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星汉沉眠录 » 第二十五章 宛城

第二十五章 宛城

    何衍、刘秀与李通等人经过一上午的赶路,终于按照计划在第四天中午到达宛城!

    这一路上也没再遇到什么波折,很顺利的便到达了眼前这座城池!

    此刻的何衍已经被这里震撼到说不出话来。

    有四、五层楼高的城池,城门处行人往来络绎不绝,谈话、吆喝声让何衍都听不清一旁护卫们的诨话。

    李通已派人先行一步前去家中通告,剩下几人正缓慢的经过城门。

    何衍身边的刘秀在这时已经变了一副面孔。

    他脸上粘了些从另一位毛发旺盛的护卫脸上拔的胡子。

    衣服和裸露在外的皮肤,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伪装。

    现在的刘秀看上去就像一位进城买粮的耕种之人。

    众人顺利的通过了城门口的几位军士检查,经过贴在墙上的那几张描述犯人特征的文书后。

    正午繁华的宛城,终于进入了几人的眼帘。

    经历了长达四天的荒野赶路,再次见到人声鼎沸之景,何衍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街道上的小贩和鳞次栉比的屋舍,让何衍这个只在现代社会中见过古代残垣断壁的人而言,有种正在见证历史的辉煌感。

    对他而言,是非常奇特的体验。

    走了不久,众人便来到一处占地甚广的院落前。

    听身边的护卫所聊,得知这里便是李通的家。

    从这院落的侧门中走出两人,领着众护卫与何衍进入院落内,将各自带到不同房间休憩。

    期间还领了两名医工前来为众人疗伤。

    待何衍休息到接近黄昏时,被领到一处屋舍吃饭。

    还冒着热气的炖肉,每人都盛了一大碗!

    但还没轮到何衍盛肉,他便被一旁的侍者叫走,跟着他走了一段时间后,被领进了一间屋舍内。

    “衍君!休整的如何?伤势可有好转?”

    屋内的刘秀看到何衍的到来,起身欢迎道。一同起身的还有他身旁的李通。

    “休息的不错!院落很舒服。至于疗伤,那名姓范的医工真可谓扁鹊在世是也。”

    李通听到后,点头道:

    “范医工确实医术超群,衍君的伤势应是无碍了。”

    何衍点点头。

    “其实也没受什么伤,脱力而已,休息一晚即可。”

    三人又寒暄了几句后,刘秀也告诉了何衍叫他来此的目的。

    晚间在此处会有一场宴席,刘秀需要何衍预防和制止发生上次酒宴时的诡异之事。

    这个虽然在职责上,是何衍的对口职业。

    不过何衍还是不希望有異者为了今晚搞事,真的拼了老命,进到这人口繁密的宛城。

    ‘三里之内这种人口密集程度,我不敢想象異者‘活化’的速度。’

    待到宴席开始前,何衍提议让每人撸起袖子检查一番,但被李通和刘秀以不合礼仪驳回了。

    何衍不了解这个时代所倡导的价值观,所提建议被驳回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等宴席正式开始后,何衍便坐在刘秀身旁,吃着侍者端上来的美食,时不时观察着宴席中的诸位宴客。

    “这是吾从弟,李松,今日...”

    主位上的李通,还会时常的给在场之人介绍几位,对于他们而言可能是生面孔的亲朋。

    宴席的气氛不错,推杯换盏间,这场宴席已经接近尾声。

    ‘运气很好。’

    提防的诡异之事并未发生,何衍也松了口气。

    待何衍与刘秀二人返回各自屋舍后,吃饱喝足的何衍,困意也已袭来。

    ...

    遥远的常安,一处清幽的院落。

    “不可啊!现在逃走,你这样貌身高,想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捕吗?还有何颜面可谈?”

    他身旁一位身材高大之人,此刻正来回踱步,听完他的话后,回道:

    “难道在这里等死?次元已派人告知,他要于立秋(注1)起事。你我乃同乡挚友,我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原来此人乃是李通的父亲李守,于常安从政,官居宗师。主管宗室事务,好星历谶记。

    李守的上司,名曰刘秀,并非是何衍现在‘保护’的那个刘秀,而是本名刘歆,后改名为刘秀的当朝国师是也。

    李守身旁之人,乃是同乡好友黄显,官居中郎将。听到李守的提问,他思考片刻,回道:

    “次元(李通)他幼时便有异于常人之智,寻常时却又谦恭谨慎。他既已决定此事,你我恐无法劝其变更。”

    李守点点头,又哀怨道。

    “这可如何是好。”

    黄显沉默良久,说道:

    “将次元之举告知陛下!并写一封劝降之信交予次元。”

    “哪有父亲状告自家孺子的。”

    “非也!你于立秋前两日上表奏疏,这几个月,各地的奏疏络绎不绝,陛下绝对不会看到你的。而且这个时间上奏,就算陛下看到后,想要派兵镇压,也来不及!”

    李守疑惑的表情现于脸上。

    “交奏疏,陛下又看不到?那我交它何用?”

    黄显无奈的笑着说道:

    “你天天看的什么谶图,星象,把人都看愚钝了。这朝堂之事,自是利用朝堂来解决。”

    “还不快快说来,莫再言其他。”

    “待次元起事之举被陛下听闻后,你便可让陛下知晓,你已上奏疏状告次元之事,并修书严词劝过次元。”

    “劝过次元?陛下未必会信啊?”

    “前几月司隶...”

    “勿言此事啊!你就说为何即可!”

    “此刻从常安各个官吏处发出的书信,你认为陛下知不知其中内容?”

    “你是说?”

    黄显打断李守的话,插话道:

    “不用说,你的奏疏必晚于从这处府邸发出的书信,到达陛下的书案上。”

    他继续道。

    “你说陛下先看到劝诫的书信,又看到你举报自家孺子的奏疏。以陛下之仁德,必不会怪罪于你!”

    “可我还是出不了常安啊。”

    “到那时,就可说书信无用,你打算带着荆条,亲自启程去劝次元啊。”

    李守听后,犹豫道:

    “这...可行吗?”

    “我亦会于朝堂帮你说话的。”

    李守考虑良久后,无奈地回道:

    “好吧,也只能如此了。”

    注1:立秋,新朝时期,使用的为《太初历》,又称《汉历》,于汉武帝时期发布,行用到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共188年。