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路奔北 » 第九章 科学家争地盘

第九章 科学家争地盘

    孟星高言出必行,待到所有的试验完成后,就带着钱宇正式前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做卫星发射前的最后检查。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距离市区60多公里的深山中,两人下了飞机又坐大巴,一路奔波,窗外的景色如电影般切换,钢铁的丛林转眼变成真正的丛林,是久困城市里的眼睛少有接触的山高林密,郁郁葱葱。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科研单位轮番上阵,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全年计划排得满满当当,整日迎来送往,热闹非凡。

    深山不比城市,方圆几里只有一家招待所,和卫星发射中心同时兴建的,当年哪里会想到如今这般盛况,于是,这小小的基地招待所也如热门景区一般人满为患。

    两人抵达时候已经深夜,房间都是别人挑剩下的,留给两人的房间小得出奇,二十多年过去了依旧保持着最初的装饰风格,碎花纹的墙纸边角发黄,暗红色的木质床具不过1米宽,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仅供一人侧身经过。

    孟星高住着不止一两次,在深山老林有个容身之所已是满足。但富家少爷钱宇平时衣食住行无一不精,孟星高听说钱宇连出去露营的帐篷都能躺五六个人,恐怕比这里要宽敞不少。

    就在孟星高担心钱宇会嫌弃的时候,钱宇已然扑向靠窗的一张床,双脚一甩,气垫篮球鞋飞出一道抛物线,然后整个人像条蛇一样在被子上舒服地蹭来蹭去。

    好吧,这个少爷不一般,比起之前大学时期的舍友,钱宇还算不错。可惜这个念头只持续了短暂的一会,等孟星高洗完澡出来发现房间早已面目全非,大箱子打开横在过道上,床上桌上地上全是他的名牌服饰,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钱宇本人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叫是叫不起来收拾了,这个烂摊子丢给孟星高了。

    第二天一早,钱宇从干净整齐的房间醒来,完全没有察觉这是田螺姑娘孟星高的杰作,只顾着催促去接收运抵的卫星。

    招待所距离技术区有不近的距离,两人坐着摆渡车在蜿蜒的林间小路穿行,左边有一条运送卫星火箭的铁轨,铁轨旁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块大石头,上面用朱红颜料龙飞凤舞地写着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东方红、亚洲、嫦娥……

    “我们探索一号发射成功,也会有一块纪念石放在这里。”孟星高对着盯着石头的钱宇说道。

    钱宇重重点了下头,又咦了一声问道:“你看那块写的是北斗,北斗有三期,现在还没有建成就已经放好石头了,不是等北斗三号建成再放才保险吗?要是有个万一。”航天领域最是忌讳万一,钱宇赶紧收住话头。

    “可能我们的前辈从来没有想过北斗会失败,早晚的问题,所以第一颗北斗卫星上天就放好了纪念石。”孟星高说道。

    “最早的两颗北斗卫星是十年前发射的,那时候美国已经完成全球组网,而我国才刚刚将双星定位由理论变成实践,竟有这样的信心和魄力。”钱宇说道。

    “老一辈科学家的胆色我们很难想象。”

    卫星确定一个用户的位置至少需要4颗卫星,其中3颗卫星通过三边定位理论来确定用户的三维位置信息,即经度、维度和海拔高度,剩下的1颗卫星解决时间漂移问题。

    90年代,完成组网的美国全球导航系统GPS天上共有24颗卫星环绕,而当时我国的航天科学家只发射完首星,距离全球组网不过万里长征第一步。每一颗卫星上天烧的是燃料,也是真金白银,以我国国力来估算,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失败一次恐怕很难卷土重来,理性点或许不该在首星发射成功就夸下海口,万一有个万一呢?

    孟星高思及此,有点惊心又有点羡慕。如果时间真的回到过去,面对时代浪潮卷起滔天巨浪,裹挟着一切滚滚向前,自己站在水溅三尺的岸边,是被激荡得一跃而下,还是吓得双腿不听使唤,还真有点不好说。

    引发孟星高思绪连篇的钱宇此刻脑中没有过去现在未来,除了好奇还是好奇,好奇完题字,又将目光转向技术区门口的雕塑,用他并不丰富的中国传统思维理解起来。

    “这持弓的人物雕塑是后羿吧?怎么弓上没箭,空摆姿势,是在提醒我们科研人员要有真本事不要假把式吗?”

    说实话,孟星高不想聊这个雕塑,感觉和刚才留下名字的石头境界不同,但钱宇求知的眼神让他敷衍不过去:“呃,倒也不是,原本是想学后羿征服自然的精神,但卫星好不容易飞上天,不好射下来,就把箭拿走了。”

    “了不起,科学和风水竟然可以一起搞,前辈就是前辈,啥都没落下。”

    钱宇总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露出一脸真诚的佩服,车已经在门口停下,孟星高赶紧按下钱宇竖起的大拇指,前往今天的正题。

    “走吧。”

    西昌发射中心的总装测试厂房比创新院大了不止数倍,除了能满足卫星的安装测试需求,还能进行运载火箭的起竖、对接、组装,并在垂直状态下完成各种测试。

    近百米的屋顶高悬上方,纵横交错着各式各样的吊车,地面上形态各异的钢铁巨兽或立或卧,身上连接着各式各样的线条和仪器,莹莹闪烁的光电似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钱宇步入这里,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看,左顾右盼,恨不得眼睛变成扫描仪把所有细节都复刻下来。

    “别犯傻了,我们赶紧下去签收,场地工作人员等着我们了。”孟星高见钱宇没跟上来,回头催促道。

    “这次发射,咱创新院不会只来我们两个人吧?”钱宇加快步子问道。

    “没,其他人这周会陆续到。”

    “我听他们说卫星的押运和接收这种脏活累活都是新丁干,你不是项目负责人吗?”

    孟星高动手敲了敲钱宇的脑袋,动作像敲个木鱼,“你才来几天,就挑拣工作了,对于每一颗卫星来说,所有人都是新丁。”

    这次创新院计划过来的测试人员有小二十人,按流程可以让分系统负责人先测试,孟星高作为负责人晚点到看数据即可。

    不同的项目负责人有不同的带队方法,有的凭借丰富资历服众,有的通过授权激发主动性,而孟星高这样年轻的负责人,是以更多的付出去感染团队成员。何况,探索一号项目是孟星高离开傅晚明的羽翼,第一次作为主导者挑大梁的出师之作,孟星高恨不得所有细节都参与,索性接下接收卫星的任务,第一批抵达卫星发射中心。

    探索一号是一颗不到100公斤的微小卫星,载荷不大,发射任务将由长征二号丁火箭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执行,和探索一号同时发射的卫星海洋四号来自兄弟部门空间探测研究院。

    孟星高办好手续不多时,装有探索一号卫星的柜机就朝一侧的分区域缓缓移动。这一片区域有两个空位置,面积并不平均,一大一小,钱宇一眼就看中了右边较大位置,见有十几个人杵在那里,赶紧上前驱赶。

    “让一下,让一下。”

    对方几人却一动不动,围成一圈在说着什么要紧事。钱宇上前看了看最前面一人的胸口铭牌,很有礼貌地说道:“解杰,你好,能不能给我们的卫星挪个位置。”

    话音未落,对方所有人都笑了,挂着解杰铭牌的男工程师瞪了钱宇一眼,说道:“什么姐姐,我是男的,我叫解杰,这个字念xie,不念jie,你中文不好呀?”

    钱宇叫错人名字,很不好意思地说道:“对不起,你能不能挪个位置,我们卫星到了。”

    解杰指着旁边小的一片区域说道:“你们用那边,这边我们占了。”

    “先到先得,又不是小学生,咱不玩占位置行不行?”钱宇说道。

    “我们人先到的。”解杰说道。

    “我们卫星先到的。”钱宇说道。

    孟星高跟着柜机过来,看到钱宇势单力薄地在跟一群人争地盘,赶紧把场地工作人员叫过来看看。

    “我们不管这个,你们是一起发射的,这块区域就是留给你们的,自己分配吧。”

    一箭双星发射的卫星基本都是同一个单位,工作人员通常就是划块区域过去,不负责内部分配。像这次两个研究院拼一个火箭的情况不多,工作人员也没什么经验。再说科研人员之间的矛盾无非就是斗斗嘴皮子,工作人员完全不担心有武斗的可能,丢下一句话匆匆走了。

    “我们后面有二十多个人,你们才十几个人,发扬下风格把大点位置给我们吧。”钱宇说道。

    “我们后面还有人过来,你们现在才两人,还是你们发扬风格吧。”解杰说道。

    孟星高当然想要那个位置,不仅大,距离仪器还近些,操作起来更顺手,但大家都是科学家,总不能像街头地痞流氓一样逞凶斗狠,再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打架自己也是人少的一方,占不到便宜。

    “算了,他们人多,我们就这边挤挤吧。”孟星高说道。

    “前辈。”钱宇不满意地说道。

    “我们又不是人多欺负人少,怎么还委屈上了。我们来比谁先完成测试,谁赢了以后退避三舍,都让对方先选位置。你们人少,我们卫星后到,够公平了吧。”解杰不顾队友的反对说道。

    “好。”钱宇连测试流程都还没搞懂,就一副无知者无畏的样子。

    “好什么好,安全第一,充分测试,比速度干嘛。”孟星高教训道。

    “那就比又快又好。”钱宇深刻理解孟星高的话后对解杰说道。

    孟星高拉着钱宇就走,钱宇扭头一副不服气的表情对着对方喊:“要比又快又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