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一五六六:朱厚照的遗产 » 第六章

第六章

    “你他妈再说一遍!”

    “二哥,冷静,冷静一点。”

    李青浦赶忙拉住了李贶生,没有让李贶生在情急之下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

    事实证明,这一举动的确是必要的,若不是被李青浦拉住,以李贶生此时狰狞扭曲的表情来看,他大抵的确会做出一些不太理智的行为。

    在深呼吸了几次后,李贶生勉强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一旁的李青浦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冷静了下来,李青浦虽然还是有些担忧,但也放开了李贶生。

    不如说,其实李青浦自己对于传令兵送来的消息也有些震惊。

    李贶生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和因为被李青浦拉扯而有些乱的军服,但他的目光仍然充斥着难以形容的恶意和愤怒,让他身前的传令兵感到了略微的不适,虽然传令兵其实这种愤怒绝不是针对他的,但是,考虑到眼前的军人为什么会因为得知自己带来的消息而满怀恶意和愤怒的背后原因......

    好吧,传令兵想,他最好还是不要深究这个问题了。

    “抱歉,刚才是我的态度不好,我向你道歉,不过,我还是想要再次向你验证一遍消息的准确性,能够请你复述一遍吗?”

    李贶生的态度很客气,虽然军队里的确有着这样的要求,官兵一致,上下平等什么的,但实际上,无论是那支部队其实都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将军绝不会向一名底层士兵,甚至是低级军官道歉,哪怕是妥协或者低头。

    将军必须有将军的威严,只要保持威严,才能让下面的人服从你,才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

    这是军队里比较普遍的看法。

    李贶生道歉的很认真,似乎完全没有思考过对一名普通士兵道歉是否会影响到他的地位和威严,不过传令兵也没有因此而认为些什么别的事情,只是略微有些慌张的说到:

    “......奉天子令,天子病危,命全军文化普及及思想教导员立刻交接目前一切任务,返回顺天。此令已经过天朝最高议会及军令府审核及通过,确认有效。”

    第二次确认了相同无误的命令后,李贶生没有在爆发出过激的情绪,也没有其它的动作,只是迅速且坚定的从军服胸口的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笔记本,从中撕下一页后写上了什么,之后递交给了一旁的李青浦。

    “李青浦,你是这里除我以外职务最高的军事主官,从现在开始,我的军事指挥权移交给你,你必须立刻开始组建军事委员会,并着手开始安排撤离,指挥军队返回江户府并等待日本兵团最高前线指挥委员会的进一步命令,以上,是否确认。”

    李青浦愣了愣,但他看见一旁的警卫员已经开始拿出和李贶生同样的笔记本并将李贶生的话语记录下来后,他也反应过来自己此时应该做什么了。

    “......李青浦已确认收到命令,从现在开始,我将接手李贶生教员的军事指挥权。”

    警卫员是军务府直属的人员,他们不仅负责军队之中各级指挥员和教员的安全,同时也承担了监视的工作。对于前线的指挥员来说,一旦他们的话语被警卫员记录了下来,就代表着之后档案之中就会留下明确的证据,如果出现了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根据档案找到明确的负责人。

    因此,当警卫员开始记录的时候,就足以证明事情的严重性了。

    ......或许不用警卫员开始记录也能让人意识到。

    当李贶生当即准备骑马先一步离开战场的时候,李青浦还是忍不住叫住了自家二哥。

    “二哥......这会是真的吗?陛下......”

    “不要多想,好好把部队带回江户就够了。”

    “可是......如果陛下真的......我们怎么办?”

    李青浦此时的语气充满了迷茫,可他周围的同僚们也没有人会在意这一点了,虽然其他人并没有说话,但他们此时茫然的表情和同样看向李贶生的慌乱目光也表示了他们有着和李青浦同样的情绪。

    如果传令兵带来的消息是真的,天子病危,那么,未来会怎么样?

    他们会怎么样?

    天子已经统治天朝太久了,整整六十一年的时间,如果算上先帝在位的最后几年,天子实际上开始影响乃至控制朝政已经超过了六十五年。

    比一个甲子还要多五年的时间。

    在这一甲子之中,他们看见了天朝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曾经被务必重视,视为大患的蒙古人如今除了臣服于天朝的以外,剩下的大部分已经向西流亡了,倭寇之乱不仅被平定,甚至天朝的军队已经打进了倭寇们的本土。从南洋到漠北,无数的国家在天朝制定的秩序下生活着,每年都会毕恭毕敬的向天朝表现出自己的忠诚。

    有的文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天朝之盛远迈汉唐。

    也有的文人看着国内愈来愈不同的一切,惊恐的表示这是最坏的时代,旧道德在全新的时代面前勉强维持,而新的道德体系却远没有出现。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对于军人,或者说对于大多数的底层人来说,他们说不清,他们只知道,至少他们勉强还能够果腹,能够穿得起一件衣服,能够不用担心海上的倭寇或者北方的蛮夷劫掠。

    这就足够了。

    可是,如果提供了这一切的天子不在了呢?

    盛世终有结束的一天,曾经辉煌的汉朝最终也在黄巾起义中走向崩溃,耀眼的唐朝也无法阻挡五代十国的到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当朝天子的去世,国家开始走向衰落,乃至于最终的崩溃,盛世渐渐的远去——这种事情在东方的土地上并不少见,甚至是再常见不过的了。

    人们看多了这样的故事,也不免开始想到,这一次会不会也是一样的呢?

    “不要多想。”

    李贶生再一次说到。

    “做好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话语毫无说服力,天子病危的消息恐怕比想象之中更加严重。

    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即使这样,传令兵仍旧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了天子病危的消息,也就是说,传令兵收到的命令恐怕是优先度最高的天子令,要求传令兵在第一时间告知李贶生消息。

    国内的情况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了吗?

    李贶生想到自己当初离开国内之前,国内,或者说顺天府里已经出现和他已经预感到要出现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李贶生就感觉到内心一阵阵不安。

    不过还好,至少天子令不是要求他把军队一起拉回国内,事情看起来还没有到最严重的地步,老师虽然病危了,但应该还有着一定的掌控力,没有被完全架空。

    否则天子令的内容大概就不是让他独自返回国内了,而是应该让他带着部队做好打仗的准备,回去清君侧。

    那无疑才是最糟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