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犬子汉高祖 » 第九十三章 鸿沟之约

第九十三章 鸿沟之约

    “太公,您想好了吗?”

    “想好了,我倒要看看他是否真的看到信也毫不在乎,只想着与楚王‘分一杯羹’的。”

    刘执嘉的话里不无伤感。

    “这您就冤枉沛公、您儿子了。他岂能真不在乎您呢?这不,他已经派人前来谈和了,可我家楚王的态度反而犹豫了。所以,您想好再写信,不急。有必要的话刚好让使者带回您的信,岂不更好?”

    派人来谈和?那肯定就包括放回家人的条件内容了

    项伯的话让刘执嘉心中的怨气——不,甚至可以说是怨恨稍微减轻了一些。但想来家人只是谈和的附带条件吧?想到这里,又不由为自己夫妻和吕雉等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而疑惑和伤感了。

    对于已经是诸侯王、将来还要夺取天下的刘邦来说,家人在他心目中到底有多大分量,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而人到老年的刘执嘉,面对这个自问尽到了父亲责任的儿子,这个自己打造了天降神龙灵异神话的人,现在却要反思自己顺应这个时代的造神策略,是否让刘邦以天命自诩,反过来疏远了真正的骨肉亲情?

    其实何止父子之间呢?所有亲人之间的爱,都是要看得与失两面的。

    “太公,楚王拒绝了沛公使者的要求,将他赶走了!”

    项伯第二天前来时,气色很不好,而他对刘执嘉的话语,让刘执嘉感到了气愤、失望和惶惑。

    “这却为何?”

    “你家沛公提出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以东归楚王,西面则归沛公。这让堂堂楚王如何能接受?——唉,其实以我的私心来说,止兵息戈就好,平分天下未尝不能接受。”

    项伯后一句话是他习惯性地先停下来,看看外面是否有动静,然后又返回低声对刘执嘉说的。刘执嘉由此看出了他内心真实的矛盾心理,起码他不愿意与自己的救命恩人张良再刀兵相见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

    使者被项羽赶走得急,而刘执嘉写好的信项伯却也没再提起——也许项羽盛怒关头,项伯不愿意提醒他还要通过这父子之间的书信来谈判吧。

    不知过了多久,但这当人质的日子肯定是度日如年了。

    “恭喜太公!太公请出来吧!”

    还是项伯的声音,这声音里有抑制不住的喜悦。

    “请马上做好准备,今天您就可以回到沛公身边去了,还有您的家人。”项伯喜笑颜开的样子,用手划了一个圈,将自己的妻子、吕雉等人所在帐篷范围都包括在内了。

    “楚王已经答应了谈和条件,马上就要互相监督退兵、当然沛公也要先接到您啦。”项伯知道刘执嘉想问什么,又补充道,“条件还是一样,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太公您受委屈了,还望太公回去后,代我向沛公致意。”

    什么,条件一样?!

    难道是刘邦派的这个使者更擅长说辞?

    可是,重获自由的喜悦和憧憬,让刘执嘉来不及多想,先离开这鬼地方再说吧。原来,这个让自己惊恐万状、丢人现眼的两山悬崖绝壁,竟然就是千古留名的鸿沟?!

    再回想项伯说的话里,原来还有话吧?他其实是希望向刘邦说明自己受到他项伯的设法保护和优待。等终于出了项羽军营,刘执嘉才有闲心醒悟到了这一点。

    对面可见的汉军旌旗和军营,真正到达却显得时间如此漫长,虽然已经知道绕远才能上山,但这时间的相对论此时却让刘执嘉分外难熬。因为,只有真正进了儿子刘邦的军营,才谈得上有了真正的安全吧。

    “汉王,父亲到了!”这是儿子刘交的声音。在军营门前下车的太公,看到刘交正惊喜地拉着三哥向自己大步奔来,而就是这个刘交对刘邦叫起来已经很是自然的称呼,让刘执嘉的脚步不由得一顿。

    “父亲受苦了,孩儿之罪也。”刘邦却没有犹豫,大步上前就要跪拜请安,刘交见状也赶紧跪下,刘执嘉连忙丢了拐杖,就要上前扶起刘邦,被刘邦顺势起立,抢步上前扶住了父亲。

    “我还好,成你牵累了。”刘执嘉带着歉意说道。

    “父亲如何这么说,让刘邦有愧了。”刘邦的神色里,有了一丝尴尬,他转头示意刘交和卢绾、樊哙等上前搀扶自己的父母,然后走向自己的妻子吕雉和儿子刘肥,脸上的笑容里有着尽力想遮掩的歉意与讨好的神情。

    “良人!”已经在旁边等待了一会儿的吕雉再也控制不住,一头扑到刘邦的怀里大哭起来,这时候的吕雉才去掉了日常磨难下的坚强,显露出了小女人的本色。

    “好了,好了,这不是回来了嘛,回来了就好了。”刘邦却并没有回应以拥抱,而是轻轻拍拍妻子的后背,然后转向儿子刘肥,“肥儿,过来让我看看你。”

    敏感的吕雉一下停住了哭泣,强迫自己从丈夫怀里离开,然后看着刘邦走过去,将刘肥一把抱在怀里:“我儿受苦了,不过也长大了,看起来有点刚强劲了,哈哈,你后母看来没有亏待你。”

    刘邦似乎发现妻子吕雉的神情变化,笑容里有了尴尬,有了讨好。

    “大嫂、二哥、二嫂,大家都赶快进来,弟弟给你们接风压惊了。”

    刘邦装作看不见自己的哥嫂对自己的气势、排场的震惊,豪爽地一挥手,揽着儿子刘肥的肩头,带头走进军营,直接向其中最高达的军帐走去。

    这一晚,刘执嘉醉倒了,虽然喝的酒并不多。

    可是,他却迟迟没能睡着。军营的这场并不算豪奢的接风压惊酒宴情形还在脑海里回荡。

    “哈哈,父亲您要好好谢谢我的这位和谈使者侯公,他可是在我的名辩士陆贾出使失败后,大胆毛遂自荐,竟然一举成功。我已决定封他位平国君,好彰显他的功绩。”

    “谢汉王,臣最高兴的还是看到您亲人团聚、共享天伦。这种场合臣似乎不太适宜,请允臣暂且告退。”

    “哦?那好吧,我言出必践,多谢侯公了。”刘邦一笑,点头表示允许。“侯公固然得力,可关键还是要靠实力。父亲以为项羽为何答应原来陆贾代我提出的和谈条件?我背靠敖仓,而项羽粮道被断已经粮尽。”

    这倒是真的,后来项声送来的饭食量少粗粝,原来是这个原因。

    “韩信大军已经安定齐地,马上要南下再西进形成夹击;更有项羽的先锋大将英布背楚归汉;彭越、刘贾——父亲还记得他吧?现在他可是我麾下善战的大将了——二人平定魏地,进逼楚国后方。项羽如何还能与我在鸿沟相持?”

    “今日尽欢一醉,明日事再说吧。能与项羽平分天下,我愿已足。项羽说得也对,这天下苦秦久矣,又如此相争扰攘,我与项羽之过也。”

    过?天下百姓死难流离,难道只是你和项羽相争天下之“过”?

    人啊,地位变了,心一定会变的,所谓初心他还记得吗?

    也许,刘邦的初心本就不是自己所知道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