,宇文博坐在大军运输战船上,看着东方远处的乌云,默默的抓紧了手中的刀。

    临走前,越王宇文佐和他说过,这一仗风险很大,内有太平教,外有北凉相助,击破扶余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宇文博一直都很相信三叔,因为他三叔的打仗打架都能把自己打个半死,除夕之后宇文佐带着他操演阵型,练了两个月,最好的战绩也只是拼掉三叔一半多的人马,赢得人始终都是三叔。

    他不敢放松警惕,甚至于临走前他还特地求宇文泰给新军安排两百余工匠随行,他害怕,新军,父皇,还有北疆的大军因自己而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