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冥九儿 » 第一章 归京

第一章 归京

    郴国的京都,是龙息大陆最为繁荣的商贸流通中心之一,不论是什么日子,你都可以在这里看见各国特色的商店,三层的勾栏,四层的酒楼,并不少见,偶尔也见得服饰各异的商人。

    这段时间,京城更加热闹了,不等着夜市开始,勾栏酒楼里的姑娘小二们就在火热地招揽生意,生怕错过了哪个大客户兜里的钱币,街上的小商小贩一时间几乎都快挤不下了。

    为何?

    那被贼人割据了两百年的西塞前些日子可不是收复了!皇帝下令大办朝宴呀!

    此事可谓轰动大陆,且不说那些受庇护的小国赶着来送礼自荐,就是一些有头有脸,割据一方的大国也争相派使节来卖个人情

    一时间这京城,九译官成了最抢手的行当,几乎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了

    在这些九译官嘴里,今日最常听见的,便是“楚王”和“御尊世子”这两个词,

    这两位可是收复西塞的大功臣,想来,就是今天了……

    此时城门那边远远传来了号角声,就像有人向人群里丢了一把火,街上众人纷纷沸腾着向两边靠去

    路中间那个在碰瓷的耳背的大爷依旧躺在地上喊疼,就算街道中央已经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了他也不起来,

    “撞人”的商人正费力地向他表达什么,然而即使他手脚并用声情并茂,大爷只当他在辩解

    这时两个九译官终于是看不下去,大步跑过去冲着大爷的耳朵喊着什么

    “你们说什嘛?”大爷侧着脑袋喊着,以为别人跟自己一样听不见,音量特别大

    “我说!大爷你快起来!西征的军队回来啦!”暴躁的九译官使劲喊着

    “啊?”

    九译官两个人一人对着大爷的一只耳朵大喊:

    “军队回来啦!让路!!”

    此时街道的尽头浩浩荡荡出现了几面高耸的军旗,上面赫然写着一个“郴”字

    铁骑开路,精兵随行,万军进都,闲人让路。

    大地在震动,大爷虽然耳朵不好,却明显感到了数万大军带来的地动,真真切切地看见了身着甲胄的军队排山倒海而来,那战马当真是高大,大爷躺在地上跟仰视一栋栋小房子似的,那硕大的马蹄说能把人头骨踩碎绝对不是夸张,眼瞅着就要到面前,大爷吓得赶紧站起来跑开,脚也不瘸了,腰也不疼了,众人皆是嗤之以鼻。

    西征军归城,万民匍匐,众生喝彩。

    百年来郴国曾多次派出大将征讨西塞试图完璧江山,然而因为西塞地域奇殊,诸侯诡计多端,善制火石,一直以来,战报悲喜交加,无大胜果,

    甚至,郴国为此牺牲了数位大将,

    七年前,皇帝的亲弟弟楚王带着自己年仅十二岁的小儿子莫子虚踏上了西征的道路,

    此战打得艰苦卓绝,也是百年来郴国经历的最为持久的战役

    喜报一回,郴皇拍案捶胸老泪纵横,当即传口谕封楚王为护国公,世子封号御尊,并下令备办朝宴天下同庆。

    人们都在路边伸长了脖子瞧着

    军队中,一人骑着最为高大的骏马,身披玄金硕甲,格外威武,一看便知地位崇高,

    年轻的妇人们拉着自家的孩子向他们介绍:

    “瞧,那便是大功臣,楚王殿下。”

    孩童听着沙场上的传奇长大,于是兴高采烈地询问:

    “那御尊世子是哪位?”

    妇人一愣,使劲瞅着军队,然而直到军队最后一个军人走过,都没有看见御尊世子。

    “真是怪事了……”

    御尊世子,莫子虚,字犹,生于郴靖十二年,自小体质惊人,正气浩然。

    且不说文武双全,天赋过人,

    自十二岁便随父征战,征讨西塞,七年过去,已然练就大将之躯,且谋略过人,英才孤胆,无愧少年俊雄之名。

    更有人赋诗:

    “般若孤凉,赤血染沙场。

    御尊无败,甲胄憾西疆。”

    说书人三言两语,孤傲英勇,眉目俊毅,年轻有为的御尊世子的形象就浮现在人们眼前。

    台下的少女们听到这里纷纷尖叫起来,激动得恨不得抱在一起,

    于是说书人说得更加起劲,也亏得他说书不打稿,一口一个御尊世子就好像他真的曾站在御尊世子身边伴其杀敌,

    那用词之夸张,仿若他亲眼所见,御尊世子是个有三头六臂的神人。

    后座的一个人终于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

    不过她的声音很快就被少女们的狂热嗓音盖过了

    是何人那么与众不同?

    那人戴着面纱,只露出上半张脸,依旧看得出较好的容颜,衣着特意收敛了一些,穿的是京城商家最常卖的罗云衣,看着像普通商家的小姐,在这富饶的京城,并不算显眼。

    “小姐,时间差不多了。”

    那人身边的小丫鬟俯身在她耳边轻声道。

    “嗯,走吧。”

    她缓缓起身,懂行之人即可看出她身姿柔韧,一举一动都矜贵非常,是常年练习才有的贵族礼教之身。

    这位微服出访的小姐,实乃司礼王大人的嫡女——王轩。

    王轩出生高官显贵之府,模样清秀,身姿婀娜,才貌兼备,尤其善琴,一手七弦弹得京城各派上流人士都赞不绝口。

    且王轩自幼入宗学府学习,如今将习至毕业,她自幼课程繁重,这般微服出游,从来都是少数。

    王轩笑是因为觉得说书先生说的未免夸张了些许,御尊世子非神鬼,这般超出可是过了头,

    她当然不信那御尊世子有什么三头六臂,在她记忆中,世子还是个十二岁的少年,唇红齿白的,除了剑技了得,小小年纪就很能喝酒之外,与普通少年并无区别。

    不过说起来,她确实七年未见着世子殿下了

    若非来听说书恰好遇到先生讲御尊世子,她还真的想不起来世子是个什么模样了。

    主仆二人走过人马混杂的街道,

    早春,人们都穿的还算厚实,整个街道看上去更加充实,

    晒着干货的,摆着糕点的,铺着布料的,叠着蒸笼的……各式各样的小棚店铺,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显眼的红绸带。

    这是郴国用来迎接出征归来的军队的传统习俗,

    原意是,裁一段出征之人临行前脱下的衣袍,浸在家家户户都有的红染料里,然后好生安置,藏在家中,待军队返程之日系在家门、铺头、亦或村口的树上

    若是出征之人顺利归来,便另取战士身上染血的赤衣,裁一块边条复系在同处

    双彩临门,即告示亲人安康,阖家团圆

    或是认为庆祝战胜红色十分喜庆,或是觉得赤色醒目,引魂归

    后来这一习俗发展为家家户户挂红绸,并不在意布料来源,只是看着心中欢喜

    因而这几日也称红绸之日,艳艳赤彩,悲喜不多言。

    星星点点的红,朝着同一个方向招呼,人们面面相应,各色的吆喝声和在一起,车轱辘插着间隙填充了耳畔

    于是,京城突然添了些别样的喜气。

    京城独家的笑糦铺一如既往热气腾腾的,蒸汽不断从里往外钻着,老板进进出出忙活得满头大汗。

    老板拽着肩头的汗巾擦着额头上的汗,小跑着出来招呼客人

    眼前的这个男子高大俊朗,气质非凡,像是军队里出来的,老板竟是看得停了手里的动作:

    “客官可是郴国人?看着像是生面孔啊……”

    那男子点点头,声音听着倒是十分稳重:

    “多年未在京都,今日才回来。”

    老板点头熟练地笑着,示意他明白

    那男子打量着记忆中熟悉的店铺问:“叉烧笑糦可还有卖?”

    “有的有的!保证还是老味道!”

    ……

    丫鬟小铃跑在前面,先到达笑糦铺:

    “老板,一笼叉烧笑糦。”

    小铃,是个很本分的孩子,小姐的要求,她总牢牢记着。

    “好嘞!”

    老板躬身应道,半个人还藏在蒸汽里。

    等待的片刻,王轩端详着老板台子上系的红绸带,

    两段红布,交头的地方将杆子包裹得微微鼓起,毫不掩饰赤色带来的欣喜,寓意十分明了。

    她不禁伸手抚了抚那赤色,仿若手中抚摸到了欢喜与胜利的触感,温暖,柔软,也是阖家团圆的温柔。

    这时候,笑糦面皮热腾的米香中突然混入了一点随风而来的气息。

    酒气,或者该说是酒香

    是懂酒且富贵之人才买得到的京城独美的桂花酿,即使是父亲,也并非日日都能喝到酒香这般醇正的桂花酿。

    她不禁抬头去看,恰好迎上一对清澈而历练的黑眸,

    他的眉头似乎是习惯性的微微有点蹙,看上去倒是很自然,仿若他的脸本身就带有点戾气,

    这男子面容严肃,身材高大匀称,气质不凡,应当是常年习武之人

    王轩只是匆匆看上一眼并未认出故人。

    只道也是征战归来的战士。

    想到这里,王轩眼睛里带了一点欣慰,轻笑颔首,二人的视线一触即分,是出自礼貌。

    “客官,叉烧笑糦好喽!”

    老板从里面端出笑糦,到一边拿油纸上下两层包好,还放在手里颠了颠确定是牢固的才放心拿出来放在台子上。

    主仆二人放下铜钱拿着那笑糦便转身离开,

    她们走出去没几步,铺前那男人偷偷转过头看了一眼王轩的背影。

    她步伐很稳,身体曲线优美,秀发简单地揽在脑后,秀气的耳朵下是精致的下颚线,半透的面纱微扬,阳光照过宛若金丝。

    她依旧是很美的,

    他这些年时常梦见的,正是那双眼睛里透出的溪水拥护山石般的温柔,

    他怎么可能认错呢,

    她就是王轩。

    ……

    片刻后老板从铺子里出来,手里拿着属于王轩她们的叉烧笑糦,竟发现只剩下那个小伙子站在那里:

    “哎呀,你怎生让她们先拿了去!刚才那份应是你的呀!”

    “不妨事。”莫子虚丢下银两便离开了,留下老板在店里偷偷竖起了大拇指。

    从军的都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