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 第193章: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求订阅)

第193章: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求订阅)

    “4000万粉丝,***,4000万粉丝了。”

    “一夜之间涨粉500万,这真是亮瞎了我的狗眼。”

    虽然江宁4000万粉丝在快抖并不是最高的。

    同样这样的粉丝量也排不到前十。

    可是。

    一夜之间涨粉500万,当真是让无数的网友叹为观止。

    “好啦,兄弟们,这种事情羡慕不来。”

    “是啊,人家江宁老师才华滔天,看看他昨天晚上的直播视频吧,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对,昨天晚上江宁第一个讲了黄道婆。黄道婆这个人本身在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但你以为江宁老师这是在乱说。但并不是,今天就有江浙一带以纺织棉花为业的人士出来,说他们的祖师爷正是黄道姑。想来,黄道姑就是黄道婆。”

    “对,黄道婆是出家成为了道士。但可惜,因为他们都是普通人,所以并不被史学家记载。幸好,我们有江宁老师。”

    “对,如果没有江宁老师,谁人记得黄道婆?”

    “不只是黄道婆,我最为兴奋的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我没想到,这幅画作竟然有如此的传奇。更为传奇的是,江宁老师说完,江浙博物馆,竟然还真展出了《剩山图》。”

    “嗯,江浙博物馆都展出《剩山图》了,什么时候《无用师卷》也展出啊,或者说是合二为一。”

    “兄弟,很快了。”

    “其实我对《马可波罗游记》最为感兴趣。我没想到,在元朝的时候,竟然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了中国。并且,还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

    “这不是最让我激动的,最让我激动的是,可马波罗游记一下子完全打开了西方人士的视野。就连麦哲伦当时,他也是想寻找中国,开辟一条来到中国的航线。可没想到,他们竟然跑偏了。我都在想,如果当时的麦哲伦来到了中国,那时的世界会怎么样?”

    “我对于麦哲伦来中国不感兴趣,我都在想,发现新大陆的是不是麦哲伦,或许是我们明朝时期的郑和。”

    “666,这脑洞大,你怎么想出来的?”

    “我也是在江宁老师的启发之下,这才突发奇想。不过,虽然是突发奇想,我倒是觉得,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未必是麦哲伦,很有可能是郑和。”

    “这怎么说?”

    “回头我做一期讲解吧。”

    “牛逼,你是懂流量的。”

    “就是可惜,江宁老师这一期是元朝最后一讲。”

    “也没有什么可惜,元朝本来历史就很短。再说,元朝讲完了,不是还有宋朝嘛。”

    “对对对,相比之元朝,我对宋朝感兴趣多了。”

    “我也是。”

    ……

    “江宁老师,我拉你进一个群。”

    “什么群?”

    “宋史研究协会群。”

    “呃……我不是研究历史的啊。”

    元朝最后一期直播讲完之后,江宁休息了几天。

    这时。

    一直有联系的钱穆教授却是给江宁来了一个电话。

    “又谦虚了不是,你可是知名大史。”

    “大史?”

    “可不是,之前你在我们双庆大学讲明朝的时候,那可是将你的名气给打了出去。后面虽然你不在我们双庆大学了,但你这些天讲的元史,也让众人叹为观止。现在元朝讲完了,是不是应该讲讲宋朝?”

    “按理来说是的。”

    “既然要讲宋朝了,那么,赶紧进群。”

    “进群可以,不过,钱穆教授,我可不是科班出生的,估计与群里一众宋史研究者搞不到一块去。”

    “怎么会。你是不知道,他们是多欢迎您?”

    “为啥?”

    “还能为啥,你看看你搞的快抖号,现在都4000万粉丝了,他们也想向您这里取取经。”

    “这些史学研究者也搞快抖号?”

    “当然搞啊。历史虽然与普通大众没关系,但普通大众的兴趣决定着你的研究经费。再说,谁愿意研究一个大众都没兴趣的历史。”

    “这倒是。”

    这么一说,江宁倒是放下了心。

    既然都开了快抖号,显然这一些史学研究者也不是一个老顽固。

    这样的话,大家也比较有话题。

    ……

    “大家好,萌新进群,请大家多多关照。”

    当天晚上,钱穆将江宁拉到了宋史研究协会群。

    虽然江宁并没有加入什么史学研究协会。

    但人的名,树的影。

    在史学这一块,江宁可是大名鼎鼎。

    群里一众研究者一看到江宁冒泡,却是纷纷喊着:“江宁老师,您还萌新啊。”

    “江宁老师,您都是史学界的大佬了。”

    “求江宁老师发个红包,安慰一下我们这一些受伤的心灵。”

    之前江宁以为这一些宋史研究协会的是老顽固,没想到,竟然如此的风趣幽默。

    “哈哈哈,各位老师,我可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你们别打击我。”

    “半路出家都这么厉害了,你让我们怎么活啊。江宁老师,我想问一下,您4000万粉丝是怎么来的?”

    “就是这么来的。”

    “……”

    “楼上的傻,你得问,江宁老师,我们搞什么样的史学研究,才能吸引大众?”

    是的。

    现在做不问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

    历史这种东西,脱离了大众,那就没有味道了。

    很快便有一众研究者向江宁求经。

    对此江宁也不藏着,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讲才会让大众更感兴趣,不过,大家也知道。我们的史学著作并不是那么完美,有的存在错写,有的存在漏写,还有的就随便记录几个字,我们也不太懂意思,这都阻碍着我们的研究。我其实也没有特别的方法,就是将一些史书当中有错写的,有漏写的补充而已。当然,在补充当中,我更为考虑的是这些历史人物的个人成长历程。毕竟,我们都知道,虽然这一些都是历史人物。但其实他们与我们都是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