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古一人王阳明 » 第二十五章 忍辱负重

第二十五章 忍辱负重

    阳明押解至朱宸濠等一干俘虏,已经到了广信,也就是上饶。他接到武宗发出的总督军文、军帖,要求他把朱宸濠等人重新带回江西,重新释放到鄱阳湖上。王阳明是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他是日夜兼程,离开上饶,经过玉山、经过草萍驿到了杭州。

    到了杭州他把朱宸濠等俘虏交给了一位叫张永的人,这位张永是什么人呢?他也是一位太监,他原来是刘瑾的同党。可是后来与刘瑾发生了分歧,他又首先去告发了刘瑾的罪状,所以对诛杀刘瑾是有功的。比较起来,张永还算是一个比较有正义感的人。他这一次到杭州来,原本是为武宗御驾亲征打前站的,他率领两千兵马先期到了杭州。

    王阳明押解着朱宸濠等人到了杭州之后,按照史料的记载,他先去见了张永,可是张永拒而不见。王阳明闯进张永的住所,把看门人两边推开,大声呼喝。他说我是王守仁,来与公公商议国家大事,你为什么拒绝见我?声音宏亮,张勇为之气慑。我们由此可见,阳明先生性格的另外一方面,的确是豪气干云。

    张永为什么一开始要拒绝见王阳明呢?因为他这次原本是为御驾亲征打前站的,他原本的意思当然也是要王阳明把朱宸濠等人押回江西。可是见面之后,王阳明跟他讲,江西地方连年以来战争不断,百姓深受其苦。一方面如果要把朱宸濠等人带回江西,往返路途遥远,会耽误日期;更重要的是,江西百姓受不起折腾了。

    张公公啊,你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人,我之所以日夜兼程急急匆匆的赶来,正是为了阻止御驾亲征。使江西人民免受困难。你不为江西人民考虑一下吗?张永听着也挺有道理,他说我这一次来也不为别的目的,我也完全知道皇帝周边都是小人,正因为群小在侧,我是想做一些调护、协调啊这方面的工作。所谓的默辅圣功,做一些辅佐的工作,并不是为了来夺功劳的。他说我们这位皇上年轻气盛,你要顺着他的意思,事情还可以挽回,否则的话,只不过是激怒了他周围的群小,与天下大计并无补救。王阳明也觉得张勇既然这么说,是没有别的其他问题的。于是就把朱宸濠等人交付给了张永,完成了俘虏交割的任务,同时他自己在西湖净慈寺养病。

    阳明先生称病西湖净慈寺,时间已经是在当年的十月中旬了。杭州这个地方对阳明来讲是非常熟悉的,他也并不是第一次在这里养病。但是这一次西湖,尽管还是那么美,寺还是原来的寺,湖还是原来的湖,山还是原来的山,可是心情不一样了。他心里挂念着的是国家之事,是江西人民的苦难。阳明一边在西湖养病,他主要目的实际上还是在等待着明武宗接收到他交给张永的俘虏之后,撤兵返回京师的消息。

    按照阳明当时的想法,武宗浩浩荡荡御驾亲征,不管怎么说,他毕竟只是为了朱宸濠而来。现在朱宸濠既然已经交给了张永,那么御驾就没有继续南下的理由了。可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武宗并没有罢师之意,而仍然是继续南游。王阳明在杭州得知武宗已经到达扬州,他当时的确也顾不得自己的病体了,立即试图从杭州启程,由运河而往镇江,要去面见武宗,要当面劝明武宗罢兵返回北京。

    这一举动当然是极其大胆的,所以当时的大学士杨一清,曾竭力予以劝阻。而恰好也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命阳明兼任江西巡抚。在这么一个情况之下,迫不得已王阳明回到了杭州,他过长江,经过湖口(现属于九江市管辖),于十一月返回了南昌。

    阳明回到南昌之后,一看南昌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为什么呢?因为武宗一方面自己带着一支军队御驾亲征,往南京方面走,还有另外一支军队,也是好几万人,由张忠、许泰所率领的一支北方军队,他们已经进驻到了南昌城。阳明回到南昌,一看城中到处是人、到处是兵、到处是马,以至于行人走路都不能走。而这些北方的军队,尤其是张忠、许泰这些人,一方面假借剿捕宸濠余党的名义,妄杀平民,滥冒军功;南昌人民对北方军队有普遍的反感、抵触的情绪。

    另外一方面,张忠、许泰更是散布谣言,对阳明进行大肆的诬陷,说王阳明原本就是朱宸濠反叛的同谋,江西那么多官员没人知道朱宸濠要谋反,他们要不被抓起来了、被杀了,要么就被关起来了、被软禁了,要么就和朱宸濠一起反了。为什么唯独你王阳明能够知道朱宸濠谋反呢?如果你不是朱宸濠的同党,不是他的同谋,你怎么能知道他谋反呢?你只不过是因为看到天子御驾要亲征,天兵要降临了,迫不得已才把朱宸濠抓起来。

    张忠、许泰甚至要用这样一种莫须有的罪名拘捕王阳明,王阳明回到南昌之后,那些北方军队士兵们,有的见到王阳明是当面指指点点、公开辱骂,甚至故意寻衅滋事、辱骂王阳明。可是王阳明是不为所动,反而对这些北方的军人以礼相待。

    王阳明见北方军队在南昌驻扎期间市场荒芜,百姓们深受其苦,等于说遭受到的劫难,实际上比朱宸濠反还要更直接、更显著的,他是急在心里。如何使张忠、许泰所率领的这支北方军队尽快离开南昌?使南昌人民免受进一步的荼毒,成了王阳明当时必须考虑的另外一个突发事件。

    王阳明接着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迫使北方军队撤离南昌,到了十二月十五日,王阳明对南昌军民发布了一个告示,劝导南昌人民,你们尽管很辛苦,可是北方的军队更辛苦,你们要体谅。他一方面是说,你们的困苦已经到达了极点,可是我才短志穷,只能坐视不救,我怀抱着无限羞愧。

    说起来,实在是痛心。你们现在周围也都是北方的官兵,你们也要想一想,北方的官军驻扎到南昌,他们奔驰于道路,万里而来,所为的也无非是朝廷之事,你看他们这些个北方军队抛弃了家庭,抛弃了父母,经风霜、冒寒暑、颠连于道路,往往是常年都不能回家一趟,他们心里的苦痛也有说不出来的苦。更何况我们南方,空气潮湿,北方人并不适合长期居住在这里。现在你看到了年底了,春天就要来了,天气也会变得更加潮湿,所以各位军民,将心比心,他们也很痛苦,请对他们不要心生怨恨。

    各位朋友,阳明先生的这个告御,尽管表面上是发布给南昌的居民的,可是大家都听出来的,他事实上是对北方那些军人讲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这是所谓攻心之策。阳明先生的这个告御在北方军队当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军心开始不稳,不多久,就是冬至。冬至节日是有祭奠先人的习俗的,所以王阳明又发出了一封告御,要求冬至节期间,南昌城中的居民都要去祭奠自己的家里死去的亲人。

    江西原本经受连年战争,特别是经过打朱宸濠的战争,几乎是每家每户都会有死去的人,所以冬至节日那一天,南昌城中是全城皆缟素,哭声震天地。北方的军队一看这情形,几乎是没人不想家、没人不思念亲人的,也无不泪下,导致军心不稳。他们自己去要求张忠、许泰,离开这个地方回到北方,反正朱宸濠等人也早就抓掉了,也没仗好打,还留在这里作甚?所以张忠、许泰现在是骑虎难下,这是王阳明第二招,等于说是动摇了北方军队的军心。

    可是张忠、许泰还不情愿,不甘心就这样离开南昌。他们提出,要和王阳明比比武。什么意思呢?他说我既然来了,总不能说你让我走就走,你让我走得有个理由。王阳明说,你看南昌人民经受着苦难,现在又没仗可打,你们的军队军心涣散,这还不是理由吗?张忠、许泰又自恃自己是军队,武艺高将,提出要求要和王阳明到校场去比试武艺、比试射箭。你赢了我了,没说的,我把人带走,你赢不了我,你从此不要对我发号施令。王阳明说,我是一介文人,骑马射箭并非我的强项。武艺肯定我是比不过你的,那是你们的专业何强项,不比也罢,你还是从人心、军心方面考虑,撤军吧。

    可是张忠、许泰呢一定不肯,一定勉强王阳明要去比箭,王阳明只好勉强答应。阳明是走上教场拉弓搭箭,连发三箭,三发三中。每射中一箭,旁边的北方军队都是大声叫好,啧啧赞叹。张忠、许泰终于明白,的确军心已经涣散,再不走会就更加没面子了,所以带着北方的军队撤离了南昌。张忠、许泰所率领的这一支北方军队,撤出南昌,我们可以看到是在王阳明一系列的攻心之策之下所促成的。同时没有早年的骑射,所得下的那种精湛的武艺,在这一个事件当中恐怕就会困难的多。张忠、许泰等人率领军队撤离南昌,使南昌人民免于遭受更进一步的荼毒。

    张忠、许泰带领具有撤离南昌之后,往南京而去,所以在南京郊外,明武宗又上演了一出凯旋的闹剧。史料是说,到了十二月,张勇押解朱宸濠等人从杭州到了南京,可武宗毕竟是浩浩荡荡、大张旗鼓、御驾亲征,他为了要把朱宸濠抓起来,当做是自己的功劳,就出南京城数十里地,自己的军队堂堂皇皇、军容整肃,排列两旁。张勇等人押解着朱宸濠等人过来献俘,做凯旋状。

    到了以后,武宗呢又把他们关进囚车,不管怎么样,张勇既然已经在南京把朱宸濠等人交给明武宗了,武宗也凯旋了,事情总可以结束了吧?可是没想到的是。张忠、许泰对阳明怀恨在心,觉得在南昌的这个事情受了屈辱,所以在武宗面前又大进谗言,诬陷王阳明在江西拥兵自重。

    总督军门的军帖他也不听,我们在那里时,他是水泼不进,针插不进,拥兵自重,必将举兵谋反。这不得了,明武宗一听,他问你怎么知道王阳明会谋反呢?张忠说,不信可以实验一下,武宗问怎么实验?张忠说你如果给他下个诏书,让他来见您,如果他不来,就说明他有二心。

    于是,在正德十五年正月,明武宗下诏要面见王阳明,王阳明一接到诏书,立即从南昌启程前往南京要面见武宗,张忠等人放出的探子看到王阳明离开南昌马上要到南京了,他们又半路去拦截,把王阳明半路拦截在芜湖,阳明是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张忠派人在拦着他,不让进;退也不行,退不就刚好落入张忠他们这些人的陷阱之中吗?

    所以他干脆穿上普通平民的衣服遁入九华山,九华山阳明也熟悉的很,这同样也不是他第一次到九华。但是这一次到九华心情是不同的,心境是不同的。到了九华山,他并没有游览的闲情逸致,也没别的事情好做,他心中是忧心如焚,那么怎么办呢?他干脆入山到道观里头修道去了。

    明武宗看王阳明迟迟不来,张永跟他讲,到九华山去了。武宗问为什么到九华山去了?张永对武宗说,王守仁实在说来是一个忠臣,他一听说朱宸濠谋反就立即起兵勤王,活捉朱宸濠。现在受到诬陷,张忠、许泰等人也要跟他争功,所以他现在想官也不做了,入山修道去了。

    于是明武宗就派人到九华山去打探王阳明的动静,来人回去向武宗报告,王守仁每天都坐在草庵之中修道,只不过是个学道之人。陛下招他,他就到了,哪里会有谋反之计。于是明武宗又下诏,要王阳明重新回到江西去,不要来见我了,阳明就又离开了九华山返回南昌。

    回到南昌之后,王阳明立即以全副的精神力投入到江西地方事物的处理中,尽可能地减轻因连年战争(尤其是近段时间张忠、许泰率领的北方军队驻扎在南昌)给当地人民所造成的各种灾难,尽力稳定社会,尽快恢复生活秩序、生产秩序和政治秩序。

    那么多的事,我们不可能一件一件讲,但是一件事很重要,就是正德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王阳明上书朝廷,要求豁免江西全省的税粮,以疏民困。按照史料的记载,正德十四年7月,江西十三府遭受严重的旱灾,十四年的三月到十四年的7月,连续都是干旱,没有下雨。所以粮食是大幅度的减产,可是张忠、许泰这些人一撤离南昌,朝廷就开始下达了将征收江西全省地方税收的命令,要去交粮。正因为秋收无望,所以王阳明在正德十四年七月三十日的时候,也就是平定朱宸濠的战争刚刚结束,他就曾经给朝廷上过书,请求免去江西全身的税粮,以救民于水火。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张忠、许泰等人驻兵数月,江西地方财用枯竭,并且他们一离开南昌之后,户部马上就发文催交江西全省的税粮。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王阳明再次上书朝廷要求速将正德十四年、十五年两年江西全省的钱粮,全部予以豁免。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朱宸濠起兵反叛的时候曾经到处发布布告承诺要捐免江西各府县的租税,以笼络人心。王阳明起兵的时候,也曾经以豁免江西全省的税粮为号召,以此来安抚人心,可是现在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了,接着是天灾人祸,江西本地的税粮不但没有优免,并且还要加重苛派。在王阳明看来,这无异于是置人民于死敌。

    王阳明在上书当中,说了一句话,这话今天听起来是稀松平常。财者民之心也,财散则民聚,民者邦之本也,本固则邦宁。财产、钱财那就是民之心,朝廷聚敛,把财产统统收回到朝廷,那么民心就散了。如果朝廷把财散出来,散给天下人民,那么民心就聚拢了。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强固,国家才可能安宁,才可能安定,才可能稳定。

    财散则民聚,这个实际上是《大学》这篇文章里面提出来的,而民为邦本,本固邦民是《尚书》里就有的观点,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阳明那种体恤人民百姓之痛苦的仁者之心。到了五月十五日,朝廷即不同意豁免江西全省的地方税粮,王阳明就自作主张会同江西监察御史唐龙等官员,再次上书,把宁王朱宸濠的田产、房屋等等折抵官银,替代江西全省两年租税,上交给朝廷,由此江西人民稍得苏息。

    一方面王阳明在南昌为战后生活秩序的重建殚精竭虑,另外一方面,御驾仍然留在南京,而张忠、许泰等等这些人对王阳明的诬陷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是妄加罗织、变本加厉。到了这个时候,距离王阳明平定朱宸濠战争的实际结束已经过去九个月了,可是御驾仍然在亲征,人民百姓的灾难是日益深重。

    在这么一个情况之下,王阳明于正德十五年六月十四日,离开南昌前往赣州。到了赣州之后,他大阅士卒、教战法,亲自大规模训练士兵。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情况之下,王阳明为什么要到赣州去?除了讲学之外,还要大阅兵?操练士兵?这是有缘故的,那这是什么缘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