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犬子汉高祖 » 第九十四章 昔日永不再来

第九十四章 昔日永不再来

    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忽然就觉得一切都已改变,彼此再也回不到过去?哪怕是夫妻和父子之间?

    这样的瞬间,让人惊醒,但惊醒之后你却不得不伤感地承认,你需要去适应这样的改变。

    刘执嘉此时就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其实,和天下所有的关系一样,父子夫妻之间没有永远不变的相处模式。刘执嘉自从儿子自己改名为刘邦、依然仗剑远游开始,就已经不再以打骂的方法和永远正确的高度来对待儿子了。

    而今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对待儿子刘邦的模式又需要改变了。

    小儿子刘交,自然地叫着三哥为“汉王”;自己则在天下人面前,成了可以“分一杯羹”的可有可无的“翁”。

    刚才刘邦对自己的下跪只是虚礼、要直到自己面前才做动作、而自己一伸手刘邦就很快站直了身体,虽然看他的气色和后来的言语告知,胸部所受的箭伤已经痊愈了。

    更让刘执嘉担心和伤感的,还是刘邦对待结发妻子吕雉的态度——这绝对是看重儿子刘肥作为骨肉后代的价值,而妻子如衣服,可以更换却不耐烦修补。

    也许还有念旧和扶持于贫贱时的感激之情,但更多却怕是囿于礼法吧?这一对老夫少妻,过去的时光也一去不复返了——说不定在军营里,已经堂而皇之有着许多更年轻的姬妾,后世的二奶乃至三奶更多吧?

    这一切都是人性吗?

    就像数千年后,某大国公开叫嚷的不也是“基于实力地位”和其他国家打交道吗?

    刘邦现在是汉王,他有了这个“实力地位”,哪怕是他的亲人,也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和他对话。这也不一定就是他本意,只是在人类社会的规则而已。

    自己来日不多,可真心为刘邦的糟糠之妻吕雉的未来伤感和担心,想来她走到历史里专权、冷血的地步,也只是她利用了自己的“实力地位”而已吧?

    只希望在自己的这个人生故事里,少一点杀戮伤害,多一点和平与温情——那就让自己也利用起自己的所谓“实力地位”,去做点自己能做到的好事吧。

    “汉王,侯公走了!案几上只留下一卷帛书。”

    “不为富贵,只求太平。骨肉团聚,天下共情。”

    刘邦轻声念着侯公留下的文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很快,侯公这个人就如同刘邦卷起帛书的动作一起,被放到了一边。他是汉王,还有许多更重要的大事要处理。

    真是羡慕世上这样来去潇洒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之人。

    刘执嘉突然想起了前世的半句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私欲,他的内心就会是坦然不羁的,也更能以冷静旁观者的身份看清真相——

    假如侯公接受这个平国君,将置之前失败的天下名辩士陆贾于何地,二人如何共处?之后,假如侯公也遭到失败会如何?

    天下所谓建功立业,不过名利二字,也许侯公只是求名而已?但听侯公这个名字,也许一开始他只是自报姓侯的一个人而已吧?

    不为名缰利锁束缚的人,也许才有真正的天下心,才有真正的悲悯情怀。

    可是,要做到这样洒脱,前提是你并没有置身其中。而我刘执嘉和吕雉已经是局中人,身份地位已经决定了只能参与其中,而不能如侯公般潇洒退出了。

    张良和一个身材高大、面貌白净的美男子陈平来找刘邦了,刘执嘉和妻子李媪识趣地请刘邦结束了对自己的家常问候。

    随着张良和陈平的到来,刘邦现在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

    不过,刘执嘉知道儿子最终的决定是什么,因为自己和其余获救的家人,都要被送到后方,进入刘邦的根据地关中了。

    吕雉很无奈、很伤心。正如之前所料,丈夫刘邦堂而皇之地在军营里有了好几个宠姬,甚至已经生下了几个所谓的王子。这次除了一个姓戚的最得宠的留下,其余都将一同离开前线。

    这对夫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就像自己与刘邦的父子关系一样。特别是吕雉知道自己丈夫,竟然做了天下父亲都难以想象的事情后,心里应该是多么不平静啊!

    但能怎样呢?刘执嘉也只能静观其变再想后续对策了。

    想来,不要说后世,就是刘执嘉现在身处其中,也不知刘邦在那样的情境下,做出如此行为的心理。

    原来,刘邦在彭城大败后,一路往丰沛而逃,其实就是想带上家人的。从这点看,刘执嘉有点错怪儿子忘记亲情了。可惜,之后刘邦的所为,又暴露了所谓的亲情在他心目中的位置轻重几何了。

    在路上,遇到了王陵保护周全的一对儿女鲁元和刘盈,当即就让他俩上了自己的这辆由夏侯婴亲自驾驭的战车。

    随着追兵迫近,刘邦惊骇之下,竟然用脚将儿女踹下车以减轻重量加快车速!而且不止一次!

    三次都是被夏侯婴停车捡起来,而后两次刘邦就忍不住咒骂夏侯婴,甚至拔剑想杀他。

    “事虽危急,不是可以把车赶得快一些!怎么能丢弃他们!”夏侯婴也急了,一边加开车速,一边分辨道。特别是小刘盈,都被父亲踢怕了,抱着夏侯婴的脖子不敢松开,只好让刘盈趴在自己脊背上赶车。

    刘邦见车速加快、追兵渐远,倒也没再说什么,这对正妻吕雉的亲生儿女才得以保全性命。

    刘邦为何人心这么做?这该有所谓的多么理智或者干脆叫冷血才做得出来啊!

    也许,是因为已经有了几个姬妾,特别是有了不止一个儿子?据说姓戚的美姬和她的儿子如意最受宠爱。

    也许,刘邦此时最看重的是已经成年的刘肥?

    再或许,因为项羽的目标是刘邦自己,而儿女下车混在难民中说不定更安全,日后再去寻找也不迟?

    不要说后世的人,就是此刻的刘执嘉身处其中,也无法确知——难道他能够当面质问刘邦吗?

    有些事情,注定会成为千古之谜,因为人心永远难测。

    当然,实力地位越高,选择的自由就更多,想来人们追求的实力地位背后,其实也只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自主的选择罢了。

    如今的刘执嘉,从烹煮自己的大釜边逃生,这要感谢项伯。但是项伯为何要为自己求情?还不是看在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上吗?

    可怜另外的局中人就没有如此好运了,他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烹煮于大釜的命运。

    只不过,对比刘邦现在可以决定毁鸿门之约,偷袭项羽的自由选择,人与人的命运是如何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