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冥九儿 » 第二章 且听风声

第二章 且听风声

    王轩的祖母,也就是王湘的母亲,俞氏是世官出身,俞氏祖上十数代人皆为朝廷卖命,也曾出过数位贵妃,可谓根基深厚,最繁盛时连皇族都得给三分面子,可谓风云京城,却在数十年前家途中落,到王轩祖母一辈,只落魄到下嫁书贩,王湘虽生不逢时,但勤勉做到司礼一职,也算重振家族荣光。

    现在王湘一家所住的地方,正是过去俞氏过去的分宅之一——明仪府,是王湘做到司礼一职后重新买下的。

    在王轩的印象里,位高责重的父亲很少这么早归家,母亲身边的黑檀茶椅总是空着的,

    因此,当王轩踏过门槛,在古韵浓厚的堂景雕花前看见王湘时,略略惊异了一下,

    她面上带着浅浅的笑,双手轻轻交在胸前,微颔首屈膝低了低身子:

    “爹,娘,女儿回来了。”

    这是最基本的贵族礼仪,求一个稳字,低身垂首而不人弯,配以女人纤细挺拔的身姿,以求正视有收口花瓶之感,

    缓而不慢,简洁而不娇作,姿态优缺可视长线耳坠摇晃幅度评判,越稳则代表教养越好,优者可现玉雕静菩萨之姿态

    王轩则是将这一礼仪做到极致之人,玉面纤姿,玉坠不动,腰部以上静若画,是真正的贵族大小姐。

    王湘对自己这唯一一个女儿一向十分满意,面对王轩总是面色和蔼,正想唤她过来坐下,

    一旁的正房瞿氏发话了:

    “轩儿,进了家门,便把那身微服换下来吧。”

    语气中满满的严厉与不容置疑。

    王湘半张的嘴略显尴尬地闭上,才吐了半个音的话只好咽回去,随后掩饰般轻咳了一声。

    不要说王轩,连小铃这般丫鬟都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了,倒是觉得,王湘夫妇这般才是最平常的。

    “是女儿疏忽了,只是着急来见爹娘,忘记了此事,女儿这便去换。”

    王轩函笑说道,便下去换衣裳。

    虽说王轩身上的青丝罗云衣并不算寒酸,也算京城中富贵人家的衣裳,但是若是要和这明仪府中的衣着比,未免是上不了台面的。

    小铃是府里最能干的丫鬟,也是王轩的贴身丫鬟,王轩的起居基本由她负责,穿什么衣裳,自然是早早准备好的。

    果然再怎么精织的锦缎,还是比不上银丝,天朝进贡的浮光锦,面料之精致华贵令人感慨,细若沙,皎如月,让王轩体态细微的起伏荧荧耀眼。

    王轩换好衣裳,也到了晚膳的时间。

    主座坐王湘和瞿氏,之后是王轩和嫡子王安仁,再是妾室向太太和通房以及次子王可立。

    王安仁今年十五,是个被宠坏了的小少爷,看来是今日去学堂上课又给先生训了,心情不太好,餐前把下人端上来的漱水甩得到处都是,不过瞿夫人可不许他这么胡闹乱撒气,板着手掌轻拍了一下桌子就吓得王安仁乖乖坐好。

    王轩从手忙脚乱的下人那里接过毛巾耐心地把他手上的水擦干净,心里却期望着王安仁能学学最小的弟弟。

    王可立那孩子才十岁,读书用功,天资聪慧,却早早显出沉静的性子,平时吃饭总是一声不吭的,与她讲话也怯生生的,

    不过,想来也是多亏二夫人平日的教导吧,毕竟母亲那般性格,她们若不顺从一点,可别想过得安生。

    “阿姊,娘说你今日去城北买了笑糦?”

    王安仁望着王轩一脸期待,

    王轩笑道:“你且等着吃吧!就属你最馋!”

    瞿夫人嗤怪道:

    “我还不知道你!嘴上不说心里可不比安仁馋!小时候护食起来可是没大没小的!”

    王轩一惊,羞耻得说不出话

    何故要突然提那事!!

    那是她很小的时候了,才六七岁的样子,王湘过生日,有幸能请到楚王殿下来府中做客。

    那时客人家的孩子都在庭院里玩,不知哪个客人送的柿饼,下人放在盘子里端上来给孩子们吃,王轩见了就去拿了一块吃,没曾想觉得非常好吃

    一开始她还吃的挺文静,但是后来吃柿饼的孩子多了,最后盘子里就只剩最后几块,王轩就死死抓着盘子的边瞪着那些孩子,孩子们不知是听了父母的叮咛还是被王轩护食的样子憾住,一时都不再去拿柿饼了,

    于是王轩就一个人心安理得吃着最后几块柿饼,后来有个大她一点的男孩子瞧见她一个人在亭子里吃柿饼,就好奇过去……

    之后的事情……多次被母亲当笑话说给她听……

    “你还记不记得你当时跟御尊世子抢柿饼把人家手背都打红了的事啦!”

    王轩羞得抬不起头

    “娘~我那时候还小嘛……而且……那是最后一块……”

    后面半句声音低得她自己都快听不见了。

    可是瞿夫人是谁呀!她不知道自己女儿?

    “最后一块你就打人家!人家世子爷一块也没捞到吃!你一个人吃了半盘!“

    大家都忍俊不禁,连二太太都跟着说起来:

    “是呀,还好当时世子没怪罪下来,不然大姐的脾气我也劝不住。”

    王轩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所以她才更不愿意提起这段糗事嘛!!

    一时间餐桌上氛围愉快极了,连王可立都难得地说笑起来。

    餐后王湘和瞿夫人屏退了下人和家属,唯独留下了王轩,

    三个人挨在一排坐在沉静的古铜色圆桌前,每个人面前的茶都在争分夺秒吐着热气

    王轩已经猜到了什么,主动开口询问:

    “爹娘要说的事,莫不是与御尊世子有关?”

    瞿夫人是鲜少在别的太太面前提及王轩儿时的糗事的,

    瞿夫人虽严厉,却并不是喜好讥损自己的女儿来彰显自己的地位的。

    偏偏还提的是御尊世子。

    瞿夫人欣慰的笑了笑,省得她再找岔子开口,心想自家女儿可真是越发懂事了,

    但这事事关朝政,并不是她这般妇人应当议论之事,并没有开口,只是看了看自己丈夫表示催促。

    王湘便顺着王轩的话开口:

    “倒是被轩儿猜到了,爹要跟你说的事,正是关于御尊世子的,

    轩儿,你今年十七,正是碧玉年华,也当准备婚嫁之事了

    你告诉爹娘,在京城可有心仪的人家?“

    王轩心中大概已经明白,看来近来京城的传闻并不是空穴来风,

    不过,她还是顺着王湘说下去:

    “女儿鲜少出门,对京城的名门流派知之甚少,婚姻大事,自是先听从父母之言。”

    王湘不想给宝贝女儿太大压力,还要扯什么无关紧要的话,可急煞了一直在一旁憋着的瞿氏,

    她正襟危坐,眼睛却瞥着王湘,她都能用脚趾猜出他下一句要蹦个什么话出来,依他对王轩的宝贝,生怕说的太突然吓着王轩,听他说话今天晚上可别想把事情说明白了,

    瞿夫人终于是忍不住了

    “轩儿,你便告诉爹娘你对御尊世子的看法。“

    父女俩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直白惊得愣了神。

    王湘赶紧皱足了眉头假意呵斥瞿夫人:

    “玉华!你这是做什么,你吓着女儿了!”

    说罢转过头来冲着王轩牵强地笑了笑:

    ”轩儿你别听你娘瞎说,你若是不愿嫁,为父自有办法跟皇上那边说。“

    王轩一听是皇上的意思,知道大概是事情已经定下了,只是没想到,会那么突然

    “既然是皇上的意思,女儿就更不能给爹添乱了,况且御尊世子身份高贵,英勇神武,女儿嫁过去,总是给家里沾了光。”

    瞿夫人这才坐稳了身子,声音里满是欣慰:

    “看咱们轩儿多懂事。”

    一边还神气地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得意都写在脸上,好像在说:

    “瞧,这可是我给你教出来的好女儿!能娶到我真是你的福气。”

    王湘看着瞿夫人骄傲的样子无奈地端直身子,感慨道:

    “也是没想到,太后当年一言,陛下至今都还记得,御尊世子一回京,陛下便提及了此事。”

    很多年前,年幼的御尊世子拜访太后,

    浅学占卜之术的太后对这个天资伶利的小孙喜爱有加,随即给他算了一卦,只道十月金秋遇良人,恰好十月御尊世子来明仪府见着王轩,还闹了那茬子,

    虽说当时闹出了丑态,但是因为太后的一卦,倒是变成了金玉良缘,一时成为佳话。

    太后对此事笑而不语,更是让人们笃信了这一猜测:

    司礼大人的嫡女便是御尊小世子命定的良人。

    不过这一风波在太后去世后便无人再提,只当是人云亦云,虚实参半。

    不过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王轩总是和御尊世子有了些联系,不过,时间久了,只是觉得是小儿不懂事罢了。

    不过,若是二人真成了一对,又有谁说不是呢?

    总之,对陛下的旨意,王轩只是感到突然,却并没有特别吃惊。

    甚至,为此心情不错。

    夜深她拂着洁净的窗沿,

    明月纤纤似银勾,勾起一段,联起思忆,

    天黑叶潇潇,皆似故人剑飒飒。

    她眼中似有细水长流,思绪飘远,口中喃喃唤起故人的稚名:

    “子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