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一五六六:朱厚照的遗产 » 第十章

第十章

    直到今天,明帝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度,而作为这个国度的统治核心,顺天府虽然在经济上不如应天府,可没人会因此而轻视这座城市。

    只是,与曾经的顺天府稍稍有些不同的是,自八年前,老头子开始推动所谓的新文化,并致力于反儒运动后,顺天府便因为一系列的斗争而极大的被改变了。

    简单来说,如今的顺天府已经被文官们所掌握,他们将老头子半软禁在紫禁城内,而老头子则将皇宫里的太监,宫女,侍从等全部驱逐出宫,并命令禁卫军进入紫禁城后,顺天府便被分为了两个。

    一个是在外面的,被文官们所掌握的传统的顺天。

    一个是在里面,被包围起来,有禁卫军所保护的顺天。

    外面的顺天府和曾经的区别并不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普遍有着某种怪异的傲气,他们自称生活在天子脚下,即使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底层人,也因此感到骄傲,歧视外来的异乡人。

    他们抗拒着南方传来的文化,特别是太湖地区的。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应天,苏州,扬州,杭州等地都发生着截然不同的变化,新的戏曲,新的书本,新的娱乐和新的文化在冲刷着这些城市,而顺天则如同一个固执的老人一样,认为这些东西只证明了南方人的道德沦丧,抗拒着一切南方传来的东西。

    八年前,李贶生在苏州时就已经看见了自行车的出现,那时候苏州人很是自然的接受了这种新奇玩意儿,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将其带到了应天,扬州,杭州等地方。

    可直到现在,李贶生都没有在顺天看见自行车的出现,不仅是自行车,很多南方流行的书本,戏曲在顺天就如同消失了一般。

    难道是北方人不喜欢这些南方的东西?

    不,怎么可能,实际上,这些南方来的东西,在顺天以外的北方城市,无论是天津,太原,大同还是济南,乃至于西北的西宁和兰州,都有着相当程度的流传,人们喜欢这些新奇东西。

    而它们之所以在顺天迟迟没有出现的原因,只是因为那些文官们动用了行政力量将其封锁了而已。

    那群儒家的信徒们总是潜意识的试图封锁一切会引起改变的事物,似乎在他们的眼里,世间万物最好都是永远不变的。

    永远美好的黑暗中世纪吗。

    李贶生听老头子说过这个理论,大概就是指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们被局限在绝对固定的等级制度下,过着不会思考,因而不会产生更多痛苦的生活。

    纯属放屁。

    老头子和他都做出了一致的评价。

    看看顺天以外的北方地区就知道了,从天津到顺天的路上,李贶生可没少看见那些来自南方的新奇玩意儿,甚至也有不少北方人受到影响创作出来的类似的东西。

    靠着单纯的规则禁锢试图封锁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传播?

    要是那帮顺天的文官们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李贶生想,那天朝大概也不需要将西南那一大片地区都划分为自治州或者镇守府,连吞并朝鲜都得小心翼翼的,深怕行政体系的交接和改造出了岔子。

    天朝的行政效率可没那么高。

    估计顺天那帮文官自己的府邸上,都有不少来自北方的新奇玩意儿吧,哪怕他们第二天还得在朝堂之上痛斥南方世风日下,道德败坏,玩物丧志。

    哦,对了,顺便一提,由于紫禁城被禁卫军封锁了的缘故,如今朝会都不在皇城里开的,而是文官们新建了一个政务厅,一帮子文官在里面开会。也没有武官们,因为朝会已经变成了文官行政体系的内部事务。

    文官和武官现在被划分为了两套体系,武官们挂在军务府或者军令府下,而文官则被改制为了一台(御史台)两院(科学院,政务院)三省(内务省,外务省,皇室省)八部(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兵部,刑部,农业部,教育部)。文武两套体系理论上都隶属于天朝议会,而天子对文武两套体系的权利理论上来源于天朝议会的授予。

    理论上。

    这些暂且不提,一路上,李贶生认真的观察着从天津到顺天中途的地区,他发现虽然老师所说的铁路还是没有出现,但一些农田里,有人正在用蒸汽机替代畜力,用一台蒸汽机在田地一头拖拽着犁来耕地。

    李贶生在一旁看了会儿,还问了使用者效果如何,答案是不尽人意。

    这个型号蒸汽机故障率还是太高,大多数农民又没有维护的技术,很多时候虽然蒸汽机不像牲畜一样需要休息,但效率也不一定比牲畜高。

    这东西似乎是从紫禁城里送出来做实验的,这些自耕农需要使用这些蒸汽机,之后把问题汇报给紫禁城里的人。

    不是说制造工艺还不足以量产这东西吗?这么着急着做实验?

    李贶生有些疑惑,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也可能是科学院那帮家伙看着老师病危,有些着急着想把蒸汽机投入实用。

    农村里的道路似乎变得更好了一些,以往通常都是泥巴路,基本上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的现实映照,如今倒是有不少地方的路都用木头规划了出来,还有些石子路。

    是为了方便贸易吗?毕竟从顺天到天津也算是一条比较繁华的商路了。

    农村的经济情况看上去倒是比南方好一些,大多数自耕农都过得不错,土地兼并的情况看上去也不太严重......不,或许还是挺严重的吧。

    又想了想自己几乎没有在农村里看到什么贫农之后,李贶生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划掉了自己上一句总结,重新写下新的总结和计划。

    [应当尽快对北方农村的贫农情况做一次更详细的调查]

    进入顺天后,李贶生就停止了调查,毕竟就如之前所说的,顺天府除了紫禁城内部,其它大部分地区都在文官们的控制下严重排外,并且顽固的维持着曾经的生活习惯,和李贶生五年前离开这里时的样子简直一模一样,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

    甚至连在书铺里买南方书籍时所用的暗语都没变过。

    李贶生进入顺天府后就直接冲着神武门走去,他不想浪费时间。

    只是,当李贶生来到神武门之后,却发现宫门外有些奇怪的事情,

    “这帮人......在干什么呢?”

    一群穿着华服,看上去就是那家那门的贵公子趴在宫门前哭,不远处他们的侍卫则颇有些尴尬的站在一旁,被门楼上的禁卫军士兵监视着。

    这......哭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