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古一人王阳明 » 第二十一章 宁王反叛

第二十一章 宁王反叛

    浰头战役结束之后,王阳明是专门给朝廷上书,汇报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希望朝廷能够允许他退休,回到家乡去调养身体。可是他等来的并不是朝廷允许他退休的诏书,反而是给他升官,升为右都御史。所谓荫子,荫一子做锦衣卫。

    收到这朝廷的这个诏书之后,阳明先生又马上给朝廷上书,要辞去升官,不要荫子。希望朝廷能够仍然允许他回家去调养身体。一直到正德十三年的年底了差不多,到了12月29日,朝廷下达了一个命令,王守仁才望素著,累次剿贼成功,升官荫子,那是应该的,所以你应该勉遵成命,不准休致。那就说得很明白了,不许退休,还要在这里待下去了。

    从正德十三年三月浰头战役结束之后,王阳明基本上整个正德十三年是在赣州渡过的。他在这里除了处理日常的地方军政事务之外,也讲学和调养身体。正因为他是集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里讲学,所以这有了所谓江右王门学派。江右王门学派在阳明学不同的学派中评价是比较高的,后来黄宗羲作《明儒学案》,其中讲,江西是王阳明先生一生精神之所在,江右王门也最能得先生思想之精髓,以至于阳明先生之道之所以能够不坠,那就有赖于江右王门的传承了,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意思。

    到了正德十四年六月初五,王阳明又得到了朝廷的一道敕谕。主要内容是说,福建福州有那么一个军人,名字叫做进贵,敬贵携众谋反,也就是有军队里面发生了哗变。朝廷命令王阳明到福州去,处理敬贵携众谋反这么个事之事。

    得到这样的一个命令,阳明先生在六月初九,就从赣州启程。他的本意是沿赣江顺流而下,经过南昌转到福州。他从赣州启程,沿赣江顺流而下,十五日到达南昌外围的丰城县一个叫做黄土垴的地方。

    到了这个地方以后呢,丰城县的知县,名字叫做顾佖,出来迎接王阳明。他向王阳明同报了一个非常令人震撼的消息。顾佖先生告诉王阳明,他说南昌城你是进不去了,宁王朱宸濠已经在昨天,那也就是六月十四日起兵谋反,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突发性事件。王阳明仓促之际得到这么一个消息,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立即往船上回去,马上赶回赣州。因为只有到了赣州他才有可能调集军队,也就是说他的大本营、根据地在赣州。

    阳明先生能不能摆脱朱宸濠的追兵,能不能顺利回到赣州,我们先放下不说,我们先说一下朱宸濠。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世孙,他是在弘治十年的时候先封为第四代宁王的。宁王的封地本来并不在南昌,而是在永乐年间被改封到南昌的。

    朱宸濠与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关系,当然都是本家了。从辈分上面来讲,朱宸濠应该算是朱厚照的爷爷辈,他年龄上比朱厚照大了十二岁。朱厚照登基做皇帝之后,我们前边也简单提到过,他是实际上根本就不管理朝政的,一天到晚只是在游山玩水,只是在歌舞饮宴,只是在斗鸡走马。

    并且还把宫廷里头的这个太监组织起来,闹个什么中军,一天到晚在紫禁城里玩军队、练兵。总而言之他并不在朝廷待着,不理朝政。正是朱厚照的如此这般的荒荡唐行为,启发了朱宸濠取而代之的一种意图。朱宸濠这个人,明史里头的记载是说他轻佻无威仪,但是善以文行治世。是说这个人行为比较轻浮,不庄重,没有威仪,可是又非常善于夸夸其谈,用一些华丽的辞藻来掩饰的自己一些不法的行为。

    我们还需要提到一个事情,历代宁王实际上都是多少有点问题的。明英宗天顺年间,当时的宁王名字叫做朱奠培,也就是朱宸濠的亲爷爷,因为有不法之事,所以被朝廷革去了护卫。护卫就是王府的军队,名义上是看家护院的,但是护卫多的可以有数千人之多,等于说也就是一家私人军队。由于朱宸濠的爷爷发生了事情,朝廷把他的护卫给革掉了,那也就是当时的宁王是没有护卫军队的。

    朱宸濠想要取朱厚照而代之,军队是非常重要的。从正德二年开始,当时刘瑾用事,朱宸濠就想方设法贿赂刘瑾,试图恢复宁王府的护卫和屯田。刘瑾得到了朱宸濠的好处,就假传圣旨,擅自恢复了宁王府的护卫,这为宁王朱宸濠的谋反打下了第一个基础,创造了第一个条件。

    护卫恢复之后,朱宸濠就开始大张旗鼓的扩张自己的私家军队,侵占民产、树立党羽,可谓肆无忌惮。可是在正德五年秋天,刘瑾被处死之后,兵部下文再一次革去了宁王府的护卫。朱宸濠一想这一下子又不行了,护卫一旦革掉,私家军队没有了。想再去怎么样那肯定也不行了,尽管朝廷是下文革去了宁王府的护卫,但事实上朱宸濠并没有停止他私家军队的扩张,反而进一步加快了步伐。

    他一方面是更加疯狂的加紧敛财,霸占民产,劫掠商船,甚至和江西境内的各地方武装相互勾结,四处打劫。另外一方面他派亲信到北京,遍赂朝贵,对朝中的一些要员,公然地进行大肆行贿。史料的记载是说,他这个行贿那可不是小动作,他的金子、银子是用车子装的,拉了好几骡车。

    当时有一个人,名字叫做陆完,是兵部尚书,因为得到朱宸濠的重贿,于是就竭力的为朱宸濠说好话。朱厚照不是有一大堆的干儿子吗?其中有一个叫做钱宁。朱宸濠就更加去拉拢钱宁,正是在陆完和钱宁这些人竭力的怂恿和撺掇之下,正德九年,宁王府的护卫再次得到了恢复。

    这一次恢复了护卫之后,朱宸濠谋反的野心事实上变得更加清晰起来了,几乎是公开在另立朝廷。他公然的称自己为国主,把护卫改称为侍卫,把令旨改称为圣旨。从正德十年开始,朱宸濠就开始公开招纳各地方的所谓勇士加入到他的私家军队当中。

    又与当地的一些土匪头目凌十一、闵念四,以及各地的狼兵、土兵等等相互联络、相互勾结。到不同的地方去采购牛皮,制作盔甲,打造兵器,甚至还制造了佛朗机铳,那应该是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就是火炮。宁王府打造兵器规模巨大,史料记载是说它日夜不息,经过数年的积累。

    经过数年的积极准备,朱宸濠已经拥有了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私人武装,当时号称有十万人。他四处派出探子,窥测朝廷的动静,一有消息万里传报,十天之内就可以打个来回。在当时的状况之下,应该是十分迅速的。朱宸濠一方面除了在军事上进行积极的准备之外,他同时还与当地的一些文士相交际,来组建他自己的所谓智囊团,或者说是谋士团体。

    我们应该提到两个人物,一个叫做刘养正,是江西本地的一位举人,在当地是很有些名气的,号称是通晓兵法,朱宸濠就把他请到府上。这刘养正一见朱宸濠就说他,面相好,有帝王之气,有拨乱反正之才,甚至老是给他讲一些比如说当年北宋时候,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等。实际上朱宸濠的谋反的意图,本来他可能只是有此心,未必真有此意,可是遇到个刘养正,一天到晚在给他讲这些,渐渐的就坚定了他要谋反的意志了,谋反的计划正是在朱宸濠和刘养正的商议之中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位人物。

    另外一位人物叫做李士实,倒是进士出身,他当时还做着朝廷的右都御史,官位不小。而且他的书法是非常好的,在当时知识分子队伍当中,还是很有名气的。王阳明和李士实是认识的,这位李士实也与朱宸濠深相接纳,同样成为朱宸濠谋反计划的重要的一位策划者。

    很坦率地说朱宸濠如此大规模的进行军事扩张,打造兵器日夜不息,四处采购牛皮,制作盾牌。要说朝廷对这些行动一点都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当时的皇帝朱厚照,他既不管理朝廷的政事,又刚愎自用,所以对朱宸濠的这些行为根本不加制约而已。另外一个方面,朱宸濠也非常的善于讨好朱厚照,这个我们具体就不说了,他同样以谀奉承之事去讨好朱厚照。

    到了正德十年的时候,南昌的事情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所以就开始不断的有正直的大臣开始上书,揭发朱宸濠图谋不轨的事实。直到正德十四年当时内阁大学士杨廷阁,他已经确悉朱宸濠的确是已经在做着谋反的准备了,不过是早一日,迟一日的事,所以他再一次派人打算革去宁王朱宸濠的护卫。

    6月13日,朝廷派遣前往南昌去宣旨,也就是要革去宁王府护卫的官员到达南昌。这一天恰好是朱宸濠的生日,他正在大宴宾客,江西各地方的主要官员几乎全部到了。朱宸濠听说朝廷派人前来要宣布圣旨,革去他的护卫,心下大惊。他立即就和刘养正等人进行秘密商议,刘养正当时就跟他说,事情既然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路可走了。

    如果护卫一旦被革掉,要再想举事,那是难上加难,为今之计,你还不如立即举事方为上策,朱宸濠就问他这可可怎么办,现在这个事情?刘养正跟他说,按照惯例,因为现在是你的这个生日。各地方的官员都要来答谢你的宴请,你可以趁此机会把前来献宴的官员统统给软禁起来,逼迫他们就范,依附于您。

    如果不听话的话,那当然直接杀了。朱宸濠一听,认为此计大妙。于是第二天,也就是6月14日,当各地方官员都到宁王府来答谢宁王的宴请时,朱宸濠突然派兵将他们统统关在里头,对他们说,说当今皇上四处出游,不在朝廷当中主持国事,国将不国,太后给了我一个密旨,要我起兵入朝监国,你们支持不支持?话说到这个份上,谁都心知肚明,朱宸濠这已经是在明目张胆的起兵造反了。可是现在人在宁王府,等于说是身在陷阱之中,所以大多数官员都表示支持。有的充其量是不置可否、唯唯而已,但并不全然都是如此。当时有一位叫做孙燧,孙燧先生的官职也是都御史,他和阳明先生是同乡,也是余姚人。

    早在两年前他就曾经为朱宸濠谋反的事情,七次给朝廷上书进行揭发,但是都被权阶阻挠。现在到了这个时候,也只有他一个人敢于挺身而出,他问朱宸濠,你说有太后的密旨,太后的密旨在哪里?你不妨拿出来给我们看一看。真有这么个密旨,我们就信你,否则对不起。朱宸濠说,孙都御史,你不要不识事务,我只要你一句话,我现在要到南京去,你保不保我的驾?孙燧破口大骂,朱宸濠居然当场就把孙都御史给杀了。

    后来阳明先生知道这件事情,我顺便说一句,阳明先生是专门写了祭文,祭奠孙燧的。对于其他的那些个不置可否的、唯唯诺诺的那些官员,又没有明确表态的怎么办?朱宸濠把他们统统逮捕下狱,于是朱宸濠立即下令起兵,废除了正德年号。他以李士实为左丞相,以刘养正为右丞相,发出了讨伐朱厚照的檄文,集兵十万,开始大举进攻九江,并且迅速占领了九江。

    同时他还派出自己的亲信到江西各地方政府去,收缴了政府的印件,就是印把子统统收缴了。所以江西各地的政府工作也因此完全陷于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